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终于完成了《建言者说》第二集的汇编,为这本记录我参政议政第二阶段主要观点的成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清早,迎着晨曦微露的寒意在校园中暴走一段,开始又一个忙碌而充实的日子。踏着微霾的脚步,构思这书的序言,为我第十五个建言季的到来献礼。
一
2013年,我连续第三届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此前十年,我的近50件提案汇编成册,以《建言者说》为题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赢得了广泛的好评。这本书在前一本书的基础上,收录了我自2013年至2015年期间在全国政协会议提交的共59件提案,其中2013年提交16件立案16件,2014年提交23件立案19件,2015年提交20件立案17件,三年累积立案52件。
在这些提案中,涉及人口政策方面的6件,涉及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的8件,涉及教育政策方面的9件,涉及社会与公益创新的5件,涉及环境和文化政策方面的5件,涉及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政策的5件,涉及社会共治制度方面的5件,涉及政府购买服务的3件,涉及社会组织“走出去”的3件,涉及养老政策的3件,涉及社会企业方面的3件,涉及城乡社区治理方面的2件。我连续六年关注人口政策,这三年的政策主张从“放开二孩”转向全面放开生育和加快形成积极人口政策的方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我连续三年呼吁出台“三大条例”,加快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连续三年提出改革和完善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机制体制,连续三年建议从政策上支持社会组织“走出去”,这些持续的政策倡导对推动相关政策的改革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三年来,尽管关注的领域很广,问题很多,但我提案中约70%都属我的研究领域,集中在社会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的范围内。
二
过去的三年,是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十多年来提案最多、影响最大的三年。我已学会如何当好政协委员并熟练使用政协提案这一积极影响公共政策的政治制度。
每年的12月,开始进入我称之为“建言季”的提案周期,从这时起到“两会”上会的三个月时间里,我和参与提案研究的团队成员一起,经历紧张的“选题期”、“资料搜集和调研期”、“初稿验收统稿期”、“修改成稿期”和最后的“闭关定稿期”五个阶段。
在选题期,我尽可能广泛地征集提案的选题,这里包括过往提案中需要持续跟踪研究的、正在开展的各类项目中有政策建议的、合作伙伴中有政策诉求的,也包括当下成为改革焦点或政策热点的问题。从众多选题中,遴选确定当年的提案选题,组建参与提案的工作团队。
在资料搜集和调研期,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按选题研讨策略,确定重点和分工,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并根据需要开展一定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各自完成提案初稿。
在初稿验收统稿期,我们的提案核心团队集中一段时间,针对每一个提案初稿逐一分析讨论,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再返回初稿起草小组修改完善。
在修改成稿期,若干骨干成员再一次集中,对修改后的提案继续分析讨论,确定成型的提案。
最后的闭关定稿期,我独自在会前拿出近一周时间闭关审改,对每一件成型的提案逐字逐句推敲完善,确定并形成正式提交的提案。
经过这样一个“建言季”的周期性的努力,过去三年里,我把提案和我的政策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发动团队里的博士后、博士生积极参与,我则自始至终发挥导师和团队中心的作用,形成了一种我称之为“职业化”的政协提案机制。这一机制不仅保证了每年产出相当数量、覆盖广泛的提案,而且确保每一个提案有精准的选题和较好的质量。
三
每年“两会”期间,都是我集中提交政协提案的时节。我的所有提案,几乎都在上会期间通过网上提交,并在提交提案后的第一时间发布在我的“清华NGO”博客上。
提案中有些需要联名提交的,我会提前发给联名委员审阅并征求意见。关于人口政策、教育政策的提案,多年来都是我与刘大钧委员共同提出,我们还一起参加相关的调研、座谈等活动,并就提案内容反复磋商讨论。
大钧委员是我过去14年的莫逆之交。我们不仅一起研讨提案,在每年的“两会”期间还坚持每天一起乐行,一起善素,在政协委员中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不久前出版的《我行我素》一书中,记载了我们在一起的许多精彩片段。说起来,我的行素体验,其实都始于“两会”,与建言者的成长相同步。我把积极参政议政的政策表达,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与身体力行,理解为知行合一的新境界,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致良知。
航班即将抵达三亚凤凰机场,我和首届IDEAS-P班的各位同仁即将开启我们在保亭的感知之旅,美丽温暖的海南福地,在奥托教授的催化下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独处之感悟和流现之奇妙,如同我正开启的这个建言季一样,足以令人期待!
2016年12月3日(星期六)
于北京开往三亚的航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