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社会管理篇

政府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课题负责人:龚翔荣;课题组成员:李妮、陈晖;所在单位: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以珠海为例

龚翔荣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一项新生事物,2012年民政部与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政府利用财政资金,采取市场化、契约化方式,面向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成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建设有效运行,为社会工作良性开展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基础。本次调研报告依托归纳分析当前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基本做法,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原理来探讨项目评估指标体系。

一 研究背景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也是一种制度化的助人方法与职业,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Grinnell R. M.、Unrau Y. A., 1988),经过近50年的发展,经历了非专业化、初步专业化、高度专业化等蜕变过程而具备了专业价值、伦理操守、系统理论、实践技巧,从而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和处理工业化与城市化所引发社会问题的模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中国家普遍抱有一种专业理想主义倾向,寄希望于通过社会工作来应对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因此,纷纷效仿欧美国家兴办社会工作教育、设置社会工作机构、开设社会工作服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慢慢开始进入学术视野,如卢谋华等区分两类社会工作:即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工作和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与解放区的社会工作。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工作获得显性关注:一方面高校纷纷开设了社工专业,另一方面政府在实践层面也不断开始重视社会工作服务事业,特别是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于是从国家层面逐步开展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的规范化工作,加大出台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并在民政部门内部设立社会工作促进局,通过以上等措施来强化社会工作服务管理,这都标志着社会工作服务正式进入了政府管理工作内容。

随着社会工作服务的兴起,伴随而来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有效果和有效率地达成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和目标。在强调政府职能转移理念的影响下,不仅国外普遍采用政府外包形式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移和社会力量的激活,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也纷纷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实现政府职能有效转移。2012年民政部96号文件《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意见》指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政府利用财政资金,采取市场化、契约化方式,面向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有效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将成为政府运作的常态工作,据报道仅广东2013年就有1亿元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这意味着政府如何有效监管和评估这些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效果将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未来实践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理论界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研究已初步展开,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研究:①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意义探讨。有的学者从萨瓦斯的民营化理论出发来论证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正当性;有的学者从政府职能理论来论证政府购买服务的必要性等。②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模式探讨。大多学者根据国外经验模式将之归纳为竞争性购买模式、非竞争性购买模式、依赖性购买模式,并提出与上述三种购买模式相对应的购买方式,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所采取的方式也有三种:购买契约、资金支持、项目招标。还有的学者根据我国实践归纳三种模式:以上海新航、阳光、自强社会服务站为代表的形式性购买模式,以上海“罗山市民会馆”为代表的公有私营(非竞争性购买)模式,竞争性购买模式。但大体和上述模式结论一致(陈小强,2008;陈少强、宋斌文,2008;赵一红,2012);还有一些学者,从我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出发,认为目前形成了两大类购买模式:购买岗位与购买项目。③政府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关系研究。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对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持乐观态度,认为两者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郁建兴、瞿志远,2011);第二种就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示担忧,两者之间并非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合作伙伴关系(田凯,2004;唐斌,2010)。④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效果评价与改进研究。不少学者认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成效明显,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降低了财政成本,促进了社会组织发展,积累了志愿资源(康晓光、韩桓,2008),认为改进社会工作服务效果评估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但由于社工服务难以量化,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还未给出详细的、操作性强的方案(汪建明、莫盈盈,2008;罗观翠、王军芳,2008)。

相比上述四个研究方面,最为薄弱和需要深入研究的应该是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效果评价与改进研究,目前只有少数学者关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中引入顾客维度(鲍伟明,2010)。如前所述,目前并没有在理论上提出较为合理的评估体系,而现实又急需此类评估的方法,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契合点和创新点所在。

二 珠海市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现状分析

珠海市2011年5月26日首次对“康乃馨”狮山街道单亲母亲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进行了评估验收,意味着珠海开始关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绩效运作状况。更可喜的是2013年1月,珠海市政府率先出台了《珠海市社会工作促进办法》政府规章,明确政府将会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和岗位的形式来提供财政支持,并着力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第三方评估考核制度”,可见对于这类购买服务项目的评估考核问题被提上了现实日程。

