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大宋灭亡诱因之三易回河
那时候正好赶上方腊起义,但是北方为了收服燕云可是一直在调兵遣将,这调兵遣将可不是嘴一动就行的,可这兵将可是要吃喝的,而这吃喝一般也都是按照就近输送的原则。
所以整个北方几路那都是因为禁军的驻扎赋税加重了数倍导致大量百姓无法生存,这是梁山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就是所谓的三易回河事件,当然这三易回河并不是宋徽宗干的,历史上北宋中期宋仁宗时候,一位名叫李垂的人给皇上打报告,说黄河可能会转向北方流,要是黄河流向辽国入海,辽人就可以乘船南下一路开船道汴梁,汴梁的黄河天险就不复存在啦。
然后满朝大臣就慌得一匹,这北宋能跟辽国打平手,国都一直稳定,那完全就是依靠着黄河天险,要是黄河流向辽国那不是相当于天险不复存在了。
坐船打汴梁还是其次,毕竟水战大宋还是占优势的,关键是人家在自己家过了河,沿着河南下你怎么破?那淮河以北还不任他们驰骋?
于是在宋仁宗时代,黄河改道工程终于开始了。但是以那个时代的技术力量是不能支持这么一个工程的,所以就造成了,河堤奔溃黄河恣意流淌。
历史上形容:“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不能容,是夕复决,溺兵夫、漂刍藁不可胜计”
黄河所在的地区在当时也是北宋的经济核心地区,也是粮食的主要产区之一,养活着大量的人口,黄河这一肆意流淌,就直接导致了宋朝黄河下游大部分地区的毁灭,就连梁山泊都是黄河肆意流淌的产物。
你知道,河北是北宋抵抗辽国的前线。起初有几十万禁军驻扎在这里,这里土地肥沃,百姓依靠种地上缴税收,完全能够养活这些军队还有富余,但是黄河这么一闹就全完了。
不管产不产粮食,军队还是要养的,所以这钱国库出了,宋仁宗干了一次不敢干了,但是等他走了,他儿子宋神宗又干了一次。
这次更倒霉黄河倒是南流了,但是流的太狠了,直接改道入淮河了,这次行为直接导致江苏和山东等大片良田被淹没。
苏轼就差点被淹死在这次改道中,他评价这种行为是“汝以有限之材,兴必不可成之役”以表示他的气愤,这次好了,河北、山东、江苏这可是天下心腹之地,让大宋朝廷都作了一遍,国库还是要大把的花钱。
宋神宗也接受教训,不敢干了,但是等到他儿子上台宋哲宗又来了一回,接下来的日子那黄河就如同脱缰的野马,那是想往哪流就往哪流,大宋也是每年花费巨量的钱财加固河堤,但是黄河还是每年决堤。例如岳飞他娘就是受到黄河泛滥的影响。
当时有人评价自永静以北居民所存三四,自沧州以北所存一二,......千里萧条间无人烟......河北朝廷根本,密迩强敌。居民流散仓廪空虚,城郭不修甲兵不利,万一有警何以为计。
苦难到什么地步呢?历史上有一个观点就是三姓家奴郭药师拖垮了北宋,简单的说就是郭药师本来是辽国将领,后来投降北宋,最后投降了金国。
这个郭药师在投降北宋这段时间驻扎燕山,然后朝北宋朝廷要粮食,当时他号称三十万人,北宋自然要给他三十万人份的粮食,但是北宋竟然给不起。
这个就侧面说明了北方凋弊到了什么地步,三十万军队都养不起了?当然北宋末年的战乱是一个原因,但是再战乱北方也不至于养不起三十万军队呀,这只能说明,之前这里就已经没啥人了。
所以这么差的承载力在碰上童贯这种会搜刮的,那地方上一定是怨声载道,大量百姓不得不从贼,而且这丫还打败了,还是打了大败,乱军再一闹,那更是凄惨。
梁山也是借着这个机会才能迅速发展壮大,当然梁山最强的时候也不过有个几万人规模,这种规模的起义军不要说在历史上,就是在同时代都排不上号。
所以梁山想要招人套路很简单,等到黄河决口的时候去黄泛区招就行了。确定了人员问题,剩下的就是造船,要造什么样的船?
想要打败北宋水师,那依靠同时代的船型很难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了,想要取得这种优势那只有风帆快船的炮舰。
快船北宋并不缺,但是那些都是小一号的跳荡船,史进觉得只要自己能开发出火炮快船就一定能横扫同时代的所有敌人。
造船大宋不缺能工巧匠,但是造炮的科技树只能史进自己从头攀登了,唯一能够依靠的那个叫轰天雷凌震的现在还在东京甲仗库当副使炮手。
这个人能不能招来另说,但是史进是严重怀疑这家伙所谓的火炮到底是投石机还是真正的火炮的,毕竟描写的太先进了点,听着就像假的。
就算是真的以现在的科技也只能是青铜炮,青铜炮那可是要用铜的,铜就是钱啊,那大炮动不动就是几千斤重,这一门炮就要融掉一两千贯钱。
加上人工费物料费啥的,这一门炮成本估计至少也要两千贯,一条船就算装二十门炮的小炮舰,那也是四万贯的火炮钱啊。
所以史进现在就是有心制造一条这种船,他那点家当也经不起这么折腾,不过枪炮肯定还是要研究的,毕竟就指着这个打赢了不是。
史进觉得是时候把汤隆那批铁匠调到梁山这边了。毕竟汤隆这种技术人才光用来打造普通武器有点屈才了,而且史进还计划着这次路过东京看看能不能拐走凌震,至少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会造炮不是。
理清了大概头绪史进顿时觉得怎个人都神清气爽了起来,毕竟比起以前的懵懵懂懂,现在可谓是已经有了自己的路线和想法,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就行了。
史进接下来两天就协调大家的人员调动,因为史进一直一来都有意识的把人员打散安置,所以大家也没有啥抱团心里,对于抽调人手也没有啥抗拒情绪,毕竟大宋朝廷把这种防范干的更彻底,大家早就适应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