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哲学评论(2017·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专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主编寄语

在“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正式成立四周年之际,《中国经济哲学评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专辑》问世了!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因为它表明:作为我国经济哲学界共同的学术园地的《中国经济哲学评论》,从此步入了新阶段——正式以“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会刊”的身份呈现在中国学术界。从兹时起,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有了自己的学术话语平台,而《中国经济哲学评论》也终于有了自己归属的家园。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不禁抚今追昔。回首本刊走过的岁月,至今已十载有余。在此期间,负载着同仁们的满腔勖望,蒙幸于全国学界的鼎力支持(包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持续支持),《中国经济哲学评论》相继出版了《货币哲学专辑》、《资本哲学专辑》、《财富哲学专辑》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专辑》,以及此刻付梓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专辑》。面对这凝聚着全国学界同仁心血的、层层垒叠的系列专辑,我们想起了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以说,这系列专辑正是中国学者们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思想阶梯,记录着中国经济哲学探索真理的一道道学术足迹。而在这一篇篇论著的字里行间,我们依稀聆听到各位学者们的心灵和热血与我们所处伟大时代相互激荡的回响。一句话,这系列专辑,在一定程度上铭刻着中国的经济哲学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成长的记录。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传说,大地女神盖亚的儿子安泰俄斯力大无穷,天下无敌。他的力量到底从何而来?他的对手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只要安泰俄斯的身体不离开大地,便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无穷无尽的力量,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于是这个对手便设计让安泰俄斯离地升空,这个巨人便立刻失去力量,其生命也趋于枯竭。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何尝不是如此!它必须在当代实践中才能获得不尽的鲜活的生命力。《中国经济哲学评论》能够不断成长的生命力来自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经济哲学的学术探索为当代实践服务,是《中国经济哲学评论》系列专辑的最显著特征和持之以恒的办刊原则。回顾过去,人们会发现:每一专辑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其引起的理论旨趣的进展而发生的——市场化改革中货币日益取代行政权力来配置资源,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货币作为市场中商品的劳动价值的一般等价物,其勾连的不仅是物与物的关系,更根本的是它作为市场经济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的纽带,结成了人与人之间庞大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交织成作为整体的市场,交织起人间分工合作的社会秩序与纷争,交织成人间的爱恨情仇,交织出人间万象。一方面,它在生活领域中消解着传统社会留存下来的等级制资源分配方式,而建立了一种在货币面前人人平等的体制与观念;同时在生产领域中消解着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一种用“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的富有活力的市场机制,这样的变化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货币权力在配置资源上的越界,它向政治权力、伦理道德等领域的侵蚀,使马克思所批判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动摇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根基,腐蚀着人们的灵魂。货币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它将生成怎样的社会结构?面对这样的现实及其引发的问题,正是作为创刊号的《中国经济哲学评论·货币哲学专辑》从深层的哲学角度所讨论的问题。

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出现了资本不断积累和扩张的运动,民营资本蓬勃发展,国有企业也在改革中逐步实行资本化,资本力量在社会中越来越拥有决定地位。资本力量一方面不断将各种社会资源吸收到其自身的扩张运动中,从而形成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以追求利润和自身扩张为其唯一目标的资本,不断吞噬自然资源,污染生态环境,压低劳动者工资,甚至出现了血汗工厂。金融资本与资本金融则通过虚拟经济,一方面为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型实体经济)融资助力,另一方面则成为搜括民众手中的剩余价值的工具,形形色色的金融创新产品甚至制造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21世纪历史偏斜运动集中地体现在,全球社会财富的增长率远远不及资本的收益率,劳动报酬的增长率远远低于资本的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的狂奔为什么能如此偏离全球经济正义的轨道?资本收益率的任性为什么能如此脱离劳动价值论的科学规制?资本收益率的肆意高涨为什么能如此不断地产生地球上的生态危机?资本到底是天使还是恶魔?中国的资本应当如何运作?如何对待国际资本?如何看待金融资本?《中国经济哲学评论·资本哲学专辑》从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角度,讨论了这一系列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的社会现实问题。

资本一旦成为配置资源的重要力量,市场一旦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分配方式,必然会产生社会财富的创造与分配的一系列问题。于是,什么样的机制能够促进社会财富创造?如何看待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如何处理财富的分配和创造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它需要学界给出明晰的答案。更为重要的是,财富扩张的哲学教条是如何通过政治谱系的历史解构,将资本主义制度加以证伪的。应当看到,21世纪财富幻象的达成有三个维度值得研究。一是经济学与财富范围的任何数量估价的分析范式的脱离,它提出了财富的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的渗透问题。二是由传统的思辨逻辑而禁闭的主体、主体化和主体位置的形而上学,转向当下的超越论的、现象学所预设的纯粹先验的意识哲学。从一个被理性逻辑锁定了的禁闭的自我,即利己主义行为的“原子”式自我,转向一个向意志主义、生命哲学、主观构造论开放的“超人”式自我,即经济理性与精神非理性相结合的自我。三是技术理性过程的真实性、精确性往往遮蔽了技术前提预设——“理性狡计”的虚假性和有害性。它深层次地提出如此问题:财富创造的工具理性与构建财富体系的存在者之间的本质关系是什么?这是《中国经济哲学评论·财富哲学专辑》从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相融合的高度所讨论的问题。

