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第88期“经济每月谈”综述
【摘要】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88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三季度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与会嘉宾指出,第三季度世界经济延续了第一、二季度的态势,仍处于经济发展的底部,有很多旧矛盾仍未解决,又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短期内难以出现强劲复苏。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仍在合理区间运行,同时面临诸多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以及国内局部风险点。我国应通过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继续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创新转型,稳定经济增长。
一 第三季度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指出,总体上,第三季度世界经济延续了第一、二季度的态势,仍处于经济发展的底部,短期内难以出现复苏奇迹。
(一)第三季度世界经济的特点
陈文玲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双双进入底部,或处于低迷状态,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仍然弱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比2015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2017年,预测将是3.4%,比2016年上升0.3个百分点。全球贸易2016年预测增速是2.3%,比2015年下降0.3个百分点。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报告,1990~2007年,全球贸易增速都在7%以上,差不多是全球GDP增速的2倍。但2008~2015年,全球贸易增速都在3%左右,2016年是2.3%,2017年预计是1.7%。二是发达经济体整体走低。1996年美国GDP对全世界的贡献是28.3%,预计2016年贡献率降到20.9%,2017年进一步会下降到17.4%,2018年会下降到15.7%。2016年预计欧元区经济增速是1.7%,比2015年下降0.3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已经进入第三个衰退的十年。2016年日本经济增速预计0.5%,2017年预计0.6%。从短期看,日本很难走出疲弱增长状态。英国“脱欧”之后,IMF预测其经济增速将从2015年的2.2%下降到2016年的1.5%,2017年会进一步降到1.1%。三是新兴经济体总体走高、走强,但出现了明显的内部分化。2008年以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60%以上,其中在2012年之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2012年之后在30%左右,2015年是25%。2016年,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为4.2%,是近七八年来最低的增速。从新兴经济体内部看,印度2016年的经济增速预计是7.6%,2017年可能会在7.7%~7.8%。印度尼西亚未来10年的经济增速会在5.5%以上。孟加拉国过去20年经济增速都达到6%,未来10年会保持在7%。埃塞俄比亚过去10年的增速是10%,预计未来20年会保持11%的增速。缅甸从启动改革以来,其增速在8.5%左右,到2020年之前,会保持在8%。越南经济增速2015年是6%,到2020年会在6%~7%的区间。菲律宾2015年的经济增速6.5%,到2020年也会保持在6%~7%的区间。
(二)当前世界经济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陈文玲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有很多旧矛盾仍未解决,又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一是低增长与低通胀交织并存。据IMF 10月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比2015年下降0.1个百分点。低通胀现在也是全球普遍的经济现象,美国的通胀率一直在2%以下,日本2016年9月的通胀率是0.6%,欧元区9月的通胀率是-0.4%,中国的通胀率现在是2%左右。二是货币竞争性贬值和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并存交织。到目前,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并没有真正结束,也没有启动升息。欧洲央行2016年3月10日下调了三大利率,扩大了QE的规模和投资范围,目前仍然维持低利率不变。日本央行9月20~21日召开了货币政策会议,宣布量宽政策和利率不变,并取消日本国债7~12年的平均年限目标,承诺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限设置在零,引入通胀的超调承诺,继续扩大基础货币的发放,直到CPI上升到2%以上。三是高债务与高杠杆交织并存。据IMF数据,当前包括广义政府、住户和非金融企业在内的全球非金融部门债务总额达到152万亿美元,是历史上最高的时期。现在美国的国家主权债务接近18万亿美元,占其GDP的110%左右。日本的债务占其GDP的240%以上,欧盟平均占到95%。到2015年底,我国债务总额是168万亿元人民币,约占我国GDP的249%。四是更高标准贸易规则竞争与非理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交织并存。现在TPP、TTIP进程受阻,而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认为TPP的标准太低,如果她上台以后会修改TPP标准。美国总统另一候选人特朗普则提出要撕毁多项贸易协定,如果是他当总统,将向中国进口商品征收40%的税收。五是全球结构性改革与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交织并存。目前,世界各国结构性改革、结构性调整的历程并没有完成,但新一轮产业转移已经加快。或者说,全球第五轮产业转移已经开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消费品加工业加快向东南亚、南亚和非洲三个地区转移。六是推进世界秩序和规则改变的进程在继续,但频发性事件不断出现,这两种力量也交织并存。
二 第三季度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一)我国经济总体仍在合理区间运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立群研究员认为,从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初步触底。根据是:2016年前三季度GDP增长连续保持6.7%的速度,这是一个触底的表现。2016年4月后,工业增长一直稳定在6%以上,4月以后总体表现平稳。消费的增长始终比较稳定,2016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2016年1~9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9.4%,接近20%,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已成为投资增长的一个稳定器,而这个稳定器的作用在未来是可以保持的。2015年房地产投资增长1%,2016年1~3季度同比增长5.8%,所以房地产投资现在开始由低转高,这对整个投资增长触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条件。制造业投资2016年1~9月同比增长3.1%,比8月加快了0.3个百分点,因为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1/3还要多一些,它的回稳对整个投资回稳的意义重大。