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信坚定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一带一路”倡议

美国智库观点摘要

谁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获益?

Felix K. ChangFelix K. Chang,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来源:外交政策研究所(美国智库), 2016年10月3日。

原文标题:Who Benefits from China's“One Belt, One Road”Initiative国家发改委会同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对“一带一路”倡议英文译法进行了规范。在对外公文中,统一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英文全称译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 -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一带一路”倡议简称译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缩写用“B&R”。考虑到“一带一路”倡议一词出现的频率较高,在非正式场合,除首次出现时使用英文全称译文外,其简称译法可视情况灵活处理,除可使用“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外,也可视情况使用“the 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其他译法不建议使用。本书中出现的“‘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the Road and Belt Initiative”等均为相关智库报告原有内容,为此,本书予以保留。

文章框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融资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是“贷款”;中国正试图建立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基础设施项目网络来促进贸易发展;中国和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在放缓;许多发展中国家因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失败而变得负债累累;一些发展中国家欢迎中国的融资;中国已经与泰国谈到了昆明至曼谷远距离高速铁路建设的问题。

观点摘要:

1.中国可能认为,发展中国家渴望的低息贷款会使其“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一项容易的任务。但这些国家的领导人,至少是其中那些善于观察的领导人,知道中国的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正在放缓,中国正日益关注其建筑公司的生存状况。他们也清楚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发生了什么。这些情况使得它们与中国谈判更加优惠的条款。如果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这样做,那么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更难实现。

2.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常被称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试图通过建立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基础设施项目网络来促进贸易发展。乍看之下,似乎所有参与其中的国家和地区都应该受益。中国的贷款将启动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将作为中转站并从新产业的发展中获益,而新产业的发展可以使其接通国际供应链。经济增长产生的收益会用来偿还中国的有息贷款。

3.这一切听起来美好。换言之,即使新的基础设施网络投入使用,现有的公路和港口也并不能保证贸易的蓬勃发展。当然,网络两端任意一方的经济增长都将发挥作用。但就目前而言,中国和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在放缓。事实上,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也正在放缓。如果在新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没有尽可能多的贸易活动使发展中国家有利可图,那么“一带一路”倡议的好处只会涌向一个地方:中国。

4.在“一带一路”倡议融资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是“贷款”。中国的贷款可能较那些商业贷款来说会有更宽松的要求及较低的利率。但它们仍然是贷款。中国希望这些贷款会被偿还。另外,中国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的授予通常是建立在发展中国家将施工合同交付中国企业的基础上的。简而言之,中国既受益于融资,也可以从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中获取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必须承担所有的金融风险。当发展中国家贸易蓬勃发展的时候,这种金融风险便不会那么重要。如果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那么这便成了一个问题。

5.在过去,许多发展中国家因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失败而变得负债累累。银行在最终意识到它们的借款者无力偿还时,不得不免除借款者的许多债务。中国已经免除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约39亿美元的贷款,但这只是发展中国家拖欠债务总额的一小部分。例如,2015年,中国免除了津巴布韦约4000万美元的债务,但是津巴布韦仍然欠中国超过10亿美元。此外,在中国适度免除债务的时候,津巴布韦承诺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体系。外部观察家认为,似乎中国在利用免除债务的方式实现其更大的外交政策目标。

6.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欢迎中国的融资。斯里兰卡前总统拉贾帕克萨很高兴地接受了中国的贷款,以用于在汉班托塔建立新的港口设施和机场。建成时,这个港口设施将是南亚同类当中最大的。但随着海运贸易放缓,斯里兰卡新政府已经负担着中国对其投入的11亿美元贷款。尽管斯里兰卡新政府指责拉贾帕克萨接受中国贷款和中国建筑公司的缺点,但它别无选择,只能完成港口设施和机场建设,以免拖欠贷款。事实上,中国可能认为,借款者将被迫偿还贷款,因为直接违约严重限制任何发展中国家未来的信贷。

7.泰国也十分谨慎。近年来,中国已经与泰国谈到了昆明至曼谷远距离高速铁路的建设。随着中国和泰国发展了更密切的关系,在2014年泰国军事政变后,两国加快了关于这条铁路的谈判。但中国提出的条款让泰国领导人感到失望。他们回避中国的期望利率,其拟议的股权结构,其对铁路沿线不动产使用权的请求。因此,泰国搁置了这个项目。相反,泰国为从曼谷到呵叻之间更短的铁路的建设提供了资金,但这条铁路只有250公里。尽管中国仍将为此提供技术并监督采购,但泰国将让本国建筑公司来建造铁路,而不是中国建筑公司。

印度因首次巴基斯坦-俄罗斯联合军事演习的影响而受惊

John C. K. DalyJohn C. K. Daly,詹姆斯敦基金会欧亚外交和国防政策专家及中亚和高加索研究所研究员。来源:詹姆斯敦基金会(美国智库), 2016年10月3日。

原文标题:India Alarmed by Implications of First Pakistani-Russian Joint Military Exercise

文章框架: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倡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观点摘要:

