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家产业竞争力分析(全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南亚地区篇

第十三章 印度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 印度产业竞争力变化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2000年以来,印度产品国际竞争力稳步增强,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的产品以大米、水产品、珍珠和宝石、棉等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与2000年相比,2015年印度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升的产品种类达到238种,下降的产品种类则为22种。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位的产品种类变化来看,大米;摄影或电影薄膜显色剂;调味料;棉;珍珠、宝石;合成有机色料及天然染料;黄麻纤维;植物纺织纤维;纺织纱;水产品,仅包括甲壳类、软体动物的排名分别由2000年的第3、第6、第4、第5、第1、第81、第14、第39、第99、第10名调整为2015年的前十名,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3.01%、29.99%、23.66%、18.28%、17.85%、16.52%、16.05%、14.12%、13.13%和12.51%。2000年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的产品还有5种继续保持在2015年的前十名以内,且国际市场占有率都有所上升。其中,大米;摄影或电影薄膜显色剂;调味料;珍珠、宝石;水产品,仅包括甲壳类、软体动物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提高了23.21个、22.43个、14.11个、4.99个、6.20个百分点。

表13-1 印度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位的产品类别 单位:%

资料来源:课题组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SITC Rev3三位码数据计算整理。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

2000年以来,印度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零的产品种类数呈现先下降后反弹回升的趋势,贸易竞争力指数小于零的产品种类数则呈反方向变化态势。贸易竞争力较强的产品由2000年的131种下降至2010年的114种,此后,回升至2015年的122种,是这些产品的净出口国。值得注意的是,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0.5和小于-0.5的产品种类数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由2000年的79种和74种减少至2015年的62种和69种,表明印度具有较强贸易竞争力和较弱贸易竞争力的产品数量都有所减少。

表13-2 印度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TCI)区间分布及种类数 单位:种

资料来源:课题组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SITC Rev3三位码数据计算整理。

2000年以来,印度是棉织物、女装(机织物)、面粉及面食、调味料、光学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工业制成品的净出口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贸易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名的产品类别变化来看,棉织物,女装(机织物),面粉及面食,调味料,石灰、水泥等建筑材料,织物制的衣服配件,纺织原料制成品,糖果,摄影器具及设备,光学货品的排名分别由2000年的第3、第24、第12、第16、第5、第14、第11、第49、第6和第10调整为2015年的前十名,贸易竞争力指数分别为1.00、1.00、1.00、0.99、0.99、0.98、0.98、0.98、0.96和0.96。

(三)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

2000年以来,印度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或者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RSCA)的产品数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然后上升的波动变化趋势,具有显示性比较劣势或者显示性对称比较劣势的产品数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具体来看,2000年超过86种产品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表明印度的这些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产品专业化水平也高于同一时期的平均水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或者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小于0的产品数量,要远远超过大于1或者大于0的,显示出印度绝大多数产品并不具有比较优势,表现出较低的专业化水平。

表13-3 印度贸易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产品类别

资料来源:课题组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SITC Rev3三位码数据计算整理。

表13-4 印度产品RCA/RSCA指数区间分布及种类数 单位:种

资料来源:课题组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SITC Rev3三位码数据计算整理。

2000年以来,印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或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排名前十的产品种类与国际市场占有率前十的基本相同,且它们的变化趋势也很相似。2015年,RCA/RSCA排名前十的产品分别为大米;摄影或电影薄膜显色剂;调味料;棉;珍珠、宝石;合成有机色料及天然染料;黄麻纤维;植物纺织纤维;纺织纱;水产品,仅包括甲壳类、软体动物,它们的RCA(RSCA)指数分别为18.64(0.90)、16.94(0.89)、13.36(0.86)、10.32(0.82)、10.08(0.82)、9.33(0.81)、9.06(0.80)、7.98(0.78)、7.41(0.76)、7.06(0.75),这些产品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和较高的专业化水平,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强。

二 印度主要经贸合作伙伴及贸易结构分析

(一)印度十大出口目的地及主要出口产品

总体来看,2005年以来,印度十大出口目的地及对各目的地十大主要出口产品类型相对稳定。美国、阿联酋、中国、中国香港、英国、新加坡、德国等七个国家(或地区)一直居于印度十大出口目的地行列。荷兰、意大利、法国、日本、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比利时、沙特阿拉伯等国则在个别年份居于印度十大出口目的地行列。此外,可以看到,印度对美国等七大主要出口目的地主要十大出口产品类型相对稳定,主要是规模和位次有所调整。2015年,印度十大出口目的地分别是美国、阿联酋、中国香港、中国、英国、新加坡、德国、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对它们的出口总额分别为403.0亿美元、300.4亿美元、121.3亿美元、96.3亿美元、88.7亿美元、77.8亿美元、70.4亿美元、69.8亿美元、55.6亿美元和55.1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5.3%、11.4%、4.6%、3.7%、3.4%、3.0%、2.7%、2.7%、2.1%和2.1%。从印度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前十类产品来看,印度出口的主要产品包括大米、水产品、矿产品、重油、珍珠宝石及其他首饰等初级产品以及纺织服装、贱金属制成品、航空器及有关设备、汽车零件及附件等初级加工的轻工和机械产品,与印度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较一致。

