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石膏 Shigao
别名 软石膏、白虎。
来源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产于湖北、安徽、山东。
中药识别 本品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气微,味淡。
选购贮藏 以色白、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置干燥处。
现代研究 有解热、降血糖及生肌等作用。
性味归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 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①肺热咳喘:生石膏15g,麻黄10g,杏仁10g,甘草3g。水煎服。②胃热口臭,牙龈肿痛:生石膏15g,知母10g,熟地黄10g,牛膝10g,麦冬10g。水煎服。
适用于温病初起。石膏3g、粳米5g、绿茶3g。用250ml水煎煮石膏、粳米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后饮用。
适用于外感寒邪入里化热,或温热病邪在气分所致壮热头痛、面赤心烦、汗出口渴、脉洪等症。取生石膏60g、粳米60g,加水煮至米熟烂,去渣取汁,乘热顿服。1日1~2剂。
南寒水石 Nanhanshuishi
别名 凝水石。
来源 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含碳酸钙。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
采集加工 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
中药识别 本品呈块状。白色或黄白色,透明至不透明,表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气微,味淡。
选购贮藏 以色白透明、有光泽者为佳。
性味归经 辛、咸,寒。归心、胃、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壮热烦渴,口干舌燥,牙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煎服,3~30g,先煎。
用药禁忌 本品性寒伤阳,脾胃虚寒者禁服。
①热油火伤:寒水石为末,油调涂患处。②胃、十二指肠溃疡:寒水石,研极细末,每服6g,开水送下。③足癣:寒水石、滑石、炉甘石、煅石膏各20g。共研细末,涂抹全足,每天2次。④风热赤眼、目赤肿痛:寒水石15g,黄连5g。水煎服。
清热涤痰。适用于痰热咳喘。用250ml水煎煮石膏3g、寒水石3g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后饮用。
知母 Zhimu
别名 地参、水参、芪母。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习称知母肉。
植物识别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丛出,线形。花葶直立,不分枝,高50~120cm;花散生在花葶上部呈总状花序;花黄白色,多于夜间开放。蒴果卵圆形。花期5~8月,果期7~9月。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等地。
中药识别 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色,切面黄白色至黄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选购贮藏 以切面色黄白者为佳。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现代研究 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抑制钠泵、降血糖、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及抗肿瘤等作用。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生知母多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盐知母常用于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用药禁忌 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①热病烦渴,小便不利:知母10g,金银花25g,枳椇子10g,灯心草3g。水煎服。②急性支气管炎:知母24g,黄芩18g。水煎服。③感冒咳嗽:知母10g,桑叶10g,苦杏仁10g,浙贝母10g,紫苏叶6g。水煎服。
清热除湿、养阴降火。适用于痢疾、遗精、赤白带下。将知母3g、黄柏0.5g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茉莉花茶3g。
滋阴润燥,补血填精。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足膝酸痛,软弱乏力。黄柏40g炒至褐色,知母40g炒10分钟,熟地黄45g蒸熟,龟甲40g炙酥,碾碎,同置容器中,添加黄酒1.5L,浸泡5日,去渣留液。午饭后口服10ml,每日1次。
滋阴化液。适用于精液异常。甲鱼1只,把甲鱼肉放入锅内,加水、姜片、葱段,用武火烧开后,改文火煨,至肉将熟时放入知母10g、黄柏10g、天冬10g、女贞子10g、银耳15g。肉烂时出锅。吃肉喝汤。
芦根 Lugen
别名 苇根、芦头。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晒干。
植物识别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m。茎直立,中空。叶2列,互生,叶片扁平。穗状花序排列成大型圆锥花序,顶生,小穗暗紫色或褐紫色。花、果期7~10月。生于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中药识别 表面黄白色,有光泽,节呈环状。切面黄白色,中空。气微,味甘。
选购贮藏 以色黄白,有光泽者为佳。干芦根置干燥处;鲜芦根埋于湿沙中。
现代研究 有保肝、解热、镇痛等作用。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胃热呕吐,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 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胃热呕吐,呃逆:芦根15g,白茅根15g,枇杷叶10g。水煎服。