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如何看待俄罗斯进军巴基斯坦,传统上,中国是巴基斯坦最亲密的地区合作伙伴。中国将巴基斯坦(而不是竞争对手印度)作为其去年宣布的横跨大陆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已经承诺建设价值46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CPEC),这一金额相当于巴基斯坦全年近20%的国内生产总值。该倡议的核心是计划发展位于阿拉伯海的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而瓜达尔港的建设将有助于亚洲中部地区的开放。因此,这个巴基斯坦的港口建设将与印度的首选项目形成直接竞争:印度将发展伊朗的恰巴哈尔港,该港位于瓜达尔港以西45英里(相当于72.42048公里)。

美国的南亚政策:责任和挑战

Michael KugelmanMichael Kugelman,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亚洲项目副主任和南亚问题高级研究员。来源: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美国智库), 2016年10月5日。

原文标题:U. S. Policy in South Asia: Imperatives and Challenges

文章框架:中国在南亚的举动。

观点摘要:

1.在南亚,尽管尽了最大努力,但美国仍然是一个相对的局外者,已经被中国用计谋击败并出局,而中国正忙于其“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个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进行深层次基础设施投资的倡议,其中包括价值46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与此同时,印度正在开发更温和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努力打造伊朗南部的恰巴哈尔港,以及通往伊朗和阿富汗边境的公路和铁路。总的来说,南亚已成为影响亚洲两个正在崛起大国的一个战场。

2.事实上,这些中国和印度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都有利于华盛顿,因为它们的目标与美国在南亚的期望相一致: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发展,增强区域连接,以及最重要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华盛顿在南亚的地位次于中国和印度。

中国-以色列金融协议与“一带一路”倡议

Hadas PeledHadas Peled,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申请者,清华大学《中国法律评论》联合主编。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 2016年10月25日。

原文标题:The China-Israel Financial Protocol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文章框架:中国和以色列的金融协议;中国和以色列的所有主要银行都是金融协议的缔约方;金融协议促进了通信、医疗、污水处理、清洁能源、农业和教育等关键行业技术的提升;外国评论家在讨论中国在其他国家发起的项目时常常会提到“一带一路”倡议。

观点摘要:

1.20年前中国和以色列签署的金融协议如今累计价值已达26亿美元。第一份金融协议签署于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三年之后的1995年。尽管最初合作内容相对简单,但随着不断地发展,该协议已经远超出最初的需要。

2.金融协议所提供的信贷的增长主要发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这一现象应该放在中以关系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来看。在2007~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期间,以色列和中国的经济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的稳定允许两国的合作关系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迈进,也让两国认识到双边关系的重要性。

3.金融协议的方案既简单又有效。协议框架由中国和以色列财政部管控。以色列和中国的银行为两国预先核准的项目提供长期贷款。中国和以色列的主要银行都是该协议的缔约方。中国的终端用户和以色列的终端用户、中国的供应商和以色列的供应商独立地就项目范围和其他事项达成一致。在两国财政部批准后,两国可以与担保银行最终确定财务条款。这项财务计划由以色列国有保险机构——以色列国民保险公司(ASHRA)承保,从而降低信贷成本和风险。这种信贷安排允许以色列出口商向中国进口商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两国政府对这些项目的支持实际上降低了所有相关方的成本。

4.多年来,金融协议促进了通信、医疗、污水处理、清洁能源、农业和教育等关键行业技术的提升。有趣的是,这些项目都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推进,而不在大城市推进。中国在偏远地区实施这些计划是为了缩小国内仍然普遍存在的经济和技术差距。金融协议让以色列出口商接触到了中国的偏远地区,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与国际贸易相关的风险降低,因此以色列出口商能够为中国提供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及有竞争力的价格。

5.外国评论家在讨论中国在其他国家发起的项目时常常会提到“一带一路”倡议。但是“一带一路”倡议同样能在中国国内适用和推广。“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原则是强调市场的作用,在共赢的基础上推进项目,消除贸易壁垒,深化在农业、海水淡化、环境保护、太阳能、可再生能源以及其他产业领域的合作。如上所述,这些行业的合作已经成为金融协议的一部分。虽然中以金融协议不属于“一带一路”倡议范围之内,但它为“一带一路”倡议“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美关系

Alek ChanceAlek Chance,华盛顿中美研究所研究员和项目协调员,ICAS期刊编辑。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 2016年11月3日。

原文标题: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U. S. -China Relationship

文章框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经济和外交政策的中心;一份对美国人态度的调查显示出民众对这一问题矛盾的态度以及对“一带一路”倡议广泛影响力的不确定心态;“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了每一级别的贷款标准;许多美国的观察人士怀疑“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获得狭隘的短期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真正有远大愿景的双赢发展合作计划;“一带一路”倡议应该成为促进中美两国合作的重要手段,人们普遍将当前的中美关系描述为合作与竞争并存;复杂局势当中的一大亮点是中美之间扩大了包括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在内的合作;美国看不到“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影响;美国应该将“一带一路”倡议看作一个契机;中美两国在国际发展中应该加强协调,实现优势互补;近年来,中美两国在环境问题上的合作是中美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一带一路”倡议的真正影响和意义是由其实施过程决定的。

观点摘要:

1.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经济和外交政策的中心,这一点是明确的。但“一带一路”倡议如何能够融入中美关系当中,尚不得而知。该倡议是否意味着地缘政治竞争上升至一个新层面?或者该倡议是否为中美改善关系提供了机会?一份对美国人态度的调查显示出民众对这一问题矛盾的态度以及对“一带一路”倡议广泛影响力的不确定心态。但是,从这份调查中可以确定一些明确的主题。通过对这些主题进行清楚的表述,或许前方的道路会更加明朗。