就目前资料整理发现,2010年7月广州市出台的《广州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考核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尝试在考核制度上建立相应的考核主体确认、考核程序的安排以及大致的考核标准。

2010年度深圳市构建社工机构综合评估指标,分为组织建设、服务管理、财务审计和公共关系四个大类,2012年出台《深圳市社会工作岗位服务绩效评估项目实施方案》。

2011年3月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试行)》和《〈东莞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考核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请示》,也试图着力开发对该类购买服务项目的考核办法和体系。

珠海市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发展和建设上取得了如下成果。

(一)积极培育相关社会组织,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发展平台

首先,根据2011年以来出台的《关于加快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珠海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暂行管理办法》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珠海市将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区社会组织作为重点培育和扶持四类社会组织,而这些类型社会组织都与社区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同时能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发展平台。其次,还重点提出培育扶持民办社工机构,根据《珠海市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扶持办法(试行)》,在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协调解决办公场所、提供服务项目支持等方面予以扶持。截至2013年4月,全市注册专业社工机构共有13家,服务涵盖老年人、青少年、社区和企业等社会工作领域。最后,根据《珠海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暂行管理办法》珠海市目前已经在市一级建立“珠海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并于2013年10月正式启用,目前已有29家社会组织入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其中孵化型10家,示范型12家,社工机构7家。6名知名社会组织领域的专家学者入驻专家工作室,3家研究机构、能力建设及评估机构入驻资源合作区,同时引进广东莱特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入驻中心,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提供支持;另外,据了解在香洲区和翠香街道办也均成立了“社会组织发展中心”来培育和发展相应的社会组织。

(二)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化,构建服务项目评估机制

自2011年以来,我市不断着力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制度化,先后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实施意见》《珠海市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实施办法》《珠海市社会工作促进办法》等政策法规文件,从制度上明确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方向,在市区镇各级构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为社会组织成长提供平台;确立政府以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和安排社会工作日常经费两种财政方式支持社会工作发展,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的准入条件、购买方式和内容范围。经不完全统计,2008~2012年,我市财政和福彩公益金对社会工作投入经费总额为548万元,其中财政投入为278万元,福彩公益金270万元,每年的经费投入增长率平均在140%以上;2011年市一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项目8项,2012年政府购买社会工作项目13项,2013年政府购买社会工作项目19项,每年增长率平均在54%左右,服务内容涵盖老年人、青少年、家庭综合服务、社区和企业等社会工作领域。

同时为了提高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质量,检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效果,客观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力度,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工作发展,2011年珠海市民政局和财政局联合出台《珠海市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考核评估实施办法(试行)》。根据该办法从2012年开始对2012年度政府购买的12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开展考核评估,并从专业服务指标、服务总量及服务成果指标、服务质量指标、服务项目管理四个方面构建考核评估指标。为了保证评估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市民政局委托第三方机构负责考核评估的具体实施工作,由第三方机构邀请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政府采购方或用人单位有关人员以及项目服务对象组成考核评估小组,在项目服务期结束后对其进行考核评估。

(三)强化教育培训,夯实社会工作者的业务基础

首先,提升领导干部对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把领导干部社会工作知识培训列入领导干部培训内容,把社会工作知识列入民政系统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为拓展民政干部社会工作视野,珠海市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工师委员会密切合作,已成功举办了多期全国性的社会工作培训班,2012年8月和10月,全国首期社会工作初级督导班和社会工作高级研修班在珠海市举办。同年,珠海市被确定为全国远程社会工作培训首个试点城市,并已举行首期社会工作远程教育培训。其次,加强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层面的专业培训。积极组织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实务培训,努力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鼓励动员民政系统、民政领域的广大干部职工和社区服务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从2008年起,珠海市连续5年为2100多名参加考试人员免费举办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连续4年组织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培训;2012年,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市分校举办社会工作人才素质提升培训班,培训为期一年,共有500余人参加培训。