表13-5 印度RCA/RSCA指数排名前十位的产品类别

资料来源:课题组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SITC Rev3三位码数据计算整理。

(二)印度十大进口来源国及主要进口产品

与出口类似,2005年以来,印度十大进口来源国及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十大主要产品类型变化相对较小,其中,中国、阿联酋、瑞士、美国、韩国、德国等六国一直处于十大进口来源地行列,比利时、澳大利亚、印尼、伊拉克、英国、日本等国则先后进入印度十大进口来源地行列;此外,印度从六大主要进口来源地进口的产品类型相对稳定。2015年,印度十大进口来源地分别是中国、沙特阿拉伯、瑞士、美国、阿联酋、印尼、韩国、德国、伊拉克和尼日利亚,从它们进口的商品总额分别为619.3亿美元、214.9亿美元、213.8亿美元、205.7亿美元、202.5亿美元、139.0亿美元、130.4亿美元、118.4亿美元、110.6亿美元和101.8亿美元,占印度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5.9%、5.5%、5.5%、5.3%、5.2%、3.6%、3.3%、3.0%、2.8%和2.6%。从印度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的前十类产品来看,印度进口的主要产品包括部分农产品、能源、矿产品(如非货币用黄金、铜)等原材料产品以及机电设备、运输设备及零部件、医用制剂、钢铁制品等资金密集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

表13-6 印度十大出口目的地及主要出口产品 单位:亿美元,%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SITC Rev3三位码数据计算整理。

表13-7 印度十大进口来源地及主要进口产品 单位:亿美元,%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SITC Rev3三位码数据计算整理。

三 印中经贸合作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印中经贸合作现状

21世纪以来,印中双边经贸合作持续稳步推进,成果显著。印中双边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29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716亿美元,增长了近24倍,中国已经是印度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地,还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中印双边直接投资也有所进展。2015年,中国对印度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流量为1.43亿美元;截至2015年底,中国对印度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为35.50亿美元,其中,华为、中兴、特变电工、三一重工、华夏幸福等多家企业纷纷在印度设立产业园。同年,印度对华投资项目总数为140个,对华实际投资总额为8080万美元;截至2015年12月底印度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1092个,累计投资金额6.44亿美元。此外,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印承包工程累计合同额达到657.78亿美元,累计完成营业额440.11亿美元;中国对印劳务派出人数为1652人。

从印中贸易结构来看,印中贸易结构互补性强。印度对华出口商品主要为棉、纺织纱、铜及其制品、矿产品、有机化学品、矿物燃料、机械设备等;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机械设备、有机化学品、电动机械和肥料等。2015年,印度对华出口前十大类产品合计为57.40亿美元,占对华出口总额的59.61%;从中国进口的前十大类产品合计284亿美元,占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86%。可以看到,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多为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主要为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较小。

(二)印中经贸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印中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也是市场潜力最大的两个邻国,两国产业贸易结构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尽管合作成就突出,但印中深化合作仍面临诸多难题。

一是冷对中国区域合作倡议,合作层次待提升。受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因素、大国利益诉求、贸易摩擦及国内选举政治等影响,印度对中国所提“一带一路”倡议避而不应、充满疑虑,担心“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会影响印度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利益,这使得双边经贸合作层次和水平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图13-1 1990~2015年印中经贸合作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SITC Rev3三位码数据计算整理。

二是印中贸易逆差扩大,制约经贸合作深化。1997年以来,由于印中贸易结构差异,印中贸易差额呈现扩大的趋势,印度对华贸易始终保持逆差,2015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额达到520.28亿美元。长期且不断增加的贸易逆差,使得印度贸易结构再平衡诉求强烈,为未来两国经贸关系稳定和深入发展埋下隐患。

三是印中贸易竞争强度高,阻碍双边携手合作。印中同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要素比较优势类似,存在特定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这使得两国在拓展国际市场时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妨碍了两者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的深化合作。

四是印中贸易摩擦加剧,对华反倾销居高不下。为保护国内市场,实施贸易再平衡,印度迟迟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断发起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调查。自1994年印度对华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以来,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加,自2001年起,印度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长期位居第一,约占印度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的20%以上。居高不下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加上各种贸易和投资准入壁垒,势必会影响印中经贸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三)“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中印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同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与印度在经贸领域既竞争又合作,因此,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双边经贸合作,提高合作水平,应从全球视野动态辩证地分析和处理两国关系,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双赢”的理念,加强交流和创新,探索多种形式和渠道的经贸合作。

一是增强两国政治互信,客观看待印度对华的态度。长期以来,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两国政治互信不深,妨碍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双方应加强政治交流,增强政府间互信,加强双边全方位多层次交流,探索经贸合作新方式、新方法。改变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加强双方目标协调和政策沟通,推动印度理性认知,探索中印治理新模式,破除经贸合作障碍,不断丰富双边和多边合作内容和方式,推动两国经贸关系深化发展。

二是坚持互利共赢理念,拓展两国经贸合作新领域。中印双方应坚持“互利双赢”的理念,调整优化两国贸易结构,开拓经贸合作新领域,促进贸易结构多元化,尽快实现两国贸易平衡。首先,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和优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制定相对宽松的贸易政策,逐步取消不合理的贸易保护,积极扩大双边贸易额和开放国内市场,提升经贸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其次,双方应该针对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不断调整和优化贸易结构,加强双方在制造业、基础设施、软件外包等领域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从而达到两国贸易平衡的目的。最后,清除贸易和投资壁垒,扩大双方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直接投资规模,推动两国产业和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三是坚持开放合作方针,携手拓展经贸发展新空间。同为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特别是在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时,存在诸多共同利益,双方应扩大利益共同点,开放合作,在双方互补性强的领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协同合作促发展;在双方竞争性较强的领域,秉持做大蛋糕的观念,强强联合,携手开发第三方市场。

四是加强双边沟通协调,妥善应对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在WTO等多边和双边经贸合作框架下,积极应对印度反倾销调查。通过双边政治和经贸交流和沟通,争取印度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创新争端解决方式,减少双方贸易摩擦。同时,中国企业应优化产品结构,避免低质低价恶性竞争,提升产品质量,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