2.第一,美国分析人士和政策制定者不断提出中国贷款标准和发展政策的问题。对中国贷款标准最为极端的一种担忧认为,中国试图建立一个平行的、狭隘的经济或政治秩序来与所谓自由的国际秩序相竞争并取而代之。而“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了每一级别的贷款标准。

第二,许多美国的观察人士怀疑“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获得狭隘的短期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真正有远大愿景的双赢发展合作计划。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合作时总是自私自利的,因此他们才会产生这样的怀疑。

第三,美中关系的地缘政治因素极大地影响了许多美国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看法。随着中国继续向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迈进,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态度越来越强硬,承受风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中国更有可能疏远美国。针对这些事实或猜测,“一带一路”倡议大方地接受了检验。

3.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许多担忧是合理的,可以理解。因为这些担忧建立在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制度和规范的影响缺乏清晰了解的基础之上。事实上,中美分析人士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预见和展望都具有重大的地缘政治意义。不管当前中美战略思想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有怎样的看法,“一带一路”倡议都应该成为促进中美两国合作的重要手段。

4.人们普遍将当前的中美关系描述为合作与竞争并存。合作必须对竞争进行制衡,因此两国都想要确立一个框架来超越零和地缘政治博弈。然而,近年来,即使是双边经济关系中的积极领域也会引发摩擦,挑战“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有助于两国关系的稳定”这一设想。

5.复杂局势当中的一大亮点是中美之间扩大了包括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在内的合作。中美在21世纪气候议程中的领导力表明两国有能力进行积极合作,以实现真正关键的共同利益。

6.国际可持续发展不仅已经具备了为中国和美国的利益服务的潜力,而且具备了为整个国际社会利益服务的潜力。“一带一路”倡议承诺通过加强互联互通来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从而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向发达国家提供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潜在好处包括国际社会安全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实力的增强。

7.尽管如此,美国还是看不到“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影响。部分是因为美国将“一带一路”倡议看作两国战略竞争的一个元素,部分是因为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解释宣传做得不够到位。中美政策团体可以对竞争领域和共同利益领域做出更清晰的区分,从而缩小认知上的差距。

8.如何实现这一点?中国应该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官方和民间倡导者必须明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部内容(尤其是它在共赢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很好地传递到美国。目前,很难找到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的、权威的英文宣传材料。这可能会促使美国人更加相信“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刻意将美国排除在外。

第二,中国官员必须努力提升每一级别的贷款标准,以表明“一带一路”倡议补充了国际经济秩序的内容并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不是破坏了现有国际经济秩序。许多美国人担心中国将通过削弱发达国家或构建一种降低贷款标准的竞争来挑战现有的制度和规范。另外,“一带一路”倡议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如清洁能源发展),以让外国人信服中国做出的建立高标准国际秩序的承诺,提升全球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

第三,中国的官方和民间团体应该利用美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极大兴趣,并将其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当中。美国企业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中美两国摩擦越来越多,尽管许多美国企业抱怨它们很难获得关于潜在商机的信息,但美国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当中将能够重振中美两国商贸关系。

9.对于美国来说,美国应该将“一带一路”倡议看作一个契机,有选择地与中国进行合作。不是所有的“一带一路”项目都能让美国获益,也不是所有“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领域都欢迎美国的参与。然而,“一带一路”倡议不能够简单地被纳入两国的竞争框架中。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在评估阿富汗、中亚或更广范围的“一带一路”项目对美国利益造成的影响时应该秉持开放的思想。在某些地区以及某些问题上,中美利益有交叉,这种利益的交叉应该被充分利用。

10.为了解决政策上的分歧和理解上的差距,美中两国应该共同成立一个专门的对话论坛,以讨论国际发展中的环境、劳动和人权标准。这种对话可以以类似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双边形式进行,也可以以G20这样的多边论坛形式展开。两国可以通过协调发展重点来进一步建立信任。美国政府可以制定一套“一带一路”倡议资助备选项目,中国官方可以根据利益的互补性选择一些项目进行投资。

11.从长远来看,这两个国家在国际发展中应该做到优势互补。中国应该认识到美国在发展“软”基础设施来满足经济和人类发展需要并确保政治稳定上有丰富的经验。这包括治理能力改革、健康、教育等。美国应该接受基础设施投资的短期经济影响,因为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解决治理和人类发展问题是一致的,对于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12.最后,双方都应该认识到近年来在环境问题上的合作是中美合作的标志性成果。应对气候变化是合作的一个关键领域,因为它代表着真正共同的、关键的利益。通过努力构建一个在环境上可持续的全球经济,中美可以继续跨越竞争,提供全球公共产品。而“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作为执行这一任务的重要工具。

13.和任何重大举措一样,“一带一路”倡议的真正影响和意义是由其实施过程决定的,因为不同的国家参与其中,并且中国决策者强调从不同方面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加剧中美双方的竞争,但它也可以用来加强两国的合作。要想让“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两国合作,两国就必须自觉参与其中并不断对这一倡议进行完善。因此,美国方面应该清楚地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潜在战略影响,同时应该保持参与其中的可能性,而不是绝对的不屑一顾或怀疑。中国应该对美国、欧洲、印度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顾虑做出积极回应。这些顾虑表明了潜在的障碍,并有利于确定最有效的前进道路。

