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改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 研究的时代背景及文献综述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相关研究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其中包括考察它作为第一个民族国家内的社会主义政党的意义、政党领导人的思想、组织结构变革等。德国社会民主党通过改革实践调整政治发展策略,用理论争辩引导政党的转型,其政治实践与理论发展经验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在我国的政党研究中,关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相关理论探索也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者将研究焦点集中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革命斗争史,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这个时期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政党,对德国社会民主党革命斗争史的研究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学习苏联共产党经验的同时加深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进一步理解。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反修防修”的大背景下,我国对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研究开始集中于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上,这个时期对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批判受现实政治的影响较大,在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发展模式的评价上过分强调其对于原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背离,对造成这种背离的社会客观原因的研究不够充分,从而导致对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评价有失公正。这一时期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研究从主观上是批判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的,然而在客观上却为这个时期中国学术界了解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提供了有限的渠道。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术界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研究逐渐集中于社会市场经济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相关理论创新及实践,研究立场也从过去的一味批判逐渐转变为相对客观的介绍与评述。尤其重要的是,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那些介绍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发展的研究成果,对以往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研究方面所犯的极“左”错误进行了有效的清理,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国家理论中所作的贡献。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又一次兴起了反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研究也随之转变为以批评为主,并且在这些批判中又涌现了很多极“左”的思想,这种思潮直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才有所遏制,相应地我国对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研究也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张世鹏:《为什么要研究德国社会民主党?》,载张世鹏编译《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序言,第2~8页。

到了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社会民主主义和世界各国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都相应地遭遇了一系列时代的危机与挑战,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将焦点集中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欧中左翼政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通过考察二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所遭遇的一系列的挑战及相应的改革应对措施,可以探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党,尤其是以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如何应对意识形态淡化、社会结构分化、公民政治参与方式转变、政党领导及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及民族国家权力不断消解等一系列问题。

2.1 国外相关研究

作为政党政治的发源地,西方学者对于政党的研究主要从政治社会学、政治行为学以及政党历史文献研究几个角度研究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常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研究中的一个载体与其他同类型政党进行比较研究。按照研究重点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研究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发生深刻变革所引发的社会民主主义变革的成果。随着资本主义在二战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也不断遇到新的发展课题。国外学者早已对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一系列政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托马斯·迈尔在《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走向21世纪的社会民主党》〔德〕托马斯·迈尔:《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走向21世纪的社会民主党》,殷叙彝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一书中,论述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社会民主主义危机和苏东剧变对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影响,同时深入探讨了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如何适应当前高度信息化、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如何在改变政党策略的同时保持和发扬社会民主党自己的身份特征等问题。该书从社会民主主义发展系统角度解释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变革原因,比较民主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论点之间的异同,在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基本价值观念问题上进行系统的论述。他还在《论民主社会主义》〔德〕托马斯·迈尔等:《论民主社会主义》,刘芸影等译,东方出版社,1987年。一书中,概括地、系统地介绍了20世纪末社会党、社会党国际和第三世界的民主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托马斯·迈尔在《社会民主主义导论》〔德〕托马斯·迈尔:《社会民主主义导论》,殷叙彝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一书中将社会党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性文件作为依据,结合社会主义运动和理论的发展,论述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理论论证和政策的指导性原则等。这些为研究二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意识形态以及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总体上看,研究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遭遇的政治发展问题在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范围内存在一定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集中体现在新时期社会民主主义面临的危机,以及各个社会党、社会民主党所给出的不同的解决方案。