②呃逆,恶心呕吐:煮芦根取汁,饮之。③口臭:鲜芦根、冰糖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周。④热病口渴:鲜芦根60g,葛根60g,狗肝菜30g。水煎服。⑤热病咳嗽,痰黄稠黏:芦根15g,枇杷叶10g,杏仁10g。水煎服。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适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泛酸,肺痈。芦根10g、绿茶3g,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
解毒杀虫,利小便。适用于食用鱼蟹中毒者。芦根250g切碎,置容器中,添加黄酒180ml、水60ml,煎至60ml,去渣留液。每日1次,每次趁温饮1剂。
清热、除烦,止呕。适用于小儿胃热而引起的呕吐等症。先水煮生芦根30g,取汁去渣,用汁煮粳米50g做粥。趁温食用。
天花粉 Tianhuafen
别名 花粉、瓜蒌根、天瓜粉。
来源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采集加工 秋、冬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
植物识别 栝楼:攀援藤本。茎具纵棱及槽。叶互生,常3~5浅裂至中裂,裂片边缘常再浅裂,基部心形。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两侧具丝状流苏。果实椭圆形。花期5~8月,果期8~10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中药识别 外表皮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小孔,略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
选购贮藏 以色白、粉性足、质坚细腻者为佳。置干燥处,防蛀。
现代研究 有抗病毒、抗肿瘤、致流产及抗早孕等作用。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用药禁忌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孕妇慎用。
①虚热咳嗽:天花粉30g,人参9g,研为末。用米汤每服3g。
②内热痰多咳嗽:天花粉30g,苦杏仁、桑白皮、川贝母各9g,桔梗、甘草各3g。水煎服。③糖尿病:天花粉、山药各15g,知母、山茱萸各10g。煎服。④急性乳腺炎初起:天花粉、蒲公英各30g,白芷、金银花各15g,水煎服。
①适用于热病口渴、消渴、肺燥咯血、痈疽肿毒。天花粉10g、绿茶3g。开水冲泡后饮用。②适用于肝经热盛口苦咽干、黄疸。金银花5g、天花粉3g、绿茶3g。开水冲饮。
适用于耳聋、产后缺乳。天花粉100g碾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1L。文火煮2~3沸,候温,去渣留液。不拘时候,随量饮用。
竹叶 Zhuye
别名 鲜竹叶、竹叶卷心。
青杆竹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青杆竹等的叶。其卷而未放的幼叶,称竹叶卷心。
采集加工 随时可采,宜用鲜品。
植物识别 ①淡竹:竿高6~18m,中部节间长30~40cm;新竿蓝绿色,密被白粉;老竿绿色或黄绿色,节下有白粉环。竿环及箨环均稍隆起,箨鞘淡红褐色或淡绿色,有紫褐色斑点,无箨耳及遂毛。箨舌紫色。竿的节上多2分枝。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舌紫褐色。笋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地。②青杆竹:竿高6~10m,节间长30~36cm,幼时薄被白蜡粉;节处微隆起,基部第一至二节于箨环之上下方各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分枝常自竿基第一或第二节开始,以数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较粗长。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分布于广东、广西。
中药识别 叶呈狭披针形,边缘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叶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淡。气微,味淡。
选购贮藏 以色绿、完整、无枝梗者为佳。置干燥处。
性味归经 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口疮尿赤。
用法用量 煎服,6~15g;鲜品15~30g。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忌用。
①热病烦渴:竹叶、麦冬各12g,石膏30g。水煎服。②暑热气虚心烦:鲜竹叶、太子参各9g,扁豆花6g,鲜荷叶半张。水煎服。
①清热润喉。适于夏季炎热时饮用。竹叶5g、甘草3g、绿茶3g。开水冲泡后饮用。②清热利尿。适用于小便赤热灼痛。竹叶5g、车前草3g、大枣2枚煎液250ml,冲泡甘草3g、绿茶3g饮用。
清热泻火,清心利尿。适用于温热病见发热口渴、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等症。生石膏45g,鲜竹叶10g,水煎煮,去渣取汁,放入粳米100g煮成稀粥,入白砂糖5g调味。每日分2~3次食用。
淡竹
淡竹叶 Danzhuye
别名 竹叶麦冬、水竹子。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采集加工 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
植物识别 多年生草本,高40~90cm。须根中部膨大呈纺锤形小块根。茎丛生,细长直立,中空。叶互生,叶片披针形,全缘,脉平行,中脉在背面明显突起;叶鞘光滑或一边有纤毛;叶舌截形,质硬,边缘有毛。圆锥花序顶生,小穗线状披针形,疏生。颖果纺锤形,深褐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生于山坡、林地或林缘、道旁蔽荫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和西南等地。
中药识别 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中空。叶片披针形,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气微,味淡。
选购贮藏 以叶多、色绿者为佳。置干燥处。
现代研究 有抗病原体、抗肿瘤及退热作用。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慎用。
