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中亚留学生汉语副词“就”偏误分析
——以新疆师范大学中亚留学生为例
摘要:本项研究在收集中亚留学生汉语副词“就”的语料并进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对其偏误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以期为针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副词“就”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中亚留学生 汉语副词“就”偏误分析
一 引言
在各种语言中,虚词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汉语由于“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虚词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掌握好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也就成为学好汉语的关键,而虚词由于其语义虚空、抽象,一直是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不少学者从语法意义、语义指向、句法格式等方面对副词“就”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然而汉语语法学界对副词“就”的语义并未达成统一的看法,这使得现行对外汉语教材对副词“就”的释义往往割裂了副词“就”各义项之间的关联,不利于留学生最终掌握副词“就”的用法。
因此,本项研究拟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对书面语料中副词“就”的偏误进行统计分析,解释中亚留学生汉语副词“就”偏误产生的深层原因,并为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副词“就”乃至“才”“都”等和“就”有很强相似性的其他副词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 研究设计
(一)副词“就”的义项分类
由于副词“就”义项繁多、句式复杂,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仅副词“就”的用法就分为7个大项、21个小项。为了确保笔者所研究的关于副词“就”的义项句式是中亚留学生学习过的,在此笔者选取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留学生精读教材《汉语教程》(2009),考查教材中出现的相关语法点。这套教材共分3册,每册各上、下两本,共6册。笔者从这套教材中找出所有课文中出现的副词“就”,并对其意义用法进行了分类统计。按照相关语法点在教材中的出现顺序排列,这套教材中所出现的副词“就”的义项共6个(见表1)。
表1 副词“就”的义项分类
另外,特殊用法及句式有5个,分别是“一……就……”“X就X(吧)”“如果……就……”“只要……就……”和“既然……就……”。
(二)自然语料来源
由于条件所限,本项研究所考查的副词“就”的语料仅限于书面语料,来自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亚留学生的书面作文和期末试卷,约15万字,共811例含副词“就”的句子,其中副词“就”的偏误句290例。
(三)副词“就”运用测试问卷说明
通过对中亚留学生书面作文和期末试卷构成语料的分析,可了解到副词“就”的总体使用情况和偏误情况。由于中亚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副词“就”使用频率较低,得到的自然语料样本数量有限,所以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中的强制语境题目调查中亚留学生对偏误的判断及相关习得情况。根据统计,副词“就”的偏误句共828例。
本测试卷共分3大部分,22小题。第一部分,选词填空,主要考查留学生对副词“就”的各义项的理解运用能力及对“才”“都”等相似副词的分辨能力。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留学生对副词“就”各句式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能力。第三部分,造句,主要考查留学生独立运用副词“就”各句式的能力。
(四)调查对象
1.自然语料来源对象
自然语料来源对象中亚留学生分别来自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本科2008级2个班、2009级4个班、2010级3个班,以及2010级、2011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班。其中,除了本科2010级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为2年外,其他学生均为3~4年,有的甚至更长,因此副词“就”的6个义项及5个句式他们都已经学习过。
2.问卷语料对象
问卷语料的对象为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本科2009级、2010级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10级的中亚留学生,共计159人。这些被调查者学习汉语的时间都在3年以上,HSK水平在3~6级。
三 中亚留学生汉语副词“就”使用偏误状况
