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社会心态研究的特点
社会转型下社会心态的研究是多学科、多方法的艰难探索,没有现成范例可循,需要研究者根据各自的专长去创造性地推动,但一般来说转型社会的社会心态理论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社会心态理论是一种中层理论
前一章提到,社会心态的研究是以微观水平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为基础,而社会心态的分析水平是从中观水平到宏观水平,直到国家层面的研究,因此,社会心态研究是一种宏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心态理论是一种中层理论。社会学家默顿不认同帕森斯那种包罗万象的关于社会系统的宏大理论,他认为中层理论比宏大理论更有前途,因为中层理论的概念更易操作,同经验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通过对有限现象的理论描述和经验实证,最终会形成更为复杂的理论。默顿提出的研究方法是从“纯粹描述”个体和群体行动开始来弄清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他提出一种净功能分析(见图2-1)的研究方法,首先要分析的是指定部分和部分所在的社会背景下的经验单位,然后确立经验体系的特定生存条件,通过评价某事件满足或不满足某些需要所形成的功能和结果,来了解部分及社会背景的本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必须在心理层面分析参与者的动机,参与者是否得到了心理满足,从而得到社会组织各层次上实际获得的净均衡(特纳,2001:22~27)。社会心态理论就是这样一种从个体出发,通过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各个心理因素的分析,并把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放入群体、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下,从而把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与社会的发展、变迁和转型联系起来。
图2-1 默顿的净功能分析
资料来源:特纳(2001: 27)。
社会心态理论之所以是中层理论,是因为社会心态研究需要面对一系列问题:个体思维怎么成为群体思维、社会思维?社会共识如何达成?社会共识如何推动社会成长、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情绪则是联结社会认知、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倾向的核心。社会情绪是社会内在力量冲突的信号,也可能对社会认知产生社会心理能量的放大或缩小,社会情绪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反映,也是社会价值观念的表达,社会情绪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行为。因此,社会情绪就其变动性来说是社会心态的核心。个体情绪如何逐渐成为社会情绪,社会情绪的传染和传播都是社会心态的重要议题。社会价值观念是社会整合、社会凝聚力形成的关键,也是社会秩序、社会稳定的基础。在传统价值观式微、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当今社会,社会价值观如何影响社会变迁和转型?目前主流社会价值观是什么?传统文化下的价值观念与西方价值观念如何影响个体和社会价值观念?社会核心价值观念是如何形成的?等等。
(二)社会心态理论是宏观性、动态研究
从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角度看,社会心态必须是一种宏观的研究,才可能对社会转型和变迁有整体的把握。如果说个体的心理学是在个体层面分解为一块块马赛克,可以还原个体层面的心理拼图,那社会心态是要在不同分析层面上分别切割和解剖,将无数经过切割的碎块拼合还原为社会心理立体的样貌。由于传统社会心理学更关注个体,传统社会学更关注社会及其结构,这就需要宏观的社会心态研究在社会学的宏观结构和社会心理学的微观个体之间寻找内在的关联,弥补之间的空隙,形成一个时期社会心理特点的全貌,描述不同时期社会心理的特点。从分析水平上,社会心态的研究包含了中观和宏观层面,但就社会心态整体来说,是由这些中观、宏观分析层面研究成果建构的宏观有机体。从研究内容上看,社会心态应该是从微观的个体心理、人际关系,到中观的群体心理,到宏观的群体互动和意识形态。社会心态研究不仅囊括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包含了社会心理学不涉及的意识形态的内容,但这并不是说社会心态研究要成为一个包含一切的新学科,而是要强调,社会心态研究要在以往的社会心理研究上进一步延伸到文化变迁、社会变迁,把从微观的个人心理到宏观的意识形态、社会思潮都纳入社会心态的视野,作为社会心态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三)社会心态理论是共时性、历时性结合的研究
不同于心态史学的历时性研究,社会心态既要研究历史、文化对群体、社会心理的影响,研究深层的社会结构、社会性格、文化如何推动社会变迁和转型,也要研究随社会环境变化表现出的变动的社会心态,以及这些心态的变化规律,如何内化积淀为深层的社会心态。因此,社会心态的研究既是共时性,也是历时性,是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结合的。从研究的目的来看,社会心态既是一种社会心理规律和社会行为机制的探究性研究,也是对特定社会心态进行有预期改变的应用型研究,由于社会心态研究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它与历史学的历时性研究有所不同,它还要关注未来社会的走向和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社会应该努力的方向和理想的社会心态。
(四)社会心态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稳定的心理群体
与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不同,群体和社会是社会心态的主要研究对象,而群体不是社会心理学为了试验操控而人为划定的临时性群体,而是持久存在的、稳定的群体,这些群体和社会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群体和社会,正如社会学家乔纳森·特纳把社会分为社团单元和范畴单元,体制领域和分层系统,以及国家几种不同的社会水平。但社会心态研究的群体和社会又不完全等同于社会学的群体和社会,它是群体认同基础上的“心理群体”。社会心态不可避免要回答关于个体、社会结构和文化之间的关联和作用,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是如何在这种作用中实现的,群体和社会认同是联结个体与社会的重要机制。
(五)社会心态理论是一种社会发展的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必须面对社会心理学忽视的现代性问题,正如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所坚持的那样,人的发展问题,不能仅从个体角度去思考和研究,要关注从“原始”精神生活到“文明”精神生活,从前理性和集体思维到个体与科学思维。(莫斯科维奇,2011: 230)社会心态不是独立于社会存在的,而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在这个意义上,自然就会引出“成熟社会应该具有怎样的社会心态”的问题。就像评价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一样,人们同样可以提出健康社会的心态问题。社会心态既要研究人们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个体、群体、社会不同层面和层面间的心理特征、情绪状态、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及其变化,也要研究的理性化过程,社会共识的达成,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还要致力于推动社会思考、社会健康、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要使得社会转型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