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梦的主体是群众个体与人民群体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以后,很快便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共鸣,“中国梦”也因此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家都在说中国梦,而且是以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在肯定和追求中国梦,以至于出现了无限多样的、彼此各异的“中国梦”,令大家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其中,首先遇到的也是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中国梦的主体是谁”,即是谁在“做”中国梦。在现实中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或说法,而且不乏片面的理解或观点,亟待人们加以探索和澄清。
一 应该关注“中国梦”被“个人化”“庸俗化”的倾向
关于“中国梦”的内涵,习近平同志说得非常明确:“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国梦发展历史的高度概括。从鸦片战争后便已开始的中国梦,其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向西方国家学习,以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困境;接着是“走俄国人的路”,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目标;随后经历了曲折探索,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而实行改革开放,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后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间充满了对历史上追梦的继承和超越,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通过“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何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此习近平同志也作出了明确的说明:“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中,所谓“国家富强”,就是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种国内建设历史进程的自我超越,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所谓“民族振兴”,就是要彻底改变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所面临的苦难的厄运,“把我们民族发展好”,在世界民族比较中突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优势,这是实现中国梦的要旨;所谓“人民幸福”,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最终目的,“幸福指数”的提升表征着中国梦追求的意义和成效。
但是在现实的宣传、讨论和践行中,并非所有人都遵循其本意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梦。其中,把中国梦“个人化”和“庸俗化”的倾向,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并对群众加以引导和教育。
有的人认为:“中国梦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只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都实现了,中国梦也就实现了。”持这种观点的人由于把中国梦简单地归结为单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从而忽略了中国梦的更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以至于只是关心自己个人梦想的实现,而不够注意为实现人民的梦想而付出应有的努力;特别是当个人的梦想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生矛盾时,不能自觉地使个人利益服从于人民的利益,继续为实现中国梦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更有甚者,有人在把中国梦等同于个人梦的时候,又把个人梦归结为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欲望,乃至使中国梦庸俗化。例如,有的人说:“我的中国梦就是能够更快地提高工资或收入。”也有的人说:“我的中国梦就是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还有的人说:“我的中国梦就是能够尽快地解决住房问题。”类似的说法,还可以列举不少,也许当中包含着一些“戏说”的成分,但起码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中国梦正在被扭曲,正在被庸俗化。对此,若不及时加以纠正,中国梦的宣传和追求势必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
出现上述把中国梦“个人化”和“庸俗化”的倾向,尽管原因多种多样,但思想方法上的偏差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即没有看到“中国梦”的主体是群众个体与人民群体的辩证统一,以至于用前者来否定后者。本章后面将进一步详细阐述这个问题。
二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期盼”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但每一个中国人的具体梦想又是彼此各异的,因而中国梦不可能也不应该简单诉诸某一个人的具体梦想。无论哪一个人,都不能认为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是在为中国梦的实现做贡献。因为,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期盼”,只有与这种共同期盼相符合的追梦,才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这说明,中国梦的主体的具体存在的个体性和中国梦的内容的现实表现的共同性,是有机统一的。
一方面,从主体上说,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这实际上就是说,中国广大群众的每一个人,都是中国梦主体的个体存在。这体现了中国梦的群众性和广泛性。中国梦不是一种纯粹概念性的抽象存在,而是实实在在的“每个中国人的梦”。这包含着两个重要启示。一是告诉大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所以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因为,“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而且,“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在当前,特别是要注意激发青少年的主人翁精神,“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二是告诉人们,实现中国梦赋予每一个中国人以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它不是专为某一个、某几个人而构筑的,它既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奋斗,它的实现又能够造福每一个中国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另一方面,从内容上说,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追求。虽然每一个群众个人都是中国梦的主体,但中国梦的内涵不是每一个群众个人梦想的机械拼凑,更不能简单等同于每一个群众个人的具体梦想。如习近平同志所言,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所谓“共同期盼”,就是指每一个群众个人梦想中“共同”的目标和追求。这不同于每一个群众个人的具体梦想,甚至可能同某一群众个人的具体梦想存在不一致的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人不能只是一味追求自己个人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努力促进体现大家共同期盼的理想和目标的实现。
三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从前面可以看出,中国梦的主体虽然是每一个中国人,但其内容不能简单地诉诸每一个群众个体的具体梦想,而应该是指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期盼”;在这里进一步强调“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是对前者关于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期盼”的升华,即由中国梦的群众性而上升为中国梦的人民性。对此,习近平同志讲得非常明确:“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不但体现了中国梦主体的人民群体性,而且体现了中国梦追求的人民性和进步性。人民性和进步性,是中国梦的最显著特质。
中国梦的人民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中国梦构筑的出发点来说,它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以造福人民为最高目的。毛泽东同志说得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还强调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梦的构筑和追求都要遵循上述出发点和最高标准,这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任何时候都不容许有半点的怀疑或动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梦的发展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从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体现着中国人民的最高意愿,说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二是从中国梦实现的依靠力量来说,它把人民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力量源泉,注重激发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而且,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关键在于如何把它们挖掘出来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毛泽东同志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人民的梦人民圆,只有依靠人民的努力才能得到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之付出英勇、顽强的拼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这对中国人民来说,应该是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的。
