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国防军队建设和改革的新要求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与国防军队的现代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新形势下国防军队建设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四个全面 国防军队建设 国防军队改革
【作者简介】李保忠(1954~),男,河南汤阴人。西安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中国发展实际,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与国防军队的现代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新形势下国防军队建设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里谈三点粗浅的认识。
一 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国防军队现代化的关系
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风险和挑战叠加,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对党治国理政的考验前所未有,更加需要军队发挥保驾护航作用,对国防军队进一步现代化要求更为迫切。
(一)国防军队建设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面呈现许多新的特点,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把国防军队领域,更加自觉地、更加突出地纳入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体系中来思考、建设、改革。因此,国防军队建设改革本身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突出的例证就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专门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一个部分单列出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将国防军队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向民众公开。从实践上看,中央军委为此专门成立了深化国防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主席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这样就形成了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相衔接、配合、补充的一种领导改革机制的互动格局,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标志着国防军队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实质性起动。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他特别强调,现在,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世界、纵观全局、审时度势,应对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和军事战略方针,履行好军队使命任务,都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充分表明,国防军队改革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
(二)国防军队建设改革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力量保证
国防军队建设改革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力量保证。近年来,无论从国际形势还是从周边形势看,都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值得警觉的问题。例如,日本对历史问题的态度,美日新的合作指针透露出的动向,美国及一些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动作,俄罗斯胜利纪念日红场阅兵呈现的国际政治分野,中东、乌克兰等乱局背后各种力量的博弈。这些新问题提醒我军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在强军目标引领下,抓紧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人民奔小康,军队责任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军队来说,就是要扎扎实实践行强军目标,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提升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本领,一刻也不放松军事斗争准备,确保一旦有事,能够上得去、打得赢,不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此外,还要看到,人民军队不仅是小康社会的守护者,也是建设者、参与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人民军队责任重大,可以大有作为。总之,要把人民军队这支力量建设好、发展好、运用好,在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在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做出军队自己的贡献。
(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来
“四个全面”是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关键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来。要坚持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做到感情上真诚认同、政治上坚定信仰、行动上自觉运用。要把强军目标要求贯彻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引导广大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勇敢承担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二 要善于运用“四个全面”蕴含的科学方法指导强军实践
对于军队各级领导来讲,在强军兴军实践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善于运用“四个全面”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着力掌握其精髓要义,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部队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统筹部队建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渗透着三大思维方式,即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协同思维。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讲到改革问题时,多次讲到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实际上这是三种思维方式。笔者曾问过一些同行,这三个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大多数回答说它们意思差不多,看不出太大区别,特别是系统性和整体性就更难看出区别。认真思考一下,它们虽有联系,但还是不同的,各有自己的内涵,不然何必用三个词呢?而且总书记有时还用“耦合性”“关联性”等词,实际上都不同。一个系统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个整体,但它和整体相比,还是有区别的。系统是相对零碎讲的,整体是相对部分讲的。系统主要是指同类事物内部的纵向联系,整体主要是指不同系统之间的外部的横向联系。一个整体可以有若干系统,比如人体,如果说人是一个整体,它包含八大系统(也有说九大系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整体,实际上是由八大系统组成的,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执政党、国防军事、外交。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改革蓝图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思路。在实践中,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主管,考虑的主要是本地区本单位的整体发展,部门领导考虑的主要是本系统的发展。主管的权力大一些,但责任也大。协同什么呢?主要是协同不同系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使各系统更好地配合、更好地运行,最后达成目标。所以说,从领导科学的角度讲,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协调、就是协同。担负的职务越高,协同的范围越大,到了国家元首层面,就要协调国与国之间的事了。“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的建立,就是协同思维、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担任了中央好几个领导小组的组长,为什么?就是为了更好地协调、更好地协同。
“四个全面”中体现的科学思维方式,对推动国防军队建设改革有重要指导作用,对领导干部指导部队工作非常重要。要善于运用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协同思维谋篇布局,科学统筹铸军魂、谋打仗、转作风工作,协调推进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使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建设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要善于树立问题导向意识破解难题