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发展所引起的社会民主主义困境与变革的问题也引起了包括研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学者在内的广泛政党政治研究者的关注。在对于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中,国外研究者重点论述了社会民主主义所面临与全球化相适应的新的意识形态体系的挑战,指出全球化对政党,尤其是对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所带来的生存危机。约翰·格雷在《社会民主之后》一书中认为,由于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变化,社会民主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社群自由主义将接替新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成为主流。Gray J., After Social Democracy, London, Demos,1996, p.26.其他关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民主主义及政党发展困境的代表著作有:《社会民主主义的困境:思想意识、治理与全球化》〔英〕斯图亚特·汤普森等:《社会民主主义的困境:思想意识、治理与全球化》,贺和风、朱艳圣译,重庆出版社,2008年。《新自由主义时代的社会民主主义:1980年以来的左翼和经济政策》〔英〕安德鲁·格林:《新自由主义时代的社会民主主义:1980年以来的左翼和经济政策》,刘庸安、马瑞新译,重庆出版社,2010年。《社会民主党的改革能力:西欧六国社会民主党执政政策比较》〔德〕沃尔夫冈·麦克尔等:《社会民主党的改革能力:西欧六国社会民主党执政政策比较》,童建挺译,重庆出版社,2009年。《社会民主党政策在当代欧洲》Giuliano Bonoli and Martin Powell,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Policies in Contemporary Europe, New York, N. Y. : Routledge,2004.《德国法国改革政策:90年代中期以来资产阶级经济与社会政策以及社会民主党政府》Egle Christoph, Reformpolitik in Deutschland und Frankreich: Wirtschafts-und Sozialpolitik bürgerlicher und sozialdemokratischer Regierungen seit Mitte der 90er Jahre, Wiesbaden: VS, Verlag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n,2009.等,这些著述分别将欧洲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进行横向比较,着重论述了社会民主主义在全球化时代所遭遇的危机以及各个社会民主党所给出的应对危机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对外政策等。

第二类是以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党史为线索,深入挖掘该党在政党现代化过程中所完成的几次重大的转型。国外研究德国社会民主党历史的著作中有一些是以改革为线索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德国社会民主党:从无产阶级到新中间》, 〔德〕弗兰茨·瓦尔特:《德国社会民主党:从无产阶级到新中间》,张文红译,重庆出版社,2008年。该书以德国社会民主党自成立之日起至20世纪末的发展历史为线索,深入分析了德国社会民主党改革背后的政治传统、政党领导风格以及政党党员结构等方面的变革对政党整体发展的影响,为研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政治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载体。另外,道格拉斯·查尔默斯在其著作《德国社会民主党:从工人阶级运动到现代政党》Douglas A. Chalmers,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of Germany, from Working-class Movement to Modern Political Party,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4.中论述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转型过程中所遭遇的政党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密切关系。与此属于同种研究类型的著作还有《德国社会民主党:从阶级党、大众党到配额党(自魏玛时期到两德统一)》Peter Lösche und Franz Walter, Die SPD: Klassenpartei, Volkspartei, Quotenpartei:zur Entwicklung der Sozialdemokratie von Weimar bis zur deutschen Vereinigung. Darmstadt: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1992.《德国社会民主党与大众政治的挑战:作为德国全民党的两难》Diane L. Parness, The SPD and the Challenge of Mass Politics: the Dilemma of the German Volkspartei, Boulder: Westview Press,1991.《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折:对外形象及内部程序(1981~1984)》Richard Meng, Die sozialdemokratische Wende: Aussenbild und innerer Prozess der SPD,1981-1984, Giessen: Focus,1985.《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作为执政党时期的文件(1969~1982)》Gerard Braunthal, The West German Social Democrats, 1969-1982: Profile of a Party in Power Boulder, Colo. : Westview Pr., 1983.《通往执政党之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政治实践以及组织(1945~1965)》Kurt Klotzbach, Der Weg zur Staatspartei: Programmatik, praktische Politik und Organisation der deutschen Sozialdemokratie 1945 bis 1965, Berlin: Verlag J. H. W. Dietz Nachf.1982.《90年代德国两大政党社会民主党与基民盟的改革:一项关于基本纲领、党员以及选举的经验研究》Kyeong-Ho Lee, Parteireform der beiden deutschen Grossparteien SPD und CDU in den 90er Jahren: eine empirische Untersuchung zur Parteireform der beiden deutschen Grossparteien SPD und CDU in den 90er Jahren: Grundsatzprogramm, Mitgliedschaft und Wählerschaft, Osnabrück: Der Andere Verlag,2004.《转折的年代:社会民主主义在大联合执政时代(1966~1969)》Klaus Schönhoven, Wendejahre: die Sozialdemokratie in der Zeit der grossen Koalition 1966-1969, Bonn: Dietz,2004.等。这些著作虽然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发展与改革有所论述,但侧重于论述德国社会民主党具体的某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还有一些是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自身发展所进行的历史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包括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归纳德国社会民主党与意识形态、政党发展模式相似的政党之间的比较,通过对比突出德国社会民主党选用发展方案所依托的特殊条件,如《欧洲姊妹党:德国与荷兰社会民主党(1945~1990)》。Marc Drögemöller: Zwei Schwestern in Europa: Deutsche und Niederländische Sozialdemokratie 1945-1990, Berlin: Vorwärts Buch,2008.此外还有针对某一特定历史发展阶段政党某一方面发展特点所进行的案例研究,如《新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加强人道主义与开放道路》Nicole Breyer, Die neue SPD: Menschen Stärken-Wege öffnen, Friedrich-Ebert-Stiftung, Politische Akademie(Hg.)Bonn: Dietz,2004.。还有关于德国战后各级地方组织建设的历史研究,如《柏林社会民主党的重建及统一问题:一项关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基层组织战后发展史的研究(1945~1946)》Ditmar Staffelt, Der Wiederaufbau der Berliner Sozialdemokratie 1945/1946 und die Einheitsfrage: ein Beitrag zur Nachkriegsgeschichte der unteren und mittleren Organisationsgliederungen der SPD, Frankfurt am Main; New York: P. Lang,1986.《传统与现代化: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汉堡的发展(1950~1966)》Christel Oldenburg, Tradition und Modernität-die Hamburger SPD von 1950-1966, Berlin; Münster: Lit,2009.等。对于德国社会民主党作为执政党和反对党的比较研究论述了在西方政党政治制度下,政党在执政地位与非执政地位的决策方式的异同以及所推行的政党改革的重心调整,在《1969年以来的德国社会民主主义者:作为执政党与反对党》Gerard Braunthal, the German Social Democrats since 1969: a Party in Power and Opposition, Boulder, Colo. : Westview Press,1994.一书中也分别指出,德国社会民主党作为执政党以及在野党这两种不同的政党身份时所侧重的政策方向的异同。