①热病烦渴:淡竹叶15g,麦冬15g,水煎服。②小便不利,尿少而红,口舌生疮:淡竹叶15g,生地黄10g,木通5g,甘草梢10g。水煎服。③咽喉肿痛:淡竹叶30g,栀子根15g。水煎服。
清心泄热。适用于疱疹口腔炎、口腔溃疡。淡竹叶3g、木通1g、甘草梢3g、生地黄3g,水煎煮,取液300ml冲泡绿茶后饮用。
鸭跖草 Yazhicao
别名 鸭脚掌、鸭食草、竹叶菜、鸡舌草。
来源 本品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晒干。
植物识别 一年生草本,高15~60cm。茎圆柱形,肉质,表面呈绿色或暗紫色。单叶互生,叶片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全缘。总状花序,花瓣3,深蓝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生田野间。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选购贮藏 以色黄绿者为佳。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现代研究 有抗病原体、保肝及解热等作用。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感冒发热,热病烦渴,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鲜品60~90g。
用药禁忌 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
①外感发热,咽喉肿痛:鸭跖草30g,柴胡、黄芩各12g,忍冬藤、千里光各25g,甘草6g。水煎服。②喉痹肿痛:鸭跖草60g。洗净捣汁,频含服。③扁桃体炎:鲜鸭跖草60g,水煎冲蜜糖服,或捣汁服。④尿路感染,急性肾炎,小便不利:鸭跖草20g,水煎服。
利湿去浊。适用于尿频、尿急、尿痛。鸭跖草干品30g、蒲公英50g,用淘米水煮10~20分钟。分次饮用。
栀子 Zhizi
别名 卮子、山栀、越桃、黄栀子。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采集加工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和杂质,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植物识别 常绿灌木,高1~2m。单叶对生;叶椭圆形、阔倒披针形或倒卵形,全缘。花单生,花冠高脚碟状,白色,后变乳黄色,裂片5或更多,倒卵状长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1月。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中药识别 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气微,味微酸而苦。
选购贮藏 以皮薄、饱满、色黄者为佳。置通风干燥处。
现代研究 有抗病毒、抗内毒素、解热、抗炎、镇痛、镇静催眠、保肝利胆、抗胰腺炎等作用。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主治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用药禁忌 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①扭伤:生栀子末30g,鸡蛋清1个,面粉、白酒适量。共调成糊状,贴在扭伤部位,干后换。②噎嗝反胃:焦栀子去皮20粒,水煎服。③急性支气管炎,伤风咳嗽:栀子根30g,车前草30g,桑叶10g,枇杷叶10g。水煎服。
清热疏风。适用于一切外感热病。连翘5g、防风3g、栀子3g、甘草3g、绿茶5g。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
凉血活血,化瘀止痛。适用于各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栀子60g,大黄30g,乳香30g,没药30g,一枝蒿30g,樟脑7g,置容器中,再加入白酒适量浸泡2周,去渣留液,不足200ml者,加适量白酒至200ml。用敷料块浸入药液,拧成半干状,敷贴于患处,再盖以干敷料,用胶布固定,24h换药1次。轻者用药1~2次,重者2~4次即愈。用药4次以上无效者则停用。
清热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闷不安,目赤肿痛,口渴咽干;血热妄行之衄血、吐血、尿血。取粳米放入瓦煲内,加水煮粥至八成熟时,取栀子粉10g调入粥内继续熬煮,待粥熟,调入冰糖,煮至溶化即成。每日2次,趁温服,3天为1疗程。
夏枯草 Xiakucao
别名 夏枯花、大头花、铁色草、棒槌草。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
采集加工 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植物识别 多年生草本。茎方形,紫红色。叶对生,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全缘。轮伞花序顶生,呈穗状;花冠紫色或白色,唇形,下部管状,上唇作风帽状,2裂,下唇平展,3裂。花期5~6月,果期6~7月。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中药识别 本品呈圆柱形,淡棕色至棕红色。体轻。气微,味淡。
选购贮藏 以穗大、色棕红者为佳。置干燥处。
现代研究 有抗病原体、降血糖、降血压、抗肿瘤、抗心肌缺血及抗凝血等作用。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用法用量 煎服,9~15g。或熬膏服。
用药禁忌 脾胃寒弱者慎用。
①目赤肿痛:夏枯草15g,马兰15g,水煎服。②泌尿系感染:夏枯草9g,水煎,分3次服,连服5天。③甲状腺肿大:夏枯草15g,水煎服,连服15天。④乳痈:夏枯草50g,蒲公英100g。共捣烂,成糊状,取适量敷患处。
①清利头目。适用于头目眩晕。夏枯草5g、冰糖10g。开水冲泡后饮用。②清热消痈。适用于乳痈初起。夏枯草10g、蒲公英3g、绿茶3g。开水冲泡后饮用。
清热止血。适用于肺结核咯血。夏枯草500g置容器中,添加黄酒1L,文火蒸至无酒味,去渣留液。每日3次,每次空腹温饮15~30ml。
平肝清热,疏肝解郁。适用于头痛,眩晕,目疼,耳鸣,烦躁,瘰疬,痰核等。将猪肉50g切薄片,夏枯草20g装纱布袋中、扎口,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至肉熟烂,弃药袋,加食盐、味精调味。每日1剂,吃肉喝汤。
决明子 Juemingzi
别名 草决明、假绿豆、羊角豆。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