因此,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投资增长触底的基础初步形成。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当前经济增速6.7%,仍在合理区间。我国GDP规模占全球的14%,增加值即新增部分占了全球接近30%,是名副其实的引擎。工业微观经济的运行基础比较扎实,工业运行平稳,经济效益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先行指标PMI总体稳定。服务业PMI超过50%荣枯平衡线以上。工业生产价格PPI已经结束了过去54个月的负增长,9月实现了0.1%的正增长,这是一个拐点,说明我们已经成功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压力。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067万,2016年有望和上年持平,就业形势相对稳定。近期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结束了过去双顺差的格局,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账户逆差相互抵消一部分,形成比较好的结构。银行结售汇也是总体平稳。因此,2016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是在5%~6%的合理区间内增长。
(二)我国经济仍面临不少风险点
张立群认为,从目前看,支持经济增长稳定的因素已经明显增多,但是仍然还有一些不稳定、不确定性的因素。比如现在外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如出口不稳定、不确定;局部的因素,像房地产过热、金融风险局部加大等,以及部分省市现在确有经济发展困难的一面,包括就业、下岗职工的安置、财政收支困难,未来进一步去产能、去杠杆可能加剧过去若干年累积的金融风险,等等。我们要努力把握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才能把增长水平稳在6.7%,或略高水平之上。
徐洪才认为,目前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2016年年底美联储加息看来是势在必行,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要对跨境资本流出加强监管,防止出现人民币趋势性贬值风险。二是近期通过房地产调控,压住了投机需求,但也难免会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负面拖累。我们要保护住房合理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三是民间投资增长速度虽说已止跌企稳,但何时回升向好,还有待观察。四是金融体系信用风险、债权市场的违约风险、银行体系的坏账增加。五是短期内出现的居民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要引起高度关注。六是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难度很大。比如,如何让那些真正的“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培育市场机制,鼓励市场公平,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 对策建议
陈文玲认为,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因素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影响、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日益增长。建议继续推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形成全球引导性、传导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以我国“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继续落实为强大动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理念为指导,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形成对我国持续发展有利的国内外互动的新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占据价值链的中高端。推动全球落实G20共识,推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五国形成金砖国家的行动计划和长效机制,推动全球落实2014年APEC议程形成的决议,推动亚太自贸区进程。积极加入和推动RCEP进程,在TPP和TTIP处于胶着状态和停滞状态的情况下,加快构筑我国自贸区网络体系,加快推动新一轮全球化发展的进程。
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国际上竞争性贬值和突发性金融风险,应对全球性的高债务风险和高杠杆风险,应对新一轮制造业转移的风险,应对政治因素导致的经济风险,及早制定和研究应对方案,使我国经济能在困难的情况下找到突破点,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保证在2020年实现中国共产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为到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好基础。
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的拐点附近,这个拐点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周期性的变化拐点,它是从高增长平稳进入中高增长的拐点。所以,需要稳住经济增长水平来把握这个拐点。在稳增长的同时,要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建立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要通过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使产权保护更为严格,使各种财产责任的追查更为明确,更为严格,通过市场竞争动态地实现优胜劣汰。在稳增长和经济转型过程中,使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推动我国经济在制度保障下,从“有没有”的时代跨入“好不好”的时代,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新起点。
徐洪才建议,在经济下行、结构调整时,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可以适当扩大中央政府的支持和赤字规模,这是2016年初已经定下来的。二是适当扩大公共投资,因为我们短板领域是公共产品提供不足。三是下力量挖掘消费增长潜力。四是社会政策兜底。现在社保五险一金相关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五是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厘清中央和地方的权利、责任、交叉地带,体现结构调整和建立现代财税体制,这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
货币政策方面,一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应该保持在11%~13%,保持稳健、中性;二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三是信贷政策有保有压,在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四是推进利率市场化;五是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证汇率盯住一篮子货币的相对稳定;六是加快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
(信息部 綦鲁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