在讨论了当代市场经济的三大主题——货币、资本与财富之后,《中国经济哲学评论》转向综合性的理论批判与探索。随着国际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使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传统受到广泛质疑。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危害性。因此,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能止于对它的道德伦理批判,最根本的批判是对其经济制度以及维护这种制度的理论的深度批判。于是,《中国经济哲学评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专辑》出版,让哲学界与经济学界听到了这个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界的声音。应当指出,政治经济学批判,始终固守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互动的传统,对经济所关涉的思想维度、政治维度以及历史价值维度的偏重,使得单一的经济学分析的视角,直接被转入综合系统分析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学术资源中,从而使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在考量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运动的同时,对追求历史进步的原则和人类自由与解放给予高度关注。今天,在中国进一步确立《资本论》所唤醒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构建,对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复活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互动的牵引,旨在寻求全面深化改革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利益多元化、诉求多元化引起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凸显,更为复杂的问题被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不确定性超常规涌现,用什么样的理论智慧来导入如此重大的历史变革实践,用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来支撑如此重大的市场制度创新,用什么样的中国学术、中国文化精神来提升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它关涉的不是某一学科学理的运用,而是诉求着首先是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联盟与互动,诉求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场。联系当下中国道路、中国精神的反思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中国化推进势在必行、意义久远。

在今天,中国已经和平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面临着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等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篇章。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新的领导集体,正在领导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又将在今年召开,它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走向新的辉煌。在这新的时代里,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关系中华民族和每个中国人的前途与命运的重大问题。正是背负这样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时代责任,这一期《中国经济哲学评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专辑》问世了,它以“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会刊”的名义将《中国经济哲学评论》带入了这个新时代。不可否认,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的讨论,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再来讨论它,主要关涉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历史实践和反思成果所沉淀的各个方面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有何异同?中国正在走“市场社会主义”的道路吗?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更容易受到指责?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相悖吗?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加快哪些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内生关系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的内生关系如何认知?中国资本发展独特的制度优势、精神资源优势是什么?大力促进社会主义资本发展在何种意义上是积极的、有效的、正能量的?让资本在社会主义阳光下最大化运行,重要的要解决哪些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和改革实践问题?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消除人的异化现象?社会主义如何从经济理性上升到政治理性,即把追求经济最大化效应扩延为追求社会发展的最优化效应,把经济人的财富论提升到人民的财富论?这是十分重要的制度创新,也是中国为世界做出最重要贡献的历史期待。上述问题的回答,离不开三个依据:一是经典作家的思想及原理,二是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历史发展实践的图像比较,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因此,深度讨论这些问题的焦点,应是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大历史哲学问题。

正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俄斯的力量源于大地一样,我们这个小刊在过去的岁月里所取得的微薄的成绩,当然来源于大地。在成为“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会刊”之后,它的生命力必然只能来源于大地——这个大地不是别的,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旦离开这样的大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必将失去生命力,而我们的《中国经济哲学评论》也必将枯萎。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我们将继续《创刊辞》中所声言的办刊思路:本刊作为“中国哲学界与经济学界进行对话的一个论坛”,“选择那些具有时代性、前沿性和基础性的学术问题,作为每一辑的专题”,这些专题应当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焦点,是当代中国学者对我们时代伟大实践的哲学探讨的结晶,是当代中国学者对社会理性反思的心灵的记录。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应当不忘初心,继续沿着这条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思路走下去。作为学术讨论,应该追求用最新的思想理论来解释中国当下最新的经济现象,运用最新的思想理论来解决中国当下最新的经济问题。我们将围绕着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焦点,在学界同仁的支持下,陆续推出相应的专辑。我们在此也诚邀全国学者惠赐智慧。

我们的时代,既是一个人间奇迹不断涌现的创造性时代,也是一个各种问题与危机层出不穷的挑战性时代。我们相信,以如此伟大而丰富的改革开放实践为基础,有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发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引领,有全国学界的持续支持,作为“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会刊”的《中国经济哲学评论》,必将开创自己的更加美好的新的未来。

与我们在办刊之初所怀抱的初衷一样,我们真诚地希望:本刊已经推出和将要推出的密切结合当代现实的理论文章,虽然不具有所谓“轰动效应”,但是应当能够具有持久魅力;虽然不追求哗众取宠的摩登与时髦,但是应当能够紧扣时代的脉搏与人类精神的根基;它们应当不像晨露般的灿烂而短暂,不像流星般的闪烁而稍纵即逝,而是能够具有较为持久的文献价值,在人类学术的星空中久远地闪烁着它们那智慧的光芒。

让我们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