采集加工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植物识别 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高0.5~2m。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3对,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花成对腋生,花冠黄色,花瓣5,倒卵形。荚果细长,近四棱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中药识别 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微苦。
选购贮藏 以颗粒均匀、饱满、色绿棕者为佳。置干燥处。
现代研究 有缓泻、抗病原体、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减肥、护肝、保肾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性味归经 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 煎服,9~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生决明子常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炒决明子常用于头痛、头晕、青盲内障。
用药禁忌 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①高血脂:决明子50g,水煎服,连服1~2周。②胃、十二指肠溃疡:决明子适量,共研细末,每次1.5~3g,日服3次。③目赤肿痛:决明子10g,菊花10g,夏枯草15g。水煎服。④便秘:决明子10g,火麻仁10g,瓜蒌子10g。水煎服。
清肝消积,化瘀消脂。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胆囊炎,脂肪肝。山楂5g、决明子3g、花茶3g。开水冲泡后饮用。
润肠通便。适用于习惯性便秘。将决明子10~30g捣碎,加水200~300ml,煎煮5分钟,冲入适量蜂蜜,搅匀后当茶饮用。
密蒙花 Mimenghua
别名 蒙花、黄饭花。
来源 本品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蕾和花序。主产于湖北、四川、陕西、河南。
采集加工 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植物识别 落叶灌木,高1~3m。小枝灰褐色,小枝、叶下面、叶柄和花序均密被灰白色星状短绒毛。叶对生,叶片纸质,狭椭圆形、长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通常全缘。花多而密集,组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冠紫堇色,后变白色或淡黄白色,喉部橘黄色,花冠管圆筒形,内面黄色,花冠裂片卵形。花期2~3月,果期7~8月。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省区。
中药识别 本品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密被茸毛。花蕾呈短棒状,花萼钟状,花冠筒状。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辛。
选购贮藏 以色灰黄、花蕾密聚、茸毛多者为佳。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现代研究 有抗病原体、降血糖等作用。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用于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目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 煎服,3~9g。
①一切目病:密蒙花15g,甘菊花6g,麦冬(去心)24g,当归身4.5g,玉竹12g。水煎服。②肝虚,视力减退:密蒙花12g,枸杞子12g,菊花12g,生地黄12g,楮实子12g,木瓜6g,秦皮6g。炼蜜为丸,每服9g,日服3次。③肝火目赤、角膜生翳:密蒙花、石决明各12g,木贼、菊花、蒺藜各10g。水煎服。
①清热养肝、明目退翳。鸡肝1个,密蒙花9g。加水150ml炖煮。喝汤吃鸡肝。②适用于头晕:密蒙花蒸小鸡,去渣服汤与肉。
青葙子 Qingxiangzi
别名 草决明、野鸡冠花子。
来源 本品为苋科植物青葙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或摘取果穗,晒干,收集种子,除去杂质。
植物识别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茎直立,绿色或红紫色。单叶互生,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全缘。穗状花序单生于茎顶,呈圆柱形或圆锥形,花被片5,白色或粉红色,披针形。种子扁圆形,黑色,光亮。花期5~8月,果期6~10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或栽培。
中药识别 本品呈扁圆形,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中间微隆起,侧边微凹处有种脐。气微,味淡。
选购贮藏 以粒饱满、色黑、光亮者为佳。置干燥处。
现代研究 有降血糖、保肝及保护晶状体等作用。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 清肝泻火,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目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用药禁忌 本品有扩散瞳孔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①风火赤眼,眼生白翳:青葙子15g,白菊花10g,蝉衣3g。水煎服。②急性结膜炎:菊花、蝉蜕、青葙子、决明子各15g。水煎服。③头痛眼花,眉棱骨痛:青葙子10g,莲蓬3个,夏枯草15g,野菊花6g。水煎,分2次服。
①补气养血,清肝明目。黑枣(去核)500g,青葙子100g,蜂蜜500g。将青葙子放入砂罐,加适量水煎煮,每20分钟取煎汁1次,加水再煮,共取煎汁3次;再以合并汁液煮黑枣,至枣熟烂,余汁将干时,加入蜂蜜,调匀,待冷,装瓶罐备用。经常食用,不拘量。②适用于月经过多:青葙子60g,猪瘦肉90g。水煮至肉熟烂,喝汤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