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资料介绍
本研究重点使用了报纸和期刊资料。报刊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等反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报刊、报纸,这代表了国家话语,使用这类资料时,要注意报道方的意图,报道可能隐瞒、夸大或缩小某些事实,但此类材料是否客观或中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报道中可以知道什么,同时要分析报纸的报道或者不报道内容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另一类是主要体现群众日常生活的报刊,例如《婚姻与家庭》《生活周刊》《民主与法制》,其内容多为事实记述,丰富多彩,多是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记录和描述。
改革开放后,有关部门或学者进行了多次全国范围或地区性的社会调查,获得了丰富的社会调查资料。中国农村家庭调查组编的《当代中国农村家庭——14省(市)农村家庭协作调查资料汇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内含改革开放到1980年代中期农村婚姻变化的丰富资料。五城市家庭研究项目组编《中国城市家庭——五城市家庭调查报告和资料汇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此汇编可用于对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婚姻问题研究的参考。沈崇麟、杨善华主编的《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七城市调查报告和资料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分析了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城市家庭的新的变化,探索城市社会变迁对婚姻、家庭的影响,可用于城市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到1990年代初城市婚姻变化。沈崇麟著《变迁中的城乡家庭》(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所调查的目的在于收集研究城乡家庭变迁和东亚各国主要是中、日、韩三国婚姻家庭比较研究的资料,这次调查的数据覆盖了改革开放至20世纪初的城乡家庭、婚姻的变化。沈崇麟、杨善华、李东山主编的《世纪之交的城乡家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内含从城乡比较视角下的调查资料,反映1990年代中国城市和农村家庭面对中国城乡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导致的社会变迁所采取的家庭策略和1990年代城乡家庭变迁的特征。孙立坤编著的《河南当代家庭变迁调查》(人民出版社,2004)汇总了1949到2000年期间河南省城乡家庭、婚姻的变化,包括婚姻结合途径、择偶标准、结婚消费、婚外恋、婚姻自主程度、婚姻质量,对不同年代、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的相关婚姻内容都做了列表对比,等等。以上社会调查资料基本上覆盖了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的时间范围,其中既有全国性的也有地区性的,数据丰富。
另外,有关政府部门编辑了一些婚姻管理资料汇编,如山东省民政厅所编《婚姻登记工作文件资料汇编》(内部资料,1988)。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编《婚姻登记管理资料汇编(1950~2003)》(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这些资料汇编涵盖了1978年至2000年国家对婚姻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较为全面,较好地反映国家的婚姻政策的变化。
文学作品、影视剧、歌曲等是现实生活的反应,直接体现了当时社会状况或个人的心理。有关回忆录和传记,详细地记录了当事人的情况。
除了以上文献资料,本研究还重点使用了访谈的资料,由于论文研究时段是在改革开放后,婚姻当事人都健在,通过访谈得到鲜活的资料既可行又有必要。访谈时,注意区分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的性别、地区、年龄、民族、阶层和群体等。另外还使用了一些间接访谈资料,即别人访谈所形成的资料成果,这是因为直接访谈很难全面,如访谈对象的类型难以全面,某些阶层如精英人物也难以接触,借用他人或媒体的访谈可一定程度上弥补此不足。访谈能直观地了解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和事情面貌,但访谈对象是自说自话,鉴于访谈对象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对自己的经历有所隐讳等原因,可能会产生偏离事实的情况,所以访谈资料需要我们比较和分析,访谈要和文献资料互相印证。此外也利用其他学者的相关访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