(四)积极开发社工岗位,探索社会工作者进社区渠道

一是加快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珠海市首先在民政系统事业单位推行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市编办在市民政局事业单位三定方案里专门增加了市社会工作服务的职能,市民政局印发了《珠海市民政局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指导意见(试行)》,民政各事业单位根据该意见开发了社会工作岗位。二是推进政府购买社工岗位试点。指导市社会福利中心设置社会工作岗位试点方案,通过购买岗位的方式,从民办社工机构购买5名社工从事儿童、青少年及康复社工服务,目前岗位服务效果明显,得到各方的肯定。三是探索社会工作者进社区渠道。社会工作者最终主要落点是在社区,也只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才会让社会矛盾和问题有效地在社区层面解决,珠海市积极探索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落点到社区,并由社区提供相应服务场所,开展社会工作。目前如珠海远博社会工作促进中心、珠海市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珠海晴朗天空社会工作服务社、京师社会工作中心等社工机构均在相应社区设有服务点,积极将承担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项目落点到社区,并获得相应社区的服务场所提供的支持。

三 珠海市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存在问题分析

(一)社会组织自身运作能力弱,获取资源渠道的狭窄

且不论当前社会组织发展数量偏少难以全面承担众多社会服务项目,目前社会组织处于发展初期,自身内部运作能力也是贫弱的。不仅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同时缺乏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目前大部分社会组织发展均处在“小作坊”阶段,既缺乏明确发展目标,又缺乏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的能力。

而且集中凸显出来的问题则是社会组织的资金渠道来源相对单一,主要靠集中获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从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的社工机构其主要的运作资金都来自竞标成功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而并没有其他相应资金渠道来源,甚至其日常的水电费和场地费等往往依赖相应入驻社区予以减免;只有少数的社工机构如珠海协作者与伟创力企业合作获得一定资助,同时还争取少数私募基金会的资助。

(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程度较低

首先,社会工作者总体偏少,且分布比较失衡,主要集中于事业单位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真正在民办社工机构的人数远远偏少。从目前报考社工资格考试的人员所属单位分布来看,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占47%,群众自治组织的职工占41%,民办社工机构的社会工作师占12%,也就是说真正从事一线社会工作的专职人员少之又少,目前仅有60多人。其次,将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工作者相混淆。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容易将社区工作者也归为社会工作者,从而忽略了社会工作者缺乏的问题,但是事实上如前所述,社区工作者尽管在工作内容与社会工作者有一定交叉重叠之处,然而其工作性质是有着明显的不同。以就业服务为例,社区工作者更侧重于为社区居民办理失业和再就业培训登记等行政性工作,而社会工作者则需要围绕困难人士本身就业难因素进行个案式的辅导咨询服务,直至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显然现实中将二者进行混同,事实上就忽视发展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最后,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培养制度不完善,导致社会工作者专业知识欠缺。目前,由于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是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高度重视的一个新领域,在开展社会工作者培养方面主要集中在培养从事具体社工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如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培训和社会工作的事务培训,然而在更高层级上的专业实务研讨和专业社工督导的本地化培训还欠缺,使得在社会工作者的培养方面缺乏层次性;同时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培训内容建设上既包括通用的社工人员的实务知识和能力,还要包括具体领域的实务知识和能力,如在社区、学校、企业、医疗、司法等不同领域,面对老年人、青少年、儿童妇女、残疾人等不同服务对象,都将面临复杂的情况,而当前这些专门性的知识内容的培训并不是十分充分。

