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散风热药
薄荷 Bohe
别名 夜息花、仁丹草、见肿消。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
采集加工 夏、秋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植物识别 多年生芳香草本,高30~80cm。单叶对生,叶片长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细尖锯齿。轮伞花序腋生,花冠二唇形,淡紫色至白色。分布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及西南各地。
中药识别 茎方柱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切面白色,中空。叶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轮伞花序腋生,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选购贮藏 以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置阴凉干燥处。
现代研究 有发汗、解热、镇痛、镇静、抗病原体、解痉、利胆及排石、抗早孕和抗着床等作用。
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疏肝行气。
用药禁忌 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①感冒风热:薄荷6g,金银花10g,连翘10g,荆芥3g。水煎服。②急性结膜炎:薄荷5g,黄芩10g,金银花15g。水煎服。③皮肤瘙痒:薄荷、野菊花、千里光各适量,水煎洗患处。④慢性荨麻疹:薄荷15g、桂圆6粒。一起煎服,每天2次,连服2~4周。
适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咽痛、目赤等症;可作为夏季消暑饮料。薄荷5g、绿茶3g。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
①适用于体虚或年老者风热感冒。薄荷叶30片,生姜2片,人参5g,生石膏30g,麻黄2g。水煎滤汁。分数次代茶温饮。②对风热型感冒发热较重者有明显效果,对温病初起、高热烦渴患者最宜。先将金银花30g、鲜芦根60g水煎15分钟,后下薄荷10g煮沸3分钟,去渣留液,加适量白糖。温服。
牛蒡子 Niubangzi
别名 恶实、大力子、鼠黏子。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浙江。
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植物识别 二年生草本,高1~2m。茎带紫褐色,有纵条棱。根生叶丛生,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全缘,边缘稍带波状。头状花序,总苞球形,由多数覆瓦状排列之苞片组成,苞片先端成针状,末端钩曲;管状花红紫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分布全国各地。
中药识别 本品呈长倒卵形。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气微,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选购贮藏 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置通风干燥处。
现代研究 有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降血糖及抗肿瘤等作用。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生牛蒡子多用于风温初起,痄腮丹毒、痈肿疮疡。炒牛蒡子多用于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嗽。
用药禁忌 气虚便溏者慎用。脾虚腹泻者忌用;痈疽已溃、脓水清稀者也不宜应用。
①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牛蒡子10g,连翘10g,金银花10g,薄荷3g,甘草3g,水煎服。②风热咳嗽:牛蒡子10g,桑叶159,连钱草15g,水煎服。③痄腮肿痛:牛蒡子、柴胡、连翘、川贝母、荆芥各6g。水煎服。
适用于风热侵肺咳喘、咽膈不利。牛蒡子5g、荆芥3g、甘草3g、绿茶3g。开水冲泡后饮用。
适用于风毒疮痈不瘥,齿痛,口舌生疮。牛蒡子、生地黄、枸杞子各100g,牛膝20g,置容器中,添加白酒1.5L,浸泡14日,去渣留液。每日1次,每次晚饭后温饮10~20ml。
宣肺散邪,清热解毒。将葛根30g、牛蒡子10g水煎取汁,入粳米60g煮成稀粥。佐餐食用。
蝉蜕 Chantui
别名 蝉退、蝉衣。
来源 本品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
采集加工 夏、秋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选购贮藏 以体轻,色黄亮者为佳。置干燥处,防压。
现代研究 有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镇咳祛痰、平喘、调节免疫、降血脂等作用。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用法用量 煎服,3~6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用药禁忌 孕妇当慎用。
①风热感冒:蝉蜕、薄荷各等量,研细粉,每次服3g,日服3次,开水冲服。②荨麻疹:蝉蜕6g,僵蚕6g,薄荷10g。水煎服。
疏风散热,透疹解痉。适用于荨麻疹。糯米甜酒500ml置容器中,添加清水250ml,文火煮沸,入蝉蜕粉30g搅匀。每日3次,每次趁温饮10~15ml。
清热抗炎,抗过敏。土茯苓、蝉蜕各10g,乌梢蛇1条,调料少许。将上述诸物共入锅中,加适量水,用小火煮成汤。每日2次,喝汤。
淡豆豉 Dandouchi
别名 香豉、大豆豉、淡豉。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加工 取桑叶、青蒿各70~100g,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1000g中,俟吸尽后,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中药识别 本品呈椭圆形,表面黑色,皱缩不平。质柔软,断面棕黑色。气香,味微甘。
