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边疆能源安全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能源外交日益活跃

能源对国家经济及安全的重要性决定了能源外交在一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外交日益兴盛。21世纪以来,能源外交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政治和经济武器。随着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世界各国的能源外交均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一 美国新能源外交成效显著

2012年10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强调美国要推行能源外交,她宣称能源外交、清洁能源和解决能源贫穷问题是美国全球能源战略的三个支柱。她认为鉴于能源与财富和权力紧密相关,是大国地缘政治的核心,且能源对经济的驱动及环境管理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能源对经济发展和政治的问题也相当重要。因此,美国为了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异常重视能源外交。《美国政府强调推行能源外交》, 《人民日报》2012年10月20日。综合来看,美国对能源外交的重视由来已久,尤其21世纪初以来,美国就在军事、政治、投资等多领域推进美国的能源外交。21世纪美国能源外交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小布什政府主要依靠军事与政治外交手段,加强对世界能源中心的控制与影响。但其继任者奥巴马却提出了美国的新能源政策,其核心是让美国成为全球的主要能源供应者,通过能源武器推行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

(一)小布什政府时期的军事控制与政治外交

在早些时候,美国就从石油危机中认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此后历届政府都强调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与美国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密不可分。正如美国前能源部长亚伯拉罕所强调的那样,能源政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解决美国今后20年的能源需求,而且是关系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问题。正因为如此,美国的能源外交以军事实力为后盾。2005年4月18日墨西哥《千年报》刊登题为《石油名单》的文章,披露美国除了将伊朗、朝鲜列入“无赖国家”名单之外,还有25个不稳定国家,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秘鲁、苏丹、索马里及喀麦隆等产油国名列榜单。《23个产油国列为美国军事干预目标》,中国广播网,2005年4月18日,http://news.sina.com.cn/w/2005-04-18/20395684545s.shtml。虽然美国一直宣称要实施“脱中东战略”,但事实表明中东以前是将来也是美国原油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同时,美国对非洲和中亚的能源依赖程度越来越高。2001年12月,美国在吉尔吉斯斯坦马纳斯国际机场建立了甘西空军基地,美国在中亚第一次有了军事立脚点;在乌兹别克斯坦,美国和德国军队2000多人驻扎在汉纳巴德和铁尔梅兹两个军用机场,哈萨克斯坦也同意在紧急情况下,美国可以使用阿拉木图国际机场和奇姆肯特机场。总之,美国通过加强全球军事存在来实现其对全球能源的控制及影响,这点从美国计划减少在德国、日本及韩国的驻军,加强在东欧、里海、东南亚和非洲的军事存在的全球战略行动中可见端倪。21世纪以来,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虽然戴着“反恐”“民主”“自由”等高帽,但它真正的意图路人皆知:控制中东,打击伊朗,辐射中亚-里海地区,全面控制世界能源资源战略要地。正如墨西哥《千年报》所说:运用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确保美国的石油供给,是美国的一贯政策。为此,通过对海外军事力量的调整,美国试图以军事霸权控制世界不同地区的能源生产和运输。《23个产油国列为美国军事干预目标》,中国广播网,2005年4月18日,http://news.sina.com.cn/w/2005-04-18/20395684545s.shtml。

小布什政府时期,除了强调军事手段,同时也大力推进政治外交。在非洲地区,2002年6月,“美国与非洲能源部长会议”在摩洛哥举行,美国能源部长亚伯拉罕表示,美国政府支持未来在非洲地区的能源计划,这符合美国的利益。9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了非洲产油大国安哥拉及加蓬,同月,美国总统布什在纽约会见了加蓬、刚果、乍得、喀麦隆、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非洲产油国首脑。7月和10月,美国助理国务卿沃尔特·肯斯特分别访问了安哥拉、尼日利亚、加蓬、科特迪瓦、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非洲产油国。2003年7月,布什总统访问了塞内加尔、南非、博茨瓦纳、乌干达、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表现出小布什政府非常重视非洲在美国能源外交战略中的地位。2008年2月,美国布什总统对贝宁、坦桑尼亚、加纳、卢旺达和利比亚等非洲国家进行了访问,而这些非洲国家要么盛产石油,要么地缘战略位置极佳(如位置靠海,运输方便)。美国政府重视非洲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非洲的石油在美国进口的石油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非洲在美国能源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刘新华、秦仪:《浅析近年来美国在非洲的石油外交》, 《国际论坛》2003年第5期,第40页。

在中东地区,美国以民主为借口,公然干涉中东国家的内政。2002年9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美国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积极地致力于与穆斯林世界的民主发展。”2004年2月,小布什政府正式出台“大中东民主计划”,表面上推行民主,实质上削弱和控制中东产油国。伊拉克及阿富汗战争无疑是这一计划的前奏。2008年1月,布什访问了科威特、阿联酋等中东盟国,其主要目的就是游说这些国家,共同打击伊朗,为美国全面控制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服务。

向中亚-里海地区渗透一直是美国不变的政策。2001年12月,美国欧洲和欧亚事务助理国务卿伊丽莎白·琼斯表示,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国不会撤出中亚,因为美国在中亚有三大利益:防止恐怖主义扩散;为中亚的政治、经济改革和法制机构提供保障;确保安全、透明地开发里海资源。2002年1月,琼斯访问了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里海国家。访问期间,琼斯表示美国希望与中亚各国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美国助理国务卿将访问中亚五国》,人民网,2002年1月19日,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0020119/651460.html。2005年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两次访问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国防部长伊萨科夫向其保证:美国可以保留在该国的空军基地直到阿富汗战争行动不需要该基地为止。

(二)奥巴马政府:减负中东,以能源为武器实现全球战略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的能源政策与外交发生了较大变化,即主张能源独立,降低对中东能源的依赖。奥巴马上台后提出新能源政策,将维护美国能源安全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其上任伊始,奥巴马就宣称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者,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严重影响了国家安全,这种依赖为独裁者与恐怖分子提供资金,为核扩散买单,油价的大幅变动使美国非常被动,扼杀了美国企业的创新力。正因为如此,在能源外交策略上,奥巴马一改前任布什主要依靠军事手段的做法,主张利用外交保障美国的能源利益。同时奥巴马还大力推进页岩气革命,以达到减低对中东能源依赖的目标。不过有评论认为,奥巴马的做法极大地降低了此前美国在中东建立起来的战略影响力。从现阶段美国能源政策的目标来看,极有可能从能源消费大国向能源输出国转型。换言之,过去美国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手段来维护能源资源的获得与安全,今后则以能源为手段,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目标。

客观来看,美国能源独立的目标获得了较为突出的效果。从原油的产量来看,2000~2009年美国原油产量一路下滑,但2009~2013年美国原油产量则不断走高,突破了1万千桶/天。而在原油进口方面,2012年美国原油进口总量下降了40多万桶,为15年来最低。在页岩气的发展方面,其逐渐成为美国天然气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200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低于4000亿立方英尺,占当时美国天然气总产量不足1%,但到了2010年,其产量已经达到了4.8万亿立方英尺,占美国天然气产量的23%。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5年,美国极有可能成为石油净出口国。

这些发展数据的背后,则凸显了今后美国能源外交发展的重大变化,即以能源为武器,深刻影响美国的全球战略,比如帮助欧盟国家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以提供能源保障让日本、韩国支持美国的亚太战略等。

(三)经济制裁

经济制裁是美国借以实现国际政治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打击反美势力。俄罗斯、中国、委内瑞拉、叙利亚、伊朗、朝鲜、苏丹、古巴等都是被美国实施过经济制裁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制裁的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即从过去的单边经济制裁转变到了如今的联合制裁。单边制裁使美国意识到效果不明显,因为被制裁的国家斡旋空间较大,比如被制裁国家可以通过第三国金融机构转嫁制裁压力。因此,21世纪以来,美国的经济制裁越来越看重与其他国家的联合。例如在制裁油气大国伊朗上,美国不仅推动联合国出台制裁议案,而且不断对俄罗斯和中国施加压力,希望两国与之共同制裁伊朗。美国对能源生产国的经济制裁目的是希望以制裁促政变,扶持亲美政府,为美国能源安全战略服务。随着乌克兰局势的发展,自2013年年底以来,俄罗斯又成为美国制裁的对象。2014年7月16日,美国政府将俄罗斯大型银行、能源及国防企业列入制裁对象,且美国也要求西方国家一起共同制裁俄罗斯,这对于将能源视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的俄罗斯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四)美洲成为美国能源外交重心