(一)自然语料分析
笔者按照副词“就”的6大义项,另外包括5个常用特殊句式进行分类统计。中亚留学生副词“就”的使用次数及偏误率情况见表2。
表2 自然语料中副词“就”义项的使用次数及偏误率情况
如表2所示,在自然语料中,副词“就”的6个义项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就6”,其使用次数从多至少排序为:“就6”>“就2”>“就5”>“就3”>“就4”>“就1”;其偏误率从高到低排序为:“就4”>“就6”>“就1”>“就2”>“就3”>“就5”。偏误率最高的是“就4”,偏误率最低的是“就5”。
如表3所示,在自然语料中,副词“就”的5个句式中,使用次数最多的关联词是“一……就……”,其使用次数从多至少排序为:“一……就……”>“如果……就……”>“只要……就……”>“既然……就……”>“X就X(吧)”;其偏误率从高到低排序为:“既然……就……”>“只要……就……”>“如果……就……”>“一……就……”>“X就X(吧)”。偏误率最高的是“既然……就……”,偏误率最低的是“X就X(吧)”。
表3 自然语料中副词“就”句式的使用次数及偏误率情况
(二)问卷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中亚留学生副词“就”的偏误率情况见表4。
表4 中亚留学生汉语副词“就”选词填空题偏误率统计结果
如表4所示,中亚留学生汉语副词“就”选词填空题的偏误率平均值达到了40.4 %,说明留学生对于副词“就”义项的掌握和使用程度不是很好。按从高到低排序,留学生掌握副词“就”6个义项的偏误率顺序为:“就4”>“就6”>“就2”>“就5”>“就3”>“就1”。
如表5所示,中亚留学生汉语副词“就”单项选择题的偏误率平均值达到了42.3%,说明留学生在对副词“就”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上,掌握得不够好。按从高到低排序,留学生掌握副词“就”句式的偏误率顺序为:“既然……就……”>“只要……就……”>“一……就……”>“如果……就……”。
表5 中亚留学生汉语副词“就”单项选择题偏误率统计结果
如表6所示,中亚留学生汉语副词“就”造句题的偏误率平均值较低,为13.7%,说明留学生副词“就”句式的独立运用能力较为理想。按从高到低排序,留学生独立运用以上句式的偏误率顺序为:“既然……就……”>“只要……就……”>“如果……就……”>“一……就……”。
表6 中亚留学生汉语副词“就”造句题偏误率统计结果
四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副词“就”的习得
(一)副词“就”的认知分析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自治的,而是依赖于人的一般认知和经验处理机制。这种经验机制能够将有关联的经验构成意象图式,而该意象图式又被扩展到其他抽象结构中,从而构成图式更为复杂的经验结构。意象图式的产生有其生理、心理和物质基础,是一种根据人与世界互动过程中的经验而形成的基本认知结构。空间经验是人类最基本的经验,这种自身体验与世界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的空间关系(spatial relations),经过多次反复之后,就构成了最基本的意象图式——空间意象图式(space schema)。兰盖克(Langackar, 1987)在对空间关系的分析中提出了射体、界标、路径等概念,并给出了意象示意图的绘制方法。意象图式主要由射体(TR)、界标(LM)和路径(path)3部分组成,其中射体(TR)指移动的物体,代表了主体或结构中最凸显的成分,界标(LM)是射体移动的参照物,路径(path)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射体移动的轨迹。
“就”的原型意义与中心意象图式语料显示,甲骨文、金文中均未见到“就”的用法,“就”大致产生于先秦时期,出现了动词语义,表示“趋近”。上古汉语中,“就”是主体发出的动作动词,具有很强的位移性,动词 [就] 框架中涉及的认知成分包括:主体(figure)、背景(ground)、路径(path)、位移(motion)、方式(manner)和原因(cause),其中主体、背景和路径对描述“就”构成的位移事件最为关键。“就”前面的动作主体既可以是客观事物,也可以是人。如果“就”后面的NP随着“趋近”的主体动作行为成为主体的“所有物”,那么“就”便增加了“获取”的义位。“获取”目标也就意味着目标已经实现,“就”引申出“达成”义。
由此,根据文献资料中“就”的原型意义“趋近”,我们可以将“就”的中心意象图示表达为:
图1
此处界标st1代表参照点位置(说话人的说话时间),st2代表st1后的时间点。
范立珂(2007)曾将“就”的中心意象图式描写成“趋近 -达成”,笔者认为,“就”的“达成”义位是“趋近”义位的变体之一,由“趋近”这个原型意义分裂而来,所以把“趋近”义位看作中心意象图式,把其他义位看作该意象映射到不同目标域所形成的结果。
(二)副词“就”使用偏误的认知解释
在副词“就”的各个义项中,“就1”的偏误数量很少,只有1句,不排除只是学生一时失误的可能,因此暂不作讨论;“就2”的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就3”的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及与副词“才”的误代;“就4”的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及与副词“都1”的误代;“就5”的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就6”的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及与副词“都1”的误代。下面笔者拟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分别对它们进行分析。
