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序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独树一帜,绵延不绝。公元15世纪末以前,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各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是当时地球上最富裕、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6世纪以后,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张,中华古文明走向衰落。1840年以后,中国更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境地。然而,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经过全体中国人民数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今天全世界都看得很清楚:中华民族已经不可阻挡地走在了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久的将来,定可重登世界文明之巅,重享昔日的荣光。这,将是在21世纪的人类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世界性大事。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迅猛崛起,从20世纪后期开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不仅分析中国经济的现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的讨论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而且,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国经济过往的发展历程、发展水平及其在同时期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在经济史学界形成研究热潮。这其中,量化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与同时期的世界其他经济体进行比较的所谓“中国历史国民账户”及其国际比较研究,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的学术舞台上,都正在蓬勃开展,成为关注和参与者越来越多的热门课题。
受中国经济史量化研究的国际性学术热潮的鼓舞,同时也因为深感在这场国际学术对话中来自中国本土学者的声音总体来说还不够强大和有力,从几年前开始,我们与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的经济史同行共同策划了这套“中国量化经济史丛书”。此项计划,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荷兰Brill出版社的热情响应和全力支持,即这套书不但要出中文版,而且还将由Brill出版英文版,向西方学界推介我们的研究成果。
按照计划,这套丛书的每部著作都将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的原创性研究,是一部独立的学术专著;第二部分为资料附录,将作者为撰写该专著收集的主要原始数据在考订、整理的基础上系统公布出来,以方便国际国内同行对作者的研究进行学术审校和做进一步的研究。整套丛书选题的时间范围始于宋代,止于清朝灭亡。每一朝代,又按农业、手工业、商业、国际贸易等经济的主要部门以及政府财政、工资、物价、学校教育、社会福利等项专题,分门别类进行组稿和写作,以期最终形成对宋代以后近千年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考察的系列研究成果,同时贡献一个与国际、国内同行共享的经过考订和整理的原始资料历史数据库。
中国的经济史研究有重视计量研究的长期传统。早在20世纪40年代,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巫宝三研究团队完成的《中国国民所得(一九三三年)》一书,就是国际上最早的关于中国历史国民账户研究的力作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学者在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史研究中,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为主体,严中平教授组织和指导,不但搜集、整理并出版了一大批分门别类的宝贵的近代经济史资料和统计数据,而且,从20世纪60年代起,以许涤新、吴承明教授为首的一批承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研究任务的学者,为了写作这部三卷本的巨著,在收集定性研究资料的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对中国近代各个时期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的产品产量、产值、贸易量、物价水平等项指标进行了量化考察和估计。沿着前辈学者开辟的道路前行,以中国学者的原创性成果与国际学界进行对话,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是策划、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我们期待着这项计划的最终完成。
是为序。
史志宏
2014年4月于南城独步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