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方法
(一)研究步骤
测量是政治学量化研究的重要环节。具体地说,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上,包括各种描述性分类规则和数学或统计规则,从而使政治学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确定分派数字的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最困难的工作。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准确性,指所分派的数字或符号能真实、可靠、有效地反映调查对象在属性和特征上的差异。(2)完备性,指分派规则必须能包括研究变量的各种状态或变异。(3)互斥性,指每一个观测对象的属性或特征都能用一个而且只用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即研究变量的取值必须是互不相容的。”
测量的步骤依次是: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操作化定义、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检验指标的有效性、改进指标。概念的形成是人们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抽象概况的过程,概念的界定是将抽象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其他现象分开。已有的社会资本理论研究对社会资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论述,本书的社会资本测量研究从操作化定义的步骤开始。
本书对社会资本的测量建立在现有研究对概念形成和界定基础上的测量指标建立、检验与改进。
第一步是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操作化定义。操作化定义,即“建立一些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来说明如何测量一个概念”。能够在实践中测量的政治学概念首先必须符合能够被观测的标准。社会资本的定义是抽象的,不能被直接观察到,要将社会资本的理论定义转化为操作化定义,使它成为可以被观察或测度的具体事物。
第二步,确定了操作化定义以后是设计或选择测量指标和具体的调查题目来实施测量。建立社会资本测量指标是根据社会资本的现有概念,对它进行操作化定义、选择或设计指标并检验指标的有效性的过程。先要通过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这种政治学现象,如果存在,则确定它的程度。简单的现象只需要一个指标来测量就够了,而社会资本是多维度的复杂的现象,如果一个复杂概念在理论层面上包括多个维度,那么在操作层面就要设计多项复合指标来反映这些维度。因此,必须建立多项复合指标,综合起来测量社会资本。
第三步,指标是否能够真实地、稳定地测量研究内容,需要对建立起来的指标进行评估。指标建立起来以后需要检验指标的信度和效度,即指标是否稳定、准确地测量了研究者想要测量的内容。
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目的是掌握指标的误差情况,若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则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指标。信度是测量数据与结论的可靠程度,即测量工具在重复使用时能稳定地测量到事物特征的程度,是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问题。减小信度误差要求测量内容明确、易懂、题目内在一致性高、内容饱满等。
效度是测量的正确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准确地测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特征的程度,测量效度越高越能显现出研究对象的真正特征。检验效度的方法一般分为:内容效度,检验测量内容是否贴切;准则效度,通过与标准指标对比检验新指标;建构效度,检验概念和命题的内部结构。如果在一项具体项目中三种效度水平都很高,则认为指标具有内在效度,而外在效度是指标的普遍有效性。在建立指标时首先要考虑指标的效度,效度高的指标信度必然高;并且检验信度,信度低的指标效度不可能高。
第四步,根据信度和效度的评估结果,改善指标,再次评估,最终得到更优的指标体系。
(二)数据来源
本书建立和检验社会资本测量指标、验证理论假设所使用的数据库主要是以下两个来源。
第一,2008年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实施的“公民文化与和谐社会”问卷调查项目的数据。调查内容涉及公民对于公共服务与政府工作评价、国家认同感与自豪感、公民精神、信任感、公民社会的发展状况、民主意识、公民权利与义务、权威意识、政治认知、政治参与、政治效能感、公民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认知等诸多方面,为全面了解中国公民社会资本与公民政治参与基础提供了丰富、可信的数据信息。
研究总体是分布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有固定住所(包括离开户口所在地并且在现住地居住一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年龄在18岁以上的成年人。
该调查采用“GPS区域抽样”方法,按照分层、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Probabilities Proportional to Size, PPS)的方式抽取样本。根据7个大区(再加一个“直辖市”类型)的地理区划和城乡差别将全国划分为16个层,分别为东北农村、东北城市、华北农村、华北城市、华东农村、华东城市、华中农村、华中城市、华南农村、华南城市、西北农村、西北城市、西南农村、西南城市、直辖市农村、直辖市城区。
在分层设计上采用比例分层的方法,即初级单位在各层的分配数量与该层占总体规模成正比。初级抽样单位(Primary Sampling Units, PSU)为县级行政单位,共75个;次级抽样单位(Secondary Sampling Units, SSU)为乡镇/街道级行政单位,共150个。在乡、镇、街道以下采用了与单元格人口密度成比例的GPS区域抽样方法来抽选单元格,然后在单元格内部按照等距抽样的方法抽选受访地址,在受访地址内按照Kish抽样表抽取一名符合调查资格的成年人作为受访人。
该调查按照误差率小于5%的精度要求,设计抽选6000个居住地址,实地抽到样本5855个,在采访阶段发现有330个地址属于“无符合资格成员”“空房”等情况,最终抽取到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73个县级单位,146个乡镇/街道,292个村委会、居委会、社区,符合调查资格的5525个地址(包括受汶川地震影响而未能进入现场的两个县的45个样本)。收回有效完成问卷3989份。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的数据库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第二,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 WVS)数据库。由美国密歇根大学英格利哈特(Ronald Inglehart)教授主持的跨国学术调查,目的是追踪社会文化和政治变迁。该项目大约每五年进行一次,至2009年第五次调查,已经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共97个国家参与。我国从1989年开始参与该项目。该项目交由各国有资质的机构负责执行。统一的英文版本问卷由各执行机构翻译成当地文字。每一个国家每次大概采集1000个样本。
建立和检验理论测量指标需要跨国和覆盖全国的大样本数据库,笔者现阶段尚不具备采集这样庞大的数据的条件。经过笔者前期仔细比较多个数据库,确定这两个数据来源,其提供了翔实和丰富的跨国和全国数据,基本可以满足本书的研究需要。书中未加说明使用的数据库,是“公民文化与和谐社会”数据库,而使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库时均有标明,以示区分。以上数据都获得数据所有者的授权,同意笔者在本书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