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俄欧能源贸易之背景
俄欧关系包括俄欧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外交关系、军事安全关系、教科文卫关系等,其中俄欧能源关系包含在俄欧经济关系范畴之内。能源在俄欧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俄欧能源贸易受“塔西斯计划”与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等因素影响,俄欧关系是能源贸易的国际政治、外交和战略背景。
(一)俄欧关系下之能源贸易
俄罗斯与欧洲关系源远流长,双方文明相互影响。若无柴可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没有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缺乏坎金斯基和马列维奇的创作,则欧洲文化妄论完整。圣彼得堡汇集着西欧建筑艺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抗击纳粹残暴行为的榜样。彼得大帝时期以来,俄罗斯不断经历着欧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输入与输出。
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在交融、合作与冲突中演绎。苏联解体后,俄欧关系经历波折。1993年双方签署《建立伙伴和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后,俄欧合作迅速发展,但也有曲折。1999年11月在土耳其举行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首脑会议上,俄欧为车臣问题激烈交锋,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中途退席。
2004年俄欧关系降温,双方在《京都议定书》、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俄罗斯国内民主进程和乌克兰总统选举等一系列问题上发生纠纷。尽管当年5月在莫斯科签署了欧盟支持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议定书,但许多问题依然悬而未决。例如俄欧在2003年5月圣彼得堡峰会上早就做出建立四个统一空间的决定,但迟迟未得到落实。两年之后,俄欧终于闯过难关,达成“路线图”协议,使俄欧伙伴关系升温。
2008年以来俄罗斯与欧盟关系充满挑战,俄欧能源关系经历波折。俄罗斯与欧盟面临2007年到期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PCA)续约谈判的挑战,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使俄欧关系蒙上阴影。俄罗斯反击格鲁吉亚的行动引起西方国家猛烈抨击,它们指责俄罗斯的恢复“帝国政策”和冷战思维。俄罗斯外交特别注重梅德韦杰夫总统在2008年8月前两个月关于缔结欧洲安全法律义务条约的想法,可是该倡议没有得到西方国家的积极回应。俄罗斯与欧盟同样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俄罗斯实施新的经济民族主义措施(包括公路税收、增加进口关税等),对欧洲产品和投资(包括能源投资)进入俄罗斯增加限制。2009年初俄罗斯与乌克兰天然气争端(Russia/Ukraine gas dispute)更是对饱受摧残的俄欧关系雪上加霜。2007年遗留的一些问题2008年仍悬而未决(如飞越西伯利亚领空协议、友谊石油管道中断风波等);虽然俄罗斯2008年12月就首次实施俄欧能源早期预警机制(Energy Early Warning Mechanism),但未能阻止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危机和向欧盟能源供应的中断。
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仍在曲折中前行,合作为主冲突为辅的俄欧能源贸易有序开展。在总体关系层面,2008年6月俄罗斯与欧盟双边关系新条约谈判启动,俄罗斯与欧盟举行2次定期首脑峰会和多次长期伙伴关系理事会工作会议,发布《俄欧跨境合作联合声明》。在经济贸易领域,俄罗斯与欧盟共同空间建设按原计划有序进行,俄罗斯与欧盟长期伙伴关系理事会(Russia-EU Permanent Partnership Council)举行了5次部长级会议(外交事务部长级会议、能源部长级会议、科研和自由部长级会议各1次,安全和司法部长级会议2次)。
2010年俄罗斯对外政策出现调整,试图在同西方关系中确定新的“游戏规则”,考虑同欧盟拉近关系以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保证国家现代化方针的实施。也就是说俄罗斯提出发展俄欧现代化伙伴关系,使俄欧关系为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利益服务,经济民族主义在俄欧关系中的影响逐步扩大。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中东欧三种涉嫌滥用市场的行为开启正式调查,10月欧盟能源委员厄廷格谴责俄罗斯要求摩尔多瓦放弃加入欧洲能源共同体,以换取较低天然气价格,认为这种行为纯粹是“勒索”。
但俄欧关系仍是渐行渐近、不断发展,因为双方具有广泛共同利益,合作符合双方战略需要。2012年俄欧贸易额达到史无前例的4103亿美元,经贸相互依赖是俄欧关系的“安全带”。俄罗斯对欧盟非常重要,俄罗斯是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主要能源供应基地,还是构筑欧洲安全体系的重要伙伴。欧盟市场对俄罗斯意义非凡。俄罗斯几百年来一直渴望“融入欧洲”,实现经济现代化急需欧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欧盟还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协助制约美国霸权和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俄欧合作的同时也面临冲突。首先,双方的国际战略目标不尽相同。欧盟要圆大欧洲之梦,要主导欧洲事务,认为俄罗斯有帝国扩张传统,对俄罗斯怀有戒心。俄罗斯则要圆强国之梦,力求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极,并参与主导欧洲事务。其次,俄欧地缘战略重点存在差异。欧盟要把中东欧国家纳入西方体系,并力图在独联体地区加强影响,客观上挤压俄罗斯地缘战略空间。俄罗斯则希望保留在上述地区的利益和影响,尤其反对北约东扩。欧债危机使欧盟忙于内务自顾不暇,暂时顾不上把对俄关系作为外交优先方向,虽然俄罗斯仍然非常重视拉拢欧洲,但债务危机中实力减弱的欧盟抵不过冉冉上升中的亚太魅力。双方地缘战略重点的分歧不利于俄欧关系的升温。再次,俄欧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战略互疑和“文明冲突”阻碍俄欧关系发展。欧盟批评俄罗斯不民主、侵犯人权,俄罗斯强调文化文明上属于欧洲,却被欧洲看作另类,战略上被猜疑,尤其是“欧亚联盟”等独联体一体化举措被批评为复苏苏联。最后,经济民族主义导致的非零和博弈不利于双方关系友好。动用国家力量守护本国市场、直接干预企业开拓对方市场,往往导致相互指责和贸易战,不利于双方关系的发展。
在能源合作领域,四个共同空间和2005年路线图框架内的俄罗斯与欧盟能源空间建设进展顺利。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对话在三个专题小组(Thematic Groups, TG)框架内(分别为能源战略、预测和构想小组、市场发展小组和能源效率小组)开展。2008年10月8日俄罗斯与欧盟长期伙伴关系理事会(PPC)第3次能源部长会议在巴黎举行,俄罗斯能源部长什马特科(Shmatko)与负责能源事务的欧盟委员皮巴尔哥斯(Piebalgs)签订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对话进程报告,确定俄欧三个专题小组会议作为俄欧能源对话的主要沟通渠道。俄罗斯与欧盟对共同关心的领域取得共识和成果表示满意,并承诺继续加强能源对话和能源合作。俄罗斯重申(reiterate)保质保量维护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2000亿~2200亿立方米),欧盟表示提供“20-20-20”(比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使新能源占能耗总量的20%, 2020年前能源效率提高20%)政策目标减排承诺的相关信息。双方强调要发挥俄欧早期能源预警机制(Early Warning Mechanism)的作用,承诺及时解决潜在的能源问题,并减少能源需求、供应和过境等领域的风险因素,考虑将过境国家联合起来以确保能源过境安全。强调达成新俄欧关系条约(New EU-Russia Agreement)的重要性,遵循2006年圣彼得堡八国峰会达成的原则,保障能源需求、供应、运输和过境等领域的安全可靠,重申俄罗斯努力在2020年前将能源效率提高40%,以腾出更多的能源出口欧洲。2008年12月3日能源战略预测和构想专题小组(TG-ESFS)对能源供应和需求中长期趋势进行分析,能源经济分小组(Sub-group on Energy Economics)对俄罗斯能源生产消费预测、能源投资需求进行讨论。2008年12月,能源市场发展专题小组(TG-EMD)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对短期能源市场发展进行研讨分析。欧洲委员会通报了第3个能源一揽子计划(3rd Energy Package)的实施状况,俄罗斯方面报告了能源战略立法和在能源部门实施的监管情况。俄罗斯概述了能源战略包括油气储量增长预测、新管道建设和2011年前电力市场自由化计划。总之,能源专题小组(TG)为能源市场的立法监管信息提供了交流平台,包括能源投资环境问题、第三方进入能源基础设施和电力市场自由化问题。
2008年12月独联体和波罗的海IPS/UPS电力系统与欧盟UCTE电力系统同步联网(synchronous interconnection)联合可行性研究完成,包括技术可行性及一系列技术、组织、法律、金融措施及长期远景。俄罗斯与欧盟还成立基础设施项目和能源贸易小组(subgroup o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energy resource trading)以推进俄罗斯与欧盟重点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俄欧能源贸易提升有赖于能源贸易合作机构的推动。2008年4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了能源效率小组会议(The group on Energy Efficiency)。俄罗斯欧盟能源效率小组和俄罗斯欧盟气候变化分小组(EU-Russia Climate Change subgroup)联席会议于2008年2月28日在莫斯科举行,随后2月29日欧洲气候变化和能源一揽子计划向俄罗斯媒体和公众宣讲。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会议于2008年7月在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Arkhangelsk)举行,塔西斯计划援助“可再生能源许可证:欧洲经验和俄罗斯功能机制”研讨会于2008年10月4日召开,2008年12月4日举办能源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ies, ESCO's)经验分享研讨会,2009年5月在布鲁塞尔举办能源效率小组会议。2008~2009年能源效率小组的工作计划包括,制定能源效率领域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交流能源节约、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经验,消除投资障碍,推动俄罗斯欧盟地区性能源效率中心的合作,利用京都议定书机制(Kyoto Protocol mechanisms)推动节能增效的开展,将能源效率倡议实施与金融合作结合起来。2008~2009年工作计划在塔西斯计划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项目框架内实施。2009年12月专家小组会议首次与联席和协调会议(Meeting of all the Co-Chairs and Coordinators)合作讨论综合性议题,如评估和规划早期能源预警机制(Early Warning Mechanism, EWM),推动了解决俄罗斯油气供需潜在问题的步伐。