一些著作从政治文化发展的角度,将德国社会民主党所经历的政党发展挑战放到一种更大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指出了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一系列政党发展规律,如《德国社会民主党与大众政治的挑战:德国人民党的困境》Diane L. Parness, the SPD and the Challenge of Mass Politics: the Dilemma of the German Volkspartei, Boulder: Westview Press,1991.在关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研究中,不仅把德国社会民主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史实详细地记录下来,并且对德国社会民主党选票的变化与德国政治文化背景的转变、政党成员结构的调整、政党指导原则选择以及政党执政方略的转型做了相关性分析,为研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改革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理论参考。

第三类研究主要关注政党领导人专著和会议记录以及政党不同时期的基本纲领和竞选纲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层不乏政治理论家,他们的个人专著、会议记录以及在不同时期提出或修改的基本纲领和竞选纲领构成了研究德国社会民主党改革问题最为权威的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的谈话中涉及了政党重建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如意识形态争论、工人运动的统一、对于现有政权的意见与对策等问题,例如《舒马赫与阿尔布莱希特的书信讲话集(1945~1952)》Kurt Schumacher, Willy Albrecht, Reden Schriften Korrespondenzen 1945-1952, Dietz Verlag J. H. W. Nachf 1985.《舒马赫的政治联盟(1947~1952)》Schumacher's Political Associate, 1947-1952; Social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in Appointed and Elected State Governments, 1945-1952.。维利· 勃兰特的《一项为了德国的政策》Willy Brandt, A Policy for Germany, Bonn: Social Demokratic Party of Germany. 1960.、奥斯卡·拉封丹等的《不要恐惧经济全球化:人人富裕和就业》〔德〕奥斯卡·拉封丹、克里斯塔·米勒:《不要恐惧经济全球化:人人富裕和就业》,柴方国译,改革出版社,2000年。、赫尔穆特·施密特的《全球化与道德的重建》〔德〕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的重建》,柴方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等原德国社会民主党重要领导人的著作以及书信,这些著作都详细介绍了某个时期德国社会民主党制定具体政策的背景。