采购贮藏 以色黑、质柔、气香者为佳。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现代研究 有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骨质疏松、抗肝癌、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性味归经 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①糖尿病:淡豆豉煮汁,任饮。②急心疼:淡豆豉15g,煎汤250ml服。③胃脘痛:淡豆豉15g,煎汤服。
发汗解表,止汗除烦。淡豆豉200g炒至微香,趁热投入黄酒1L中,密封浸泡3日,去渣留液。每日3次,每次空腹温饮10~20ml。
益气健脾,疏散表邪。主治年老体虚者之风寒感冒或风温初起。豆腐200g加水1.5碗,略煎,加入豆豉12g,煎取大半碗,再入葱白15g,水沸即可。趁热服食,服后盖被取微汗。
桑叶 Sangye
别名 铁扇子、蚕叶。
来源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集加工 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植物识别 参见桑椹项下。
中药识别 本品多皱缩、破碎。叶片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选购贮藏 以色黄绿者为佳。置干燥处。
炮制 蜜桑叶:净桑叶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炒至不粘手,取出晾凉。
现代研究 有抗炎、抗凝血、降血糖、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抗应激反应及抗疲劳等作用。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肺燥咳嗽多用蜜桑叶。
①风热感冒,头痛、咳嗽口渴:桑叶10g,菊花10g,金银花10g。水煎服。②肺热咳嗽:桑叶30g,枇杷叶30g,积雪草15g,墨旱莲15g。水煎服。③急性眼结膜炎:桑叶30g,水煎熏洗患处。
①祛风清热,凉血明目。适用于外感风热,身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皮下隐疹。桑叶10g、绿茶3g。开水冲泡后饮用。②疏风热,降血压。适用于头晕,高血压病。菊花5g、金银花3g、桑叶3g、绿茶3g。开水冲泡后饮用。
祛风清热,凉血明目。适用于劳伤咳嗽;肝肾亏虚,头晕目眩。霜桑叶500g晾干、研末。每日3次,每次取药末4~5g,用黄酒送下。
辛凉解表。对风热型感冒,药力甚久,效果更佳。桑叶、菊花、薄荷、甘草各10g。将各药混合后用开水冲泡,代茶频服。
菊花 Juhua
别名 甘菊、金蕊、药菊。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采集加工 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
植物识别 多年生草本,茎密被白色绒毛。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羽状浅裂或半裂,两面密被白绒毛。头状花序;舌状花位于边缘,白色、黄色、淡红色或淡紫色;管状花位于中央,黄色。花期9~11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选购贮藏 以花朵完整、色鲜艳、香气浓郁者为佳。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霉,
防蛀。
现代研究 有抗炎、调节免疫、增加冠脉血流量、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性味归经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煎服,5~10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①感冒风热头痛:菊花12g,桑叶12g,连翘6g,薄荷6g。水煎服。②风热眼痛:菊花10g,蒺藜10g,防风5g。水煎服。③痈疮疖肿:菊花15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水煎服。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适用于外感风热,头痛目赤、羞明流泪。菊花5g、绿茶3g。开水冲泡后饮用。
平肝明目,补肾益阴。适用于久患头风头痛、眩晕。杭菊花60g、枸杞子60g加黄酒500ml,浸泡10~20日,去渣留液,再加蜂蜜适量。每日早晚各服1小杯。
①适用于肝火上扰所致的鼻衄。将菊花10g、墨旱莲15g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约15分钟,去渣取汁,趁热冲熟藕粉30g,放入白糖调味。每日1剂,连用4天。②适用于疔疮,肿毒,或风热、肝热上攻之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先煎菊花10g,去渣取汁,后入粳米50g煮粥。空腹食。
蔓荆子 Manjingzi
别名 蔓荆实、荆子。
来源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山东、浙江、福建、江西。
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植物识别 ①单叶蔓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幼枝密生细柔毛。单叶,叶片卵形或倒卵形,全缘。圆锥花序顶生,花冠淡紫色,5裂。浆果球形。花期7月,果期9月。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广东等地。②蔓荆:形态与单叶蔓荆相似,所异者为叶通常为3小叶的复叶,在同一枝条的上部或下部有时为单叶。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中药识别 本品呈球形,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有纵向浅沟4条,顶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
选购贮藏 以粒大、饱满、气味浓者为佳。置阴凉干燥处。
现代研究 有解热、镇痛、抗炎、降压和祛痰平喘、抗病原体等作用。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用法用量 煎服,5~10g。生蔓荆子常用于风热头痛,鼻塞,目赤肿痛。炒蔓荆子多用于耳目失聪,风湿痹痛,偏正头痛。
①风热感冒:蔓荆子10g,桑叶、菊花各8g。水煎服。②感冒头痛:蔓荆子、紫苏叶、薄荷、白芷、菊花各9g。水煎服。③高血压头晕头痛:蔓荆子9g,野菊花、钩藤、决明子各12g。水煎服。④风湿痹痛:蔓荆子10g,羌活、防风各12g。水煎服。
适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头昏、目赤齿痛。蔓荆子5g、绿茶3g。开水冲泡后饮用。