世界对当选总统特朗普的期望:中国的角度

Michael KugelmanMichael Kugelman,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亚洲项目副主任和南亚问题高级研究员。来源: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美国智库), 2016年11月8日。

原文标题:What Does the World Expect of President-Elect Trump: China

文章框架:特朗普总统可以通过表达其对习近平主席所发起的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条件性的支持来承认中国的崛起及其国际影响力的合法性。

观点摘要: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可能在“测试”特朗普总统在其任期早期的勇气。特朗普竞选时期的中国政策的很多方面对中国都是一种鼓励,这些政策内容包括:不强调中国人权,放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愿意重新考虑与日本和韩国的伙伴关系。就整体而言,这些外交政策都是一种缓和的方式。在2017年,习近平主席将不希望通过直接质疑的方式来阻止特朗普实施这些外交政策,但中国会充分考虑特朗普的这些政策。相反,习近平主席可能会给特朗普总统时间来表示其与中国合作的意愿。特朗普政府是否应该表示这样的意愿呢?它的选择将是有限的。特朗普总统可以通过表达其对习近平主席所发起的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条件性的支持来承认中国的崛起及其国际影响力的合法性。特朗普总统不用收回他任何先前关于中国的声明,可以称他相信中国能够在欧亚大陆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中发挥重要和建设性的作用。他可以补充说,只要“一带一路”倡议所投资项目的管理透明并在环保和劳工权利方面符合国际最佳实践,美国就期待着与中国和其他国家合作,以建立一个更加一体化的欧亚大陆。这样的声明将表明美国欢迎中国作为全球公共资源的领先供应商——这个声明不会使特朗普政府有任何损失,并且可以确保在第一次特朗普-习近平会晤上有一个建设性的氛围。

同床异梦

Stacy R. ClossonStacy R. Closson,拥有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现任肯塔基大学帕特森外交与国际商务学院助理教授。来源: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美国智库), 2016年11月10日。

原文标题:One Bed, Different Dreams

文章框架:中俄两国间的政治关系比其中任何一方与美国的关系都要紧密;美国外交政策专家就中俄是否结盟意见不一;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大量能源资源;中国宣布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家优先事项;由于美国国力的衰弱,中俄可能会结成联盟;中国的发电厂需要用更清洁的天然气替代煤炭,而这是俄罗斯能够提供的;俄罗斯需要为其能源寻找新的非欧洲客户;中国重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力量,中国宣布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家优先事项;俄罗斯和中国已经同意将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交通走廊和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结合;西方对俄罗斯能源部门的制裁导致其无法获得西方的资金和技术,俄罗斯与西方公司在北极和黑海地区进行新油田开发的联合生产活动也已终止。

观点摘要:

1.中俄关系在过去二十年快速发展,从1992年的“中俄合作伙伴关系”到1996年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到最近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于两国来说,用“战略”一词来限定双边关系代表着双边关系的最高级别。中俄两国间的政治关系比其中任何一方与美国的关系都要紧密。两国领导人在两年之内会晤了十几次,就如何看待冷战后的世界秩序发表了许多声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俄罗斯代表团的参加就说明了两国的关系。然而,两国并没有订立盟约。

2.美国外交政策专家就中俄是否结盟意见不一。大部分美国安全部门专家认为中俄在历史上素来敌对,不可能进行有效合作。边境冲突、冷战后思想路线的分歧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让两国不可能成为持续性盟友。哈佛大学教授和前美国政府官员约瑟夫·奈(Joseph Nye)认为,“如今中国强大,不可能和领导人判断力差而导致快速衰落的俄罗斯走得太近”。中俄外交政策专家同样有这样的疑问。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撰文称,中俄关系并非盟友关系,中俄是稳定的“战略伙伴”。同样,俄罗斯外交政策专家认为中俄没有兴趣结为军事同盟,因为俄罗斯高度重视行动和主权自由。

3.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美国国力的衰弱,中俄可能会结成联盟。奥巴马政府的批评者认为,在过去的七年里,奥巴马总统让美国军队负担过重,军费不足。另外,美国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失败的中东政策造成了权力真空。根据这一论点,美国的衰弱促使中国和俄罗斯结成联盟,主导亚太大部分地区。现实情况是,俄罗斯和中国需要给对方互利、有限的条件。低油价、国际经济制裁以及缺乏强大的贸易伙伴让俄罗斯经济遭到破坏,此时俄罗斯需要接近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在2015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29项投资协议,价值超过200亿美元。今天,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超过俄美两国贸易额的一倍。

4.而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大量能源资源。中国的发电厂需要用更清洁的天然气替代煤炭,而这是俄罗斯能够提供的。中国将俄罗斯视为比中东更稳定的石油供应国。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在全球总体石油消耗上仅次于美国。中国还希望获得俄罗斯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中国已经打算向俄罗斯购买一艘和俄罗斯卖给印度相似的航母。俄罗斯已经向中国出售了24架苏-35战斗机,中国也是首个购买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国家。

