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播软实力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之路

前言

近年来,“文化软实力”这个名词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线当中,而此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教授提出。约瑟夫·奈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既包括由国防、经济、政治、科技、军事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硬实力”,还包括以人文、艺术、意识形态吸引力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文化“软实力”。在这个基本的大框架下,文化软实力衍生出的内容包括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力量,称之为“软实力”。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除了要具备“硬实力”之外,还要具备多重的影响力,如文化影响力、国际形象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和国际外交的影响力,以上这些影响力的延伸对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变革、国民价值理念的形成、经济发展模式的国际辐射与感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之转化成民族软实力。与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科技成果的普及率、国防科技力量等硬实力相比,哲学与社会科学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国迎来了历史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在这一时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文化软实力是当代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是科学的智力支持和思想繁荣的保证,形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必将成为国际舞台中综合国力角逐的重要因素。在当今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有文化复兴作为支撑而兴旺和发展中华文化,延续长久的文化生命力,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们长期的观念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主要体现在军事、经济实力方面。人们往往把创造和拥有多少财富、占有土地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前进,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国与国之间仅凭军事、经济实力较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他文化、外交等软性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20世纪末,随着冷战结束和世界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全球经济交流更加频繁,多元化的社会使得知识更新换代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国与国之间的依存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仅靠经济、军事实力已很难取得全面优势。国家制度、社会变革、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国民素质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使得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发展形势对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基于这些认识,人们意识到国家除了把发展硬实力作为基础之外,还需要无形的软实力作为强大支撑,这样才能实现长治久安与国富民强。只有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化、规模化、专业化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促进文化与科技的和谐发展,才能积极推动文化事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只有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国际渗透力和竞争力,积极开拓海外文化市场,探索文化艺术走出去的多元模式,才能扩大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道路,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加速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