总之,能源贸易是俄欧关系的重要内容,能源贸易的进步有利于俄欧关系的发展,俄欧关系的健康发展为俄欧能源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政治环境。
(二)“塔西斯计划”与能源贸易
俄罗斯与欧盟的重要项目“塔西斯计划”、俄欧关系的法律基础《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等都涉及了俄欧能源关系的内容,为俄欧能源关系的发展设立了宏观能源导向。俄欧能源关系法律文件为“塔西斯计划”、《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奠定了框架,从而使俄欧关系结构更趋平衡。
苏联解体为欧盟扩大在欧洲的影响提供了历史机遇,“塔西斯计划”(TACIS)对独联体国家的技术援助,便是欧盟影响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国家转型的政策工具。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塔西斯援助计划,一方面希望用西方的价值观念改造俄罗斯,防止帝国主义思想在俄罗斯死灰复燃,将俄罗斯纳入西方的价值体系中;另一方面希望为开展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合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欧盟对俄罗斯实行“塔西斯计划”的具体目标随着时代变化而调整,但整体目标都是要通过促进俄罗斯转轨为市场经济和民主国家。其中也包括促进俄罗斯能源部门的市场化,为后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俄欧能源自由贸易奠定基础,从而促进俄欧关系的发展。苏联与欧洲也开展了能源贸易,但那处于冷战背景下经互会阵营计划经济内部,是在东西方两个阵营夹缝中求生的能源贸易。计划经济体制的日益僵化和冷战的恶劣环境都对苏欧能源贸易产生不利的影响。苏联东欧剧变后,西欧的市场经济体系开始蚕食欧亚地区原计划经济体系的空间,而“塔西斯计划”正是以市场经济模式加快欧亚一体化的进程。
“塔西斯计划”下的能源合作是俄欧合作的重要领域,核能安全是“塔西斯计划”下能源合作的投资重点。欧盟为何重视前苏联国家的核能安全问题?众所周知,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的发生,使放射性辐射微尘在欧洲很多地区散布。这次灾难提高了公众对中欧和苏联地区核风险的关注,促使全世界联合起来防止“切尔诺贝利”式悲剧的重演。苏联解体后,加盟共和国境内留下了大量核反应堆,这些国家缺乏足够的财力、独立能力或者安全条件来升级这些核反应堆,以保障核能安全,使欧洲国家心有余悸。因此确保苏联解体后遗留核设施的安全,也事关欧洲自身的安全。
欧洲的核能安全问题是欧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为了保证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中东欧国家核反应堆的安全,欧盟决定帮助新独立国家和中东欧国家。由于俄罗斯的核能实力对欧洲安全影响最大,故欧盟将俄罗斯视作其独联体核能安全战略中最重要的国家。俄罗斯是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唯一掌握核原料采集、设备设计、核能生产和核能废料回收等技术的国家。核能在俄罗斯能源机构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俄罗斯的核能发电大约占12%,核工业还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大约有30万人),大量使用核能对提高能效、降低石油、天然气等出口能源的消耗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对欧盟油气资源的出口。
欧盟特别重视苏联东欧剧变后原苏联地区尤其是俄罗斯的核能安全。1991~1999年,欧盟通过“塔西斯计划”向独联体国家的核能安全项目投入大量资金。而俄罗斯作为独联体首要国家,1991~2001年间通过“塔西斯计划”获得的核能安全援助资金在独联体受援国中排名第一。
表2-1 1991~1998年“塔西斯计划”对各国核能安全的援助
资料来源:http://www.europa.eu.int/comm/external_relations/nuclear_safety/intro/nis.htm。
“塔西斯计划”对促进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塔西斯计划”有利于推动欧洲成熟技术和管理经验向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梯度转移,为俄罗斯提高能源部门的基础设施水平、能源生产和出口效率创造了良好条件。“塔西斯计划”主要涉及技术援助领域,由于该计划的技术和经验来源更广泛,俄罗斯可获得的援助水平更高,获益更大。其次,“塔西斯计划”有利于促进欧盟对俄罗斯的资金转移支付,减轻俄罗斯负担,使俄罗斯将更多的资金投向能源部门,从而培育俄罗斯面向欧盟市场的持续能源供应能力。同时,“塔西斯计划”以补助金而非贷款的形式为俄罗斯相应企业或组织机构提供资金,可减少俄罗斯的外债偿还负担。最后,“塔西斯计划”的援助资金分配侧重于最关键的领域,有利于为提高俄欧能源贸易效率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法律空间。“塔西斯计划”援助资金最集中的三个领域依次是核安全与环境保护,行政机构、社会服务和教育领域的改革,以及改造国有企业和发展私营经济等。这些都是俄罗斯成功保障其经济成功转轨的最重要领域,也是搭建俄罗斯与欧盟能源贸易框架的关键环节。
欧盟“塔西斯计划”与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关系密切。1996年“塔西斯计划”章程规定将“塔西斯计划”作为实施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的工具。由于两者精神相通,“塔西斯计划”与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在某些领域具有相同的关键合作目标:建立一个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伙伴关系;在政治问题上建立定期对话机制;加强贸易流通和投资联系;逐步使俄罗斯融入一个大欧洲经济区域中;未来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是“塔西斯计划”活动的纲领指南,贯彻《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需要更好地落实“塔西斯计划”。“塔西斯计划”是《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政治关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有活动都是围绕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展开的,“塔西斯计划”项目的实施使合作双方体会到伙伴关系精神与合作的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意义。
(三)从《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到现代化伙伴关系
1994年签署并于1997年生效的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下称“PCA”)为俄罗斯与欧盟双边关系确立了法律基石和制度框架,其中关于能源贸易与合作的规定为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贸易提供了指导方向,为抵制经济民族主义、确立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贸易法律机制奠定了基础。2004年4月27日,俄罗斯与扩大后的欧盟签订了《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议定书,使PCA各项条款适用于协调俄罗斯和扩大后的欧盟关系。PCA有效期为1997~2007年,2007年到期后启动新的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谈判。
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明确了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性质,尤其重视发展双方能源贸易等经济领域的合作。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第65条对提高俄欧能源合作水平方面进行了阐述。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指出,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合作应在欧洲能源宪章(European Energy Charter)、市场经济和欧洲能源市场逐步一体化的原则指导下进行。
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与俄欧首脑峰会机制是俄欧沟通和对话机制的组成部分,为能源对话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渠道。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规定了伙伴关系对话机制和经贸、科技合作的基本规则,明确了俄欧关系的领域和范围,确立了双方合作的制度机制以及双方关系的未来前景,奠定了俄欧关系法律文件和制度机制框架基础。PCA为俄罗斯与欧盟确定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沟通机制,包括确立于1993年的俄欧定期首脑峰会、长期伙伴关系理事会(外交部长峰会)(Permanent Partnership Council, Foreign Ministers)、合作委员会和PCA分委员会(Cooperation Committee and PCA sub-committees)、“三套车”会议(Troika Meetings)和议会合作委员会(the Parliamentary Cooperation Committee)等会晤沟通机制。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为俄罗斯与欧盟合作机制提供了重要载体,为俄罗斯与欧盟的沟通和协商拓宽了渠道,充当了俄罗斯与欧盟双边关系的“减震器”。一方面,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是俄罗斯与欧盟关系友好的产物,为俄罗斯与欧盟确立了伙伴关系,对促进俄罗斯与欧盟的合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为俄罗斯与欧盟能源贸易奠定了法律基础,为俄罗斯能源等商品出口到欧洲市场提供制度保障。欧盟则获得了与俄罗斯进行沟通的对话机制,为欧盟影响俄罗斯转型提供了渠道和手段。另一方面,由于俄罗斯与欧盟关系发展不顺,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的落实也受影响,反过来又加剧了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冷淡。俄罗斯为维护国家主权和能源利益而发动的车臣战争,暴露和激化了俄罗斯与欧盟在人权等领域的矛盾,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拖到1997年12月1日才正式生效。
俄欧双方都意识到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和问题,需要制定新的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旧的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对解决双方问题不具有动态性和发展眼光,未将后来加入的新邻居的改革转型负担考虑在内,加上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只是一种技术和形式上的沟通机制,未确立政治性权威对话制度,不具备法律效力和权威性,不足以迅速高效解决有关难题的实力,遇到难办的问题只有搁置以待后来解决,有时难免贻误时机。
