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重大改革创新史略(1979~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创新“被赋予改革开放试验者和探索者使命的深圳,大规模的体制变革是完成其任务与使命的要求,这个过程是对计划体制的突破和对发达国家市场体制的借鉴、试验、总结、示范,为目标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效率检验作贡献。”见袁易明《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理论逻辑与实践启示——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为例》,《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1卷2004年第6期,第8页。有学者也认为:“上世纪80年代初,当全国还在争论计划和市场关系时,深圳就提出建设资金以引进外资为主,经济成分以发展外资企业为主,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深圳根据中央‘杀出了一条血路来’和‘跳出现行体制之外的指示精神,在面对世界范围内多种目标模式的选择和比较中,先后在价格、流通、外贸、金融、外汇、土地等领域推进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圳实践的成功,说到底是市场经济的成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而开市场经济的先河,是深圳成功之所在。”见钟坚《“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7卷2010年第3期,第27页。

深圳经济特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突破旧体制的束缚,主要以市场为取向,以放开物价和改革基建体制为突破口,在工资制度、基建体制、价格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来,先后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从局部改革转向全面改革,从单项改革转向系统改革,从初步改革转向深入改革,全面推进了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袁晓江:《深圳的实践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年第6期。该文认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时,我国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但作为“试验区”的深圳,并无计划经济的束缚。深圳正是利用这个优势,大胆突破,进行市场经济改革试验,从实践上升为政策、较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个过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深圳的实践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有直接的关系,至少加速了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进程。;于90年代中后期转向体制创新和配套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于21世纪初期以来从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等方面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及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从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市、区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等方面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从率先全国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改革投融资体制和社会投资管理体制、进行新一轮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实施第四轮财政体制改革、启动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管理,以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及其关键环节入手,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深圳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实践成果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成功样本谭刚:《论经济特区对中国渐进式改革发展的独特贡献》,乐正主编《深圳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163~178页。该文认为,经济特区是中国渐进式改革模式的重要创新,率先探索、示范推广和持续创新是经济特区对中国渐进式改革发展的独特贡献;经济特区率先探索为中国渐进式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实践价值和推广经验的成功样本。另,蔡继明:《从体制改革到制度创新——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回顾》,袁易明主编《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09年第1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105~110页),该文认为,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单一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乃至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所有这一切,既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的变革,也反映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迁。这也许正是中国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和最为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