近年来,美国在推进能源外交的同时,其能源独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中东地区的能源依赖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美国对原油的依赖重心从中东转向了美洲地区。2009年,美国从加拿大进口原油为188.3万桶/天,从沙特阿拉伯进口为12.45万桶/天,2014年发生较大变化,美国从加拿大进口原油剧增到了332.4万桶/天,从沙特阿拉伯进口则锐减到了81.3万桶/天。而且通过对比发现,伊拉克、科威特等中东国家在美国原油进口中的地位在下降,委内瑞拉、巴西、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的地位得到提升。这意味着为了减少能源对其经济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美国正逐步减少对中东能源的依赖,加大从美洲地区的进口力度。与此同时,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就致力于加强美国的能源独立。其重点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加大美国原油产量,如果说2003~2008年美国原油产量一直处于下滑状态的话,那么2009~2013年,美国原油产量却一路走高,从700多万桶/天发展到1000多万桶/天;二是推进页岩气革命,2000~2010年,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产量从1.6%增加到23.1%。从这些变化来看,美国能源外交的重心似乎正在回归美洲,追求能源独立俨然成为美国政府的重要目标。

二 俄罗斯能源外交

俄罗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资源型世界大国,它的能源外交战略目标主要是开拓买方市场,提高俄罗斯在能源地缘政治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俄罗斯明确提出其能源外交的总体思路是“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实现的手段主要包括加强油气管线建设、吸引油气投资、扩大油气贸易额、占领国际市场,最终提升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

俄罗斯在1992年和1995年先后制定了《新经济条件下的能源政策基本构想》和《俄罗斯能源战略构想》。这两个文件主要着眼于俄罗斯能源改革,比如实施股份制和私有化等。真正把能源外交提升到战略高度的是2000~2008年普京执政时期。

普京执政时期,国际经济形式及世界能源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不断发展壮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正在成为新兴的具有较大潜力的能源消费市场。但俄罗斯能源买方市场主要是欧洲,而且就整个国际能源市场份额来看,OPEC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在国际政治领域,俄罗斯不断遭到美欧挤压,21世纪初格鲁吉亚、乌克兰及吉尔吉斯斯坦先后发生“颜色革命”,这些国家毫不掩饰“亲美疏俄”的意图。正是在这种国际政治经济压力下,俄罗斯急需以油气作为提升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的战略武器,因此,2003年俄罗斯出台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能源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加强与东方国家的能源合作作为能源外交战略的重点,其出口到亚太地区的石油份额从3%提高到30%,天然气提高到15%,这种变化标志着能源外交成为俄罗斯能源战略核心。

然而进入乌克兰危机时代,俄罗斯的能源外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与美国、欧盟等的能源合作遭受重创。但另一方面,俄罗斯与亚太国家的能源合作则有大步发展的趋势。

(一)乌克兰政治危机搅乱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合作步伐

虽然俄罗斯有意拓展在亚太地区的能源外交,欧盟也在不断寻求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但双方都明白,在很长时期内,双方的能源依赖关系难以改变。因此,巩固与欧盟能源合作关系是俄罗斯能源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2月俄罗斯与欧盟签署了在能源工业领域进行合作的备忘录。2000年,俄罗斯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签署了共同修建由俄罗斯通往欧洲的油气管道协议,其中就包括“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2007年6月,该项目启动,通过该项目,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将输往西欧。2000年11月,俄罗斯-欧盟峰会签署《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确定了双方能源合作总体规划,双方表示将进行经常性能源对话,研究所有能源合作领域的所有共同感兴趣的问题。2002年5月,俄罗斯与欧盟再次签署《能源合作声明》,表示将加强能源合作的政策协调,双方确认能源合作将使双方结成能源战略伙伴,有助于巩固欧洲大陆的能源安全。此后举行的多次俄罗斯-欧盟峰会都将加强能源合作作为重要议题之一。2008年4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副总裁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现任俄罗斯总理)表示,俄罗斯将保证对欧洲天然气用户供应的可靠性。在早些时候,俄罗斯与欧洲天然气用户延长了天然气合同,同意大利、德国、捷克的合同延长到2035年,同法国的合同延长到2030年,同奥地利的合同延长到2027年,同芬兰的合同延长到2025年。2009年11月,俄罗斯与欧盟在莫斯科签署“建立能源领域早期预警机制的备忘录”,确保俄罗斯对欧盟能源供应畅通及出现突发情况时的应急措施。2013年,俄罗斯-欧盟峰会围绕能源合作展开了讨论。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宣称,俄罗斯已经准备好进一步扩大与欧盟的能源合作以及落实2013年3月双方签署的到2050年能源合作路线图。《俄罗斯-欧盟峰会将围绕双方能源合作展开讨论》, http://news.sohu.com/20130604/n377895969.shtml。然而2013年年底爆发的乌克兰政治危机彻底搅乱了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合作步伐,实际上,为了追随美国的制裁步伐,欧盟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已经陷入停滞状态。2014年9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欧盟应该继续在未来保持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关系,但前提是俄罗斯必须改变其对乌克兰的政策。从这些可以看出,由于欧洲地区油气资源贫乏,很难断绝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因此,从长期来看,欧盟有加强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意愿。然而,受乌克兰局势的影响,西方各国正在谋求降低对俄罗斯石油与天然气的依赖。就近期来看,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合作仍然存在较大变数。

(二)针对美欧制裁,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俄罗斯为恢复在传统势力地区的影响力,不仅利用天然气打击乌克兰及白俄罗斯,还积极回应美国巴杰管线。俄罗斯与阿塞拜疆修建了巴库-新罗西斯克管线,使两国能源同呼吸、共命运。通过这些措施,严重打击了这些国家“脱俄入北(约)”的想法,不得不坚定“亲俄”立场。虽然中亚 -里海地区国家对俄罗斯心怀不满,但从经济成本考虑,这些国家能源出口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得不依靠俄罗斯的能源基础设施。因此,虽然西方国家极力拉拢这些地区的国家,排挤俄罗斯的影响力,但“借重于苏联时期的能源管道,俄罗斯对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至今依然超出其他任何国家”曹英伟:《俄罗斯地缘政治重建中的能源因素》, 《西伯利亚研究》2009年第2期。。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开始不断演化,针对美欧的制裁,俄罗斯也利用能源武器打击欧洲国家,从2014年开始,俄罗斯对波兰、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减少了天然气供应。当然,制裁与反制裁也让俄罗斯的国民经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过鉴于欧洲国家对俄罗斯能源依赖难以彻底摆脱,因此双方均在寻找机会利用外交手段解决能源合作问题。2015年3月,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声称欧盟提议欧盟、俄罗斯、乌克兰三方在比利时就天然气供应问题进行谈判。这表明俄罗斯虽然付出了较大代价,但欧洲国家所受的损失也必然很大,从这个角度来讲,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能源合作的恢复是大势所趋,只是在时间的选择上还要看乌克兰危机的发展状况。

(三)与亚太地区能源消费大国开展能源合作

亚洲地区的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及发达国家日本均与俄罗斯开展了能源合作,通过这种合作,俄罗斯把自己的影响扩展到印度洋及太平洋地区。2001年10月,普京在上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强调,将加强与亚太地区国家的能源合作。他指出,俄罗斯与中国、韩国、日本在能源开发、交通、建设油气管道以及输电方面的合作具有良好前景。2004年俄罗斯综合战略以及安全因素,放弃了分别由中日参加的安大线和安纳线,决定修建泰纳线,明确了与日本、中国及其他外国公司联合开发东西伯利亚油田以及修建到中国和韩国天然气管道的合作意向。俄罗斯计划向东北亚地区出口5000万~8000万吨石油。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表示:不积极地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国,俄罗斯东部地区就不可能快速发展。

2006年7月圣彼得堡G8峰会期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希望与俄国签署有关建设远东输油管的合作协议,但当时俄罗斯并未同意。2007年2月,俄罗斯向日本明确表示“俄罗斯要修建面向日本的从东西伯利亚到太平洋沿岸的油管”,并承诺向日本提供稳定的天然气供应。2008年,两国确定发展石油天然气、运输和原子能领域的合作框架。2009年2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与日首相麻生在萨哈林岛共同出席“萨哈林-2”液化天然气向日本输送仪式,通过该项目,未来20年内,俄罗斯将每年向日供应近600万吨液化气。韩国也是俄罗斯开展能源外交及合作的重点国家之一。2009年2月,韩与俄签署20年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合同,4月,俄罗斯正式向韩国供应天然气,年输送量为150万吨。同时,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与韩国现代集团商谈韩国公司参与“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二期工程建造的可能性。