5.然而,除了战略资源和技术之外,俄罗斯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俄罗斯在中国的贸易伙伴排行中位列第14,排在所有主要经济体之后。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的经济规模是俄罗斯的四倍多。

6.中国重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力量,中国宣布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家优先事项。该倡议通过开辟新的穿越中亚、东欧、西亚和中东到达欧洲的贸易路线来推动中国进入欧亚大陆。该倡议还包括到达南亚和东南亚的新路线。

7.这些庞大的交通项目要求对铁路、公路和港口进行数万亿美元的投资。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拥有近60个成员,承诺对这些项目进行投资。俄罗斯和中国已经同意将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交通走廊和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结合。中国还同意投资近60亿美元延长莫斯科-喀山到中国的高铁。

8.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它需要为其能源寻找新的非欧洲客户。西方对俄罗斯能源部门的制裁导致其无法获得西方的资金和技术,俄罗斯与西方公司在北极和黑海地区进行新油田开发的联合生产活动也已终止。由于与客户政治关系的恶化,普京总统取消或暂时搁置了两条通往东南欧的天然气管道。如果不能向欧洲出售能源,那么亚洲就是合理的备选,其中中国是主要的投资者和消费者。

中国如何创建自己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Alvaro Vargas LlosaAlvaro Vargas Llosa,独立研究所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华盛顿邮报》知名专栏作家。来源:独立研究所(美国智库), 2016年11月11日。

原文标题:How China Has Created Its Own TPP

文章框架: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几乎无法影响中国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东盟地区的投资额急剧增长;中国正在建立与贸易伙伴的新连接。

观点摘要:

1.在总统竞选期间,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批判之声不绝于耳。TPP是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来自亚洲和拉美的另外七个国家签署的商业协定。许多反对和偶尔支持的声音都将重点放在中国。

2.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支持者认为它不仅是一个经济协定,而且在必要的时候是用来遏制中国的战略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反对者认为它是一个威胁,是美国参议院批准的又一个糟糕的贸易协定,反对者认为如果中国通过“后门”成为协定签署国,那么这会给美国工人带来新的灾难。

3.事实是,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几乎无法影响中国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也不会对美国工人造成什么影响。因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中国无关,中国不需要参与其中。新加坡Truewealth出版社创始人Kim Iskyan指出,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的八年(2006~2014年)期间,中国并没有袖手旁观。它加强了与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并构建了强大的贸易网络。

4.今天,在美国政治家们忙着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时,中国已经与12个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成员中的九个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s)。美国空谈,中国实干:2006年,中国分别与澳大利亚和智利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中国分别与新西兰和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2009年,中国与秘鲁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2010年,中国与东盟(ASEAN)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其中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成员文莱、马来西亚和越南。

5.中国在东盟的投资额也急剧增长。Kim Iskyan指出,2006~2014年,中国在东盟的投资额增加了350%。而此时美国的政客们还在讨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否为遏制中国经济“帝国主义”特洛伊木马的最佳方式(虽然中国并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成员),中国正忙着扩大其创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其不仅仅关注贸易和投资领域。

6.中国正在建立与贸易伙伴的新连接,如物理连接,包括机场、公路和港口,并为贸易伙伴提供从混凝土、钢铁、劳动力到资金等的一切物资。正如波士顿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Harold L. Sirkin在《福布斯》上所写的那样,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而美国则正处于战略收缩态势。Harold L. Sirkin认为,“美国应该不惜一切,设法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取胜,或者放任自己走下坡路”,他警告说,“如果我们在贸易方面妄自尊大,向中国敞开大门,那么中国就会准备好且能够并愿意填补我们创造的任何空白”。

7.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全球贸易额占全球GDP的58%,在北美洲,这一数字为31%。谁应该对此负责?不是加拿大(加拿大的贸易额占其GDP的65%),也不是墨西哥(墨西哥的贸易额占其GDP的73%)。问题出在美国,美国的贸易额仅占其GDP的28%。在总统竞选中,两个阵营的贸易策略都出现了错误,这才是对美国工人的真正威胁。人们不禁会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多长时间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才能成为主导一个地区的经济大国。拉美超过10%的出口流向中国,近8%的进口来自中国。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推动在里加的更广泛的经济合作

Olevs NikersOlevs Nikers, 2001年毕业于拉脱维亚大学,2003年毕业于波罗的海国防大学,在得克萨斯A&M大学布什政府与公共服务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以来,他成为一名国防专业人员,并成为拉脱维亚国防部首席专家;富布赖特奖学金获得者。来源:詹姆斯敦基金会(美国智库), 2016年11月16日。

原文标题:China and CEE Countries Push for Broader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Riga

文章框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欧国家带来的机遇。

观点摘要:

中国总理李克强于2016年11月4日对拉脱维亚里加的历史性访问,标志着中东欧国家(CEE)和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的关系开启了新篇章。在为期三天的访问里,李克强会见了16个中东欧国家的政府首脑。这次访问最终达成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经济协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两国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谅解备忘录(MoU)。备忘录还涉及有关中国与中东欧智库之间的合作、促进旅游业的合作以及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中国总理访问拉脱维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为欧洲人吸引新技术和投资提供了机会。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探索新的方式扩大出口,寻找安全可靠的渠道。中东欧地区正在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上的一个独特的“环节”,将更直接地连接东亚和欧洲。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放缓,通过这个一体化的战略运输项目,中国希望为本国企业开拓新的出口市场。