新的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谈判将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问题也囊括其中,有利于抵制对方的经济民族主义。欧盟利用PCA诱使俄罗斯放弃对油气管道的垄断,允许欧洲更多的能源投资进入俄罗斯能源部门。欧盟石油进口的30%和天然气进口的45%来自俄罗斯,欧盟担心俄罗斯油气价格涨幅过大,欧盟人士抱怨俄罗斯对能源部门限制太严导致投资不足。欧盟希望俄罗斯改善能源环境,通过投资来挖掘油气潜力,满足国内外消费需求。欧盟希望将中亚购买的油气资源借用俄罗斯的管道系统运回欧洲市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拥有垄断的出口能源设施,通常将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混入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系统后高价售给欧盟。欧盟还希望将欧洲能源宪章条约关于保护投资和能源过境运输的规定整合到新的PCA中,为此欧盟可在其他方面向俄罗斯让步,如放弃要求俄罗斯批准欧洲能源宪章条约等。
俄罗斯对欧盟加入自由贸易协定(FTA, Free Trade Agreement)的邀请反应冷淡,但俄罗斯不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上对欧盟的立场熟视无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欧洲大型能源企业关系过分密切,不会顾及欧盟加强能源团结的原则。欧盟只有更加明确其统一的能源战略和目标,俄罗斯才会将欧盟当做能源谈判伙伴而不仅仅是成员国。欧盟对付俄罗斯的砝码还有利用“东方伙伴关系”计划(前身为“睦邻伙伴关系”计划),加强与乌克兰、摩尔多瓦、白俄罗斯等能源过境国的关系,如鼓励乌克兰等东方伙伴国的法律规则与欧盟接轨,实行能源网络整合,允许其加入纳布科管道计划和欧洲能源共同体等,减少俄罗斯能源外交武器的威力和在过境国的影响力。
“现代化伙伴关系”是构建新俄欧双边伙伴关系的一种路径。2009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欧俄第24次峰会上,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首先提出俄欧“现代化伙伴关系倡议”,随后欧盟向俄罗斯提出了10点行动计划,在2010年6月1日举行的俄欧第25次峰会上就启动倡议达成一致,同意启动“现代化伙伴关系倡议”,这是近年来欧俄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根据这项倡议,欧俄将在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创新合作、发展中小企业、统一技术标准、深化双边经贸合作、保护知识产权、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反腐以及促进人员交流等领域加强合作。俄欧现代伙伴关系主要涉及双方加强经济领域的合作,这也是金融和经济危机后俄欧互利共赢的需要。
“现代化伙伴关系”的核心精神是抵制经济民族主义影响、促进合作交流融合,推动俄欧关系长远发展。2010年访德前夕,普京在《南德意志报》上发表文章,阐述了扩大俄欧合作的“路线图”,包括五大工作方向。第一,建立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和谐经济共同体,未来还可以建立自由贸易区,甚至经济一体化论坛。他写道:“我们将拥有覆盖整个大陆的共同市场,其容量将达到数万亿欧元。”第二,合并俄罗斯与欧盟的技术和资源,实施支持中小型实业公司的联合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共同的工业政策。第三,开展能源合作,建立统一的能源综合体。普京警告欧盟注意减少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称欧盟通过的《欧洲能源市场自由化计划》给欧洲能源业带来了重大风险,减弱了投资者投资新项目的意愿。第四,开展科教领域的合作。普京认为:“欧洲的科学教育应当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来做到这一点。”第五,取消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签证制度。他说:“我们认为,取消签证应当是俄罗斯与欧盟推动真正一体化进程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取消签证也是消减欧盟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促进俄欧关系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俄欧之间的能源战略目标
能源在俄罗斯与欧盟共同战略目标中具有重要地位。冷战结束后,欧洲地缘政治及安全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俄欧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政治上,双方需要相互借重实现政治抱负。经济上,欧盟需要俄罗斯巨大的商品市场和能源,俄罗斯需要西方的能源市场、资金与技术。在安全问题上,欧盟希望通过与俄罗斯的接触与合作巩固欧洲稳定,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俄罗斯则愿意与欧盟联手抵制美国的霸权主义,营造有利于它重新崛起的国际环境。
俄罗斯与欧盟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双方加强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1999年6月,在欧盟科隆峰会上,欧盟通过了《欧盟对俄罗斯共同战略》,以协调欧盟成员国在与俄罗斯打交道时的立场,扩大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共同战略原则的运用。1999年10月,在欧俄赫尔辛基峰会上,俄罗斯提交了《发展俄罗斯联邦和欧盟关系的中期战略(2000—2010)》,指出俄罗斯将欧盟作为关键的伙伴之一,要努力与欧盟建立和发展经济和贸易等领域的长期合作和伙伴关系。
能源贸易合作在俄罗斯与欧盟经贸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普京上台后,确立了融入欧洲、振兴俄罗斯的战略目标,将与欧盟的经济合作视为振兴经济的外部关键因素。2012年普京在竞选纲领《俄罗斯与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将欧盟放在外交的优先位置。能源出口在俄罗斯出口贸易商品中占有较大比例。俄罗斯是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而欧盟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欧盟向俄出口额为1084亿欧元,进口额为1995亿欧元,商品贸易总额为3080亿欧元。欧盟向俄罗斯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汽车(70亿欧元)、药品(60亿欧元)、汽车零部件(35亿欧元)、电话及零件(25亿欧元)和拖拉机(10亿欧元)。欧盟从俄罗斯主要进口能源等原材料,包括石油(原油和精炼油共1300亿欧元)和天然气(240亿欧元)。未来俄罗斯对欧盟的能源出口还有很大潜力,到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的年出口量将增加到2350亿~2450亿立方米,而2002年为1850亿立方米。
过度依赖原材料和能源出口是苏联留给俄罗斯的外贸“遗传病”。据俄罗斯海关数据,2012年1~12月俄罗斯各类商品累计出口总额为3525.36亿美元,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下降6.91%。分商品看,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是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商品。矿产品出口以矿物燃料为主。俄罗斯出口的前6位商品分别是:矿物燃料与矿物油2374.44亿美元,钢铁207.70亿美元,肥料108.16亿美元,铝及其制品80.91亿美元,木及木制品、木炭63.30亿美元,谷物61.86亿美元(见图2-1)。
图2-1 2010~2012年俄罗斯主要出口商品结构
资料来源:据俄罗斯海关统计,转引自寒露《2012年1—12月俄罗斯出口商品情况分析》,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2013-03-29, http://analysis.ec.com.cn/article/datamyfx/201303/1237167_1.html。
能源在欧盟对俄罗斯战略目标中同样至关重要。欧盟北海石油日渐枯竭,中东产油国局势长期不稳,从美国进口页岩油气尚待时日,规模受限;能源丰富的俄罗斯是欧盟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理想伙伴。欧盟委员会驻俄代表机构领导人理查德·赖特认为,能源已成为欧俄关系的重要方面,从2000年开始的欧俄能源对话是双方合作的主要领域之一。历次俄欧峰会在很大程度上是“把酒话能源”。近年来欧盟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2000年签署的《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协议》、2002年5月29日签署的《能源合作声明》等文件,确立了双方能源合作的总体规划,并给予了俄罗斯进入欧洲能源市场的特殊权利,尽管欧盟不时通过第三能源一揽子文件、反垄断调查等经济民族主义手段约束俄罗斯。
图2-2 2010~2012年俄罗斯主要出口对象国
资料来源:据俄罗斯海关统计,转引自寒露《2012年1—12月俄罗斯出口商品情况分析》,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2013-03-29, http://analysis.ec.com.cn/article/datamyfx/201303/1237167_1.html。
表2-2 2008年欧盟从世界和俄罗斯进口的商品结构份额
资料来源:欧盟统计局,EUROSTAT(Comext, Statistical regime 4), 2009年9月。
能源出口是俄罗斯对外经济交往的传统项目,国际油价波动与俄罗斯经济兴衰关系密切,为此俄罗斯尝试通过保护能源工业与市场、影响国际能源价格等经济民族主义手段维护经济安全。19世纪末,沙俄就将能源列为战略商品清单,石油出口收益占沙俄出口收入的7%。20世纪20年代末,石油出口收益占苏联出口收入的14%, 20世纪50年代提高到50%左右。20世纪80年代,油价下跌1美元苏联就损失约10亿美元的收入。普京时期俄罗斯能源收入仍占政府预算的一半。
