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命运共同体
缅甸战略与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一 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发展
金凯(Jin Kai)在《中国能否构建命运共同体》一文中指出,“命运共同体”这一说法是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的,用于描述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特殊的两岸关系。自此,中国政府就一直热衷于使用这个词来强调和其他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邻国重要但又独特的关系。现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10月“关于邻国外交工作会议”的主题演讲中阐述了“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当时被理解为中国与邻国开展外交事务的指导原则。
在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了“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地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还强调,“与邻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成为他们的好邻居、好伙伴,使他们感到安全,帮助他们发展”。
接着,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3月30日举行的博鳌论坛上发表了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演讲时,概述了实现这一愿景的四个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二是,必须坚持合作共赢;
三是,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四是,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据说,这个新型共同体旨在构建一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实质上,它被视为整个人类共同命运的一部分。
金凯称“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是习近平时代下一个精心设计和精心构建的新外交战略的核心部分:‘中国梦’维持着国内的统一和稳定,‘新型大国关系’寻求与超级大国和平共处的方式,‘命运共同体’则确保一个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这对中国未来持续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学者还指出,“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本质是通过发展与邻国的友好关系,确保中国对外战略环境的和平与稳定。
为了实现“命运共同体”这一愿景,中国肯定需要巨额的资金。林毅夫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第二大经济体”,它“有着大量的外汇储备,高达约3.5万亿美元(2.5万亿英镑)”。
“与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上的声明一致,中国政府宣布了‘一带一路’的行动计划。该计划由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表明它既是一项对内又是一项对外的政策举措。”
中国“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似乎是围绕着经济举措展开的,其将中国置于区域发展动力的中心,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一带一路”(B&R)倡议为两大主要支柱。这个更进一步的“一带一路”倡议可谓是“命运共同体”愿景的标志。
在林毅夫看来,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理念更为直接。在受到丝绸之路贸易和交流合作的启发后,习近平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连接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和非洲,直至欧洲。通过在丝绸之路沿线建设急需的基础设施,中国将构建“一个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在一些观察家们看来,“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被概括为一个核心思想(和平、合作、发展和互惠),五个合作(政策协调、设施连通、顺畅贸易、金融一体和民间交流),三个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新的概念系统。
“一带一路”倡议将通过一系列机制来筹集资金。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将为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中国政府越来越多地谈到“一带一路”(B&R)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并将它们与“命运共同体”这一愿景联系起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旨在满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第一个倡议。
查尔斯·佛里曼(Chas Freeman)教授认为,“总而言之,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也是最具变革性的工程。中国政府承诺提供1.4万亿美元的项目资金,以当前美元价值来算的话是马歇尔计划的11倍。大多数项目都是陆地上的项目,海上项目相对较少”。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目前是一个宏伟的计划,旨在重新构建中国的战略环境,展现中国的经济力量,确保中国有渠道获得能源和矿物供应,并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一带一路”旨在通过中欧、西亚和南亚及俄罗斯这些连接点,实现中欧之间更大更快的互联互通。
查尔斯·佛里曼(Chas Freeman)教授补充道,“一带一路”相当于一项根据共同规范和运输法规构建下的联合欧亚大陆的提议。它设想与65个国家签订双边协议,以减少贸易障碍,建立和资助金融机构,以及执行宏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新的道路、铁路、管道、港口、机场和内陆电信通道都将提高欧洲大陆的陆上旅行和经济贸易的效率。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以及从太平洋到中东和印度洋的广阔空间将与工业发展走廊接轨,利用这些联系来开创一些经济活动中心。网络效应不仅使中国成为“一带一路”的领导者,也将惠及所有涉及的国家。
一方面,“一带一路”似乎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部分要素,但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又类似于各国之间伙伴关系的安排。然而,一些人认为,“一带一路”的影响超越了区域一体化和伙伴关系的范畴。它将二者作为基础和优先事项,提出了更深远的愿景,即建立一个区域命运共同体。在一些观察家看来,“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重建国际传播秩序,行使中国的话语权,且在全球化时代发展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策略。
事实上,传统的国际传播秩序已经被西方大国所垄断,西方国家的话语权在世界上起着主导作用。西方国家行使这一权力,利用其强大的传播系统和话语优势,排挤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失去了在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并处于被动地位,受到欺负和剥削。从中国的角度看,这就是为什么要重建全球秩序,尤其是强调中国的话语权是一项重要且迫切的任务的原因了。
中国政府也意识到,自己的成功发展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没有邻国的和平、稳定和增长,中国就无法实现其“伟大的民族复兴”。对中国的邻国而言,“命运共同体”会促进一个紧密的区域经济关系,是一个与中国相互推进的机遇。
最重要的是,亚洲需要新的基础设施,截至2020年,大概需要每年7700亿美元资金,亚洲开发银行称道。世界银行驻北京代表处主任伯特·霍夫曼(Bert Hofman)补充道,如果各国与中国相互协调计划和项目,它们都将获益更多,肯定会比各国单独计划和建设要受益得多。中国也需要“一带一路”。因为中国的商业受到了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了不断增加的需求。所以,中国在海外建设基础设施,将一些制造业转移到海外是有意义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会实现新的丝绸之路。
目前,“一带一路”受到了64个国家的支持,其话语分量也提高了国际影响力。可以说,世界开始接受中国的话语权。随着“一带一路”的贯彻和实施,中国主导的国际传播系统及其话语权正在逐渐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正在行使其国际交流和国际话语权,这一战略的成功可以助力实现中国梦。
二 东盟、中国和命运共同体