二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纲,以及在其制定过程中所产生的意见纷争甚至所引起的党内激烈讨论也构成了研究德国社会民主党改革的重要方面。德国社会民主党在二战后颁布了三个重要的原则性纲领:《哥德斯堡纲领》(1959)、《柏林纲领》(1989, 1998重新修订)、《汉堡纲领》(2007)。这三个基本纲领分别标志着德国社会民主党战后三次重要的改革,以及德国社会民主党针对时代发展与社会转型带来的政党发展问题所给出的理论解答。此外,德国社会民主党制定的联邦选举和欧洲选举的竞选纲领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它的执政理念以及对于一些关乎国家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探索。http://library.fes.de/library/html/voll-prog-spec01.html,该网站作为艾伯特基金会的官方电子图书馆收纳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三大原则性纲领,还有1949年开始每隔4年一次的联邦选举的竞选纲领以及1979年开始(除1989年)每隔5年一次的欧洲选举的竞选纲领。这些纲领的制定过程所引发的理论探讨以及围绕基本纲领所实施的具体改革政策都为研究德国社会民主党价值变革、思想发展以及政党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第四类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分别作为执政党和反对党的政党政策、国家政策的比较。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很多学者对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研究依然倾向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传统发展领域,即社会政策、经济政策以及对外政策等方面,属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社会民主主义和劳动力市场政策:在英国和德国的发展》Knut Roder, Social Democracy and Labour Market Policy: Developments in Britain and Germany,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2003.《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与媒体:经济驱动与制度规范》Friedhelm Boll, Die deutsche Sozialdemokratie und ihre Medien: Wirtschaftliche Dynamik und rechtliche Formen, Bonn: Dietz,2002.《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东方政策:一项战略的胜利与失败》Manfred Uschner, Die Ostpolitik der SPD: Sieg und Niederlage einer Strategie, Berlin: Dietz,1991.。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政策研究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欧洲政策乃至全球政策方面,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全球化的深入对政党发展模式的重塑。这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的欧洲政策:解读一个变化着的世界》James Sloam, The European Policy of the German Social Democrats: Interpreting a Changing World,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2005.《社会民主主义与欧洲:德国社会民主党、工党以及社会党的欧洲政策》Christian Krell, Sozialdemokratie und Europa: die Europapolitik von SPD, Labour Party und Parti Socialiste, Wiesbaden: VS Verlag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n,2009.《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社会民主主义欧洲政策中的继承与发展(1949~1955)》Dietmar Ramuschkat, Die SPD und der Europäische Einigungsprozess: Kontinuität und Wandel in der sozialdemokratischen Europapolitik 1949-1955, Videel,2003.。一方面原因是在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下,不断加强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走向团结的必要性,世界各国面临越来越多的共同问题可以通过世界范围内政党的联合来实现集思广益,进而寻找协同解决的办法,最终实现共同治理。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治理的发展,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社会党国际、欧盟范围乃至全球范围内与各国社会党所进行的联合方面也不断向前推进。

关于德国社会民主党不同时期与不同政党进行联合执政时所表现出的政策特点一直是国外学者研究的焦点,相关的研究成果有:《联邦德国的外交政策:社会民主党与绿党的影响》Diane Rosolowsky, West Germany's Foreign Policy: the Impact of the Social Democrats and the Greens.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1987.《红绿联合政府积极的外交和安全政策:1998~2005》 Sebastian Sedlmayr, Die aktive Aussen-und Sicherheitspolitik der rot-grünen Bundesregierung 1998-2005, Wiesbaden: VS Verlag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n,2008.《共同责任:大联盟执政期间社会与经济政策(2005~2009)》In Gemeinsamer Verantwortung: die Sozial-und Wirtschaftspolitik der Grossen Koalition 2005-2009.《21世纪社会民主主义的对外政策》Kurt Beck, Hubertus Heil, Sozialdemokratische Aussenpolitik für das 21. Jahrhundert, Baden-Baden: Nomos,2007.等。总体来看,对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政策研究很多都是阶段性的,研究的热点也不断地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国家治理向全球治理方面转变,近些年的研究尤其集中在该党与全球各国政党的合作方面。这些研究针对性很强,侧重政治实践的经验总结及政策实施方面。

2.2 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相关研究是建立在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相关理论的编译引进的基础之上的。在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相关理论编译著作中,学者通过对欧洲几个不同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及社会党进行比较,深入分析了这些政党在组建、发展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进行的纲领修改、政策实践、发展模式转型等问题。其中代表作有王学东、陈林等编著的《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该书在对20世纪90年代西欧民主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发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通过对英、德、法、意四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以及新组建的欧洲社会党的纲领、政策和实际力量的发展变化,以及对生态社会主义和左翼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探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该书总结了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变化轨迹,即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主张经济政策目标(促进经济、科技发展、扩大就业)和社会政策目标(公正分配、经济民主、社会福利)并重;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对生态政策目标(改善生态环境、爱惜资源)和社会政策目标的关注明显大于对经济政策目标的追求。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20世纪90年代,则强调经济政策和生态政策目标优先于社会政策目标,即力求以促进有益于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高科技的突进和扩大就业来带动对社会利益的调整。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72页。