(三)社会工作者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激励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工作者的外部激励问题,这来自政府和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激励问题;另一个是社会工作者所在的相应组织的内部激励问题。从目前的调查来看,上述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外部激励方面:①社会工作者的晋升制度设置尚缺乏,没有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国家层面上虽然设定了社会工作员、助理社工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等级别,然而这仅需要通过资格考试而获取,难以完全作为实际的职业晋升标准和要求。而一个具有竞争力的职业其在职业规划上必然是清晰而明确的,这样有助于参与其中的人能够了解其职业发展,然而目前珠海市并未有社会工作者明确的职业晋升标准和要求,并且也缺乏对不同社工岗位和工作进行明确职业规划,因此造成社会工作者对于本职业的职业发展并不清晰。②社会工作者的薪酬激励制度还未建立。薪酬待遇是直接影响能否吸引到更多更好的优秀社会工作者的关键,从目前的调查来看,珠海市的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方面相对于珠三角的其他城市如东莞、深圳、广州、佛山等地都是偏低的,平均要低500~2000元,而且随着级别和资历越高差距会越大。因此,社会工作者目前待遇保障机制尚未到位,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员在晋升、职评、培养、使用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体制性障碍,难以吸引和留住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在内部激励方面:目前的社工机构的发展规模偏小,人员偏少,社工机构对于自身内部社会工作者的激励措施缺乏,加之目前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需要靠社工主动去寻找案主,而不像国外那样是案主主动到社工机构找社工,因此,社工机构对社工的激励目前可能多数是项目获取能力的激励,例如对于开拓社工项目的“生长点”、获取政府或其他组织的购买社工项目等,而缺乏对于实际工作绩效的激励,从而容易发生激励偏向,应关心的是项目运作,而非项目实施。

(四)社会组织的专项服务项目的评估机制有待全面

首先,珠海市从2012年对社会组织的专项服务进行了相应评估,但这种评估仅限于事后评估,即对项目完成情况给予一定评价,然而尽管能够为下一轮工作正确开展创造条件,由于该项目业已完成,丧失了纠偏和预防能力,目前在评估机制上还缺乏事前评估和事中评估机制。

其次,虽然实施了“第三方机构”评估,然而在评估参与人员方面并未考虑到评估主体的全面性,缺乏社区的参与,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最后,2011年珠海市也相应出台了《珠海市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考核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然而评估指标只是大致从服务投入与产出两方面设计出四个维度,显然依赖该指标无法实现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平衡,管理业绩和项目运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

珠海作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排头兵,非常有必要结合珠海自身的情况构建有效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考核评估体系,这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四 珠海市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指标设计思路

(一)平衡计分卡应用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平衡计分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及完善,到目前为止,平衡计分卡被定位为战略管理控制的重要工具,其功能远不仅是业绩评价。平衡计分卡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结果因素,无法评估企业前瞻性的驱动因素。因此,必须改用一个将组织的远景转变为一组由四项观点组成的绩效指标架构来评价组织的绩效。此四项指标分别是:财务、顾客、企业流程、学习与成长。平衡记分卡有利于组织把笼统的概念转化为切实的目标,从而寻求财务与非财务之间,眼前与长远的目标之间,以及外部与内部绩效之间的平衡。

虽然其产生的时候主要应用于私人组织,但是目前也开始广泛运用于政府等公共部门的绩效考评之中(彭国甫、盛明科等,2004;等等)。“BSC的原创者卡普兰和诺顿指出,虽然财务维度给私人部门提供了清晰的长期目标,但它在非营利组织中更应该被认为是一个约束因素,因为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更应该放在组织如何履行它的使命上”(颜海娜、鄞益奋,2014)。

在借鉴的同时,要根据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使命进行调整。因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是公益性项目,盈利能力并不是其考察的重点,为了更好契合社工机构的组织使命,在思考平衡计分卡运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中做了如下调整(颜海娜、鄞益奋,2014)(见图1)。

图1 尼文构建的适用于公共和非营利组织的BSC框架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设计的初始指标体系

为适应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特性,必须对平衡计分卡进行一定的调整。主要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进行展开,即财务、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和服务对象(见表1)。

表1 购买社会工作项目评估初始指标体系

(三)构建社会工作项目评估的战略地图

构建战略地图就是通过因果关系将平衡计分卡的各个元素目标有机联系起来,尽最大可能符合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使命(陈天祥等,2010)。构建战略地图(见图2)的目的在于更清晰地了解社会工作项目评估的各项指标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厘清评估线索和逻辑。