1.“就2”
笔者根据“就”的中心意象图式,描绘出“就2”的意象图示(见图2),这样能清楚地反映前后两事件时间上的密切关系:
图2
①我再过两个星期放假了,我坐飞机回家。
②一到红山公园,我看到美丽的景色。
③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听听歌,我的心情马上好了。
例①中,说话者认为未然事件“两个星期”(界标1)和“坐飞机回家”(界标2)时间上紧密,紧接着发生,所以需要用“就”强调。例②、例③中的事件都是已然事件,例②中,说话者认为“到红山公园”(界标1)和“看到美丽的景色”(界标2)这两件事情是紧接着的;例③中,说话者认为“听听歌”(界标1)和“心情好”(界标2)两个事情连接得很紧,所以例②、例③都不能缺少“就”。
另外,陆庆和(2008)曾指出“时间早”或“时间快”是教师和教材强调的重点,而仅属于时间上一前一后两个动作衔接时该用的“就”,却常常被忽视,这可能也是造成中亚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对“就2”遗漏的原因之一。
2.“就3”
①我从小时候对中国特别感兴趣。
②我来中国很多时间,早在3年前来师范大学学汉语。
通过对留学生书面语料及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笔者发现,中亚留学生“就3”偏误主要集中在“从小时候/从小就……”“很早就/早在……就……”“本来就……”等这样几种格式中“就”的遗漏,说明留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就3”所表示的“说话人主观上认为在很久以前已经发生”的意义。
“就3”主要涉及两个时间,一个是说话人心理预期的时间,另一个是事件实际发生的时间。图3能比较直观地反映这一点,现在结合偏误实例进行分析。
图3
例①中,说话人心理预期的时间在st2位置,事件实际发生的时间是“从小时候”, st1在st2的左侧,该句强调主观上认为“对中国”感兴趣的时间远比心理预期时间早,“就”不能省略。
又如例②,说话人心理预期的时间在st2位置,事件实际发生的时间是“3年前”, st1在st2的左侧,该句强调主观上认为“来师范大学学汉语”的时间比心理预期时间早,应该用“就”。
另外,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显示,表时间的“就3”与表时间的“才2”混用现象也较多,说明留学生并没有掌握二者的区别。“就3”主观上强调时间“早”,“才2”主观上强调时间“晚”(在此按《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才”的义项顺序,记作“才1”“才2”),如:
③他五点就起床了。
④他十点才起床。
“才2”表时间“晚”的意义是由“才1”表时间“短”的意义发展而来的。
下面笔者仍以图示的方法来说明“才2”的语义,如图4所示:
图4
图4中,st3位置是说话人说话的时刻(现在时间),st2和st1是一维时间轴上先于st3的两个位置点。st1距st3的时间段比st2距st3的时间长,st2是“才1”表短时义时事件A实际发生的位置,st1是说话人预期事件发生的时间。那么,依据人对时间的基本推理判断可得出:发生在st2位置上的事件A距现在说话时间“短”(刚刚发生过),而相对于更早的时间点st1来说,事件A发生的时间晚。这就是“才”既能强调时间“短”,又能强调时间“晚”的原因。
现在再来考查偏误例句:
⑤每天我一大早上课,很晚就回宿舍。
⑥她结婚那一天就第一次看到我的家人。
例⑤中,相对于“一大早上课”,针对应该回宿舍的时间而言,说话者强调实际回宿舍的时间晚,所以应用“才”,而不能用“就”。
例⑥中,说话者想表达“她”见到“家人”的时间晚于说话人预期的时间,一直都没见过,直到“结婚”那天才见到,所以用“才”强调事件发生时间“晚”,在此应该用“才”,而不能用“就”。
3.“就4”
(1)表确定范围,对人或事物进行排他性限制的“就4”多出现遗漏偏误。
例:①我等那时候吧。
②事情这样恶化了,但是他还不知道想办法解决。
“就4”表限制义的意象图示如图5所示:
图5
例①中,射体是“我(所)等的(时间)”,界标1是“那时候”,界标2同样还是隐含的,指“其他任一时间”,说话者强调我(所)等的就是“那时候”而不是别的时候,“就”确定了这一范围,所以在此“就”不能遗漏。
例②中,射体是“事情”,界标1是“这样”,界标2是隐含的,指“可能出现的其他恶化的情况”,说话者强调事情没有朝别的方向恶化,而只是“这样”恶化,“就”在这里表加强限制,所以“就”不能遗漏。
(2)“就4”和“都1”的误代。
“都1”的语法意义为:总括人或事物各构成单位之间的共同性(王红,1999)。为了更清楚地反映“都1”的语法意义,笔者用图6表示,a、b、c、d代表范围(事物)中的每一部分,X代表事物的共性。
图6
同样表示范围的“就4”与“都1”不同,“都1”具有总括性,而“就4”具有排他性(见图5)。来看例句:
①世界变得很快,每天社会就不一样了。
②不管老年人、女性、孩子,他们就感觉到身体越来越好,心情也好,周围的环境也变好了。
例①的句义是每一天,社会都不一样,“都”表总括;例②中,应用“都”总括老年人、女性和孩子。所以这两个例句中应该用“都”而不能用“就”。
4.“就5”
例:①那是随着情况的变化,人都会改变。
②王老师批评他考这么低分,是因为他总是不上课。
“就5”加强肯定,现用“就5”的意象图示(见图7)来解释:
图7
例①中,指示代词“那”所指代的事情是射体,“随着情况的变化,人都会改变”是界标,说话者强调射体和界标二者心理距离趋近,所以需要添加遗漏的“就”,以加强肯定语气。
例②中,“批评他考这么低分”是射体,“他总是不上课”是界标,说话者强调射体和界标二者相符,遗漏“就”之后,该句就没有加强确定语气的意义了。
