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老和尚指点迷津
一看那老僧的模样,赵匡胤心想他绝非凡人,便向他拱手致敬。老僧慌忙回礼,说道:“小徒无知,冒犯了贵人,可不要见怪啊!”
赵匡胤说:“‘贵人’二字,在下实在不敢当。我本来准备从军参战,路过贵地,没有地方可以住宿,特借宝刹暂住一晚。谁知道您的徒弟就是不肯相留,还恶语伤人,所以才发生了冲突,还请高僧原谅!”
“点检做天子,上天注定了的,何必太过谦虚呢?”老僧笑着说。
赵匡胤听了这话,不知道什么意思,就问点检是谁。老僧笑着说:“你以后自然会明白,现在不方便说。”说完叫起摔倒在地上的那两个和尚,苛责道:“你们肉眼凡胎,怎么可能认出圣人?快去把客房收拾好,准备让贵客休息。”这俩和尚无奈,只好乖乖从命。
老僧问到赵匡胤的行李,赵匡胤说:“只有箭囊、弓袋,没有其他东西了。”老僧叫两个小徒弟把行李送到客房,然后请赵匡胤到大堂喝茶。
赵匡胤到了大堂,老僧吩咐小沙弥献茶。赵匡胤问他的姓名,老僧答道:“老衲从小出家,现在快一百岁了,早就忘记自己姓甚名谁了。”
赵匡胤不甘心,继续追问:“那总有一个法号吧?”
老僧合掌说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老衲常常自称空空,因此别人总是叫我空空和尚。”
“大师百岁高龄,道行必然高深,弟子愚昧,不知将来结局,还望大师指点迷津呐!”赵匡胤拱手说道。
老僧捻须答道:“不敢!不敢!夹马营中已经呈现天机,香孩儿绝非凡人,你的后福不浅啊!”
赵匡胤听了越发不解,不禁起身拜叩。老僧连忙避开,合掌说道:“阿弥陀佛,真是折煞老衲了。”
赵匡胤诚心说道:“大师既然已经知道过去,一定能预知未来。虽然天机不可泄露,但是现在弟子落魄至此,应该走哪个方向,才可以实现抱负?还望大师指点迷津。”
“再往北走,就能碰到奇遇了。”老僧见赵匡胤沉默不语,猜中了他的顾虑,笑道:“区区一些盘缠,交给老衲了,贵人放心去吧。”
“怎么好意思让大师破费呢?”赵匡胤惭愧地说。
老僧忙说:“结识些香火缘也是老衲分内的事情。今晚就在敝寺凑合一宿,明早就启程,免得错过机遇。”然后嘱咐小沙弥道:“你引这位贵客到客房休息,不准怠慢了!”小沙弥领命,老僧将赵匡胤送出大堂,道了声别,便也离开了。
赵匡胤到了客房,见床榻被褥整洁,窗明几净,有一种淡淡的清香,顿时心情舒畅,欣慰无比。
过了一会儿,小沙弥送来晚饭,全是新鲜的野果蔬菜,清脆可口。赵匡胤正好饥肠辘辘,便狼吞虎咽起来,直到吃撑了才停下来。残羹饭菜撤走后,赵匡胤泛起了浓浓的困意,倒床酣睡起来。
一觉醒来,已经日上三竿了,赵匡胤连忙披衣起床。这时,在门外等候多时的两个小沙弥,端着洗脸水和早餐进来了。赵匡胤用餐完毕后出门,老僧已在大堂恭候多时了,两人相见,互相行礼拜过,又攀谈了一会儿。赵匡胤想早早启程,于是起身拜别。
老僧拦住说道:“且慢!老衲已经预备薄酒几杯,就当是为你饯行,等到吃过中饭再走也不迟,何必如此慌张。”赵匡胤只好又坐下,和老僧谈论当今时局,并问天下什么时候能恢复太平。老僧捻须道:“只要中原统一,天下便太平了,为期不远了。”
赵匡胤忙问:“圣人是否已经出世?”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但要记住,一定要戒杀好生,才能统一中原。”老僧语重心长地说。赵氏能得到皇位,跟后面这句话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自然。”赵匡胤点头称是。
二人聊得起劲,不知不觉已到正午,小沙弥摆好了斋饭,还热了一壶好酒。老僧请赵匡胤上座,赵匡胤推让道:“承蒙大师错爱,我已经感激不尽了,怎么还敢高居上宾的位置呢?”