俄罗斯一向重视印度的战略地位,尤其是在与美国的抗衡中,俄罗斯希望争取印度的支持。2008年12月,俄罗斯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了印度,两国确认将加大核能合作。2009年1月,两国正式签署关于俄罗斯为印度库丹库拉姆核电站再建设四台机组以及在印度其他地区建造核电站的合作协议。与此同时,俄罗斯还与印度在油气供应方面开展合作。2010年3月,俄罗斯总理访问印度,双方签署了包括能源在内的总价值上百亿美元的一系列合作协议。

21世纪初,俄中能源合作就成为国际问题研究的热点,但长期以来,俄罗斯出于战略安全方面的担心和忧虑,双方的能源合作出现较大波动。2009年2月,俄罗斯与中国正式签署了长期原油贸易和修建石油管道置换中国250亿美元贷款合作协议,两国能源合作取得突破。根据协议,2011~2030年,俄罗斯每年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石油,共计3亿吨石油。2009年10月,俄罗斯总理访问中国,双方高度评价两国能源合作的突破,并签署了在油气、煤炭、核能等多项领域的能源合作协议。在乌克兰政治危机的影响下,中国成为俄罗斯开展能源合作的突破点,尤其是两国在2014年签署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协议,能源合作成为推进双方战略关系的重要领域(具体合作内容可参见第一章)。

(四)恢复在中东、非洲地区的影响

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外交战略改变以往的“亲西”立场,而是着力于恢复俄罗斯的传统影响。中东是世界能源中心,其国际政治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普京总统主动出击,恢复与中东大国的关系,积极参与中东事务,保持与主要能源大国的友好关系。2005年,俄罗斯工商会主席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访问了多哈。2006年,俄罗斯外交部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与卡塔尔外交大臣哈马德·本·贾西姆进行了会晤,双方表示将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2007年2月11日,普京先后访问了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约旦,这是俄罗斯总统对中东的第一次访问,标志着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重新进入中东地区。李兴、马源:《美俄中东能源战略比较分析》, 《国际观察》2009年第4期。能源合作是普京访问的重点内容,在这次访问中,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同意一起通过组建联合委员会协调石油价格。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包括能源在内的一系列合作协议。俄罗斯石油公司紧随其后,俄罗斯第3大石油公司秋明石油公司与英国石油公司组建了TNK-BP合资公司,联合研究开发包括伊拉克、也门和约旦等中东国家的油气资源。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外交战略目标显然是联合海外地区,形成能源合作伙伴,积极扩大相互投资开发油气资源,同时以能源为纽带,积极谋求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影响,突破美国对中东能源的垄断,为建立以俄罗斯为核心的“天然气欧佩克”奠定基础。

2010年后,中东地区爆发了“阿拉伯之春”,俄罗斯利用此机会积极扩大在世界能源地缘政治中心的影响力。2012年6月,普京访问中东,在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普京表示,中东的民主进程不应该受到外部的影响,而应独立自主地推进。随后普京还访问了巴勒斯坦和约旦。正如俄罗斯总统助理尤里·乌沙科夫在普京出访前夕曾对记者表示的:“普京这次出访中东的行程十分密集,旨在促进俄罗斯在世界这个地区地位的继续巩固。”《普京访问中东:反对外部势力干涉 加强俄在中东阵地》, 2012年6月26日,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 201206/26/15573297_0.shtml。在随后的叙利亚危机中,俄罗斯积极扮演调停者的角色,与美国不分轩轾。现阶段,俄罗斯深度介入叙利亚局势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形成微妙的博弈关系。苏联解体使俄罗斯在非洲的影响大幅度下降。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忙于融入西方,非洲被置于其外交战略的边缘地带。21世纪,随着非洲战略地位的提升,俄罗斯也把恢复与非洲的关系纳入日程,尤其是恢复与阿尔及利亚、埃及和利比亚等能源大国的关系。2006年3月和9月,普京两次出访非洲三国,其重要目的就是协调能源政策,加强对非洲的能源外交行动。2008年4月,普京对利比亚进行历史性访问,双方商讨能源合作问题,主要是俄罗斯国营天然气公司在北非的天然气勘探协议。除了加强与非洲的首脑外交,俄罗斯也加紧在非洲的投资,2000年以来俄罗斯在非洲的投资已经达到了上百亿美元。2002~2004年,俄罗斯天然气运输建设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在阿尔及利亚的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招标中胜出。2008年俄罗斯宣布免除非洲各国债务160亿美元。张志龙、李兴:《美俄对非洲的能源外交与中国的对策思考》, 《当代世界》2008年第9期。不过,综合来看,可能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及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近年来俄罗斯对非洲重视程度实际在下降。比如普京在2006年2次访问非洲,但自那以后,俄罗斯元首就很少踏足非洲了,而且从俄罗斯的外交重点来看,大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中东、中亚也不遑多让,但非洲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似乎正在下降。

三 印度能源外交

作为新兴的能源消费大国,印度寻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能源外交成为印度经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能源外交的重点包括亚非拉各大地区的油气生产国。

(一)加强与邻国的能源合作

印度与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阿富汗等邻国在加强能源合作方面成绩显著。不丹是印度的盟友,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印度就加强了与不丹的能源合作。目前双方不仅完成了楚卡、塔拉等大型水电合作项目,而且印度决定与不丹开展“10406兆瓦计划”。详见杨思灵《浅析不丹与印度的水电合作》, 《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年第2期。为了顺利实施这些能源合作计划,印度加强了与不丹的政治关系,2007年双方签署了新的友好伙伴关系协议。经过多年的经营,印度已经成为不丹水电项目发展的“垄断性”投资者。2014年6月印度总理莫迪对不丹进行访问,参加了印度投资不丹一处水电站(600兆瓦)的奠基仪式。不丹首相策林·托杰接受《印度教徒报》专访时也表示,不丹水电资源丰富,目前已经建成3座大型水电站,另有3座正在建设中,不丹剩余的电能将全部出口印度。《莫迪访不丹展开“魅力攻势” 被指平衡中国影响力》, 2014年6月16日,http://news.zj.com/detail/2014/06/16/1524652.html。

尼泊尔水力资源也非常丰富,此前印度在尼泊尔援建了波卡拉(Pokhra)、翠苏里(Trisuli)、西甘达基(Western Gandaki)、傣乌陔特(Devighat)等4个水电项目。2008/2009年度印度与尼泊尔讨论合作3个大型水电项目,即卡纳莉(Karnali)、潘契舒瓦尔(Pancheshwar)和沙普塔科西(Sapta kosi)。2007/2008年度印度与尼泊尔提出“10000兆瓦合作计划”,把双边水电合作推向新的高度。在政治关系,印度竭力对尼泊尔进行拉拢,2010年1月印度外交部部长克里希纳访问尼泊尔表示,尼泊尔仍然是印度重要的合作伙伴。2014年8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尼泊尔,这是印度总理17年来首次访问尼泊尔,其中敲定电力贸易协定是莫迪此行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双方存在分歧,最终并未签署该协定。不过印度承诺帮助尼泊尔建造公路、信息技术及电力供应网络。在合作领域,印、尼双方决定加强在贸易投资、电力开发及旅游等方面的合作,而且印度还同尼泊尔签署了一项建设石油管道的协议。《媒体评论莫迪访问尼泊尔:有人情味的邻家大叔》, 2014年8月15日,http://news.ifeng.com/a/20140815/41594283_0.shtml。从上述可以看出,能源合作是印、尼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孟加拉国和缅甸有较为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受到印度政府的重视。21世纪以来,印度积极推动缅甸—孟加拉国—印度的天然气管道建设。印度打算从孟加拉国和缅甸进口液化天然气(LNG)或压缩天然气(CNG),主要线路从缅甸的实兑港出发,转而北上,通过印度米佐拉姆(Mizoram)和特里普拉(Tripura)地区,过境孟加拉国,最后经由印度加尔各答到达比哈尔邦。 Sreeradha Datta, “Bangladesh Factor in the Indo-Myanmarese Gas Deal, ”in Strategic Analysis, Vol. 32, No.1, 2008, p.105.2007年9月23日印度石油天然气部长穆利·德奥拉出访缅甸,出席双方能源产品共享(PSCs)签字仪式。近年来,两国的能源合作出现新动向。2014年2月28日,孟加拉国石油天然气矿业公司(Bangladesh Oil, Gas and Mineral Corporation, Petrobangla)把孟加拉湾的2个浅水海洋油气区块的开采权售给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海外投资公司ONGC Videsh。2014年3月17日,印度油气海外投资公司与孟加拉国油气矿业公司签署共同开采协议。根据协议,到2019年,印度油气海外投资公司将投资1亿美元用于这两个浅水海洋油气块的开采和地震勘测。印度油气海外投资公司在20年内可以经营、出售从任何一个有远景油田中开采的石油,在25年内可以经营、出售一个气田中开采出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将卖给孟加拉国。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Country Report: Bangladesh, ”March 2014, p.21.