贸易连接:“一带一路”倡议中缺失的环节

Sarah LainSarah Lain,英国皇家三军防务研究所国防和安全研究员。来源: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美国智库), 2016年11月23日。

原文标题:Trade Connectivity: The Missing Link in the Belt and Road

文章框架:在李克强总理最近对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访问中,经济方面讨论的重点是中国帮助这两个国家提升生产能力的目标;中亚的专家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评价时总会担心该倡议在如何让中亚人民受益的问题上缺乏透明度;贸易的提升则是“一带一路”倡议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中亚人的担心;“一带一路”倡议倡导“互联互通”;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在中亚推行的一个倡议;把“一带一路”倡议各部分相连以共同形成一个区域互联互通项目。

观点摘要:

1.在李克强总理最近对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访问中,经济方面讨论的重点是中国帮助这两个国家提升生产能力的目标。生产能力建设是中亚国家提升出口的关键。这将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更广范围的“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提升,而贸易的提升则是“一带一路”倡议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如果中国真的想让“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双赢,这一点就尤为正确。

2.在过去的采访中,中亚的专家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评价时总会担心该倡议在如何让中亚人民受益的问题上缺乏透明度。很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通过将资源运输到中国并使中国商品穿过亚洲运往世界从而主要让中国受益。该倡议可能会让与中国进行协议谈判以及负责管理大型国有企业的政治精英受益。如果当地人民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那么“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不能释放全部潜力,而且也会让人产生这样的质疑:与中国所描述的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多的是一个地缘政治项目,通过这个项目,中国获得了比中亚当地人民更多的收益,并通过经济影响力来进一步利用地区政治精英。

3.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倡导“互联互通”,并且诸如公路、铁路以及更加稳定的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也已经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直接益处,但互联互通中的贸易方面还有待加强。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那样,区域经济体中生产的增长将为区域间贸易的增长提供基础。中国政府于2015年3月发布的行动计划确定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特别提到了将跨境经济合作区、工业园区、经贸合作区和产业集群发展作为新的投资合作模式。一些中亚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之前就已经有经济特区。然而,中国的宏大项目将在中亚国家的参与当中,通过更具战略性的、联合规划的投资方式,在该地区获益。

4.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在该地区推行的一个倡议。然而除非将资源用于发展该地区的产品和服务,否则自贸区的意义将受到限制。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中国边境的“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就是自贸区没有达到预期的一个例子。虽然这个经济特区于2011年开放,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的提出,但它也被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联通的一部分。自贸区本身并没有表现出对跨境贸易大有帮助的迹象。这些设施在中国发展得更快,主要作为哈萨克斯坦购买中国商品的枢纽,而没有促进哈萨克斯坦工业的发展。在哈萨克斯坦自贸区,腐败盛行,最近较为突出的事件是霍尔果斯贸易中心总裁因在贸易区内招标受贿而被捕。

5.因此,国内制造和生产必不可少,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是促进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中亚地区已经有大量的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中国也已经对其进行了投资。例如,乌兹别克斯坦在纳沃伊、吉扎克、安格连都设有经济特区(SEZs)。纳沃伊经济特区是中国投资兴建的,一批中国企业也在那里进行了投资。2013年,中国企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同意对纳沃伊经济特区投资300多万美元用于手机及配件的生产。中亚其他经济特区同样也获得了投资。2016年2月,一家中国企业在库斯塔奈地区的工业区投资500万美元与哈萨克斯坦公司Saryarka Avto Prom LLP共同生产江淮汽车。

6.显然,各方已经做出了努力。但如果经济特区(SEZs)和工业园区要补充中国正在中亚建设的基础设施,其就必须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此外,将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设施集中起来将更高效,这两个国家在建设自己的工业基地上也需要更多帮助。然而,这也需要这些国家改善其投资环境以及贸易相关部门,如海关、税务,这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中亚国家将进行很好的协调,以确保工业投资和产出是互补的,而不是复制或直接与周边国家市场竞争。这将涉及评估每个国家的能力,确立每个国家的独特卖点,还要审查区域市场,找到发展价值链的方法。这并非没有挑战,因为某些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紧张,但中国可以通过投资调解这些问题。

7.如果中国希望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终极目标,那么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其他部分相连,以共同形成一个区域互联互通项目。在李克强总理最近对巴基斯坦的访问中,一再发出的消息是,中巴经济走廊将打开巴基斯坦与伊朗和中亚的贸易通道。如果确实把中亚的互联互通作为目标,那么巴基斯坦和中亚就需要进行更多的贸易合作、交流。到目前为止,公路和铁路建设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沿公路和铁路进行的贸易也应该受到同等关注。巴基斯坦的一些专家指出巴基斯坦和中亚对各自的市场互不了解,因此应该进行市场调查和风险分析,以帮助它们了解每个国家的独特卖点。如果所有国家都要广泛发展农业、纺织业和汽车制造业,但又不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定位,那么贸易将难以进行。而对自身竞争优势和市场定位的了解将有助于阐明“一带一路”倡议为当地带来的利益。

