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与发展当代思潮(第1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农业阶级社会简史

接下来,简单说一下农业阶级社会。这次就更简洁了,但这只是为了讲清楚如何应用这些概念。在下面这张表中(见表2),第二列和第三列非常重要,它们反映的是农业阶级社会中的基本阶级结构,即耕作土地的人(我们常称其为农民)和依靠农民的劳动成果与产品为生的人,后者我们简单地称为地主。当然,这类人中也包括与地主有关的其他阶级和团体,如官员、军人、收税人、商人、牧师等。

表2 农业阶级社会

表2中增添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租用储备(fund of rent),为什么?因为当生产者需要为自己生产消费储备、重置储备或仪式储备时,他们也必须生产出一部分剩余储备。这部分剩余储备被统治阶级所剥夺,即被地主和其他与地主有关的阶级和群体所剥夺。之所以产生租用储备,是因为统治阶级控制了土地,能够通过地租、税收和商业利润等手段剥夺生产者(农民)的剩余产品。

现在讲“他们用所得物做什么”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农民是农业阶级社会中的劳动阶级,他们勤勤恳恳种地就是为了再生产出自身,再生产出劳动对象与工具,再生产出下一代。而作为统治阶级的地主,他们追求的是财富与消费的扩大再生产,所采用的手段不只是购买军事装备和控制战争机器。仪式储备很有意思,从农民的角度来说,我们会看到社区和家庭的通过仪式。从地主和统治阶级来看,仪式储备被用来建造奢华的宫殿和庙宇、光大宗教信仰、赞助艺术、举办精致繁复的宫廷仪式等。

农业阶级社会有着漫长悠久、形态各异的历史。首先,在1.2万年前定居农业兴起时,可能就出现了农业阶级。众所周知,定居农业意味着人类开始种植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并为了各种目的而开始养殖动物,例如为了喝奶吃肉,为了使用畜力,等等。其次,从定居农业开始,直至18世纪晚期工业阶级社会兴起,农业阶级社会贯穿了有文字记录以来的大部分历史。再次,在发展过程中,那些灿烂辉煌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国家和城邦,带来了商品的生产与交换、货币与市场、矿业和制造业、文字和其他重要的文化成就。当阅读中国农业阶级社会的漫长发展历史时,我们会看到所有这些文明成就的种种例证。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观点:农业阶级社会并没有系统的或持续的发展动力。因何如此?因为农业社会的统治阶级更加注重财富与权力的积累,而不是投资和发展生产力。这就涉及政治经济学的第四个关键问题:他们用所得物做什么?农业阶级社会的统治阶级如何处理他们剥夺而来的剩余产品?

农业阶级社会的财富和权力的积累更多的是通过扩张疆域、拓地开荒和占有更多的被统治阶级(如奴隶和农民)实现,而不是通过生产技术的改良。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观点。在这里提出这个观点是为了给我所讲的政治经济学加上几个关键的注脚。历史学家罗伯特·布伦纳(Robert Brenner)认为,尽管农业阶级社会取得了种种成就,但无法克服两个基本的障碍:从长远来看,人口增长超过了粮食供给;同时非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长比例,不能超过总人口很小的一个百分比。或许这一点能够让人想起著名的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的人口论。人口论说明了或至少让我们思考布伦纳的论点。在1750年,世界人口有7.7亿人,相信其中1/3是中国人。根据刚刚所说的逻辑,1750年世界上大部分人口是农民。为什么选择1750年作为分界线?因为传统上这个年份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让我们回头看一下布伦纳的观点。他认为只有资本主义能够促进以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为标志的、能够维持社会运转的经济发展。他认为,只有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够养活快速增长的人口,特别是快速增长的非农业人口。大概一两年前,联合国估计现在世界上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布伦纳可能会说,这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是难以想象的。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2%,一些拉美大国(如阿根廷和巴西)的农业人口只占15%~20%,这意味着农业人口养活了众多的非农业人口(请注意,这些国家也是农产品的出口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