斯里兰卡有着丰富的深海资源,极有可能是未来潜在的能源储藏大国,因此,印度非常重视与斯里兰卡的能源合作,两国公司已经开始了在深海领域的勘探合作。同时,印度购买了斯里兰卡270个加油站,控制其市场30%的份额。2005年,印度石油公司在斯里兰卡的投资超过30亿卢比。2010年7月,斯里兰卡财政部副部长萨拉特·阿穆努加马(Sarath Amunugama)表示,印度正与斯里兰卡讨论进行能源交换以满足两国用电高峰时期的需求。他还表示,印度还有可能向斯里兰卡输出核能。近年来印斯能源合作也有新动向。2012年10月两国启动了民用核能合作谈判,2014年第二次谈判在斯里兰卡进行。2015年2月,两国签署民用核能合作协议。2013年10月,印度外长库尔希德到访斯里兰卡,在会见斯里兰卡外长佩里斯时,双方表示要加强在能源、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而且两国就合资兴建斯东北部亭可马里500兆瓦火电厂达成合作协议。按照协议,斯里兰卡国有电力公司和印度热力集团各占一半股份。据佩里斯介绍,该火力发电厂预计于2016年建成,总投资额将达400亿斯里兰卡卢比。《印度外长访问斯里兰卡 或将推动两国多领域合作》, 2013年10月8日,http://news.163.com/13/1008/17/9AMBGTJN00014JB5.html。2015年3月13日,莫迪到访斯里兰卡,继续探讨能源合作问题是其访问斯里兰卡的重要目标之一。

印度与阿富汗在水电领域早有合作,包括卡加凯电力项目(Kajakai Power Project),赫尔曼德底部峡谷开发项目(Lower Helmand Valley Development Project)和卡纳巴德水电项目(Khanabad Hydroelectric Project)等。2009年1月12日,阿富汗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访问印度时,双方发表联合声明说,印度所援建的普里坤米到卡布尔的电力传输线和变电站项目即将完成。Joint Statement on the Visit of President Hamid Karzai, January 12, 2009, http://meaindia.nic.in/Joint Declarations/statements.不过由于受阿富汗动荡不安局势的影响,印度在推进与阿富汗能源合作方面鲜有进展,倒是在推进两国政治关系方面发展较快,尤其是2011年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

(二)挺进非洲

非洲国家石油资源在世界地区石油板块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2013年已探明的非洲石油储量为1303亿桶,占世界储量的比重从1990年的5.9%增长到了现在的7.7%。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 http://www.bp.com/.其中阿尔及利亚、埃及、突尼斯、利比亚、尼日利亚、苏丹、加蓬、刚果(布)和安哥拉等国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非洲石油储量仅次于中东地区和南美洲。近年来,非洲石油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1990年非洲石油产量为672.5万桶/天,占世界的比重约为10%, 2009年产量为970.5万桶/天,占世界的比重增长至12.0%。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0.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10年,非洲地区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的比重将提高到20%(事实证明这种观点过于乐观了)。此外,非洲的石油资源质量比中东地区的好,油体黏稠,含硫量低,可以节省提炼成本。因此,许多世界能源消费大国都把开发非洲石油作为其能源战略目标之一。

从20世纪90年代起,印度逐渐意识到了非洲资源对印度的重要性:“未来,印度与非洲的新型关系将以经济、技术和教育的合作为基础,这种新关系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Ruchita Beri, “India's African Policy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An Assessment, ”in Strategic Analysis, Vol.27, No.2, Apr-Jun 2003, p.219.这一重新定位使印非关系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真正全面提升印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在辛格政府时期。辛格在2005年G8峰会上强调说,“印度与非洲的关系绝不是捐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关系,而是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印度驻华大使馆:《今日印度》2006年第7期,第5页。这不仅标志着印度的非洲政策发生重要变化,而且它逐渐提升了非洲在其外交战略中的地位。

辛格政府对非洲政策的调整引来了双边关系发展的高潮。仅2006年上半年,就有加蓬、毛里求斯、安哥拉、刚果(金)、加纳、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贝宁、埃塞俄比亚、南非、纳米比亚、赞比亚、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和厄立特里亚等非洲国家访问印度。2007年是辛格政府重新“发现非洲”具有转折性的一年。首先表现在辛格总理亲访尼日利亚,改写了自45年前尼赫鲁访问非洲以后再无印度元首踏足非洲的历史。Don't Ignore Africa, http://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Opinion/Editorial/Dont ignore Africa/articleshow/2503497.cms.在此次访问中,辛格履行了把非洲变为平等发展伙伴关系的诺言。双方发布了《阿布贾宣言》,宣布建立包括政治、经济、贸易、安全、文化、教育、科技及国际事务等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签署了包括防务合作等4项备忘录。辛格还向尼日利亚提供1亿美元的信用贷款,鼓励印度企业在该国的投资。其次表现在印非双方部长级以上的互访频繁。2007年4月18~26日,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穆利·德奥拉连续访问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加强与这些国家在能源产业上游和下游部门的合作。据粗略统计,2007年印非双方部长级以上领导人互访达30多次。根据印度外交部2007~2008年度报告统计。2007年印非双方频繁交往为2008年4月的第一次“印非论坛”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2008年“印非论坛”不仅规定了每3年召开一次印非论坛峰会,而且通过了《德里宣言》,签署了《印度—非洲框架合作协议》,不仅标志着辛格政府非洲政策的形成,而且标志着印非合作迈向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印度与非洲的能源合作迎来了新时期。2008年,印度OVL和OMEL等油气公司在非洲的苏丹、埃及、叙利亚、尼日利亚、刚果(布)、科特迪瓦、加蓬都拥有合作项目。

2010年1月,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穆利·德奥拉率领代表团访问了苏丹、尼日利亚、安哥拉及乌干达,其间,印度石油天然气海外投资公司ONGC Videsh与尼日利亚签署能源合作协定,计划向尼日利亚投资3.59亿美元,同时与安哥拉达成石油勘探及提炼计划。

2011年3月,据安哥拉《罗安达快报》报道称,自2011年一季度末起,印度超过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量占安哥拉石油出口量的7%。印度前驻安哥拉大使迦南施亚姆表示,印度希望获得安哥拉石油出口总量的10%,并参与到石油投资开发领域中。同年3月,尼日利亚外长爱捷奥比亚访问印度,印度石油部长雷迪表示,希望自2012年起每年进口1800万吨以上的原油(比当年增长30%以上),希望尼方“做好准备”,并表示愿意加大印度在当地的投资,帮助建设炼油厂、输油管等设施,换取印度石油企业在尼日利亚的“准入”资格。《印度能源触角伸向非洲 中印能源战略短兵相接》, 2011年7月5日,http://news.hexun.com/2011-07-05/131171635.html。

2011年7月,印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部长阿卜杜拉提出,印度将就新能源领域与非洲加强合作,在帮助非洲农村地区电气化项目的同时,开展在太阳能及生物质能领域的合作,并拟在非洲建设40个太阳能电站和40个生物质能燃气工程,与此同时,印度还强调要帮助非洲培训新能源人才。《印度加强与非洲国家新能源领域合作》, 2011年7月29日,http://www.most.gov.cn/gnwkjdt/201107/t2011072688508.htm。

