三 城市文化景观的培育
从《建筑十书》到《考工记》,从《圣经》到《诗经》都有关于文化景观的描写。五千年的城市建设活动,实乃城市文化景观不断完善发展的运动。虽然我国现阶段处于一个社会、城市、建筑转型发展时期,但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则是永存的,依然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培育城市文化景观,是有规律可循、不可妄自随意的。
1.保护好城市文化景观的空间结构
如果脱开周围的山山水水,曲折蜿蜒的长城就得不到任何解释。中国传统城市、聚落、建筑等,与周围山水环境存在着密切的构图关系。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中,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一传统,保护好城市文化景观的空间结构。中国传统的城市建设,具有山环水绕的围合特点,喜欢运用“合形辅势”的构图原则,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景观。历史城市“八景”之胜,实质反映城市文化景观的合理结构。城市与其固有的山水形胜联系在一起,方可达到人文追求与自然格局和谐统一的效果。
然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张,中国城市传统的文化景观格局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应从现代景观环境学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中国传统文化景观的内涵和意义,把文化景观空间结构的保护与当地的产业布局、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等结合起来。就广州而言,在宏观结构上,要把城市发展区与岭南的山、林、水、城、田、海有机科学地统筹为一体;在中观结构上,保护好骑楼连绵一片的老城;在微观结构上,挖掘如“海丝文化”、黄花岗烈士陵园等景点的人文景观内核、弘扬城市文化的主题精神。
2.注重城市历史地段的标识文化景观
标志的纪念性与纪念的标志性都是必要的。蓟城纪念柱乃1995年正值蓟城封国(建城)3040年,北京宣武区人民政府在广安门外滨河公园内建立的北京建城纪念柱,也称蓟城纪念柱,是为古代史上的蓟城原址纪念性的标志景观。如这种情况的历史地段、历史街区、特征地貌地形,即特殊的“天、地、生”合成景观,各个名城都有许多,可分级、分区、分段进行保护性设计规划。设计不同街区内的典型的城市地标景观,须作感知与认同分析。即使如三级地标(小区级地标)的认同度分析与整个城市文化都是相关的。有些并非必须专门投资大兴土木,它们可以结合许多市政工程顺便加以实现。广州陆贾泥城遗址、赤岗宝塔的基址、十三行商埠文化遗址、海珠石遗址等等都是这样。
3.巧于运用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符号
城市文化景观符号运用的基本意义缘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越来越追求文化内涵的原理,缘于设计师在设计中越来越关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与表达的原则。城市文化景观遗产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是静态历史与活态文化的复合体,具有极高的文化、美学和社会价值。保护城市文化景观符号遗产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会成为一种特色标志、文化胎记、图腾象征、徽章信物、情感认知、教义信仰、吉祥寓意。通过合乎目的性、规律的衍生演化,可为某个城市的景观设计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尤其是地方建筑文化符号,能为城市风貌特色增光添彩。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不仅中小城市运用起来驾轻就熟、熟能生巧,大城市的历史街区、新建住区同样可以借题发挥、发扬光大。
4.从非遗中提炼文化景观的风貌特征
广州西关荔湾区是保留历史商埠文化遗存较多的城区。这里不但有广府文化最古老的岭南建筑——西关大屋、竹筒屋、骑楼,而且有特色的“非遗”:粤剧、粤曲、醒狮、民乐等,有的已构成世界性、国际性的文化活动。在传统街区、历史建筑、古桥河涌成串成片的基础上,考察“非遗”所刻画的历史文化景观,结合荔枝湾的水体系列遗址状态,不必大拆大建,恢复、集成、艺术演绎具有生活趣味、旅游活力、美学价值、承载民间文化产业的现代南粤游览街区是完全可行的。这不仅保护了古城物态化的历史文化、非物态化的民间文化,同时也为弱势民众提供更广泛的生产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