过分依赖能源出口是苏联与俄罗斯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冷战期间,美国发动对苏联的经济战,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通过与沙特阿拉伯合作,增产限价,与欧日盟友合作增加能源储备、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需求,1986年第二季度国际油价下跌至每桶6美元左右,使苏联能源收入减少、经济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成便启动政治改革,走上了解体苏联的不归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油价暴跌,1998年初,欧佩克油价跌破每桶12美元,年底国际市场油价再次跌破每桶10美元大关,1998年俄罗斯陷入金融危机。痛定思痛,俄罗斯不断吸取教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干预国际能源市场的力度,这被欧盟看作经济民族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2008年国际油价从每桶140美元跌至45美元左右,欧债危机冲击全球经济,美国页岩气革命等能源变革增大能源供应,本来国际油价很可能还要下跌,殃及俄罗斯经济,但2008~2012年布伦特原油年均价格分别为46、78、95、107和102美元,不跌反升。为何?一种说法是因为俄罗斯借助贡渥原油贸易公司(Gunvor)利用垄断地位和关联交易等手段,“制造”并维持着乌拉尔原油现货价和国际油价的居高不下。普京的好友根纳季·季姆琴(钦)科(Геннадий Тимченко, Gennady Timchenko)总裁拥有贡渥原油贸易公司(Gunvor)50%的股份,以141亿美元的身价位列《福布斯》俄罗斯富豪排行榜的第8位。根纳季·季姆琴科作为普京的“代理人”,掌控着仅次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诺瓦泰克天然气公司,不参与对欧盟的天然气出口竞争,而是承认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对欧天然气出口的垄断地位,而重点开展对亚太的能源贸易。俄罗斯逐步掌握了影响国际油价的杠杆,显示出俄罗斯国家资本和经济民族主义手段的威力。不过,俄欧能源博弈离不开美国这个最大的第三方因素的影响。欧洲对俄罗斯能源外交武器的担心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有所降低。与冷战时美国发动对苏联的经济战一样,美国通过能源技术创新使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安全恐惧得到缓解,欧洲对俄能源外交也显示出经济民族主义作风,对俄罗斯的姿态也日益傲慢和强势。
能源出口关乎俄罗斯的能源安全。俄罗斯的能源安全包括:其一,俄罗斯力求稳住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利用“八国集团”维护好与消费国的关系。其二,能源出口是俄罗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俄罗斯需要维护与能源出口国(包括欧佩克)的关系和利益。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经济复兴和国家崛起的“三套车”之一,巩固和扩大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强大影响力是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其三,俄罗斯希望维护能源市场的稳定性,避免能源价格大幅波动。能源不仅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内外政策的工具,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出口,要成为参与世界经济体系、维护地缘政治影响、改善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俄罗斯能源战略中包含了俄罗斯对欧盟的能源战略。俄罗斯维护能源利益、保障能源安全的手段既包含于理论和认识层面,又落实到实践层面。理论和认识层面包括制定合理的能源战略和能源对外政策,实践层面包括开展卓有成效的能源外交,实施有力的能源安全保障措施,实现能源战略和能源对外政策的目标。
为保障能源安全,俄罗斯通过制订一系列能源规划,明确并及时调整能源战略。如1996年俄罗斯联邦燃料和动力部将《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安全》作为国家级科研项目首要课题“1996年—2000年燃料与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10月13日通过了《200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 1998年2月27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经济安全部门委员会批准了《俄罗斯能源安全学说》, 2000年制定了《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纲要》, 2009年11月13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批准了《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这些重要能源文件表明,俄罗斯非常重视通过制定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来保障能源安全。
2008年由于发生金融危机,需要重新调整一系列数据、目标和任务,俄罗斯为改变单纯依靠原材料出口的不利国际分工地位,需要制定新的能源战略。2009年11月13日俄罗斯联邦政府会议批准《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简称“2030年能源战略”),明确了俄罗斯的对外能源政策,阐述了对欧洲灵活的能源战略及对策。对外能源政策的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俄罗斯能源的潜力,增强俄罗斯能源部门进入世界能源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加强能源在赢得国民经济更大利益中的地位。全球性质的能源问题日益政治化,以及俄罗斯燃料能源在客观世界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对外能源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俄罗斯在世界能源系统方面领先的地方之一,在于能积极探索能源资源的国际合作与开发。深化劳动分工,提高能源资源的生产技术和出口等方面的效率。稳定与俄罗斯传统能源消费者和新能源市场的关系同等重要,稳定与能源市场的关系和确保国际能源领域的地区安全是国家能源政策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不损害国家能源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积极促进整个世界的能源安全。
俄罗斯确立了以维护能源利用和保障能源安全为宗旨的能源对外政策和能源外交目标。《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第3条:“国家能源政策”第7款“对外能源政策”规定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的目标是:巩固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利用出口能力,促进俄罗斯的产品和服务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能源发展战略方向是能源安全、能源经济的有效利用和生态安全。国家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和管理国家矿产资源、发展国内能源市场、构建国家燃料动力资源平衡状态、制定社会能源政策和能源出口政策、完善科技和创新政策。俄罗斯能源外交的目标是:巩固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最有效地发挥能源出口潜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能源对外经济活动的非歧视。允许俄能源公司进入国际能源和金融市场、获得先进工艺,在互利条件下吸收合理规模的外资进入俄能源领域。
为了保障俄罗斯能源安全,最大化能源利益,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增强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一是实行多元化能源外交。首先稳固对独联体能源外交,加强与欧盟能源合作。积极拓展美洲和亚太等地区的石油市场。自2002年以来俄罗斯与美国每年举行一次能源峰会。俄罗斯还提出建立东北亚能源储备的设想,以此作为参与亚太合作、维护东北亚能源稳定的重要举措。“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突破北美、拉拢中东”是普京能源战略的总体思路。
二是继续增加能源的生产与出口,将能源产业作为崛起的原始积累和外交战略武器。《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规定,为保证近20年内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以5%~6%的速度递增,2020年俄罗斯石油和凝析气产量不能少于3.6亿吨,天然气年产量不能少于7000亿立方米。2010年和2020年,俄罗斯石油开采量将先后增长10%和15%;天然气开采量将分别增长12%和27%。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拟订的《俄罗斯联邦2010—2015年对外贸易活动构想草案》指出,2010~2015年燃料、原料商品将成为俄罗斯的出口基础。一方面俄罗斯继续增加燃料、能源的生产和出口以换取更多外汇,提高国民福利,为崛起积累资本。另一方面利用能源战略优势作为捍卫国际政治地位的“核武器”。
三是加大引进外资力度,促进能源开发国际合作。近些年来,俄罗斯制定了一些利用外资的新政策和优惠措施。1991年9月1日颁布实施第一部《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1999年颁布了由前总统叶利钦签署的新《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1995年12月颁布实施的《俄罗斯联邦产品分成协议法》,对吸引外国投资者积极进入远东和西伯利亚自然资源领域,加大吸引外国投资力度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99年1月又颁布了对《俄罗斯联邦产品分成协议法》进行修改和补充的联邦法。1999年5月至2000年1月,俄罗斯政府先后颁布了5项《关于可按产品分成条件使用的地下资源产地的联邦法》。俄罗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也需要引进外资。根据《2030年前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纲要》, 2030年前俄罗斯煤炭工业投资需求规模将达2.6万亿卢布,年均投资额1240亿卢布,其中需要政府投入2580亿卢布,其余通过吸引其他投资完成。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也面临技术落后的困境,需要引进先进技术与资金。
四是调整能源出口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俄罗斯石油产品的出口增长很快,但出口的大部分是附加值不高的重油、煤油、石油焦炭和低质的发动机油等低端产品,约70%的石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减退。根据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为达到增加石油产品出口附加值的目标,经过现代化技术改造后,2010年俄罗斯石油加工深度将提高到75%,加工能力提高到2.1亿吨。而到2020年,这两个指标将分别达到80%和2.35亿吨。
俄罗斯制订了一系列对欧盟能源战略和计划。2000年,俄罗斯与欧盟签署了《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协议》。2000~2020年,俄罗斯总出口天然气平均将增加670亿立方米,即增加45%。欧盟获得310亿立方米,增加23%,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石油将从2000年的1.275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1.6亿吨,年均增长1.1%。制定对欧盟的能源地缘政治战略,即坚持欧亚方向,使之继续作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方向;保持俄罗斯资源业在这个方向上的竞争力,不仅要与近东和非洲国家竞争,而且要与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竞争。