(三)进军中亚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印度就已经把能源合作的触角延伸到了中亚地区,只是当时规模很小。2002年印度为保护其中亚地区包括能源在内的利益,在塔吉克斯坦建立了军事基地朱成虎主编《十字路口:中亚走向何方》,时事出版社,2007,第151页。,表明印度对开展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非常重视。2002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双方讨论了油气合作问题。2005年印度OVL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谅解合作备忘录。同时,成立了化石能源联合工作组。印度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建议印度政府开发哈萨克斯坦煤炭,但目前印度国内煤炭公司似乎对此建议并无兴趣,也许随着形势的变化,两国有可能在煤炭领域开展合作。2006年10月2日印度与土库曼斯坦在阿什哈巴德举行了第一次化石能源联合工作组会议。2007年6月土库曼斯坦同意印度参加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天然气管道项目,印度石油公司OMEL购买了土11~12区的30%股权,2007年9月拿到勘探及开采许可证书。2003年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斯卡尔·阿卡耶夫访问印度时,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宣布给吉提供200万美元援助其建立一个小型水电站。2006年8月这一项目已被提出来讨论,印度要求吉提供更为具体的项目建议报告。2007年8月15日,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穆利·德奥拉访问吉尔吉斯斯坦,表示要加强能源合作。2006年8月6~10日塔吉克斯坦总统埃莫马利·拉赫莫诺夫访问印度时与印度签署了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2006年4月25~26日印度总理曼莫汗·辛格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双方签署了包括油气勘探及开采在内的8个合作协议和文件。2009年2月,印度与哈萨克斯坦签署核电合作协议,由哈向印度供应铀燃料。6月,双方签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协议。同年9月,印度向塔吉克斯坦投资1200万美元,用于在其哈特隆州进行天然气勘探;2010年5月,为了能够方便使用铀燃料,印度与哈萨克斯坦共同建设小型压力重水式反应堆项目。2011年4月,印度与哈萨克斯坦再次签订内容广泛的核能合作协议。同年10月12日,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印度获得哈里海北部帕特萨耶夫勘探区块25%的股权。张静、赵永平:《印度与中亚的经济合作:回顾与展望》, 《东南亚纵横》2012年第7期。

(四)紧盯波斯湾

伊朗是印度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尤其在能源领域。Shri Pranab Mukherjee, Minister of External Affairs, at the Emirates Centre for Strategic Studies and Research(ECSSR), Abu Dhabi on the India's Foreign Policy and India-Gulf Relations: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12/05/2008, http://meaindia.nic.in/speesches/statements.21世纪以来,印度尤其重视与伊朗的能源合作。印度希望把从伊朗进口石油水平从目前的500万吨提高到850万吨。2008年11月2日印度外长普拉纳博·慕克吉表示,伊朗是主要能源出口国,而印度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市场。虽然印度和伊朗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并不影响两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战略问题上保持强劲的合作势头。印度和波斯湾地区有着天然密切的关系。波斯湾地区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而印度是最大的消费者之一。为减少伊朗对与印度加强能源合作的顾虑,普拉纳博·慕克吉还表示:“考虑到印度50%的能源需求由煤炭及化石燃料所满足以及燃料价格的飞速上涨,再看看未来20~25年印度巨大的能源需求,我们得出结论唯一的出路只有开发核能。印美核协议只是表明印度能源需求太大,不可能只依靠单一能源来源得到满足。开展IPI项目合作也同样如此。印度与伊朗在能源安全领域内的合作大有可为。”H. E. Mr. Pranab Mukherjee, Address by H. E. Mr. pranab Mukherjee, Minister of External Affairs at a Seminar on India and Iran: Ancient Civilizations and Modern Nations? in Tehran, 02/11/2008, http://meaindia.nic.in/speesches/statements.

印度也不断加强同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关系。2005年4月卡塔尔埃米尔伊斯兰国家元首的称号。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Sheikh Hamad bin Kin Khalifa Al Thani, Emir)访问印度,加强能源尤其是油气合作是双边会谈的主题之一。Government of India, Annual Report 2005-2006, Policy Planning and Research Division,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New Delhi, p.49.2006年4月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穆利·德奥拉访问卡塔尔,与其能源工业部长商讨了双边能源合作问题。Government of India, Annual Report 2006-2007, Policy Planning and Research Division,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New Delhi, p.48.2007年10月29~31日穆利·德奥拉访问卡塔尔的多哈,参加第六届天然气大会。2006年6月科威特埃米尔谢赫·萨巴赫·艾哈迈德·萨巴赫(Sheikh Sabah Al-Ahmad Al-Sabah, Emir)访问印度期间,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表示要进一步加强能源合作。Government of India, Annual Report 2006-2007, Policy Planning and Research Division,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New Delhi, p.47.

2006年1月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尔·沙特访问了印度,双方发表了《德里宣言》,表示建立战略性能源伙伴关系,主要内容包括:沙特阿拉伯保证稳定并持续增加对印度的原油供应;两国能源部门在两国及第三国开展勘探开发合作;沙特阿拉伯可以在印度进行石油精炼、市场销售和石油储存等方面的投资,印度可以在沙特阿拉伯建立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印度-沙特合资化肥制造厂。印度驻华大使馆:《今日印度》2006年第1期,第9页。2007年5月1~3日印度能源部长穆利·德奥拉访问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出席第二次亚洲部长油气经济地区合作圆桌会议;2008年5月印度还与沙特阿拉伯讨论了加强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合作问题。Shri Pranab Mukherjee, Speech by the Hon'le External Affairs Minister: India-Arab Investment Projects Conclave,18/04/2008, http://meaindia.nic.in/speesches/statements.

2007年12月15日,阿曼副首相法赫德访问印度,阿曼石油公司(S. A. O. C)与印度化学公司(Krishak Bharati Cooperative Limited)签署了合作备忘录。Bin Mahmoud al Said, Deputy Prime Minister for 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the Sultanate of Oman to New Delhi, December 12-15, 2007, http://meaindia.nic.in/speesches/statements.2008年11月2日印度总理在赴卡塔尔和阿曼两国访问前发表声明说,印度和波斯湾国家一直保持着特殊的关系,波斯湾地区是关系印度安全及繁荣的关键地区。印度特别重视与卡塔尔的关系,因为它是印度能源需求在中东地区最大和最可靠供应国之一。考虑到印度与两国关系的互补性,他相信印度与之可以在能源领域建立互惠的战略伙伴关系。Manmohan Singh, Statement by PM on the Eve of His Departure to Oman and Qatar November 7,2008, New Delhi,08/11/2008, http://meaindia.nic.in/speesches/statements.2008年11月,辛格总理访问阿曼期间,与阿曼讨论了双边开展能源基础实施投资合作的前景。目前,印度斯坦石油公司HPCL正与澳大利亚公司Oilex、印度燃气公司GAIL、印度VIDECON公司和巴拉特石油有限公司BPCL合作开发阿曼56区油气勘探区域。

印度OVL油气公司在伊拉克8区勘探和开采拥有100%的股权,同时在也门编号为82和83勘探区获得15%的股权。

(五)远眺拉美

2005年3月,印度同委内瑞拉签订了在该国进行石油勘探及石油开采的合作协议。印度石油公司购买了圣克里斯托瓦尔油田49%的股权,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共同开发。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还进一步表示,愿意向印度长期供应原油。印度与古巴、巴西、哥伦比亚等南美国家的能源合作也日益拓展。2006年印度与南非和巴西共同签署了《关于生物质燃料的谅解备忘录》,建立三边联合工作组。印度OVL油气公司在古巴、巴西、哥伦比亚有多个石油合作项目,包括石油勘探、开采等。2006年4月,印度OVL购买了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在巴西分公司15%的股份;2007年9月,印度OVL与印度石油公司共同购买巴西能源公司10个勘探区的股份。2008年4月,德奥拉访问委内瑞拉,两国签署能源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委内瑞拉每天向印度提供20万桶原油。同年,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以4.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一处油田40%的股份。时宏远:《印度与拉美的能源合作》, 《拉丁美洲研究》2010年第5期。

(六)加强与大国的能源合作

1.印度与俄国的能源合作

印俄关系虽经历数十年风云变幻,但其与前盟友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仍不断得到加强。印度甚至称俄罗斯是印度外交政策中不可缺少的核心。Opening Remarks of Dr Mannohan Singh, Prime Minister at Joint Press Interaction During the Visit of H. E. Mr Vladimir President of Russian Federation, Jan.25, 2007, http://meaindia.nic.in/speesches/statements.能源安全是双边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合作内容,印度表示希望与俄罗斯在核能领域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21世纪初,印度和俄罗斯就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宣言。