“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地区外可能更成功

Elizabeth WishnickElizabeth Wishnick,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政治学学士、文学学士,耶鲁大学俄罗斯与东欧研究专业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可以流利使用汉语、俄语和法语;目前是哥伦比亚大学维泽赫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政治学与法学教授;目前正专心于著作——《中国是一个风险社会》,其中主要研究了跨国问题是如何影响中国与其周边国家关系,以及中国外交政策是如何影响本国社会的;曾撰写过多部关于能源关系和亚洲区域发展的著作,包括《中亚格局中的俄中美:乔治危机阴影下的竞争与合作》《修补篱墙:从勃列日涅夫到叶利钦的俄罗斯中国政策演进》;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的外交政策、亚洲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中亚各国关系等。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 2016年11月23日。

原文标题:China in Europe—OBOR Is More Likely to Succeed outside of Eurasia

文章框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欧亚大陆之间的伙伴关系和连通性;“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一个时代口号;中国对基础设施的支出有望与所承诺的一样;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组成部分;一些中国学者争论说,“一带一路”倡议更多的是一个聚焦于政治连接的计划;“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大幅提升中国经济在欧洲南部和东部存在感的潜力;中国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的投资是中国增强“一带一路”倡议潜在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的关注点是欧盟周边的较弱地区;中国的欧洲区域一体化计划的另一个新特点是为其海军在全球更大的存在铺平道路。

观点摘要:

1.乍看之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欧亚大陆之间的伙伴关系和连通性,这一倡议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一些西方观察家淡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称之为“旧皮袋里的新酒”,甚至连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也似乎一直坚信“一带一路”倡议在本质上是一个基础设施发展计划,并不能从根本上与欧亚经济联盟相竞争。

2.毫无疑问,“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一个时代口号,中国各省市急于从该倡议中获益,就如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提出经济特区计划时各省市所做的一样。当时中国各地区加快区域开放,以吸引中央政府投资并支持它们的区域一体化举措。同样,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是范围广泛的、不同的经济合作方案的保护伞,它承诺将通过陆路、海路,以及那些远在欧亚大陆以外的地区,包括北极、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地区,把中国与其传统丝绸之路合作伙伴联系起来。

3.中国对基础设施的支出有望与所承诺的一样,2015年中国与70多个“一带一路”倡议参与者的贸易额超过了1万亿美元,或者说,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一季度的总额。到目前为止,中国公司对“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项目的投资近150亿美元,同时,中国政府基金,即价值400亿美元的丝绸之路基金,也致力于“一带一路”倡议,此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及中国开发银行预计也将对此做出重要贡献。

4.同样,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组成部分,预计在未来15年中,对一系列项目的投资额会达到460亿美元,项目包括在瓜达尔建设一个深水港,进行公路建设,以及扩大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但这些建设面临许多政治、经济和安全挑战。例如,来自塔利班的威胁、俾路支省的叛乱、水电供应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使中国的计划变得复杂化。中国的这一倡议面临的风险很大,然而,因为中国希望通过区域整合追求稳定的目标被破坏,所以这将进一步加剧新疆的紧张局势。

5.一些中国学者争论说“一带一路”倡议更多的是一个聚焦于政治连接的战略,具有重要价值,即使所涉及的项目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施。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改善欧亚大陆的连通性面临诸多障碍,中国在将该区域作为进入欧洲南部的切入点上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将该区域作为其自身的目的地。

6.事实上,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来说,其具有大幅提升中国经济在欧洲南部和东部存在感的潜力。最初的“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公路,而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多条贸易通道,涉及海上贸易和陆上交流。同样,中国欧亚大陆桥的建立不是其目标的终结,而是用来连接新的港口基础设施。

7.中国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的投资是中国增强其“一带一路”倡议潜在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国有航运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COSCO)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经营该港口,但2016年7月4日,交易成功达成,该集团以4.1亿美元收购了该港口67%的股份。中国驻希腊大使邹肖力将这一港口交易比作“龙的头”,这意味着交易会为中国的区域目标带来变革性影响,其区域目标是为中国产品出口欧洲创造新枢纽,为中国在地中海地区创建新基地。比雷埃夫斯港是地中海地区众多港口之一,而中国企业的目标是对它们进行投资。

8.中国在欧洲南部增加的投资所发挥的作用早已被经济危机削弱,且被空前数量的移民所困扰,由于英国脱欧,现在更是一个关键时刻。一些分析人士看到了中国通过其“16+1”合作机制,与中东欧、波罗的海国家,包括五个非欧盟成员国合作,来进一步考验欧盟是否团结。虽然中国对欧洲基础设施的新兴趣可以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但中国的关注点是欧盟周边的较弱地区。

9.中国的欧洲区域一体化计划的另一个新特点是,它为中国海军在全球更大的存在铺平了道路。“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相关投资不会遇到像中国在非洲面临的安全挑战,2011年由于利比亚局势动荡不安,中国撤回3.6万名在利比亚工作的中国人,这使中国在利比亚增加了军事存在。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来说,其在欧亚大陆以外更容易成功,给欧洲和美国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挑战。

格鲁吉亚疲弱的反对看起来就像其执政党正与中国“调情”

Devi DumbadzeDevi Dumbadze,在第比利斯和波鸿研究哲学、社会学和媒体学;他发表了关于社会哲学、政治经济、媒体理论和美学的文章;正在研究有关格鲁吉亚社会转型的问题。来源:詹姆斯敦基金会(美国智库), 2016年11月28日。

