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蔡继明 教授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就像季风一样准时,我已连续6年在8月收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樊明教授发来的指导本科生合作完成的电子版书稿,这次收到的专著题目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行为与政策》。这部专著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樊明教授及他的本科生推出的“公众行为与国家政策研究丛书”的第六部。一位大学教授指导本科生合作出版六部专著的确少见。
首先我想说的是,樊明对教育的投入。我注意到在这本书的“后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指导本科生合作写书在我看来首先是一项教学活动,是对创新教育的一种具体探求。”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教学;二是创新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似乎无人怀疑。但抛开政府的投入不说,即使是全职教师,也并非都能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至于创新教育更少有人关注。中国的教育几乎都是在为学生升学考试做准备,反复训练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几乎不知批判、创新为何物,至多只是听说过而已。而批判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成功教育的根本标志。樊明教授根据自己在国内外接受不同教育的体会,试图用自己的行动告知大家:“中国的学生是可教的。”我读了这部书稿以及参与该书写作的学生的感言,深感大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批判和创新能力的神圣职责。
其次,这六部专著虽都是教师和本科生的合作,但并不意味着其学术水平低下。这六部专著都是基于调查所进行的研究,尤其是最后两部书的调查几乎涵盖全国。与缺少调查的专著相比,樊明的本科生团队完成的著作很有现实感,很接地气。当然,樊明和他的本科生的专著并非调查报告,而是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就第六部专著来说,和上一部一样,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政策建议都有数据和理论支撑。该书认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失调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市场不恰当的干预,导致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这个观点对于我们如何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很有借鉴意义。
正如樊明在该书“后记”中所强调的,中国的教育问题表现在学校,但根源更多地在校园外。希望樊明教授在创新教育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能够有助于推进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使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社会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做原创性的研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
2014年8月于清华大学明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