适用于三叉神经痛。取蔓荆子60g,炒至焦黄,研为粗末,用白酒500ml浸泡3~7日,去渣留液。每次取30ml药酒,兑入凉开水20ml服,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
柴胡 Chaihu
别名 茈胡、地熏、柴草。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北柴胡主产于河南、河北、辽宁。南柴胡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和泥沙,干燥。
植物识别 多年生草本,高40~85cm。茎直立,丛生,上部多分枝,并略作“之”字形弯曲。叶互生,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全缘。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花瓣鲜黄色。双悬果广椭圆形,棱狭翼状。花期7~9月,果期9~11月。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广西等地。
选购贮藏 以外表皮黑褐、切面黄白色者为佳。
现代研究 本品有解热、抗炎、抗病毒、抗惊厥、调节免疫、保肝、抗肿瘤等作用。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能主治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生柴胡多用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醋柴胡多用于肝郁气滞的胸胁胀痛,腹痛,月经不调。
用药禁忌 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①月经不调,经来胸腹胀痛: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各10g。水煎服。
②子宫下垂,脱肛:柴胡6g,党参12g,黄芪15g,升麻5g。水煎服。③急性胆囊炎:柴胡、黄芩、法半夏、党参各10g,甘草6g。煎服。④肝郁胸胁脐腹胀痛:柴胡10g,白芍12g,当归10g,枳壳10g,青皮10g。水煎服。
适用于肝郁脾虚型产后胁痛。柴胡3g,制香附12g,木香、青皮、党参各6g,牡丹皮10g,白术5g,茯苓9g,置容器中,添加黄酒150ml及清水200ml,文火煎至150ml,去渣留液。每日3次,每次趁温饮1/3剂。
适用于慢性肝炎、肝郁气滞之胁痛低热等症。取柴胡、白芍、香附子、枳壳、生麦芽各30g,甘草、川芎各10g,加水2000ml,煮汁去渣,取汁1500ml,加白糖250g制成糖浆饮用。
升麻 Shengma
别名 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兴安升麻的干燥根茎。主产于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四川。
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植物识别 多年生草本,高达1m余。茎直立,单一。2回3出复叶,小叶片卵形至卵圆形,中央小叶片再3深裂或浅裂,边缘有深锯齿。复总状花序;萼片花瓣状,白色,花瓣无。分布东北、河北、湖北、四川、山西、内蒙古等地。
中药识别 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断面不平坦,有裂隙,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选购贮藏 以外表皮色黑褐、切面黄绿色者为佳。置通风干燥处。
现代研究 有解热、抗炎、镇痛、抗过敏、降血脂、抗肿瘤、抗病原体等作用。
性味归经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生升麻多用于疹出不透及热毒诸证。蜜炙升麻常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用药禁忌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①感冒头痛:升麻10g,马鞭草15g,黄荆15g。水煎服。②麻疹初期:升麻、赤芍各6g,葛根9g,甘草4.5g。水煎服。③口疮:升麻、黄柏、大青。上三味切,以水煮含之。④脱肛,子宫下垂:升麻6g,党参10g,当归10g,柴胡3g。水煎服。⑤胃火牙痛,咽喉肿痛:升麻5g,生石膏15g,生地黄10g,玄参10g。水煎服。
适用于寒热头痛、口疮、斑疹不透、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漏、子宫下坠。升麻10g、绿茶3g。开水冲泡后饮用。
适用于子宫脱垂。升麻90g,牡蛎180g碾碎。上药用白酒1000ml浸泡2周,去渣留液。每次服15ml,每日2次。1个月为1个
疗程。
适用于肠虚便秘,兼有脱肛、子宫脱垂等症。黑芝麻100g,升麻15g,猪大肠一段(长30cm)。将升麻、黑芝麻装入洗净的猪大肠内,两头扎紧,放入砂锅内,加调料适量,文火炖3小时,至猪大肠熟透,取出晾凉,切片食用。
葛根 Gegen
别名 干葛、粉葛、葛子根。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南、湖南、浙江、四川。
采集加工 秋、冬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
植物识别 落叶藤本,全株被黄褐色粗毛。叶互生,具长柄,三出复叶,叶片菱状圆形,有时浅裂。总状花序,蝶形花蓝紫色或紫色。荚果线形,扁平,密被黄褐色的长硬毛。花期4~8月,果期8~10月。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中药识别 本品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
选购贮藏 以质疏松、切面纤维性强者为佳。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现代研究 有解热、抗动脉硬化、降血压、改善脑缺血、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保肝、促进骨骼生长及抗骨质疏松等作用。
性味归经 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①热病初起,无汗,恶风,项背强直:葛根15g,白芍6g,桂枝6g,甘草6g,水煎服。②醉酒:葛花10g,枳椇子12g。水煎服。③热证烦渴:葛根10g,生石膏15g,知母10g,甘草3g。水煎服。
疏经气,祛风湿,升阳。适用于风湿痹痛。葛根5g、苍耳3g、绿茶3g。开水冲泡后饮用。
活血化瘀,解痉止痛。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葛根500g打碎,用低度白酒2000ml浸泡10天,去渣留液。每次口服10ml,每日3次。
平肝潜阳。适用于高血压。葛根100g、猪瘦肉50g、花生米50g入锅加水适量,煲1个多小时,加盐调味。分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