欧债危机之前,俄罗斯以“能源核武器”制衡欧盟,增强俄罗斯在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俄罗斯是欧盟25国的主要能源供应国,欧盟每年50%的天然气及近1/3的石油需俄罗斯提供。据估计,在未来15年内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需求量将再增50%,到2020年欧洲进口的天然气中70%将来自俄罗斯。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这种依赖成为对俄罗斯政策的风向标。2006年初,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争端影响了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使欧盟为自身能源供应安全如此受制于俄罗斯感到心惊胆战。意大利媒体指出,俄罗斯牵制“敌对”国家和西方势力的手段已不再是红色核按钮,而是控制油气管道“核武器”的加压站按钮。俄罗斯靠着“能源核武器”在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中正逐步达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和美国页岩气革命等新形势改变了俄罗斯与欧盟的力量对比态势。受欧债危机、页岩气革命、能源来源多元化、能源需求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有所减弱,俄罗斯对欧盟的能源外交武器便利性与威力有所降低。欧洲积极发展的液化天然气、纳布科等新的管道进口基础设施使其可从里海、美国等更多来源地进口油气。“过境经济民族主义”在俄罗斯对欧能源贸易中表现明显。俄罗斯口口声声说要建设“欧亚联盟”,但对最亲密的伙伴白俄罗斯也进行防范,呈现出一种过境领域的经济民族主义作风。如为绕开白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系统,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建造乌斯特—卢加港石油码头,直接将原油和石油产品运送给消费者。同样为绕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海底建设北欧天然气管道和跨黑海的“南溪”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在对欧能源贸易中,尽量减少能源过境国,减少能源过境成本,增加能源运输安全系数。
俄罗斯加大吸引投资的力度和对外投资力度。吸收欧盟的资金建立可靠和足够的能源运输设施(包括亚马尔到西欧的输气管道,波罗的海输油管道系统,波罗的海电力网,经芬兰向欧洲的输气管道等)。在欧亚各国能源企业股份化和私有化的过程中,俄罗斯的机构参与其能源零售,保障俄罗斯向西欧的能源运输得到有利又可靠的过境条件。
俄罗斯加强对欧盟能源上中下游一条龙市场的开拓。欧洲目前是俄罗斯燃料能源的主要销售市场,加强与欧盟国家的能源对话,深入欧盟上中下游市场,扩大俄罗斯能源在欧盟能源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通过以下形式加强与欧盟的合作:共同落实能源运输等投资项目;利用《产品分成协议》和租让合同,广泛吸引欧洲国家在俄罗斯石油开采领域投资;在能源储备方面加强协调等。另外,俄罗斯开始执行促进能源集团向全球市场扩张的战略,包括通过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等跨国企业开拓欧盟能源产品消费市场。
欧盟面临复杂和严峻的国际能源形势和能源供应安全危机。世界能源消耗量将平均每年以2%的速度增加,2020年将增加至130亿吨标准石油(TEP)。欧盟一半需求要依赖进口,到2030年,欧盟对外部石油的依赖度将提高到90%,对外部天然气的依赖度将升至70%。2006年3月24日,欧盟领导人在最高草案宣言中列举了欧盟能源供应危机:能源和天然气市场困境,日益增长的进口依赖,高位且不稳定的能源价格,能源生产和管道过境国的安全风险,气候变化,能源利用低效率,可再生能源的低使用率,输油管道和其他硬件的投资需要。
为了应对国际能源安全紧张形势,化解日益增加的能源安全供应危机和挑战,欧盟于2000年发布了《欧盟能源供应安全战略绿皮书》, 2006年3月欧盟又发布新的能源战略纲领性文件——《欧盟能源可持续、有竞争力和安全战略绿皮书》(下称“绿皮书”)。
绿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对欧盟能源市场的监管,开放各成员国目前基本封闭的能源市场,制定欧盟共同能源政策;鼓励能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发展可替代能源,加大对节能、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投入;加强与能源供应方的对话与沟通,建立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国际机制;在与外部能源供应者的对话中,欧盟应“用一个声音说话”。
欧盟对俄罗斯能源战略包含有欧盟能源安全与能源战略。由于欧盟严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建立与俄罗斯的战略性能源伙伴关系是欧盟对外能源战略的核心之一。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战略的原则和目标有以下几点:一是确保俄罗斯成为可持续的稳定能源供应国。注重与俄罗斯签订长期合同,保障对欧盟的稳定能源供应,加强对两国间能源上游和储运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二是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深挖俄罗斯对欧盟能源出口的潜能。加强与俄罗斯发展战略性能源伙伴关系的力度,促进俄罗斯市场经济和能源部门改革,使俄罗斯进入低能耗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便有更多的能源出口到欧盟。三是将发展欧俄能源合作与促进俄罗斯经济结构转型相结合。20世纪50~70年代,西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顶住美国压力与苏联开展“钢管换天然气”的补偿贸易,证明了只要有不可替代的相互“刚性需求”和合作决心,市场经济模式与计划经济模式国家或地区照样可以开展贸易合作。冷战后,俄罗斯开始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市场经济模式,给欧洲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开放市场。不过冷战前后俄欧能源贸易合作的区别在于,前者对苏联而言是政治挂帅,经济利益服从战略利益,鲜有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摩擦;后者是经济利益为主,价格争端、贸易摩擦等经济民族主义因素上升。在普京领导下,能源出口成为俄罗斯崛起的突破口,欧盟的能源进口与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输出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欧洲将俄罗斯能源作为自身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俄罗斯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点。四是欧盟将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当成提升自身国际地位,牵制美国单边主义的重要措施。维护欧洲“四个共同空间”包括欧亚空间的稳定,用经济手段扩大对欧亚大陆的影响力,可以提高自身在国际舞台的发言权。
欧盟的《能源战略概述》指出:“欧洲能源网很不符合保障安全获取能源的任务。”欧盟的能源安全计划建议在2030年前将能源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主要的方向包括:提高电力效率、增加再生能源的份额、发展欧洲天然气管道网和输电网。这些措施的目的是降低欧盟国家对部分能源供应国的依赖,在某一渠道的能源供应减少的情况下,能够迅速从别的渠道进行弥补。计划在2030年前为电力行业更新改造投资1.25万亿美元,为天然气管道系统投资1880亿美元。为在欧盟国家中公平分配能源,欧盟还计划成立天然气环共同体(Community Gas Ring),还拟建设从里海和非洲进口天然气的新管道。欧洲天然气管道环将能使部分欧洲国家摆脱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大型天然气出口国的“特殊关系”。
欧盟也善于开展能源外交,通过能源来源多元化、激起能源供应方对其出口的竞争,如刺激俄罗斯与美国争夺欧洲天然气市场。2013年3月,英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森特里克集团(Centrica)宣布与美国谢尼埃能源公司(Cheniere Energy)签署液化天然气(LNG)长期供应协议。森特里克集团计划2018~2038年每年从谢尼埃能源公司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Sabine Pass项目进口175万吨液化天然气(合25亿立方米天然气)。从美国进口天然气有助于英国实现多元化能源结构的长期战略,保障稳定和有价格优势的天然气供应。同时俄罗斯被吸引积极争取英国的天然气市场。2013年3月27日,俄罗斯副总理兼俄气总裁祖布科夫宣称,俄罗斯准备每年向英国出口400亿立方米天然气。祖布科夫强调,俄罗斯是唯一有能力向英国稳定供气的国家。俄方2012年就透露,可能会在北溪天然气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两条管道,其中一条将延伸至英国。目前构想仍停留在纸上,但实际上俄气与森特里克已经签署了供气协议,前者将在2014~2016年每年向后者供应24亿立方米天然气。
为维护自身的能源安全,欧盟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一是加大对俄罗斯能源外交力度。谋求与俄罗斯形成一种新型的能源伙伴关系,如以能源问题为核心的《欧俄关系框架协议》替代2007年到期的欧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试图将欧俄关系纳入“法律轨道”,保证今后与俄罗斯在能源问题上打交道时“有法可依”。
二是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对话。欧俄能源对话始于2000年10月,双方通过对话确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建立北欧天然气管道,在莫斯科建立能源技术中心等。2000年1月,俄罗斯与扩大后的欧盟之间又启动了核材料贸易谈判,并就完善海上石油运输安全标准开展合作。
三是制定对俄共同能源政策。欧盟委员会拟定的共同能源政策涵盖广泛,包括修订石油和天然气储备法规、形成一个高效使用能源的“行动计划”、建立一个新的欧洲级的能源管理机构、出台与欧盟以外的能源供应国交易的共同能源政策。2006年3月25日在欧盟25国首脑会议上,大部分国家领导人原则上同意欧盟制定共同能源政策,以应对能源潜在危机。
四是将俄罗斯纳入欧盟建立的跨欧洲统一能源大市场(能源共同体)内。2003年5月,欧盟委员会提议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俄罗斯等能源伙伴的能源系统现代化,并相互联结,形成一个更加广阔的电力和天然气市场。
五是用能源宪章、世界贸易组织、八国集团等国际组织制约俄罗斯能源霸权。发生美国页岩气革命等世界能源市场的变革之前,有人预测到2027年,俄罗斯供应的天然气将在西欧天然气市场上占70%,这可使俄罗斯操纵整个欧盟的天然气价格;若俄罗斯把天然气出口国(独联体国家占不少比例)组建成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天然气输出国组织,欧盟、美国也无可奈何,这都为欧盟敲响了警钟。
美国因素、全球经济和能源规则是欧盟借用来对付俄罗斯能源外交的重要砝码。美国页岩气革命等因素虽然有助于削弱俄罗斯对欧洲能源的影响,但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长期难以改变。故欧盟寄希望于利用敦促俄罗斯批准和遵循能源宪章、操纵俄罗斯入世条件、敦促俄罗斯履行入世义务和承担国际责任等手段来制约俄罗斯。如针对2006年初俄罗斯与乌克兰和亚美尼亚两国的天然气争端,当时的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强调,天然气争端不利于俄罗斯的入世谈判进程,世界贸易组织必须保证俄罗斯与乌克兰以及其他周边国家的供气定价原则符合市场规则。