图2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战略地图

五 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指标效度筛选与权重确定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研究向15位专家发放问卷,对于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按照1~9标度原则进行打分。回收调查问卷12份,调查问卷分为两个步骤:①要求专家根据自身专业判断在初始指标体系内选出不合适的指标;②通过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进行分析(其中有效问卷9份),利用9份权重得分均值来确定最终各指标权重。

(二)指标效度筛选

指标体系的效度是指指标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评价对象的特征,并反映评价目的的达成。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价中,如果确立的指标不能反映或不能完全反映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这一评价对象的特性要求,则称该指标体系不具有高的效度。效度分为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又称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它是指所设计的题项能否代表所要测量的内容或主题(赵晏、邢占军等,2011;朱正威、吕书鹏,2011)。内容效度评定一般通过经验判断进行,通过熟悉该领域的工作者或专家来评判,以确定所构建的指标与测量内容范畴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内容效度缩写为CVR。它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ne为评价主体中认为某指标能够很好地表示测量对象的数量;N为评价主体总人数。当认为某指标适当的评价人数超过一半时,CVR为正值。若所有评价主体都认为某指标不当,则CVR=-1,反之,则CVR=1。当评价主体中认为某指标适合与不适合的人数各占一半时,CVR=0。

本研究效度检验向15位专家发放效度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份。将调查结果带入(1)式,剔除CVR值小于0.6的指标(见表2)。

表2 初始指标的CVR效度筛选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美国运筹学专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特(A.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其方法思想朴素,但却能很有效地整合那些影响一个复杂决策系统的因素和数据信息。它是以综合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模拟人的决策思维过程来对多因素复杂系统,特别是难以定量描述的社会系统进行分析。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时,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的,将系统分解为不同的组成要素,其次按要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和隶属关系,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层次;在每一层次按某一规定规则,对该层次各要素逐对进行比较,写成矩阵形式,利用一定数学方法,计算该层各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重以及对于总体目标的组合权重并进行排序,利用排序结果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

基于AHP分析方法建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的思路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定义问题并提出可能解决的办法。将研究对象转化为具体问题,并分解问题为若干影响因素,探寻可能的解决方案,这是运用AHP最关键的步骤。

(2)逐级构造目标问题指标体系。最上面一层包含一个单一的元素即目标,依次构建不同层次间的指标因素。由上而下通常分为准则层和次准则层,所有的准则都是按照对目标贡献的大小来判断其重要性的。按照每个元素对上层中相应准则所做的贡献或相对影响,形成两两比较矩阵。

(3)设置权重。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建立递阶层次中每一层的元素之间的相互比较数值,这些数值也体现了某指定层次上所有元素对上层中每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即权重向量或权重数值。在进行两两比较时,用数字标度表示重要程度,具体值如表3所示。

表3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

这些矩阵比较值的对应数据我们可以通过德尔菲法、问卷调查、访谈法或专家会议意见法等方式确定具体的比较重要性程度。

(4)一致性检验。在通过对各层次元素两两比较设置权重后,必须对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一致性检验。由矩阵理论可知,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条件时有唯一非零特征根λmax=n。但1~9标度中某些标度的倒数是循环小数,在数值计算时经过舍入,破坏了的条件,会导致λmaxn,因此,必须作些检验。AHP中应用随机一致性比率CR来检验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其公式为:

为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指标,且,其中RI是标值,1~9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见表4。

表4 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

CR<0.1,认为判断矩阵是可以接受的,否则认为矩阵非一致。如果矩阵非一致就要检查原因,调整判断矩阵标度,重新计算,直到检验通过为止。

(5)计算出各指标元素权重。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各指标元素的权重。

本研究使用yaahp层次分析软件处理这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便获得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见表5)。

