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兵利刃:二战德军单兵武器装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 二战德国知名单兵装备制造商

1.5.1 毛瑟公司

公司全称:毛瑟武器制造股份公司(Waffenfabrik Mauser AG)

创始人:威廉·毛瑟、保罗·毛瑟

创立时间:1811年7月31日

总部地点:德国奥伯恩多夫

二战产品:K98k步枪

1811年7月31日,符腾堡国王腓特烈一世在德国黑森林地区的小镇奥伯恩多夫建立了一间皇家兵工厂,专门为普鲁士军队生产武器,这就是毛瑟公司的起源。这间兵工厂于1812年开始运作,最初只有100余名工人,其中就有毛瑟兄弟(威廉·毛瑟与保罗·毛瑟)的父亲。在父亲的指导下,毛瑟兄弟开始尝试设计枪械。

1867年,毛瑟两兄弟以法国的夏塞波后装枪为基础,设计出历史上第一支毛瑟步枪。这是一种旋转式闭锁枪机的后装单发枪,于1871年被德国军队采用,并命名为71式步枪。1882年1月13日,威廉·毛瑟去世,保罗·毛瑟继续在轻武器设计方面继续进行研究,并逐渐掌控了德国步枪的设计和生产。19世纪末期,毛瑟公司先后推出了1889式、1891式步枪、1892式步枪、1893式步枪、1894式步枪和1895式步枪等产品。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毛瑟步枪很快就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不断出口到国外。

随着毛瑟步枪的名气不断攀升,保罗·毛瑟也逐渐控制了皇家兵工厂的股份,最终在1897年把皇家兵工厂重新改组成毛瑟武器制造股份公司(Waffenfabrik Mauser AG)。除了生产步枪外,毛瑟公司也生产该工厂雇员菲德勒三兄弟设计的驳壳枪,但由于该手枪最后申请专利的是公司老板,所以这种手枪也被称为毛瑟手枪。

二战期间,毛瑟公司最著名的产品是K98k步枪,这是二战前在原来的98式步枪的基础上改进和缩短而成的,并在二战期间成为德国的制式步枪。1940年,毛瑟公司还被邀请参加新型半自动步枪的投标,但毛瑟公司的G41(M)试验失败,在经过短期试产后就被取消。

二战后,奥伯恩多夫处于法国的控制之下,毛瑟公司的工厂遭到占领军的破坏。后来,3个毛瑟公司的前雇员在奥伯恩多夫建立了黑克勒·科赫(H&K)公司,H&K公司最终完全取代了毛瑟公司为德国军方供应轻武器。现在的毛瑟公司只是德国防务企业莱茵金属公司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在轻武器业务方面已经完全没落,只有一些名气不大产量不多的民用产品。

1.5.2 瓦尔特公司

公司全称:卡尔·瓦尔特运动枪有限公司(Carl Walther GmbH Sportwaffen)

创始人:卡尔·瓦尔特

创立时间:1886年

总部地点:德国乌尔姆

二战产品:PP/PPK手枪、P38手枪、G41步枪、G43步枪

瓦尔特公司起源于1886年,当时年仅28岁的卡尔·瓦尔特在德国图林根州建立了一个小作坊,与一个学徒一起开始了枪械设计之路。19世纪末期,瓦尔特在自动手枪领域有着不俗的成就。1908年,瓦尔特制造了第一支自动手枪,即6.35毫米口径的瓦尔特M1自动手枪。此后,瓦尔特又生产过几种与M1类似的自动手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对瓦尔特公司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M1自动手枪在战争期间曾大量配发给德军军官。当时,瓦尔特公司的雇员已经超过500人。1915年,卡尔·瓦尔特去世,其事业被他的几个儿子继承了下来。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里,瓦尔特公司先后推出了PP/PPK手枪和P38手枪。PP手枪是一种采用全新结构的手枪,首次使用双动发射机构,对后来自动手枪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PPK手枪是PP手枪的缩小版,具有很好的隐蔽性,非常适合便衣警察使用。P38手枪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用手枪之一,不仅被德军制式采用,还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

二战中,P38手枪的产量超过100万支。1941年,瓦尔特公司研制的半自动步枪击败毛瑟公司的产品,被德军正式采用,命名为Gewehr 41(简称G41),以替代老旧的K98k步枪。1943年,经过改进的G41步枪进入军队,被命名为G43。由于当时德国军工产能下降,该枪并没能完全替代K98k步枪,仅装备给精锐部队。

1945年,瓦尔特公司被美军占领,同年7月转交给苏联。不久,瓦尔特公司来到西德重振旗鼓,刚成立的公司只是手工生产一些计算器等产品。20世纪50年代,瓦尔特公司几经周折,逐渐恢复了轻武器生产,先后有P1手枪、MP系列冲锋枪、WA2000狙击步枪、P5手枪、P88手枪等产品。到了1993年,瓦尔特公司加入了全球化集团尤马公司,开始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这也标志着公司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如今,瓦尔特公司依然在世界轻武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1.5.3 莱茵金属公司