(五)俄欧贸易与俄罗斯入世
能源在俄欧贸易中举足轻重。欧盟经济过于依赖能源进口,俄罗斯经济也过于依赖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双方对能源依赖“欲罢不能”。但欧盟相对俄罗斯具有市场、资金与技术方面的优势,而且对全球规则的制定和运用也驾轻就熟,入世问题是欧盟牵住俄罗斯“熊鼻子”的重要抓手。
俄罗斯对外经贸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能源产品在俄罗斯出口中地位进一步强化,俄罗斯形成了对能源出口的路径依赖,摆脱过分依赖能源等原材料出口的努力成效有限。2012年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能源出口不降反升。在俄罗斯向非独联体国家出口商品结构中,能源产品所占比重高达73.0%(2011年为72.7%);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和设备、粮食、木材及纸浆制品等原材料和中低端产品比重为22.1%,在俄罗斯向独联体国家出口商品结构中,能源产品所占比重为55.4%(2011年为55.3%),金属及其制品、粮食、木材及纸浆制品等原材料占17.5%,机械和设备占13.3%,化工产品占9.1%。
二是作为能源和资源出口国,俄罗斯对外贸易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尤其是新兴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对能源和大宗产品需求下降,但得益于油价走高,俄罗斯油气出口量跌价升,使出口总值略有增长:2012年俄罗斯向非独联体国家的能源产品出口量下降了7.2%,但总出口额较2011年却增加了2.6%。
三是俄罗斯进口机电产品占进口商品的半壁江山。2012年,俄罗斯仅有化工产品、纺织制品、鞋,以及机电产品进口呈现增长。机电产品在进口中占比提高:俄罗斯自非独联体国家进口中,机电产品占比52.1%(2011年为51.0%),进口额同比增长了6.5%;化工产品所占比重与前一年持平,仍为16.1%,进口额增加了4.2%;纺织品和鞋类占比5.4%,进口额同比增大2%;在自独联体国家进口中,机电产品占比38.1%(2011年为33.3%),进口额同比增加了2.8%。
四是从地区看,欧盟仍是俄罗斯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俄欧双边贸易额2012年增加了4.1%,达4103亿美元。俄罗斯前十大贸易伙伴依次是:中国为875亿美元,荷兰为827亿美元,德国为739亿美元,意大利为458亿美元,乌克兰为451亿美元,白俄罗斯为357亿美元,土耳其为342亿美元,日本为312亿美元,美国为282亿美元,波兰为274亿美元,这些伙伴仅有三个国家不在欧洲。欧盟更是在俄罗斯外贸地区分布中占据了49%(2011年为47.9%),而亚太国家才占24%(2011年为23.8%),独联体国家仅占14.1%(2011年为15.1%)。在2013年6月3~4日叶卡捷琳娜堡俄欧峰会后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普京指出,虽然近年来国际和欧元区经济遭遇种种困难,但俄罗斯与欧盟2012年贸易额创历史新高,未来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欧盟还是俄罗斯最大的引资对象,目前累计对俄投资额达到2770亿美元。普京还呼吁不应过分夸大俄欧双方在经贸合作中的分歧。巴罗佐说,俄罗斯依然是欧洲最重要的能源供应方,欧俄贸易已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并且具备很大增长潜力。
欧盟作为俄罗斯最大的经济伙伴占有重要地位。2012年俄欧双边贸易额达到410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从俄罗斯对全球五大洲的出口情况看,2012年俄罗斯对欧洲出口金额2268.39亿美元、亚洲1015.77亿美元、拉丁美洲49.68亿美元、非洲70.63亿美元、北美97.90亿美元,分别占其出口总额的64.35%、28.81%、1.41%、2.00%、2.78%,五大洲出口合计约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99.35%。2012年1~12月俄罗斯主要出口目的国前六位国家为荷兰、土耳其、乌克兰、中国、德国、意大利,其出口额分别为533.01亿美元、259.34亿美元、257.56亿美元、240.48亿美元、233.43亿美元、220.32亿美元。2012年俄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增幅不同程度回落。1~12月俄罗斯对前六国出口商品贸易额中,仅荷兰和土耳其贸易额有小幅增长,而其余四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跌幅分别为7.16%、10.53%、0.45%、8.92%。从俄罗斯对世界各经济体的出口情况看,2012年1~12月俄罗斯对北美自贸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美国家联盟、东亚自贸区、欧盟27国、东盟10国的出口额分别占其出口总额的2.90%、1.67%、1.05%、14.12%、53.43%、1.43%,金额分别为102.32亿美元、58.73亿美元、37.03亿美元、497.84亿美元、1883.67亿美元、50.37亿美元;对六大经济体出口合计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4.60%。
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使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抬头。2011年12月中旬世界贸易组织(WTO)部长级会议上各国均认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壁垒不断增多。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1年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案例达到340例,远多于2010年的220例。
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经济民族主义动向也逐步加剧。2010年11月9日,欧洲委员会出台《贸易、增长与世界事务——作为欧盟2020年战略核心部分的贸易政策》文件。文件认为,欧盟的总体贸易战略与政策目标在于为其外交与全球治理地位夯实经济贸易基础,贸易政策是欧盟发挥国际影响力与维护在第三国利益的重要工具,要以贸易促进欧盟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支撑福利国家,反对他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大在外“贸易维权”力度。文件认为降低关税依然重要,但已非国际贸易的最大障碍,欧盟注重为其企业打开国际服务、投资和政府采购的市场准入,寻求更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原材料与能源供应,并克服规制和监管障碍,监控贸易壁垒与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措施,反对他国的贸易与投资壁垒。
从欧盟针对俄罗斯的第三能源一揽子文件和反垄断调查,以及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来看,欧盟实际上以反他国贸易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之名,行加强本地区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欧盟新贸易战略文件提出,俄罗斯是欧盟最重要的近邻,也是欧盟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地和欧盟最大的能源供应者。欧盟贸易政策的重要近期目标是促使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使俄罗斯融入全球体系,从而加速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和多元化。同时,加快欧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更替谈判有助于营造更有效、更稳定和可预见的双边贸易环境,使双方的权责关系实现更好的平衡;欧盟应对债务危机的同时,应敦促俄罗斯撤销2007年以来实行的单边增加关税的政策。
欧盟拉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订《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等措施,目的都在于使俄罗斯服从国际规则、承担国际责任,限制自身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与欧盟对中国的策略如出一辙。欧盟贸易专员卡洛·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指出,“我们的目标是(为欧盟企业)塑造良好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欧盟的目标是打开全球市场(同时保护好自身的市场),帮助欧洲从经济危机中复苏。欧盟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建一个全球性的公平和开放贸易体系。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帮助塑造一个系统的全球贸易规则,以保持全球经济开放下的贸易,反映和尊重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和关切。欧盟贸易政策致力于维护全球贸易体系,以确保其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二是与主要伙伴国家开拓市场。通过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和投资条件谈判相互开放市场。三是确保他方遵守游戏规则。为欧盟企业增加在欧盟外部市场的平等机会。减少输入欧盟的假冒和盗版产品。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机制维护公平贸易。四是使贸易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欧盟致力于积极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贸易摆脱贫困,欧洲为所有进口来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开放市场。利用贸易积极帮助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利用贸易政策加强国际目标:支持环境保护和扭转全球变暖的斗争;改善发展中国家工人的工作条件;购买和销售确保最高标准的健康和安全的产品。2013年欧盟的主要贸易政策措施包括:完成设置结构和手段的有效实施;达成与哥伦比亚/秘鲁和中美洲自由贸易协议,评估欧盟—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及趋势等。
玩弄规则于股掌之上的欧盟,如同手持多个圈套的哪吒,通过“遵守国际规则、承担国际责任”等主张,企图把腾云驾雾的对手收入圈套。欧盟实行“市场准入战略”(Market Access Strategy),以应对他方经济民族主义、看好自家市场并撬开对方市场。其内容主要包括为欧盟出口者创造更多机会、营造市场准入伙伴关系等;反对保护主义和倾销/补贴等不公平贸易做法,包括在适当情况下通过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扫除贸易壁垒。破解之道在于掌握“参与制定和完善规则、有区别的责任、确保权责对应”等法宝。