5.“就6”
“就6”复句前一分句是前提,后一分句是结论,如果将逻辑发展顺序看作射体,那么前件就是界标1,后件就是界标2,“就6”凸显界标之间的接近,“就6”在这里使前件和后件之间呼应相连,从而构成一个表义整体,具有强调逻辑上的紧密关系的作用。
笔者发现,留学生在语料输出中常常遗漏“就6”,尽管从句义上能够明白,却使得整个句子结构松散,这便显出“就6”在句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对《博雅汉语》和《汉语教程》两本教材中对“就6”的讲解进行了调查(见表7)。
表7《博雅汉语》和《汉语教程》两本教材中对“就6”的讲解调查
从表7中不难发现,两本现行对外汉语教材对“就6”的释义都重点强调了“就6”在句式里的作用是引出结论和结果,但都没有提及与“就”的原型意义最相关的意义表示“逻辑上的紧密关系”。笔者认为这是留学生经常遗漏“就6”的原因之一。而教材缺少对“……就……”这种句式的讲解,致使留学生并不熟悉这一用法,因而在实际输出过程中也就不会应用。
另外,还出现“就6”与“都1”误代的现象。
例:①如果她不在的时候都像缺了什么,觉得很寂寞。
②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们都不可能取得好成绩。
例①中,前件和后件具有逻辑上前后相继的关系,前件表条件,后件表结果,所以在此只能用“就”而不能用表范围的“都1”。
例②该用“就”而误用了“都”,这里前件和后件是假设关系,“就6”表示逻辑上的紧密性,引出结果,笔者猜想留学生可能受到“我们”是复数成分的干扰,误用了“都1”。
五 结语
本项研究借鉴了意象图式理论,对副词“就”的语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重新进行了统一的分析和解释。通过调查数据得出结论,副词“就”义项偏误率最高的是“就4”,最低的是“就1”,“就”句式偏误率最高的是“既然……就……”,最低的是“一……就……”和“X就X(吧)”。
参考文献
[1] Ronald W. Langacka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17.
[2] 范立珂:《副词“就”的语义探索》,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第12~14页。
[3] 陆庆和:《从“就”看高频多义词的系统教学》,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2008,第475页。
[4]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99,第315~318页。
[5] 王红:《副词“都”的语法意义试析》,《汉语学习》1999年第6期,第55页。
[6]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第67~79页。
附录 中亚留学生副词“就”测试卷
姓名:_______
国籍:_______
母语: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汉语时间:_______
HSK等级:_______
说明:
选词填空题一个空只能填一个词。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择A、B、C或D。
请做完所有的题。如果不会,就放在一边。不认识的词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不要和别的同学讨论答案。
第一部分
一、选词填空(一个空只能选一个词)
只 都 就 又 才
1.这家餐厅的生意,白天和晚上( )差不多。
2.别着急,饭( )好了。
请将所填的词用你的母语翻译或解释出来:_______
3.只有认真复习,( )能取得好成绩。
4.这个秘密( )我知道。
请将所填的词用你的母语翻译或解释出来:_______
5.这个学校离城市很远,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 )能到。
6.您稍等,张经理处理完手头的事情( )来。
请将所填的词用你的母语翻译或解释出来:_______
7.刚来中国的时候,我们都( )会说很简单的汉语。
8.你的病是小感冒,喝点儿药( )好了。
请将所填的词用你的母语翻译或解释出来:_______
9.平时爸爸八点( )下班,今天五点( )回来了。
10.昨天他刚从东北回来,明天( )要去广州。
11.蒂娜的宿舍( )在我宿舍的隔壁,她不在的话,( )来我的宿舍吧。
12.不管学习上有多少难题,( )要努力想办法解决。
13.自行车丢( )丢了,再买一辆花不了多少钱。
14.只要付出努力,我( )能学好汉语。
第二部分
二、单项选择(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今天下午卫生大检查,( )你们宿舍检查不合格,( )会取消优秀宿舍评比的资格。
A.一……就……
B.如果……就……
C.既然……就……
D.只要……就……
( )2.这次旅行时间很紧促,所以我们决定( )放假( )踏上旅途。
A.一……就……
B.如果……就……
C.既然……就……
D.只要……就……
( )3.我知道学习汉语很辛苦,但是( )你选择了这个专业,( )不能半途而废。
A.一……就……
B.如果……就……
C.既然……就……
D.只要……就……
( )4.这道菜很好做的,( )稍微加点儿盐,( )可以吃啦。
A.一……就……
B.如果……就……
C.既然……就……
D.只要……就……
第三部分
三、用所给关联词语造句(一个关联词语造3个句子)
1.一……就……
2.如果……就……
3.既然……就……
4.只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