公司全称:莱茵金属公司(Rheinmetall GmbH)

创立时间:1889年

总部地点: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

二战产品:FG42半自动步枪、机枪、KwK 42坦克炮、弹药

莱茵金属公司成立于1889年,总部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早在一战时期,莱茵金属公司就是德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之一。一战结束后,在凡尔赛体系的制约下,莱茵金属公司逐渐过渡到民用工业的行列。然而没过多久,莱茵金属公司便在1933年与博尔西克公司合并为莱茵–博尔西克公司,开始大量生产武器和弹药,主要包括机枪、反坦克火炮、迫击炮、野战炮、防空炮和轨道炮等。1937年,莱茵–博尔西克成立了阿尔凯特附属公司制造坦克火炮。

二战时期,莱茵金属公司完全国有化,按照军方的意志制造武器,著名的“豹”式坦克主炮(KwK42坦克炮)即为莱茵金属公司制造。另外,莱茵金属公司还协助克虏伯公司生产了著名的88毫米高射炮。战争期间,莱茵金属公司的工厂里存在大量的劳动工人,其中包括5000名外国工人(主要是战俘和匈牙利犹太人)。作为二战时期典型的德国军工企业,莱茵金属公司的历史也反映了当时德国对待工人的残酷压迫政策。

二战结束后,莱茵金属公司虽然被迫关闭,但经历过改革重组之后,如今已是德国国内最大的军工企业集团,主要业务为车辆、电子和防务三部分。目前,莱茵金属公司的火炮技术堪称世界一流,美国M1、德国“豹”Ⅱ、以色列“梅卡瓦”Ⅳ、日本90式、意大利“公羊”Ⅱ等世界著名坦克都采用了莱茵金属公司的滑膛坦克炮。

1.5.4 克虏伯公司

公司全称:克虏伯公司(Krupp)

创始人: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创立时间:1811年

总部地点:德国埃森市

二战产品:88毫米高射炮、“古斯塔夫”列车炮

克虏伯公司位于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埃森,其奠基人名叫阿尔弗雷德·克虏伯。1826年,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的父亲弗雷德里希·克虏伯去世前,将制造优质铸钢的技术和一个生产几乎陷入停顿的小工厂留给了他。19世纪40年代,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开始制造加农炮,这种被称为“克虏伯大炮”的加农炮使“铁血宰相”俾斯麦在19世纪中叶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之后,克虏伯公司逐渐成为欧洲最大的公司,并与德皇威廉二世关系密切。德皇亲自安排了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的孙女伯莎的婚事,他要外交官古斯塔夫迎娶伯莎,并且在姓氏上加了“克虏伯”,以便经营这个显赫家族的事业,防止它落入政敌之手。

一战爆发后,克虏伯公司制造了大量火炮提供给德国陆军,包括1914年的420毫米“贝尔莎大炮”、1916年的“兰格马克斯炮”以及1917年的“巴黎炮”等。除此之外,克虏伯公司还在基尔制造战舰和潜艇。德国战败后,古斯塔夫·克虏伯被宣布为战犯,但未被监禁。古斯塔夫的长子也取名为阿尔弗雷德,他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里长大,童年时代的经历成为他日后效忠希特勒的原因之一。

20世纪20年代,克虏伯家族秘密参加了德国的装备重整计划,1926年制造出第一批装甲车,1928年又恢复生产火炮。此时,小阿尔弗雷德已经成年,他于1930年加入了纳粹党,翌年成为党卫队成员。1936年10月1日,29岁的小阿尔弗雷德被正式任命为负责重整军备的副经理。1939年,小阿尔弗雷德接替父亲执掌“克虏伯帝国”的大权。在二战爆发后,他一直扮演着第三帝国军械师的角色。

二战期间,克虏伯公司为德国军队提供火炮、舰炮、钢板、弹药和其他装备。弗雷德里希·克虏伯造船厂制造了德国“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以及许多德国的U型潜艇。同时,克虏伯公司还参加了德国“虎”式坦克、“虎王”坦克、“豹”式坦克等重型坦克的研究,并取得了坦克火炮的生产权。

二战结束后,小阿尔弗雷德于1948年被判处12年监禁,罪名是“反人道、掠夺被占领地区和阴谋反对和平”,克虏伯的工厂则交由英军接管。不过,小阿尔弗雷德在1951年1月便出狱了,随后便回到埃森重整家业。1952年10月,他跟占领当局签订协议,解决了克虏伯公司的命运问题。1967年,公司重新改组为克虏伯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3月,克虏伯股份有限公司与蒂森股份公司合并为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目前,蒂森–克虏伯已成为德国工业巨头,产品范围涉及钢铁、汽车技术,机器制造、工程设计及贸易等领域,基本脱离了军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