为成为全球首要贸易区域,提升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欧盟主张从“多边、双边与单边”等维度开展贸易外交,如推动多边贸易协定(多哈回合),加快与东盟、印度、加拿大、南方共同市场、海湾国家的双边谈判进程,深化与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与巴西等战略伙伴的关系,维护欧盟贸易权利、扫除贸易壁垒。贸易壁垒不再限于关税,还包括标准、内部税收、许可、投资等隐性壁垒,贸易还与环境、人权与劳工权利等因素相连。其言下之意是,自身用贸易保护等经济民族主义壁垒挡住竞争对手,同时破除对方的贸易保护等经济民族主义壁垒,实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典型的“零和思维”与实用主义作风。
欧盟把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经济民族主义作为自己的对手,如欧盟宣扬自己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受害者,指责俄罗斯、巴西、中国和阿根廷对欧盟采取的进口限制威胁到欧洲经济的复苏。自2008年以来欧洲主要贸易伙伴对欧盟实施或计划实施的新贸易限制达332项之多,包括关税壁垒、投资限制和政府采购规定等。欧洲议会2012年10月26日在斯特拉斯堡通过一项欧盟与入世后俄罗斯关系的决议,敦促俄罗斯认真履行对世界贸易组织的义务和承诺。欧盟指出,欧俄是相互依赖的贸易伙伴,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发展,但俄罗斯目前尚未完全履行对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承诺,如采取贸易“限制性”措施,禁止进口欧盟活体牲畜,优待本国产品,对进口某些糖类商品征收季节性关税等,俄罗斯必须认真履行对世界贸易组织的义务和承诺,取消“严重损害欧盟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障碍”,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产品,保护知识产权。
此外,欧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经济民族主义贸易政策倾向的程度有所差异。北欧、英国、爱尔兰一般偏向自由贸易,而西欧、南欧、东欧更倾向贸易保护。欧盟经济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有:一是将“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作为经济民族主义武器。推动贸易救济发动机制改革,授权欧委会在未接到企业申诉的情况下也可对某一进口产品开展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意味着欧委会作为欧盟执法机构,可以主动进行贸易调查,而不是为回应某家企业或行业组织提交的正式申诉进行调查。如针对俄罗斯在欧能源企业的反垄断调查激化俄欧能源摩擦,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与征税让中国深受其害,中俄两个受害国可加强战略协作,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等渠道联合反对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二是招投标方面保护欧盟企业。三是设立绿色壁垒,如出台新的轮胎标签法规、空调新能源标志实施条例、将环保标签制度扩大至食品与饮料领域等。四是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壁垒。欧盟海关加大审查侵犯知识产权产品的力度。五是设立碳税壁垒。2012年1月1日起,要求超过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规定碳排放量标准航班的公司缴纳相应的碳税。
应对欧债危机的经济民族主义类贸易政策使欧盟的贸易投资形势有所好转。2011年欧盟占全球货物贸易额的15.5%,是全球最大的进口方与出口方(分别占全球的16.1%和14.9%),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直接投资(FDI)目的地(2011年为2417亿欧元)。俄罗斯在欧盟进出口体系中分别占据第二、第四的位置,2012年向欧盟出口前10名的国家为中国、俄罗斯、美国、瑞典、挪威、日本、土耳其、韩国、印度、巴西;从欧盟进口前10名的国家为美国、中国、瑞典、俄罗斯、土耳其、日本、挪威、巴西、印度与韩国。2013年6月17日欧盟统计局的预估数据显示,2013年4月,欧元区对外商品贸易顺差为149亿欧元,高于2012年同期的33亿欧元;欧盟对外商品贸易顺差为92亿欧元,明显好于2012年同期的134亿欧元外贸逆差。欧盟对外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正成为促使欧盟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欧盟从主要贸易伙伴的商品进口普遍出现下降,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则增减互见。2013年前3个月,欧盟能源产品贸易逆差由上年同期的1111亿欧元下降到962亿欧元,欧盟与中国、俄罗斯、挪威和日本的贸易逆差分别由上年同期的342亿欧元、270亿欧元、157亿欧元和34亿欧元减少到336亿欧元、257亿欧元、107亿欧元和9亿欧元。
入世是俄罗斯与欧盟经济关系的重要议题。欧盟担心俄罗斯组织上入世,而思想上不愿入世,难摆脱经济民族主义的思维与作风。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专家表示,自2008年11月以来,俄罗斯共出台20项贸易保护措施,涉及117个贸易伙伴,是全球实施贸易保护措施最多的国家。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官员曾表示,自2008年年末以来,俄罗斯国内企业和协会要求变更成品和原材料的进出口关税的个案数量急剧增加,政府均采用了临时性的关税措施,俄罗斯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代表欧盟利益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准入谈判的彼得·巴拉斯(Peter Balas)称,俄罗斯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没有使其经济真正受益。由于存在关税壁垒、腐败行为以及程序繁杂等不利因素,近年来欧盟各成员国在俄罗斯的直接投资显著下降。实际上俄罗斯与欧盟在入世上都使用实用主义的双重标准,批评他方经济民族主义,要求对方对自身实行开放,而掩盖自身的经济民族主义做法。曾有人把市场喻为伞,只有打开才有作用,而经济民族主义好比“关好自己的伞、想方设法打开并撑别人的伞”。
2011年12月,俄罗斯签署《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批准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结束了俄罗斯长达18年的“入世”谈判(始于1993年)。18年间,俄罗斯与世界贸易组织的57个成员国就货物贸易进行双边谈判,与30个成员国就服务贸易进行双边谈判,并谋求欧盟和美国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支持其入世。2012年8月,经过19年长征的俄罗斯如愿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56个成员。
从苏联时依靠经互会自绝于资本主义世界,到追求并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反映的是俄罗斯从自给自足、自成体系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过程,也反映了俄罗斯经济思想从经济民族主义到全球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结合的转变。半封闭性的苏联经济60%以上的对外贸易与经互会国家进行,外贸部与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对外经贸进行国家垄断制管理,以中央高度集权、行政与计划管理方式为主,是典型的经济民族主义外经贸发展模式。戈尔巴乔夫开始从经济民族主义向全球主义转变,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作为发展经济的战略。在1987年苏共中央6月全会上,戈尔巴乔夫承认:“苏联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
俄罗斯入世是其经济与全球融合的一个里程碑成果。为加快苏联经济融入世界,戈尔巴乔夫在对外经济体制领域的改革政策与措施包括:一是以“国际关系经济化、非意识形态化”为外交指导思想,催生了经济外交政策,加快了苏联经济国际化进程;二是赋予各部门、企业“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的权利,外贸领域政企分开;三是开拓非传统的对外经济合作形式。苏联逐步从批判敌视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转变为强调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开始主动要求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协商会议。作为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对国际经济组织持积极合作的态度。1992年先后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后,尝到了IMF提供的321亿美元贷款、世界银行的53个贷款项目和134亿美元贷款等甜头后,更积极加入“八国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机构,1993年俄罗斯顺理成章地向关贸总协定递交了加入该组织的正式申请。
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主要变化是关于商品和服务市场准入条件的改善。到2015年俄罗斯总体关税水平将由9.5%降至6%左右,对于部分敏感的商品,俄罗斯经过5~7年过渡期后也将逐步开放。据估计削减进口关税将为欧盟出口商每年节省25亿欧元。而欧盟出口商每年将向俄罗斯增加出口39亿欧元。俄罗斯对世界贸易组织涵盖的155项服务业中的116项作出承诺。其中,电信市场在入世四年后取消对外资股份比例的限制;保险市场允许提高外资参股比例,并且在俄罗斯入世九年后允许外国保险公司建立分支机构;俄罗斯承诺使进口货物和本国境内同类货物的运费趋同;俄罗斯承诺在入世后完全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保护知识产权;还承诺在入世四年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
俄罗斯对入世的态度多有纠结,也体现了对经济民族主义与全球化的不同立场。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入世有利于享受全球化的好处,可称为“入世机遇论”;另一种观点把入世当成洪水猛兽,惧怕遭受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可称为“入世威胁论”或“入世无所谓论”,受经济民族主义的影响较重。这些不同的观点在俄罗斯官方与民间、不同行业之间广泛存在。2008年前,俄罗斯对入世基本上持欲拒还迎的态度,因为俄罗斯最主要的出口产品是能源与原材料,受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有限。2008年俄格冲突暂时使俄罗斯“入世无所谓论”占据上风,普京曾坦承2008年时俄罗斯准备放弃入世。