三是从中国梦实现的成果享受来说,它把兑现造福人民的承诺作为首要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关于这个问题,前文已经论及,在这里只强调三点:(1)“为人民造福”是党和政府所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中国梦应该把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让中国梦的实现能够平等地造福人民,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3)要按照习近平同志所说,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即不是一时一事,而应该把为人民造福贯穿于中国梦及其实现的全过程。
中国梦的人民性,决定其具有历史的进步性。这种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中国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梦的人民性,决定其必然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着人民的本质属性。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这是对我党80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因为,社会发展规律实际上是人的特别是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的规律。社会发展同自然界发展一样,都有其内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而且是遵循着这种客观必然性(即客观规律)而不断向前发展的。但社会历史同自然界的发展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即是由人参与的,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的。所以马克思说:“‘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所谓社会规律,实际上就是人自身历史发展的规律,即“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的历史,物质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则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推动物质生产方式发展或变革的主体。所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不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且同社会发展规律是完全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的人民性内在地体现着社会发展规律,同时也内在地包含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尊重。
其二,中国梦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从其本质内涵来说,它是由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们组成的,代表着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从其社会作用或角色定位来说,它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梦就是这种“人民”的梦,虽然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就其总体状况而言,必然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理想或追求。所以,中国梦的人民性与进步性是高度统一的,前者规定着后者,后者确证了前者。
其三,中国梦促进人类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且最终目的是要造福人民。这种造福,不但要给人民以更高的经济收入、更优越的工作条件、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富足的物质生活、更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等,而且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加自由、民主、平等从而也让其更有尊严的社会生活,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使他们的聪明才干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尽管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全做到的,但一定是中国梦所不懈追求的。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势必能够促进人类更加自由、全面地发展。
四 中国梦的个体性与人民性是辩证统一的
如上述所言,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从而具有相应的个体性;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所以又具有明显的人民性。中国梦的这种个体性与人民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任何将之割裂或偏弃的观点,任何将之绝对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针对当前所存在的主要倾向,对于中国梦的个体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最重要的是必须确立如下三个观点。
第一,中国梦的个体性是人民性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梦形成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的共性升华。我们反对把中国梦“个体化”,因为这会抹杀中国梦的共性和普遍性,特别是消解中国梦所具有的人民性和进步性;但也反对把中国梦“概念化”与“抽象化”,离开中国人的具体的、特殊的存在,甚至离开中国特色的理想或信念文化来说明中国梦,因为这势必使中国梦成为脱离中国国情和人们现实生活的主观臆想。其实,如果没有彼此各异的具体存在的各个中国人的梦想和追求,就不可能形成和存在人民梦。而且,正因为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而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又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中国梦的思想来源和文化基础是极其丰富多样的。自近代以来,中国曾经出现过魏源的“师夷以制夷梦”,洪秀全的“绝对平均梦”和洪仁玕寓于《资政新篇》中的“革新梦”,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梦”,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的“兴洋务以自强梦”,孙中山的“振兴中华梦”,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人的“文化启蒙梦”;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相继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乃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梦想和追求,从而为习近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共性概括和进步性升华提供了可能性,特别是为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所以,我们不但不能简单否定中国梦的个体性,反而要鼓励每一个人都能构筑自己的梦想,同时应该允许这种梦想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
第二,中国梦的人民性体现了其显著特质,对中国梦的个体性特别是对个人梦的选择具有引导和规范意义。就自然、自在的状态而言,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梦想和追求。其中,可能是正确的选择,也可能是错误的选择;可能是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也可能是与其背道而驰的……但就应然的存在和发展来说,每一个人的梦想或理想和追求,应该建立在科学的价值选择基础之上。这种选择的价值参考标准,不能只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更重要的是必须尊重人民的根本利益,服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实现好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才能真正使个人的梦想成真。所以,任何个人的梦想,都必须自觉地服从于人民梦、国家梦、民族梦,并在努力推进人民梦、国家梦、民族梦的实现中圆个人的梦。
第三,中国梦的个体性和人民性是相互作用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二者的良性相动。一方面,我们要建构群众个体与人民群体相互沟通的平台,使双方对彼此的利益、愿望、要求都非常了解,以利于以群众个体梦想的丰富多样性来充实和提升人民群体梦想的内涵和要求,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体梦想的规范和导向作用,推动群众个体梦想遵循中国梦的人民性而持续、健康发展。其中比较难的在于:什么是人民群体的梦想?或者说,什么是体现人民性的东西?从直接的意义上说,就是指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梦想和追求;从人民性和进步性、规律性的一致性来说,就是指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推动社会进步的梦想和追求。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实现个人梦与人民梦的相互促进。当前,特别要注意避免一心只想着追求个人梦,而全然不顾人民梦的实现;也要注意防止个人梦背离人民梦的基本理念,而又不适时调整,继续我行我素;还要注意反对一味强调实现人民梦,而完全漠视个人梦的存在和发展,以致人民梦的实现失去应有的社会基础。我们不但要把实现人民梦置于首要地位,并在实现人民梦的同时,既引导和规范个人梦的健康发展,又用实现人民梦的成果为实现个人梦提供更优越的条件,而且要高度重视个人梦的实现,并努力促使个人梦与人民梦相向而行,还要不断地以实现个人梦的成果充实和提升人民梦,让个人梦与人民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