王嵎生(Wang Yusheng)是中国前亚太经贸合作组织(APEC)的高级官员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他在《中国为命运共同体实施的周边外交》一文中,阐述了他对中国“命运共同体”的看法。他强调了中国对其邻国的政策。还表示,“追求睦邻友好的关系”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是中国的国家政策。与过去相比,周边外交“进入了一个飞跃的发展阶段”;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将大力支持和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开放海上新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呼应上海合作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的主张,符合邻国特别是东盟和中亚国家的需要;中国的发展将有利于邻国的发展,反过来,邻国又为中国提供有力的支持,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在中国和东盟对话关系建立25周年之际,中国领导人郑重提出要致力于与东盟构建“命运共同体”。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可能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这将有利于所有相关方。除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之外,中国还渴望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协定。亚太自由贸易协定将区域性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纳入更大的且简化的规则、过程和标准中来,以提高效率。这可以视为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发展的另一阶段。
中国已经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从1991年的79.6亿美元的贸易额增长到2015年的472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8.5%。中国是东盟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于2015年底签署了一项升级自由贸易区的协定,目标是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要达到1万亿美元。在投资领域,据报道称,截至2016年5月底,双边投资已经突破了1600亿美元。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中国把东盟视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亦称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及区域和海洋合作的首选合作伙伴。2016年7月25日,在老挝万象召开的中国-东盟(10+1)外长会议上,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说道,“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东盟伙伴关系已成为东盟对话伙伴国中最广泛、最富有成果和最密切的联系”,他还表示,中国和东盟是战略合作伙伴,荣辱与共,一同经历兴衰,共建“命运共同体”;在过去的25年里,我们一直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中国将继续把东盟作为“邻里外交”的优先合作伙伴,支持东盟共同体的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
东盟各国外长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中国是东盟的密切朋友和重要战略伙伴。东盟赞赏中国对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支持,愿意与中国共同努力,并借东盟-中国对话关系建立25周年这一机会,促进东盟-中国伙伴关系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东盟欢迎《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联合声明的全面且有效的执行。东盟相信,《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彻底有效贯彻对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并鼓励有关国家以建设性的方式或是通过对话和协商的方式来和平处理分歧。
总之,可以看出,东盟和中国的全面合作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为该地区甚至全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 缅甸、中国和命运共同体
缅甸的民主改革为其邻国开展更积极的合作开辟了新的机会。因此,缅甸一直积极参与双边、区域化和国际方面上的事务。缅甸相信,通过参与,其能够从信息和沟通交流,处理非传统安全问题,打击包括毒品贩运在内的跨国犯罪,保护环境和管理气候变化等合作中受益。在与区域内和全球内国家的研究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转让方面的进一步合作能为缅甸获取积极的成果。在此方面,缅甸欢迎各种形式的举措,以实现本区域内外的互联互通。缅甸是首批签署“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该倡议侧重于中国与欧亚国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缅甸还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之一,并已为该行提供了2.645亿美元的资金,持有0.49%的表决权股份。
“由于缅甸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的位置,因此它决定参与到海上丝绸之路项目中来,旨在通过中国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更广泛的合作,对东南亚进行投资并促进合作。”为了强调缅甸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重视,缅甸领导人昂山素季在访问中国期间,会见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先生。
自2014年以来,中国呼吁各方应共同努力,建立“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两条道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条类似古代丝绸之路的欧亚陆上贸易通道,横跨中亚和俄罗斯,连接中国和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条通过东南亚、印度和非洲,连接中国和欧洲的贸易路线,并于中国在印度洋的海洋基地上建设。
“一带一路”构成了六个东西向或南北向的跨区域经济走廊的网络。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支那半岛,这个地区是中国和五个湄公河流域国家,即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可以在亚洲开发银行牵头下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项目,并可能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相交的地方。亚洲开发银行侧重于东西方向上的联系,而中国则集中发展南北方向上的联系。
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以下简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已经酝酿了几年。
佛里曼(Freeman)教授称,中国在缅甸西部的皎漂建设了一个重要的港口,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现在可从皎漂通向昆明。这比从非洲或是中东远途跋涉到中国的石油输送距离缩短了700英里,减少了30%的交付时间,也避免了通过马六甲海峡这一交通要道。与此石油管道平行的铁路处于拟建设阶段,尚未得到批准。
Chaw Chaw Sein教授在她的论文中提到,“中国设想建立一个能使其西南部的云南省通过缅甸可以连接加尔各答的经济走廊,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部分”,同时还计划从东南部的福建省通过南海连接印度洋和波斯湾的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与钦奈等港口城市的联系。她补充道,“缅甸认为这条路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以为缅甸及其人民带来新的经济机会,能够在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缅甸还承诺与中国开展合作并签署谅解备忘录和协议,包括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框架下双边经济和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她还指出,“安全问题是‘一带一路’成功开展的不利因素”。
尽管缅甸欢迎“一带一路”倡议,但缅甸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国内和平与稳定的问题。在此方面,缅甸战略与国际研究所的成员巴赫拉艾(Ba Hla Aye)在他提交给仰光研讨会的论文中提到了Ali Jun对其题为“缅甸民族和解是中国的一项战略目标”的文章中的评论,该文发表于2016年10月9日的《环球时代》。Ali Jun称:“只有在缅甸巩固国内和平与稳定之后,我们才能探讨如何改善国家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推进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并实施包括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在内的跨区域合作。”
令人鼓舞的是,在缅甸国务顾问访问中国期间,中国敦促缅甸北部和东北部的反叛团体,包括果敢叛军、阿拉杆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在本月(8月)底参与到新政府领导的会谈中来。中国对缅甸和平进程的支持,以及通过2016年9月国务咨政的访华,重建了缅甸与中国的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终双方签署了途经瑞丽江通向曼德勒和内比都的高速公路项目开展的合作协议。
尽管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但缺失的环节处于中国“一带一路”六个经济走廊之一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而缅甸则是这个经济走廊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