我国对于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模式研究的另一个焦点是关于“第三条道路”的研究,其中包括:陈林、林德山编著的《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陈林、林德山:《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该书主要论述在施罗德执政时期政党政策转变以及新自由主义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影响。相关的研究还有:侯衍社的《“超越”的困境:“第三条道路”价值观述评》;裘援平等著《当代社会民主主义与“第三条道路”》以及杨雪冬、薛晓源主编的《“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该书特别收录了德国社会民主党重要的领导人格哈德·施罗德和奥斯卡·拉封丹的文章。其中提到了社会民主党现代政策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对于社会国家进行改革就不会把德国很高的劳动成本降下去;不增加就业,社会国家就无法在财政上继续维持下去”。〔德〕格哈德·施罗德等著《“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载杨雪冬、薛晓源主编《“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张世鹏编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35页。在本书所收录的奥斯卡·拉封丹的《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的未来》一文中,作者在谈到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改革时强调将人民生活水平是否真正提高作为改革的要旨;强调改革“不是要破坏社会福利体制,不是减少失业者的利益,不是削减退休金,也不是取消为病人支付医疗费”。〔德〕奥斯卡·拉封丹:《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的未来》,载杨雪冬、薛晓源主编《“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薛晓源、陈慰萱编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57页。由此可见,在政党改革以及“第三条道路”的探索上,即便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一党之内的领导层的出发点与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此外,何秉孟等人编著的《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与德国、瑞典学者对话实录》何秉孟等编著《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与德国、瑞典学者对话实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就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型原因和全球化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国内学者编译的此类相关文章还有很多。张世鹏编译的《德国学者勒什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新特点》张世鹏编译《德国学者勒什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新特点》,《国外理论动态》1994年第9期。,从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社会结构、组织网络和意识形态三方面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组织上“松散结合的无政府状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为理解社会民主党的改革动因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赵刚印编译的《德国社会民主党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赵刚印编译《德国社会民主党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第1期。,总结整理了在2004年召开的主题为“市场经济、全球化与现代政党建设”的研讨会上彼得·勒什教授(Peter Losche)和安德烈亚斯·海勒博士(Andreas Heile)关于德国社会民主党改革的有关论述。文章总结了全球化背景下德国政府和政党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周敬青编译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从“全民党”到“新型政党”——罗歇尔教授访谈录》周敬青编译《德国社会民主党:从“全民党”到“新型政党”——罗歇尔教授访谈录》,《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第3期。涉及了德国社会民主党政府决策方面、党内民主状况以及实现纲领创新的方法等方面的经验,该文从新型政党提名政治精英、在国会作为多数党执政以及按照宪法的原则制定法律等功能诸方面探讨了德国社会民主党改革的情况。

国内学者研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其政党纲领进行文本编译及分析。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基本纲领是记录政党发展历史的重要历史文本,也是指导政党进行政治决策的原则与基础。我国对于《哥德斯堡纲领》《柏林纲领》《汉堡纲领》的文本研究尤为丰富,尤其是对于《哥德斯堡纲领》的研究更是著述颇丰。这类的代表作有潘琪昌的《论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哥德斯堡纲领〉》潘琪昌编译《论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哥德斯堡纲领〉》,《西欧研究》1987年第3期。、殷叙彝的《〈哥德斯堡纲领〉的更新——关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的修改》殷叙彝:《〈哥德斯堡纲领〉的更新——关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的修改》,《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1985年第4期。和《德国社会民主党新纲领制定过程中关于基本价值的讨论》殷叙彝:《德国社会民主党新纲领制定过程中关于基本价值的讨论》,《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2期。、王学东的《评德国社会民主党从工人党到人民党的转型》王学东:《评德国社会民主党从工人党到人民党的转型》,《内部文稿》2001年第24辑。、张世鹏的《关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研究的几个问题》张世鹏:《关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研究的几个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1期。、赵永清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柏林纲领〉》赵永清:《德国社会民主党〈柏林纲领〉》,《国际政治研究》1993年第3期。及《从哥德斯堡到柏林: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比较》赵永清:《从哥德斯堡到柏林: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比较》,《国际政治研究》1994年第1期。、商鼎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围绕党纲中的“民主社会主义”概念展开论争》商鼎:《德国社会民主党围绕党纲中的“民主社会主义”概念展开论争》,《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11期。、孙劲松的《马克思主义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孙劲松:《马克思主义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科学社会主义》2002年第5期。等。这些文章以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基本纲领为依据,结合当时德国政治社会背景的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与论述,进而探索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价值演变以及理论推进。