2006年3月16~17日俄罗斯联邦总理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访问印度,访问期间,印度石油公司与俄罗斯联邦天然气建设与输送联合股份公司签署了一项合作谅解备忘录。《今日印度》, 2006年3月,第23页。双方宣布以联营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就石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合作。

2007年1月25~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双方签署了《印度共和国原子能部与俄罗斯联邦原子能署关于在印度共和国库丹库拉姆新建核反应堆以及在其他地方建造由俄罗斯设计的核反应堆方面开展合作的意向备忘录》。《今日印度》, 2007年1月,第12页。同时两国发表了《印度共和国总理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开展合作的联合声明》,双方强调依照各自的国际承诺和国家法律,需要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两国相信核能将为未来人类提供必不可少的能源来源。双方表示愿意在相互感兴趣的广泛领域,包括动力和非动力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和加强民用核能合作。《今日印度》, 2007年1月,第16页。2007年11月25~27日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穆利·德奥拉访问莫斯科,与俄罗斯政府官员及能源公司商谈合作项目。

2008年12月5日印度与俄罗斯正式签署核能合作协议,扩大两国在此领域的合作。在印度和俄罗斯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双方表示鉴于两国一个是能源生产大国,一个是消费大国,有必要在能源领域拓展合作,鼓励两国能源公司开展合作,建立适宜的合作机制。Joint Declaration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India and the Russian Federation During the Visit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December 5, 2008, http://meaindia.nic.in/ Joint Declarations /statements.

根据印俄核能合作协议,俄罗斯将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库丹库拉姆核电站再修建4个核反应堆。目前,印俄正在这一核电站合作建设2座装机能力为1000兆瓦的轻水核反应堆。印度总理辛格称两国的核能合作协议是双方能源合作中“新的里程碑”,俄罗斯总统则称对这一领域的合作很感兴趣。2010年3月,俄罗斯总理普京访问印度,双方签署了包括建造16座核电站、向印度提供核燃料和核废料处理技术等一系列能源合作协议。

印度与俄罗斯在油气范围内的合作也在逐步展开。印度在俄罗斯萨哈林岛一号(Sakhalin-1)项目拥有20%的股权,经营者为美国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占有股权30%,其他合作者包括日本资源公司Sodeco占30%,俄罗斯国有石油公司旗下SMNG和RN Astra分别占11.5%和8.5%。2006年12月印度首次接收了来自此项目的石油,约为9万吨。2007年1月25日普京总统访问印度时,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与俄罗斯国营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了关于建立两个联合工作组的谅解备忘录。

2011年1月12日,印度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取得新进展,俄罗斯政府表示将与印度共同开发液化天然气项目,其中包括第三国的LNG项目。双方扩大合作的领域还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运输、精炼、纯化、贮存、销售和使用。此外,双方还将在地下煤气化方面进行合作,双方有可能组建一个合资企业来生产、精炼和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2014年3月,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访问印度,表示要与印度合作实施北极大陆架能源项目,向印度出口液化气。《俄罗斯石油公司拟扩大与印度能源合作》, 2014年3月27日,http://china.huanqiu.com/News/mofcom/2014-03/4933295.html。同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两国签署了涵盖核电、石油和访问项目几十亿美元合同。其中能源项目包括俄罗斯为印度建造12座核反应堆,为印度提供10年原油供应协议,共同开发俄罗斯的石油资源等。《普京访问印度 莫迪称俄罗斯为最佳军火卖家》, 2014年12月12日,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4_12_12303182.shtml。

2.印度与美国的能源合作

印度与美国早在2001年6月就建立了煤炭合作机制——印美煤炭咨询组(CAG)。近年来,印度与美国的核能合作不断加强。2005年5月印度与美国启动能源对话,旨在促进双边能源贸易和投资。同时,双方在油气、煤炭、电力、能源新技术和民用核能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其中发展较快的是双边的核能合作。2005~2007年印美双方就把核能合作从讨论层面推向实质合作层面,签署了核能合作协议。2005年7月印度总理辛格访问了美国,受到了隆重欢迎,美国甚至举行鸣21响礼炮的特别仪式来欢迎辛格,这种礼遇是“除传统盟国外罕见的”。《印度总理辛格婉拒布什邀请其到得州农场做客》, http://news.sina.com.cn/w/2007-08-10/203113638177.shtml。辛格的访问最重大的成果就是签署了美国与印度进行民用核能合作的协议。2006年2月印度与美国签署了印美能源合作备忘录,以加强能源领域的信息交流。根据该协议,印度与美国将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研究和精炼等领域进行信息交流,同时,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与美国能源部还决定建立相互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另外,两国还表示将签署深海油田勘探和能源安全的合作协议。2006年3月印度与美国在印度举行新一轮印美能源对话,双方将在发电计划、深海油气勘探、国际热核反应堆、油气、煤炭、电力和能效、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两国签署了印美两国在碳氢化合物方面交换信息的合作备忘录。2006年3月1日布什访问印度,将印美双边关系推向了新的高潮。两国发表声明说,印美将加强在能源、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3月2日印美正式签署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协议。2007年7月27日印美完成了核能合作谈判,双方一致认为民用核能合作将极大地促进双边战略伙伴关系,包括加强能源安全、环保的能源来源,将使两国都受益。Joint Statement by Shri Pranab Mukherjee, Minister for External Affairs and DR. Condoleezza Rice, US Secretary of State-India and United States Complete Civil Nuclear Negotiations,27/07/2008, http://meaindia.nic.in/Joint Declartions/statements.接着,美国议会通过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协议,标志着双边核能合作正式生效。2008年1月23~26日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穆利·德奥拉访问美国休斯敦,为NELP招标做宣传(NELP Roadshow)。Government of India, Ministry of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nnual Report 2007-2008, pp. 117-118.2008年10月10日印美签署核能和平使用协议。Shri Pranab Mukherjee, Suo-Motu Statement by Shri Pranab Mukherjee, Minister of External Affairs, On India's Civil Nuclear Energy Intiative, in Parliament, 20/10/2008, http://meaindia.nic.in/ Joint Declarations /statements.2009年11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与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宣布,美国与印度合作发展先进清洁能源。在此合作机制下,2012年两国支持了美印清洁能源联合研发中心三个联盟:太阳能、建筑效率和高级生物燃料,总计1.25亿美元。2012年7月,作为奥巴马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的一部分,印度环境与森林部和美国对外援助项目签订了一项为期5年、价值1400万美元的合同,实施“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计划在印度的全面执行。2013年印度外长库尔希德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会晤时,双方决定两国将基于2009年美印《清洁能源、能源效率、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谅解备忘录》的内容,共同开展合作。克里和库尔希德指出,双方将在美印能源对话的框架下开展合作,并列举双方目前已经开展的一些合作,如电网、能源效率、扩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市场、解决清洁能源应用过程中的障碍、页岩气资源开发、清洁煤技术与核能领域研究等。《美国与印度深入气候与清洁能源合作》, 2013年7月3日,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1, 20130703303086198.html。2014年7月30日,印美举行第5次战略对话,能源合作成为主要议题,尤其是印度希望从美国获取液化天然气。

21世纪以来,印度也加强了与中国、日本等能源消费大国的合作。能源已经成为印度与这些国家开展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 日本能源外交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能源竞争的加剧,日本的能源外交也不断走向成熟。2008年9月9日日本在其“新经济成长战略”修正案中指出,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不断变化中,日本必须强化能源外交,加快与资源国和新兴国家之间签署包括能源在内的经济合作协定的步伐。