“四个全面”本身就是面向解决问题的战略布局,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非常鲜明。推进和落实“四个全面”,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发展的突出矛盾,实现强军目标。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各级要把工作主线放在改革上,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改革来谋划、部署、推进。要继续抓紧抓好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清理清查后续工作,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同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强部队管理,保持部队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
这就要求我们军队的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在当前的改革中,要有使命担当,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带领广大官兵做好改革中各项工作,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强军兴军做出应有贡献。
(三)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
习近平在讲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强调,“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在实现强军目标过程中,我军建设面临许多矛盾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之间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之间差距还很大,我军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战争能力不够;部队建设中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如组织体制不科学、政策制度不完善、新型军事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都是必须解决的。
此外,不同的军兵种、不同的机关部门、不同的作战部队、不同的院校等,由于担负的任务不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不可能完全相同,关键是找出影响本单位、本系统的那个“牛鼻子”,突现重点突破,才能推动“四个全面”在部队实践中落地生根。
(四)要善于创新驱动促进部队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本身也是创新的成果,既是理论创新也是实践创新,同时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在世界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实现富国强军大目标对国防军队建设的诸多方面,比如作战理论、训练模式、体制编制、兵种结构、人才培养、后勤保障等,都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在全军政工会议上,习主席要求在全军要把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即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党性原则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政治工作威信在全军牢固立起来。这“四个立起来”,在新形势下都有创新的空间,总之,只有加快推动军事战略创新、政治工作固本开新、组织形态调整优化、治军方式根本转变等,才能使军队现代化建设尽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
三 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与改革的几个着力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新形势下的国防军队建设和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新的期待,国防军队建设和改革也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需要实现新的跃升。这中间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其着力点可以放在打好“四战”上。
(一)打好“保卫战”,用胜战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护航
军队的崇高使命就是保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安康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今后几十年中,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根本利益、最高利益。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第二经济大国,可以说经济利益已遍及全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一带一路”的建设,国家利益必然进一步延伸拓展,中国在世界上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利益所到之处,就得有保护的力量、手段、能力。富国必然要求强军,没有强大军队支撑的富国,不是真正的富国;没有能力保护的繁荣,也不是长久的繁荣。这个道理被古今历史所证明,尤其被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所证明。可以说,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更多、更悲惨,想想甲午战争、想想九一八、想想南京大屠杀,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民众、哪一个国家国都的国民,遭到如此的杀戮和羞辱。在近代世界历史上,我们的民族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窝囊的民族,偌大一个国家竟被一个弹丸小国欺侮半个多世纪。之所以落到这个地步,说到底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统治者腐败无能,二是军队战力不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几十年的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特别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让全世界认识到了新中国的骨气和力量。难怪几十年之后,一些美国的将领还在讲,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思想化。他们为什么这样讲,毛泽东难道对新中国、对新中国的军队有这么重要?对手有时看问题常常比我们自己更深刻。毛泽东思想确实重要。因为它是我们的党魂、军魂、国魂、民魂。对毛泽东这样一位历史伟人、开国之父,要尊重、要有一种敬畏感。他不是完人、不是不可以批评,但绝不能毫无根据、不加分析地乱批评、乱指责,更不能去羞辱。前段时间央视一位主持人的视频公开后所引发的国内舆论的热议,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因为它触动了中国人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不管怎么看,它至少是一种民意的表达。而且根据网络调查,赞同维护毛泽东形象的高达87%。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绝不是单单用一个“左”字能解释的。可以肯定,只要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还在中国人民心中飘扬,西方敌对势力想在中国搞颜色革命就极其困难,想分裂我们的国家就极其困难,想西化、分化我们的军队就极其困难。除非我们自乱阵脚,像苏联一样。
所以在新形势下,在准备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军队要打好“保卫战”也有了新的内涵。和平年代的保卫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军事上的保卫战,二是意识形态上的保卫战。
军事上的保卫战,就是习主席提出的能打胜仗。这方面我军有光荣的历史,也有许多辉煌的战绩,但要看到我们也有自己的弱项,要研究怎样弥补自己的弱项。这个弱项最大的一点就是30多年来我军没有实战经验。所以在和平条件下怎么来证明有打胜仗的能力,这个很值得研究探索。应该让全世界知道,特别让我们的对手明白,虽然我军几十年没有打过现代战争,但一旦开战,我仍有必胜的把握。这就要靠平时的训练、演习,靠体制机制的科学,靠武器装备性能的优越,靠军人的忠诚和血性。这就是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的根本之所在。这一点可以向我们的乒乓球队员学习:多少年心存忧患,刻苦训练,了解对手,故能确保整体优势,一上赛场就胜券在握。
意识形态上的保卫战是新形势下一个新的要求。我们这支军队和其他国家的军队相比,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它是党缔造指挥的,是党的军队;它当然也是国家和人民的军队,但首先是党的军队。几十年来,我们这支军队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思想为思想、以党的目标为目标,从而铸就了我们的军魂。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一支像我们军队一样的军队。近九十年来,我们这支军队可以说,既能打军事仗,也能打文化仗,是一支有文化、有魂魄的军队,是一支有远大理想、有重大使命的军队。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这条战线上军队是党的可以信赖的一支特殊的方面军,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尤其军队中众多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宣传的军人,他们是一群拿起枪可以冲锋陷阵、拿起笔可以在意识形态领域奋力拼搏的战士,千万不要小看了他们的作用,这是我们在特殊战线作战并能胜战的“特种部队”。在新形势下,军队只有打赢了这两种形式的保卫战,才能真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护航,确保人民的幸福生活。
(二)打好“攻坚战”,用忠诚品质为全面深化改革开路