老僧微笑道:“好!好!眼下蛟龙失水,韬光养晦,老衲还得要坐在主位上。贵客没有越礼,老衲反倒失礼了。”说完,各自坐定。老僧给赵匡胤斟了一杯酒,自己只是喝茶相陪,解释说:“老衲戒酒吃素已经几十年了,只能以茶代酒,请不要见怪!”赵匡胤又一再谢过老僧。
酒足饭饱后,老僧让徒弟取来白银十两,送给赵匡胤。见赵匡胤再三推辞,老僧道:“不必客气!不必客气!这也是好心的施主赠与敝寺的,老衲只是借花献佛而已。你一路朝北,不过几天就有落脚之处,盘缠虽少,但是够用了。”赵匡胤只好领谢。老僧又道:“老衲还有几句话要送给贵人。”
赵匡胤作揖道:“自当洗耳恭听。”
老僧道:“‘遇郭乃安,历周始显,两日重光,囊木应谶’这十六个字,请贵人牢记在心。”赵匡胤茫然不解,但又不好多问,只能说领教了。
赵匡胤接过僧徒手里的箭囊弓袋,起身拜别,并对老僧约定说:“此行如果如愿以偿,我定忘不了大师的大恩大德!大师既然能预知未来,那我们什么时候能再相聚?”
“等到天下太平,你我自然会重逢!”老僧意味深长地说道。“太平”是赵匡胤称帝的年号,这也算一语双关吧。
老僧将赵匡胤送到寺门口,说了声“前途珍重”,便转身回去了。
赵匡胤按照老僧的嘱咐,一路向北,沿途的景色怡人,倒也不感到寂寞。赵匡胤渡过汉水,顺流而上,只见前方群山叠嶂,地形很是险峻,山后隐约驻扎着一座大营,并有一面大旗随风飘扬。赵匡胤朝着大营走了几十米,这才认出上面赫然写着一个“郭”字,顿时触动记忆,心想:“老僧说‘遇郭乃安’,难道就是这里?”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试试再说,便朝着大营去了。
不到片刻,赵匡胤就来到了营前,并询问营外驻守的哨兵:“贵营中的郭大帅是不是在这里?”
哨兵瞅了赵匡胤一眼,说道:“是在这里,你是从哪里来的?”
赵匡胤回答道:“我离开家已经好久了,是从襄阳赶到这里的。”
哨兵仔细打量了赵匡胤一番,见他蓬头垢面,衣衫不整,便冷语说道:“你到这里有何贵干?”
“早就听说了郭大帅的威名,今番前来特地拜见大帅,希望能留营效力!”赵匡胤答道。
哨兵不屑道:“你是什么人,大帅可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赵匡胤道:“我姓赵名匡胤,是涿州人氏,父亲是都指挥使,希望小哥通报一声。”
哨兵听后,觉得很是惊讶,不由得问:“你父亲位居都指挥使,你为何不留在家中享福,怎么还跑出来参军呐,真是让人不解!”
赵匡胤听后奋然说道:“乱势造英雄,不趁机闯荡出一番事业,更待何时?”真是胸怀大志,难怪能成就伟业。
哨兵听后如醍醐灌顶,羞愧不已,便说道:“你既然有这番志向,我这就为你通报!”
这位统领大营的将帅不是别人,就是后周太祖郭威。他现在还没有篡夺汉位,是后汉的枢密副使。汉隐帝刚上位,河中、永兴、凤翔三镇相继发生叛乱。李守贞镇守河中,为人桀骜不驯,是三镇盟主。郭威奉命西征讨伐,被任命为招慰安抚使。所有西面的军队都由他管制。现在他正发兵前往,途中在此安营扎寨,暂作休息。凑巧让赵匡胤遇到,真是天意啊!