(一)日本的中东能源外交

由于中东是日本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所以历届日本政府非常注意与该地区的首脑外交。村山富市、桥本龙太郎、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政府首脑先后访问中东。在伊拉克战争中,日本采取紧跟美国的政策。2003年12月,小泉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在伊拉克局势不甚明朗之时,就用军事化的手段确保其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沙特阿拉伯是日本原油进口的第一大国,日本非常重视加强与其能源外交关系。2003年5月,日本首相小泉访问沙特阿拉伯,双方表示要加强经济合作。2004年日本援助沙特阿拉伯建设石化工厂,两国石化公司日本住友化学工业公司与沙特阿拉伯国营石化公司签署了2008年建成石化工厂投产的协议,沙特阿拉伯政府所属的沙特阿拉伯基础产业公社也计划请三菱化学、三菱商事等日本公司设计新的生产设备。庞中鹏:《试析冷战后日本的能源外交》, 《日本学刊》2009年第2期。2006年9月日本政府与海合会开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海合会囊括了海湾地区几个油气生产大国(沙特阿拉伯、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阿联酋),与这一组织开展合作,对稳定日本的原油供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日本对中东的能源外交在安倍政府时期受到了高度重视,仅在2013年,安倍就两次到访中东。分析人士认为,安倍对中东的访问除了加强能源合作以外,推销日本的核电技术也是其主要目的。《安倍访问中东被指意在兜售日本核电技术》, 2013年8月27日,http://news.163.com/13/0827/09/9799BM6F00014JB6.html。2014年1月安倍到访阿曼,安倍自诩是日本遍访海合会成员的首相,希望阿曼向日本提供稳定的石油及天然气。2015年1月16日,安倍访问埃及、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等中东、北非国家。他还表示,“将以整个中东地区为对象,在人道主义支援、基础设施建设等非军事领域提供相当于25亿美元的新援助”。据统计,日本原油进口的76%来自中东国家,因此发展与波斯湾国家的关系,对保障日本能源供应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倍访问中东被指意在兜售日本核电技术》, 2013年8月27日,http://news.163.com/13/0827/09/9799BM6F00014JB6.html。

(二)日本的非洲能源外交

鉴于非洲在能源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1世纪以来,日本的能源外交也瞄上了非洲。埃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产油大国是日本非洲能源外交的重点。2001年1月,日本前首相森喜朗访问了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标志着日本重新“重视非洲”。2006年5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埃塞俄比亚、加纳,日本“实用主义”得到体现:经济上着眼能源,政治上争取非洲国家对日本“入常”的支持。《小泉访问非洲:削弱中国影响力,为“入常”做铺垫》,人民日报,2006年5月2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HIAW/1199969.htm。2005年6月日本帝国石油公司获得埃及两块油田勘探权;7月日本的阿拉伯石油公司与埃及签署了合作协议,就苏伊士湾中部地区的石油开采达成一致协议;10月五家日本企业获得了在利比亚六块油田的石油开采权。2006年初,日本政府派出一个由石油开发、贸易、工程等方面官员组成的访问团,前往毛里塔尼亚、乍得等国家考察能源资源情况。庞中鹏:《试析冷战后日本的能源外交》, 《日本学刊》2009年第2期。

2008年1月,日本外相高村正彦访问非洲国家坦桑尼亚,承诺日本将给予非洲国家援助。2014年1月,安倍出访非洲国家莫桑比克、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在出访之前,安倍表示,“对日本而言,非洲是需要开拓的边疆”。作为时隔8年再次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日本首相,安倍此行有大约50家日本建筑企业和商社的高级管理人员陪同。《日本媒体分析安倍访问非洲目的:为寻财和拉票》, 2014年1月10日,http://www.js.xinhuanet.com/2014-01/10/c 118910935.htm。安倍此举主要是推进日企在非洲的投资,能源投资与开发显然是其中重要一环。

(三)日本的中亚-里海能源外交

中亚-里海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迫使日本重视发展与该地区的能源外交。2002年,小泉首相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向东看”建议,呼吁亚洲地区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2004年8月,日本外相川口顺子访问中亚,表示日本将加强与中亚-里海国家的能源合作。2006年6月,中亚-里海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参加在日本举行的“日本-中亚外长会议”,日本拟修建从中亚途经阿富汗、通往印度洋的油气管道。同年8月,小泉访问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是日本政府首脑第一次出访中亚地区,表明日本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中亚-里海地区的重要性,日本想利用经济援助来拓展在中亚地区的能源外交空间。庞中鹏:《试析冷战后日本的能源外交》, 《日本学刊》2009年第2期。近年来,日本拉拢中亚国家的力度在加大。2013年2月,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访问日本;2014年7月,日本邀请中亚五国外长齐集日本。日本与中亚五国外长会晤机制形成于2004年,此后进行过5次会晤,会晤主题主要包括经济合作、地区安全等。到2012年为止,日本提供中亚的海外开发援助ODA超过36.7亿美元,在第5次外长会晤会议上,岸田在与吉尔吉斯斯坦外长阿卜杜勒达耶夫双边会谈时,同意援助吉尔吉斯斯坦民主化和开放市场,恢复对财政困难无法偿还日本债务而遭停止贷款的吉尔吉斯斯坦的日元低息贷款,新提供的贷款额为120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日本与中亚五国联合声明》, 2014年7月17日,http://bbs.tiexue.net/post28207363_1.html。日本对中亚-里海国家的这些外交举动无疑源于对中亚能源资源的重视。

(四)日本的俄罗斯能源外交

俄罗斯是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日本就与俄罗斯开展了能源合作。2003年5月,萨哈林能源投资公司分别与日本东京电力、东京燃气公司就每年从俄罗斯购买150万吨和110万吨液化天然气达成了协议。2003年1月,小泉首相访俄,双方讨论了远东和西伯利亚油气的开采计划。此后,日本为了争夺俄罗斯油气资源,积极展开了外交攻势。2009年5月,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与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东京举行了会谈,能源合作是此次会谈的重点。在这次访问中,普京还表示,俄罗斯将在不远的将来建成相关输油管道,以把东西伯利亚的原油输送到太平洋沿岸,俄方邀请日本参与相关项目。此外,俄方还希望与日本企业就远东地区天然气开发和电力等领域加强合作。日本表示愿与俄方在能源、资源开发、提高西伯利亚铁路运输能力以及港口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访问当天,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和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石油公司就共同开发东西伯利亚地区两座油田达成协议,双方同意成立合资公司,日、俄出资比例分别为49%和51%。这一项目初期耗资约150亿日元。现阶段,日俄在远东有两个能源合作项目:“萨哈林一期”和“萨哈林二期”。苏联解体后,日俄两国抛开分歧,联手在俄罗斯远东海岸萨哈林岛开发“萨哈林一期”项目。由日本政府牵头的一个财团持有“萨哈林一期”项目30%的权益。该项目每日生产石油25万桶,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该财团的合作伙伴包括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Rosneft和印度国有企业Oil and Natural Gas Corp。埃克森美孚的持股比例为30%, Rosneft和Oil and Natural Gas Corp各持20%。“萨哈林二期”为天然气项目,日本天然气供应中有大约10%来自该气田。对于“萨哈林二期”项目,日本贸易公司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分别持有该项目12.5%和10%的权益。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持有该项目50%的权益,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为27.5%。2013年日本从俄罗斯进口860万吨液化天然气,而2008年时这一数字还为0。几乎所有这些液化天然气都产自“萨哈林二期”项目。《争抢俄罗斯油气:日本与中国的能源战争》, 2014年5月22日,http://wallstreetcn.com/node/91373。

不过,近年来,由于在乌克兰政治危机中,日本站到美国一边,日本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陷于停滞阶段,相应地,能源合作的步伐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未来日本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不确定性。

五 欧盟的能源外交

为了保证欧盟现有能源的供应安全,欧盟积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开发国际市场。

首先,支持美国建立海湾地区的“能源政策新秩序”,同时独立自主开展与海湾的能源合作。

对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争,英国、法国等欧盟国家是持支持态度的,可以说在中东地区,欧盟国家虽然与美国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总体来说,采取的是紧跟美国的政策,英国同样从美国主导制定的伊拉克能源政策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2009年6月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在访问了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以及埃及后表示,欧盟与美国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政治立场是实现经济利益的重要基础,欧盟是世界能源消费大户,稳定的能源供给以及避免过度依赖俄罗斯是欧盟坚定支持美国中东政策的重要原因。当然,在中东地区,欧盟也有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比如,在对待伊朗问题上,2003年10月20日,在美国主导下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在向伊朗施压时,欧盟的英国、法国、德国外交部部长访问了德黑兰。2004年11月6日,欧盟这三大国与伊朗就核问题达成协定。在伊朗核问题上,欧盟与美国的立场并不一致。根本原因就在于伊朗是中东地区的能源大国,对于解决欧盟能源来源多元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味地制裁和打击伊朗不符合欧盟的利益。2010年1月,欧盟与伊拉克签署了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这份谅解备忘录为欧盟和伊拉克接下来的能源合作确定了三大重点领域,即确保双方能源供应安全,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以及帮助伊拉克制定能源政策。欧盟委员会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安德里斯·皮耶巴尔格斯说,伊拉克是欧盟能源供应的关键一环,伊拉克不仅是欧盟重要的原油供应国,而且也在成为欧盟重要的天然气供应国,并将成为连接中东、地中海和欧盟的重要能源“桥梁”。皮耶巴尔格斯说,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将为加强欧盟和伊拉克的能源合作打下基础,欧盟也将在开发可再生能源和完善电力系统方面为伊拉克提供帮助。《欧盟与伊拉克签署能源合作协议》, 2010年1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1/18/content 12833449.htm。在欧盟-海合会框架下,双方的能源合作也不断推进。1990~2013年,欧盟与海合会举办了23届联合委员会及部长会议,能源合作是其中的主要内容。2010年欧盟与海合会签署了“联合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了未来的能源合作项目,包括化石能源、清洁能源等合作内容。