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把国防军队改革纳入整个国家改革的大棋盘中,这是其与十八大前改革的一个重要区别。之前的国防和军事改革基本是自成体系,而且比较封闭,缺乏全面系统的整体考虑。十八大以后改革的思路不同了,更注重顶层设计、更注重全面系统思考,也更有权威性。所以,打好“攻坚战”,主要是搞好国防军队自身的改革,为国家在军事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开好路,为强军奠定好科学的军事制度体制基础。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为标志,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已经全面启动。习近平在这次会议上特别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根据改革总体方案确定的时间表,2020年前要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习主席要求全军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坚决打赢改革这场攻坚仗,努力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深化改革对军队来说是一场大考。这次改革可不是小打小闹,它涉及的广度、深度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少见。因此,军队必须打好这场“攻坚战”,必须承担起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广大官兵应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为实现强军目标做出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应该做出的贡献。
(三)打好“持久战”,用法治信仰为全面依法治国筑基
依法治军,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依法治国,对军队来讲,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因此,树立法治信仰,打好“持久战”,筑牢强军之基,实质上也是为全面依法治国筑基。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治军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治军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法治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治军方式。军队越是现代化、信息化,越是要法治化。在信息网络时代,战争过程日益科学化,军队建设、管理和作战行动更加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这就要求将国防和军队建设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军事活动全部纳入法治轨道。无论是训练、管理、教育,还是后勤、装备等领域的活动,都要符合法治精神、严守法治标准,确保工作循于法、秩序统于法、忙乱止于法。依法治军就是要逐步做到:党委要依法决策、机关要依法指导、部队要依法行动、官兵要依法履职。
实现治军方式根本转变的核心要义就是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把法治化作为治军方式根本转变的目标方向,强化依法开展和指导工作的理念与定力,用法治方式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矛盾问题,从而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当前,我军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现行军事法规制度已达4000多部,基本涵盖了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但法治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仍未完成。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在部队中仍然比较突出:有的领导“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机关部门下发通知、安排工作比较随意,不按制度规定和计划安排办事;有的部队抛开条令条例,搞一些土政策、土规定;还有的官兵遇事不信法、不找法,而是找关系、找门路。“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白头、白头不如口头”的现状还时有发生,“计划墙上挂,干啥听电话”的历史还没有完全结束。“重将轻制”“重令轻典”“重经验轻法律”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成为军队建设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努力实现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
(四)打好“防御战”,用清正形象为全面从严治党立威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战略中军帐之帅。对于军队来说,从严治党,最重要的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要打好保卫战、攻坚战、持久战,关键是自己的队伍要纯洁,自己的阵地要坚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打好军队内部的“防御战”意义非同小可。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搞好军队的事情,同样如此。打好“防御战”,最根本的是搞好军队党的建设。习近平深刻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切实做到选好干部、用好干部、管好干部,这个对地方、对军队是一个道理。众所周知,近年来军队内部的腐败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仅十八大以来倒下的将领足有一个排了,有人说比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加起来牺牲在战场上的将军还要多。当然这里有一个统计比照的问题,不一定很科学;但确实应看到现在查处的军队的一些贪腐问题,涉及的层次之高,范围之广,在建军以来的历史上是没有的,教训十分惨痛!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眼光,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提醒,进城后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新中国成立后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执政党的问题。当然他使用的方法手段未必都正确,特别是忽视了法治,但他的历史远见、战略眼光,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糖衣炮弹有时候确实比真枪实弹厉害得多,因为它不容易警觉,又常常很舒服,它让人慢慢中毒,最后无药可治。徐才厚、郭伯雄等不就是这样吗?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坏,都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这里面可以总结的教训很多,习近平在接见军委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时进一步提醒,要深刻吸取郭伯雄、徐才厚等人严重违纪违法的深刻教训,旗帜鲜明地同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带头弘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积极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广大官兵看到军委机关新气象、看到正风反腐正能量。
当然,打好军队内部的“防御战”,从根本上还是要做到习近平所强调的那样:要着眼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区分和配置权力,重点解决军队纪检、巡视、审计、司法监督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的问题,以编密扎紧制度的笼子,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如何落实习近平讲的选好干部、用好干部、管好干部的问题,这方面应该有大的创新。实事求是地讲,这些年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我们提拔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些人干活不多,得利不少,贡献不大,一路快跑,水平不高,提拔很快。军队里的代表性人物就是谷俊山、郭正刚等,基本上是坐直升机飞上来的。他们就那么优秀?现在我们都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这些人上来后,怎么能指望他们有责任感使命感?他们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神圣、什么是崇高。
这些年在党内军内的干部中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就是自杀现象,而他们自杀后一般报道都是说得了抑郁症。一般老百姓得这个病好理解,为生活所迫、情感所困,想不开,自杀了。到了大校、少将甚至中将,死前也没有见过诊断,死后怎么都成了抑郁症?真是不好理解。搞心理学、心理战的同志应该好好研究一下,不然,一旦打起仗,得了抑郁症怎么办?怎么打胜仗?前一段时间看到一本书里面讲到这样一个观点:信仰坚定的人极少有得精神疾病的。想想有道理。战争年代很少听说哪位将领得抑郁症,我们一些共产党人如赵一曼等在敌人那里受尽摧残,没有听说谁得抑郁症。一些官员、将领因抑郁症自杀,其他不讲,至少说明信念系统出了问题、至少说明干部管理方面出了问题。所以说打好“防御战”不容易,但必须打好、打赢,不然真的有危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他说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就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只有这样,才能重新展现我们党和军队的形象、树立起全国人民的信心、带领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的真正意义、真正价值也许就在这里。
〔中文校稿: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