不一会儿,哨兵回来,引着赵匡胤进入了大帅帐中。一进去,郭威盘坐帅位,见赵匡胤面方耳宽,身材魁梧,相貌不俗,对他印象非常不错,于是便问起他的籍贯和祖父世系,赵匡胤对答如流,声音洪亮。
郭威开口说道:“你父亲和我是同僚,他现在把守凤翔,你为什么不跟着你父亲,反倒投效我这儿了?”赵匡胤将父母宠爱,不许自己从军,自己偷偷溜出来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郭威。郭威听后,感叹道:“到底是将门之后,终究不是凡人,你先留在我的帐下,随我一起西征;等你建功后,我一定保荐你!”赵匡胤听后,连忙拜谢,于是便留在了郭营,随大军一起西赴河中。
一路上,赵匡胤披坚执锐,身先士卒,表现突出,立下了不少功劳。不久,李守贞败亡,河中平定。后来郭威移守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对待赵匡胤倒是不错,就是始终不见举荐,其实无非是想留着自己用。
后来,郭威篡汉立周,赵匡胤被提拔为补东西班行首(军队行列的领队),兼任滑州副指挥使。没过多久,赵匡胤又被调任为开封府马直军使(骑军指挥官)。周世宗继位后,又将赵匡胤派到禁军供职。老僧说的“历周始显”得到应验。
北汉主刘崇听说周世宗刚刚继位,便想趁火打劫,亲自率领三万精兵强将并联合一万辽国骑兵,侵犯高平。周世宗姓柴名荣,是郭威妻子的侄子,也是郭威的义子。因为郭威没有儿子,所以柴荣得以登基,庙号世宗。当时世宗年轻力壮,又通晓军事,郭威在世时封他为晋王,兼任侍中,掌管内外兵马大权。
柴荣收到北方急报,毫不慌张,当即亲自率领禁军,星夜兼程,不到两天,便到了高平。恰巧碰到汉军蜂拥而至,只见汉军个个人强马壮,还有辽国骑兵如虎添翼,大有侵吞山河的架势!周世宗麾军向前,双方各自摆好阵营,也没什么好说的,一场厮杀一触即发!
不到几个回合,忽然周兵阵营里窜出一支人马,竟然是向汉军投降的!他们解甲弃械,一路上高呼:“我愿纳降,请求饶命!”还有一千左右的步兵也跟了过去,情愿作降虏。周世宗仔细一看,率众投降的将军一个叫樊爱能,一个叫何徽。周世宗不由得火冒三丈,怒气冲天,当下突出阵营,率军追赶,喊杀连天!汉主刘崇看到周主亲自率兵杀来,于是命令几百名弓弩手一起放箭,想要将他万箭穿心。周主身边的卫兵急忙用盾把他护住,瞬间盾牌被箭镞射满,密密麻麻!
赵匡胤此时正在中军,见周主形势危急,对手下军士说道:“主子蒙羞,臣子也跟着受耻辱;主子临危,臣子也会跟着赴死,我们难道要袖手旁观吗?”说罢策马跃出,手持一条通天棍,向敌阵杀去!各位将军也不甘落后,一拥而上,管他什么乱箭如雨,只管杀敌救主。这数十名猛将加上数千精锐,同心协力,直杀得敌军纷纷败退,落荒而逃。
周主见汉军溃逃,便率军追击,痛打落水狗。经过一阵追杀,汉主退到了河东城内,坚守不出。周主这才罢休,在不远处安营扎寨。樊爱能、何徽的兵马被汉主拒绝,不准入城,没办法只好又回到了周营,束手待罪。这个时候回来,周主岂能饶了他们?果然,周世宗雷霆震怒,下令将这二人斩首示众,全军上下无不为之胆颤。
第二天,周世宗率兵攻城,城上飞矢如雨,久攻不下,伤亡惨重。赵匡胤身先士卒,采用火攻,城上的士兵惊慌不已,连忙射箭抵御。顷刻间,万箭齐发,赵匡胤左臂中箭,血流不止,他回营包扎后想再次强攻。周主见他负伤,况且屯兵城下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撤兵返回了汴都。赵匡胤因护主有功,作战勇猛,被周主提拔为都虞侯,兼任严州刺史。
周世宗三年,周主又亲自征讨淮南。那时,淮南被李氏占据,国号南唐,主子叫李璟,和周朝势不两立。周主发兵南下,赵匡胤自然也要跟着一起,还有他的父亲赵弘殷也一同前往。
这次南征的先锋是归德节度使李重进。行军到正阳,南唐派大将刘彦贞前来御敌,被李重进杀得大败,刘彦贞自己也丢掉了脑袋。赵匡胤带兵挺进,路遇南唐将领何延锡,一场鏖战,砍去了何延锡的首级,大败唐军。先锋连番被斩,南唐非常震惊,急忙派遣节度使皇甫晖、姚凤领大军十万,前来阻挡。这两人见周军士气正旺,不敢贸然前进,只驻守在清流关,坚守不出。