之后俄罗斯领导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因为美国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使俄罗斯的能源出口遭受打击,俄罗斯过度依赖能源等原材料出口的畸形经济结构(“荷兰病”)弊端显露,俄罗斯领导人发展创新性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的紧迫感增强,世界贸易组织承载的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体系平台的魅力日益凸显。普京称,“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将为国产商品出口外部市场创造良好条件,使俄罗斯生产者避免贸易歧视。外国商品和服务也将更多地进入俄罗斯,消费者将由此受益。俄罗斯入世将为汽车工业创造条件,依照明确的规则更加文明经营,并作为一个创新的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业的一部分”。狭隘的经济民族主义情绪开始让位于通过全球化促进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全球主义”思维,中国的成功案例就是俄罗斯的榜样。2012年4月11日普京在对杜马所作报告中指出:“不入世,我们的经济就不会现代化。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可让我们能够以文明、合法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利益。”简言之,就是相对于经济民族主义方式,入世赋予了更合法、更文明和更有效维护国家利益的全球主义途径。2012年7月10日,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安德烈·别洛乌索夫在国家杜马解释称,入世不会带来任何消极的社会后果,不会导致任何失业率攀升的趋势和危险,民众由于竞争加剧还能从中获益。最后国家杜马以238票赞成、208票反对、1票弃权的投票结果,批准了俄罗斯入世议定书,俄罗斯理性地选择了“全球主义”。
如果说入世相当于选择“全球主义”,那么反对入世则是经济民族主义力量在作祟。俄罗斯金融、保险、农业、轻工、航空、制造和汽车等行业担心入世的冲击,俄罗斯反对入世的主要力量由中小城市政府、工会和中小企业主构成,他们认为入世之后进口关税下降(到2020年降到2.8%),三年内将会带来百万人的失业。
保守力量是俄罗斯经济民族主义政治力量的代表,也是反对俄罗斯入世的急先锋。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是“反全球化论”的代表。2012年6月,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和公正俄罗斯党议员要求宪法法院裁决入世文件是否违宪。2012年7月9日俄罗斯宪法法院裁定,入世相关法律文件不违宪。2012年7月3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在莫斯科剧院广场举行集会,反对批准俄罗斯入世备忘录,称“俄罗斯入世的决定没有经过广泛的社会讨论即获通过。这一决定实际上是把俄罗斯置于社会经济灾难和国防能力崩溃的边缘”。在审核俄罗斯入世议定书的国家杜马投票中,只有统一俄罗斯党议员投了赞成票,其他反对党均投了反对票,可见经济民族主义在俄罗斯政界影响之深。从俄罗斯入世决策机制与过程来看,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俄罗斯特色的民主集中制”,维护了程序正义。
俄罗斯入世是一种俄式经济结构调整,是治疗“荷兰病”的一种药方,也是实现大国复兴的一种经济手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2年7月,俄罗斯前财政部部长库德林在关于俄罗斯就业机会和民族主义问题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俄罗斯入世是一项政治任务。俄罗斯领导人之所以力排众议入世,并非单为促进贸易,而是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契机加快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分依靠原材料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油气、木材、金属等原材料出口贡献了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2011年,能源产品在俄罗斯向独联体国家的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为56.6%;在向独联体以外国家出口商品中占比高达72.6%。俄罗斯政府认为,入世条件基本可以接受,而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认为达成了世界贸易组织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优惠条件”。第一,在农业补贴问题上,目前俄罗斯每年的农业补贴规模大约为40亿美元,入世后不降反升,在一定年限内可以提高到每年90亿美元,之后再重新调整到40亿美元。第二,俄罗斯只允许外资银行在俄成立子行,不允许直接开设分行。并且,俄罗斯整体银行体系中外资比例不得超过一半。第三,在天然气销售领域,允许俄罗斯保留国内和海外市场价格的“剪刀差”。
入世意味着俄罗斯以短痛换长甜,是推动经济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并不表明俄罗斯放弃经济民族主义与保护主义措施。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欧洲经济感冒让高度依赖欧洲市场的俄罗斯打喷嚏。2012年,在世界经济复苏脆弱的背景下,俄罗斯外部需求特别是欧洲市场需求疲软,对以能源出口为主的俄罗斯对外贸易带来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俄罗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投资环境未有明显改善,吸引外资水平大幅降低。根据俄海关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俄对外贸易总额8372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8%,其中出口5247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6%;进口31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2012年11月普京指出,目前全球市场局势复杂的情况下,入世可能不会立即给俄罗斯带来益处,俄罗斯将保护本土企业并要求有关部门提出消除失业现象的建议。在全球增长放缓背景下,依靠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将因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为此,入世后俄罗斯采取“国家资本主义”与加强经济外交的措施,双管齐下维护国家利益,掌握着全球舞台巧跳“经济民族主义”舞蹈的潜规则。普京要求提高俄罗斯经济外交质量,以维护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利益。2012年普京在其竞选纲领《俄罗斯与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指出,俄罗斯在学习如何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和国际舞台上,系统性和连贯性地保护本国的利益,需要在对外经济上合理地制定有利于本国企业的决策。考虑到国家的创新发展方向,要保障俄罗斯在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平等地位,将融入世界经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降到最低。俄罗斯能源部制订2030年建设新生产装置和基础设施的全面计划,把下游石化业发展作为未来增长的关键,计划十年内要在俄罗斯建成六个石化产业群,此举意味着俄罗斯将重塑石化业格局,在能源行业实现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提升能源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俄罗斯很可能借助经济民族主义、国家力量与世界贸易组织为俄罗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驾护航。与欧盟类似,俄罗斯也宣扬自己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受害者,有利于将实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经济民族主义手段称为自卫。普京指出,俄罗斯需要开拓更广阔与平等的外部市场,目前俄罗斯企业在海外特别不受尊重,他国采取针对俄罗斯企业的限制性贸易与政治措施,设置技术壁垒,让其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境地,投资领域也有类似的情况。俄罗斯在燃料与能源等领域努力吸引境外资本投资本国经济,创造了有吸引力的环境和优惠政策。但是俄罗斯的投资者在海外不受欢迎,有时还会受到排挤。合约得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批准和德国工会的积极评价后,俄罗斯的投资者依然无法收购欧宝公司。俄罗斯的企业向中东欧大量投资后连投资者的资格都没有。这些事例让俄罗斯意识到政府必须在政治和外交上增加对俄罗斯企业海外经济活动的关注与支持,给予大型项目更大的来自国家力量的帮助。俄罗斯可以对那些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法的人施以同样的政策。政府和企业协会应当更加明确地协调其在对外经济方面的行动,更加坚定地保护俄罗斯企业的利益,帮助他们开拓新市场。
入世对俄罗斯的能源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入世对俄罗斯能源领域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构成挑战。2008年普京就签署对能源、金融、电信等战略性行业的外资准入进行限制的法律。入世后,俄罗斯经济逐步与世界接轨,其能源等战略性行业也不得不逐步对欧盟等外资开放。另一方面,入世有利于吸引能源领域的投资。入世有利于俄罗斯能源行业的公平贸易,未来俄罗斯在能源行业的补贴很可能减少或停止,国内能源价格提升,有利于节约资源增加出口,增加财政收入。入世将引进包括规则、争端解决方案等完整的投资机制,俄罗斯外商投资环境有可能改善,能源领域有望逐步有限开放和减少垄断。5~7年的开放过渡期有利于俄罗斯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美国、欧盟、中国等投资者可能在俄罗斯逐步开放的能源领域找到更多合作契机,如利用俄罗斯“东进北上”的能源开发地缘战略,参与开发远东地区和北极地区,加大能源投资与技术合作。同时入世可能带来经济成本上升、弱势行业失业、某些行业竞争力下降等挑战。
俄罗斯入世为俄欧能源贸易增加了多边博弈平台。一方面,欧盟希望用世界贸易组织反对俄罗斯的经济民族主义,为欧盟企业开拓俄罗斯能源市场保驾护航,如欧盟可理直气壮地要求俄罗斯开放能源市场。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可以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反制欧盟的经济民族主义做法,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等能源企业开拓欧洲能源市场提供多边工具。如俄罗斯世界贸易组织首席谈判代表梅德维柯夫认为,俄罗斯可以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来挑战欧盟天然气经销的管理规定。欧盟的规定限制了俄罗斯对欧盟市场的投资和能源销售,使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等能源企业开拓欧洲能源下游业务领域受阻。2012年9月,俄罗斯表示可能就欧盟的“第三能源一揽子文件”等能源规则问题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以维护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在欧洲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垄断权。
总之,俄罗斯入世有利于促进俄欧贸易,尤其是俄欧能源贸易,使双方的经济民族主义博弈进入多边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