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本书写作的主要方法和创新点
(一)写作的主要方法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总方法,努力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是它的方法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同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曾指出:“在研究经济范畴的发展时,正如在研究任何历史科学、社会科学时一样,应当时刻把握住:无论在现实中或在头脑中,主体——这里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都是既定的;因而范畴表现这个一定社会即这个主体的存在形式、存在规定、常常只是个别的侧面。”“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甚至被他在观念这一名称下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至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列宁指出:“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就本书而言,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就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实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实际出发,从中揭示出“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客观必然性,同时揭示出这种选择对中国人民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的考察,揭示其规律和意义。这种规律体现了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民族由于多个方面的原因,所选择的路径是不同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根据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这条道路又不同于其他民族所选择的道路,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体现了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对中国人民来说,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正是这条道路,使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经小康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不仅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且分享到因祖国的发展而带来的国际地位的提升所赋予的尊严和荣誉。
(2)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在这里,这两种方法都是作为与“研究的方法”相对应的“叙述的方法”而言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当然,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在观念上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而对于作为叙述方法的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之间的关系,恩格斯则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的进程必须从总体上符合并反映历史的进程。
按照这一方法的要求,在论证时就要把对事物历史过程的考察与对事物内部逻辑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逻辑的分析应以历史的考察为基础,历史的考察应以逻辑的分析为依据,以达到客观、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目的。据此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问题,首先应该搞清楚全球化的历史发展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尽管对全球化的起源众说纷纭,但一般来说,近代以来的全球化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而开启并不断加强的历史过程。其间,它经历了一系列量变、质变的发展,也经历了一定的反复和曲折,直至成为今天人们热议的话题。可以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再到实践的发展,都是与全球化分不开的,或者说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启和发展则更是在全球化发展的新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逻辑思维要从全球化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这一客观现实出发,从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政治活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人员交往的更加频繁、社会生活的有机互动等角度出发,思考、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定背景、理论内涵及时代意义,做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和统一。
(3)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也称比较分析方法,是社会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进行研究与判断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研究的好处就在于使事物具有很大的鲜明性。“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而,比较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马克思十分重视这种研究方法,把它视为理解历史现象的钥匙。他说:“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然而马克思主义所说的这种比较,首先是用一种事实和另一种事实作比较,而不是用观念和事实去作比较。也正如马克思引用俄国评论家考夫曼的话所说:“批判将不是把事实和观念比较对照,而是把一种事实同另一种事实比较对照。对这种批判唯一重要的是,对两种事实进行尽量准确的研究,使之真正形成相互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尤其重要的是,对各种秩序的序列、对这些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顺序和联系进行同样准确的研究。”
具体到本书来说,运用这种研究方法,不仅要考察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还要考察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民主社会主义以及苏联模式之间的区别。通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论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二)主要创新点
(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全球化。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南,因此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全球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进行的。所以,我们也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全球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球化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这里还要进一步指出:就社会形式来说,全球化进程虽然迄今为止仍然是由资本主义主导和推动的,并且从这个意义上说必然会体现为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然而全球化的最终趋势和前途,则是为全人类从资本主义朝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过渡创造条件。全球化的最终形式仍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主导的全球化。
(2)从“选择”的视角考察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学者们在考察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大多把它作为一个既定的事实,主要探讨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问题。但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问题,不论从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看,还是从学术著作看,对该问题的研究都很薄弱,也不够系统。
(3)以更加长远的历史跨度和更加广阔的视角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不仅考察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而且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不仅考察它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考察它的未来;并把这一切全部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考察,把它们全部结合起来加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