清流关在滁州的西南方,依山傍水,地势凶险,况且还有十万精兵把守,显然易守难攻。探子把这些情况报入周营,情况不容客观,周主听后沉思不语。就在这时,赵匡胤挺身说道:“臣愿意领兵两万,拿下此关。”
周主道:“爱卿虽然忠勇,但清流关易守难攻,皇甫晖、姚凤都是南唐健将,老奸巨猾,恐怕一时攻打不下来啊。”
赵匡胤对答道:“这二人如果真勇猛,就应该开关迎战,如今龟缩在关内,肯定是不敢和我们正面较量,要是我带兵突然攻打,来他个出其不意,一鼓作气便可攻下此关,趁机杀入,生擒这二人也是顺手牵羊的事情。臣虽不才,愿担当此任!”要么怎么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呢。
“要夺下此关,除了偷袭没有别的好办法了。朕听你这么一说,知道爱卿已有胜算,你明天就出发吧!”周主说道。
赵匡胤说道:“事不宜迟,最好今天就行动。”周主大喜,随即调拨两万精兵,任赵匡胤调派,攻打清流关。
赵匡胤星夜兼程,一路上偃旗息鼓,寂无声响。离城关还有十里的时候,天快亮了,他急忙命令军士加快步伐,到了城关时已是黎明。可是关上的守兵全然不知,一个个还在睡梦之中。鸡鸣数声,太阳升起后,才有侦察骑兵出关,刺探军情。不料关门一打开,旁边就冲出了一员大将,手起刀落,连续斩杀了数人。守门小兵知道大事不好,连忙前去关紧城门,可手刚一伸出,就被人斩断了五指,痛晕倒地。周兵一哄而入,大刀阔斧,杀了进去。皇甫晖、姚凤二人刚刚起床,突然听说周兵已经入关,吓得魂飞魄散,不知所措。还是皇甫晖机灵,跑出房门,骑上马就往东逃命去了。姚凤也紧跟其后,向东逃窜。只是可怜了那十万唐兵,只恨爹娘生得腿短,一时来不及逃跑,被周兵杀死无数。还有一半侥幸逃生,向着滁州城奔去。
皇甫晖、姚凤一口气跑到了滁州,回头一看,只见烟尘滚滚,旌旗蔽空,周兵像旋风一样追杀了过来。二人不由得叫苦连天,当下商议,只好拆毁城外吊桥,暂时阻挡敌军。
吊桥拆毁后,二人本以为濠渠宽广,可以挡住敌军来犯。谁知道周兵追到濠边,竟然都跳到水里,游了过来!最神奇的是统帅赵匡胤,勒马一跃,竟然跳过了七八丈宽的濠渠,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安安稳稳地站住了,非常不可思议。二人大惊失色,慌忙避入城中,闭门拒守。
赵匡胤命令士兵猛攻,四面架起云梯,正要督兵登城,忽然听到城上有人喊道:“请周将答话!”赵匡胤应声道:“有话快说!”说完,抬头一看,那喊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南唐节度使皇甫晖。他向着赵匡胤拱手说道:“来将莫非是赵统帅?你听我说,你我本没有什么大仇,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你偷袭我清流关,还穷追猛打追到这里,未免欺人太甚了吧!大丈夫做事要光明磊落,乘人之危算什么本事?有种容我出城摆好阵列,跟我一决雌雄。要是我再败了,情愿献上此城。”赵匡胤大笑道:“你无非是想使个缓兵之计,我也不怕你耍心眼,给你半天的时间,整军出来,我和你厮杀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好让你心服口服。”皇甫晖当然说好,自己还觉得是条好计策,其实还不如弃城了事,免得被人活捉。于是,赵匡胤下令暂时停止攻击,列阵待战。
大约过了半天,城门果然开了,涌出了好多唐兵。皇甫晖、姚凤一起出城,正要上前迎战,忽然觉得前队大乱,赵匡胤带着精兵冲杀过来。皇甫晖猝不及防,被赵匡胤一棍打落马下。姚凤急忙相救,不料刀枪未到,马先受伤,前蹄一跃,姚凤也被掀翻在地。周兵趁势把这二人围住,生擒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