在探索社会民主主义整体发展趋势的研究方面,当今学者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相关研究纳入社会民主主义的整体发展趋势研究当中。这方面的论著有殷叙彝的《社会民主主义概论》殷叙彝:《社会民主主义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刘玉安等著的《从民主社会主义到社会民主主义:当代欧洲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与实践》刘玉安、蒋锐等:《从民主社会主义到社会民主主义:当代欧洲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10年。,焦凤梅的《挑战与应对:西欧社会民主主义变革论析》焦凤梅:《挑战与应对:西欧社会民主主义变革论析》,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史志钦的《全球化与欧洲社会民主党的转型》史志钦:《全球化与欧洲社会民主党的转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等。这类著作以社会民主主义的整体变革趋势为背景,通过对社会民主主义历史的考察,探索全球化对社会民主主义及其政党的影响。

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具体政策的研究方面,多数中国学者关注的是该政党的社会福利政策、欧洲政策、政党发展过程中的组织政策、群众政策以及执政期间的经济、政治、社会、安全、外交政策等方面。这方面的文章有:姜跃《德国社会民主党缘何在大选中受挫》姜跃:《德国社会民主党缘何在大选中受挫》,《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0期。、时青昊《来自环境的挑战: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沉浮》时青昊:《来自环境的挑战: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沉浮》,《理论月刊》2005年第5期。、王存福《论中产阶级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型》王存福:《论中产阶级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型》,《德国研究》2006年第2期。、吴嘉蓉《试析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意识形态转换》吴嘉蓉:《试析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意识形态转换》,《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4期。、曾汉、冯祥武《当代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社会观》曾汉、冯祥武:《当代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社会观》,《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张文红《人民党缘何失去其人民?—— 〈汉堡纲领〉之后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张文红:《人民党缘何失去其人民?—— 〈汉堡纲领〉之后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德国社会民主党处理党群关系的经验教训》张文红:《德国社会民主党处理党群关系的经验教训》,《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5期。、周敬青《德国社会民主党缘何困境丛生》周敬青:《德国社会民主党缘何困境丛生》,《人民论坛》2012年第3期。、赵荐《世界上第一所党校——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党校》赵荐:《世界上第一所党校——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党校》,《实事求是》1983年第5期。、李长山《德国社会民主党对共产党的态度》李长山:《德国社会民主党对共产党的态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7年第2期。、潘琪昌《略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安全政策》潘琪昌:《略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安全政策》,《西欧研究》1988年第6期。、熊炜《德国社会民主党欧洲政策初探》熊炜:《德国社会民主党欧洲政策初探》,《德国研究》2006年第2期。、权伟太《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历史述评与前景探析》权伟太:《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历史述评与前景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丛伟丽《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现代化:智库的作用》丛伟丽:《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现代化:智库的作用》,《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4期。、杨根乔《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经验刍议》杨根乔:《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经验刍议》,《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1期。等。这些文章大多是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某一方面具体政策进行的论述,其中也集中涉及了一些具体政策方面的变革尤其是政党执政期间的政策调整等。

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推进的政党发展模式探索构成了独特的社会民主主义发展模式。以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政策主张构成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动态的机制,它的形成过程包含了德国国家特点与民族特性,并在推动福利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与经验。这些也决定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相关研究无论在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中还是在政党现代化理论研究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德国从国家重建到发展再到发达,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政坛上几经沉浮。德国社会民主党作为德国政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行为体不断与社会系统、文化系统进行协调,并以不同的方式对社会和政治文化施加影响。但是随着德国社会民主党不断地深入推动德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政党自身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是政党所推进的政治改革使其遭遇了如今的组织发展危机还是政党自身发展规律使然?本书主要通过几个不同的维度来梳理德国社会民主党自二战结束以来不同时期的发展历史,从而探索每个维度改革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期从系统的层面理解德国社会民主党改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