其次,欧俄能源合作遭遇乌克兰政治危机。

早在21世纪初,欧洲委员会就通过了“普罗迪计划”,决定进一步加强和强化欧盟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此后几年里,双方虽然经受了多次能源纷争,但并不能改变俄罗斯在欧盟能源格局中的分量。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仍然是欧盟能源最主要的来源之一,虽然双方都各有打算,比如俄罗斯希望开拓亚太市场,欧盟则希望通过从其他地方进口能源使能源进口多元化,但在中长期内,双方都有加强能源合作的愿望。2009年11月16日,欧盟与俄罗斯签署建立能源领域早期预警机制的备忘录。18日,双方在瑞典举行了“欧盟-俄罗斯峰会”,双方一致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由于俄罗斯是欧盟的能源供应大户,欧盟向俄罗斯强调了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性。欧盟表示,只有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透明和可预见性,欧盟将来才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建立一种平稳关系。《欧盟与俄罗斯表示要深化气候变化与能源领域合作》,新华网,2009年11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9-11/19/content 12486951.htm。2010年4月8日,欧盟能源专员Guenther Oettinger表示,俄罗斯在未来几十年仍将是欧盟主要的能源合作者,他还表示,出访俄罗斯主要是为了讨论双方能源领域的合作问题。《欧盟能源专员:俄罗斯仍将是主要能源合作者》,外汇网,2010年4月9日,http://forex.cnfol.com/100409/134, 1385, 7505745, 00.shtml。然而,欧盟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被乌克兰政治危机所打断,一方面欧盟与美国联合减少对俄罗斯能源进口,另一方面俄罗斯也主动利用能源派打击欧盟。

最后,开拓中亚等能源供应新渠道,将里海、中亚和非洲的能源导向欧洲。修光利、侯丽敏编著《能源与环境安全战略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第151页。

早在20世纪90年代,欧盟就提出了“高加索 -亚洲运输走廊计划”,欲从中亚建立一条经过高加索和东欧的能源运输通道。1995年,欧盟在其出台的《向欧洲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国家间方案》,明确提出要与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加强合作,把这些国家的天然气运输到欧洲。2004年欧盟把中亚五国确认为欧盟的合作与伙伴。同年11月,欧盟主导提出了“巴库倡议”,旨在加强与包括里海、黑海沿岸国家及邻近国家在能源合作领域展开政治对话。2006年10月,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出访中亚地区。2007年5月15日,欧盟-中亚合作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召开,讨论了欧盟与中亚各国加强包括能源在内的经济合作问题。6月30日,欧盟主席国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在柏林会见中亚五国外长,希望这些国家与欧盟加强“能源对话”。同月,欧盟与中亚-里海国家的合作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与中亚新伙伴关系战略”,为双方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战略明确指出,通过平等对话、透明度和结果导向,来获得稳定、安全与繁荣。自欧盟“新战略”出台以来,欧盟与中亚 -里海国家的外交部部长已经进行了多次会晤,欧盟与中亚-里海国家的政治对话得到了极大加强。2007年10月5日,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访问了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就包括能源在内的双边合作进行了讨论。2008年4月10日,欧盟与中亚五国外长会议在土库曼斯坦召开,双方签署了包括修建能源通道在内的能源合作协定。欧盟提出了一个包括中亚、高加索至中东一些国家在内的走廊输气网,其核心就是绕开俄罗斯,将里海地区的天然气经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家输往欧盟其他国家,预计年输气能力310亿立方米。同年7月21日,欧盟国际事务委员会成员杰姆·奥斯杰米尔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能源合作仍然是双方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9月18日,欧盟与中亚在巴黎举行了首届安全论坛,双方的议题包括政治对话、地区稳定、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武器毒品走私、能源合作等。2009年5月,欧盟与中亚 -里海 -高加索地区的有关国家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了旨在修建这一管道的能源峰会,欧盟与这些国家签署了联合宣言,表示将在政治、技术和资金方面支持这一项目的建设,以保障欧盟的能源安全。2011年1月与9月,欧盟与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分别签署《能源合作备忘录》,讨论在跨里海输气关系上的合作。张晓慧:《欧盟的中亚能源政策与实践》, 《新疆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近年来,欧盟已经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援助国。1991~2006年,欧盟共向中亚五国提供了13.667亿欧元援助。欧盟计划在2007~2013年,向中亚地区提供7.19亿欧元,其中2007~2010年提供3.14欧元。刘继业:《欧盟对中亚援助概况》, 《国际资料信息》2009年第5期。通过这种方式,欧盟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亚国家纷纷表示愿与欧盟开展包括能源在内的各项合作。2009~2012年欧盟对土库曼斯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能源投资超过1325万欧元。张晓慧:《欧盟的中亚能源政策与实践》, 《新疆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21世纪以来,欧盟加强与非洲关系的步伐也明显加快。2000年4月,欧盟与非洲国家在埃及开罗举行了第一届峰会,双方探讨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合作。峰会发表了《开罗宣言》和《行动计划》,双方明确提出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2005年12月,欧盟理事会通过了《欧盟对非洲战略:走向战略伙伴关系》,欧盟首次把非洲作为平等的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双方关系进入新阶段。2007年6月,欧盟通过《从开罗到里斯本:欧盟-非洲战略伙伴关系》。12月8~9日,双方在里斯本举行了第二届欧盟-非洲国家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欧盟-非洲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实施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加强对非洲的援助也是欧盟对非能源外交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57~2007年,欧盟共向非洲国家提供545.38亿欧元的援助,根据欧盟2007~2013年财政预算案,欧盟对非洲的援助为227亿欧元。王新影:《欧盟对援非政策的调整》, 《亚非纵横》2009年第4期。欧盟与非洲关系的发展对欧盟带来的能源利益非常明显,2009年上半年欧盟从非洲进口699.41亿美元,其中石油进口金额高达406.36亿美元。詹世明:《欧盟与非洲2009年上半年贸易额达1390亿美元》, 《西亚非洲》2009年第12期。2010年9月,首届非洲-欧盟能源伙伴关系高级别会议在维也纳召开。与会者表示,非洲各国将与欧盟在新能源领域加强合作,使非洲地区更多人用上现代、清洁及可持续的能源。奥地利外交部部长米夏埃尔·施平德勒格发表开幕致辞时说,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的“非洲-欧盟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这一项目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享受现代能源服务的非洲人口增加1亿。欧盟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京特·奥廷格表示,双方将共同努力,力争在2020年以前,把非洲水力发电量增加1万兆瓦,风力发电量增加5000兆瓦,太阳能发电量增加500兆瓦。奥廷格还介绍说,双方合作的长远目标是,到2050年,在北非和中东地区投资4000亿欧元,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和风力发电站。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将满足当地大部分及欧洲15%的电力需求。《非洲欧盟将在新能源领域加强合作》, 2010年9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14/c_13495022.htm。

总体来看,欧盟之所以要加强与中亚、非洲等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主要是欧盟充分意识到依靠俄罗斯的危险性。2006~2009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争端已经使欧盟国家的天然气来源受到两次严重的威胁。因此,欧盟不得不加快开拓能源供应新渠道。2013年爆发的乌克兰政治危机使欧盟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遭受挫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俄罗斯利用能源反制裁欧盟国家,使欧盟国家受到能源安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