表5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

根据上述专家最终测算出来的权重,在实际中的操作可以根据该项指标以百分制的情况进行打分,然后再乘以相应的权重比得到权重分数,加总后就为最终该社会工作项目的评估得分。进一步可以根据专家判断确定评估的合格分数线,然后确定该项目是否合格,也可以通过多个项目得分来进行排序。

六 结语

根据一项政府购买服务现状调查,100%的公益组织都赞成政府购买服务,并认为能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是一种“双赢”。可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不仅改善了政府职能的实现方式,同时给社会和公益组织带来活力和生机。但一项好的政策,要有强力的维护制度,才能够创设出良性循环的结果。因此,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绩效改善和壮大,一方面离不开政府部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资助面,另一方面也来自对项目效果的评估能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更关键的是通过效果的评估发现项目服务的改善之地。

参考文献

鲍伟明,2010, 《政府购买服务中的顾客评估》, 《社团管理研究》第11期。

陈少强、宋斌文,2008,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初步研究》, 《财政研究》第6期。

陈天祥等,2010, 《社会建设与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东方出版社。

陈小强,2008, 《我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初探》, 《中国政府采购》第6期。

崔正、王勇、魏中龙,2012, 《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第8期。

方振邦、罗海元,2012, 《政府绩效管理创新:平衡计分卡中国化模式的构建》,《中国行政管理》第12期。

方振邦、徐东华、孙一平,2008, 《从新公共管理角度看平衡计分卡在政府的应用》, 《社科纵横》第4期。

关信平,2012, 《论转变社会发展方式下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社会与公益》第8期。

康晓光、韩恒,2008, 《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开放时代》第2期。

李明,2006,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党政部门绩效示标体系初探》, 《中国行政管理》第3期。

李涛,2012, 《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进程中的功能和角色——北京协作者参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验总结与思考》, 《社会与公益》第8期。

厉杰,2013, 《平衡计分卡理论研究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第10期。

刘君,2012,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文献综述》,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第6期。

吕燕、朱慧,2007, 《管理定量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

罗观翠、王军芳,2008, 《政府购买服务的香港经验和内地发展探讨》, 《学习与实践》第9期。

马庆钰、谢菊,2012,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规范化》, 《理论探讨》第6期。

彭国甫、盛明科、刘期达,200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湖南社会科学》第5期。

齐海丽,2012,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综述》,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唐斌,2010, 《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组织的相互嵌入及其影响》, 《社会工作》(下半月)第7期。

田凯,2004, 《组织外形化:非协调约束下的组织运作——一个研究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 《社会学研究》第4期。

汪建明、莫盈盈,2008, 《政府购买民间社工服务模式研究——以深圳某社工服务社为例》,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第12期。

魏中龙、王小艺、孙剑文等,2010, 《政府购买服务效率评价研究》, 《广东商学院学报》第5期。

许小玲,2012, 《政府购买服务:现状、问题与前景——基于内地社会组织的实证研究》, 《思想战线》第2期。

颜海娜、鄞益奋,2014, 《平衡计分卡在美国公共部门的应用及启示》, 《中国行政管理》第8期。

叶响裙,2013, 《基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践的思考》, 《新视野》第2期。

郁建兴、瞿志远,2011, 《公私合作伙伴中的主体间关系——基于两个居家养老服务案例的研究》,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4期。

张定安,2004, 《平衡计分卡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中国行政管理》第6期。

张秀智,2008, 《以平衡计分卡设计土地行政组织绩效评价指标》, 《中国土地科学》第4期。

赵晏、邢占军等,2011, 《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测度》, 《重庆社会科学》第10期。

赵一红,2012,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分析》, 《社会工作》第4期。

朱晨海、曾群,2009, 《结果导向的社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研究——以都江堰市城北馨居灾后重建服务为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朱正威、吕书鹏,2011,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Grinnell R M, Unrau Y. A., 1988,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FE Peacock Publishers.

Lubove R., 1965,The Professional Altruist:The Emergence of Social Work as a Career,1880-1930,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