原文标题:Georgia's Weak Opposition Looks on as Ruling Party Flirts with China

文章框架:南高加索地区的国家现在坚定地被包含在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的势力范围内。

观点摘要:

统一民族运动党(UNM)的内部分裂威胁使格鲁吉亚亲西方的反对派陷入政治混乱,执政的“格鲁吉亚梦想——民主格鲁吉亚”党(GDDG)在议会拥有多数席位,准备迅速调整格鲁吉亚的外交政策重点。统一民族运动党的领导人和前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在乌克兰已经启动了一个新的反对改革运动。在基辅,萨卡什维利有效地呼吁在格鲁吉亚创建一个类似的新的政治力量。此外,他毫不客气地批评统一民族运动党的反对派系。的确,自2015年10月的选举以来,即将进入议会的27个统一民族运动党的议员很难站起来或突破“格鲁吉亚梦想——民主格鲁吉亚”党对国家立法机关的控制。因此,在野党对执政党权力高度集中倾向的质疑以及对关键人员的审查可能会因统一民族运动党激烈的内斗而黯然失色。潜在的一个问题来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在格鲁吉亚投资快速增加带来的安全政策影响。南高加索地区的国家现在坚定地被包含在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的势力范围内。这两个举措被称为“一带一路”倡议,这些大型项目在接下来30年预计将耗资3万~4万亿美元。

从项目级别层面评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Jonathan E. HillmanJonathan E. Hillman,重新连接亚洲项目主任,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曾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政策顾问、对外关系委员会副研究员,曾为《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媒体撰写有关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问题的文章。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 2016年11月30日。

原文标题:OBOR on the Ground—Evaluating China's“One Belt, One Road”Initiative at the Project Level

文章框架:亚洲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以推进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的;“一带一路”倡议开始挑战一些地区的经济现状;海运业仍能保持主导地位的原因;“一带一路”倡议利用以前做出的努力来提高南亚的连通性;展开“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一带一路”倡议与其他区域经济倡议的互动也应该接受检查;“一带一路”倡议遇到一些困难应该不足为奇。

观点摘要:

1.亚洲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在未来10年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投资额将上升至全球总投资额的近60%。总之,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预计每年将超过1兆美元。

2.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以推进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的。尽管估算值存在差异,但所有努力都指向一个目标。从地理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跨越占世界总人口大约70%的65个国家。从经济角度来看,其可能包括中国近4兆美元的投资。

3.在一些地区,“一带一路”倡议开始挑战经济现状。6年前,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相对空旷。离最近的主要城市大约90公里。几个世纪前,边境地区曾是丝绸之路上的中转站。今天,那些古老的路线可能苏醒。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现在拥有大规模的工业园区以及被称为中哈霍尔果斯网关(Khorgos Gateway)的物流中心。

4.有人说,如果未来几年亚洲和欧洲之间的铁路开始运营,那么该地区可能会成为一个“新迪拜”。有人估计到2020年该地区的经济活动将增加20倍,支持5万个工作岗位,涵盖目前周边地区大约40%的人口。

5.但是不能保证这些新的陆上线路会取得成功。与海运相比,铁路将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运输时间缩短了一半。然而,其成本也比海运的成本高出2~5倍,这是今天90%的国际贸易利用海运的原因之一。可以肯定的是,为获得更快的服务而花费更多对某些产品来说是有意义的。在某些情况下,额外的运输成本可以通过降低库存成本来抵销。

6.展望未来,至少有三个方面表明海运业仍能保持主导地位。首先,航运业的产能过剩,迫使航运公司大幅削减成本甚至合并;其次,北极航线变得更易通行;最后,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难以维持铁路运营,如很大一部分返回中国的铁路集装箱都是空的。

7.当然,这些因素都会在未来发生变化。例如,随着亚洲收入的增加,对欧洲的出口可能会增加。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每一个因素都会为新亚欧内陆航线的可行性带来重大挑战。

8.在孟加拉国,“一带一路”倡议利用以前做出的努力来提高南亚的连通性。公路和其他设施是2011年启动的帕德玛大桥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需要重新安置7万多人。据估计,这座桥可以使孟加拉国的GDP增加1.2%。

9.但在腐败问题导致许多组织(包括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撤回其支持之前,该项目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该项目借助其他资金才得以继续进行,访问该项目的官员试图强调已完成的工作,但其预期成本已经增加了10亿美元,不过进展一直都很缓慢。

10.这个项目一直是不同倡议的一部分。可以说,在腐败丑闻发生前,该项目是日本对该地区愿景的一部分。但是自2014年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就开始接手该桥梁项目,上个月孟加拉国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此外,该桥又是泛亚公路1号线的一部分,泛亚公路1号线由联合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并打算使其横跨欧亚大陆。

11.这个项目的历史至少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正在进行的更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该项目提醒我们,许多等同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实际上早于“一带一路”倡议。这也由其他一些高调的项目验证,其中包括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更普遍地说,大家对通过基础设施促进连通性的想法习以为常。分析师应该以更长远的历史眼光看待这些项目。其次,个别项目的利害关系可以远远超出其直接领域。尽管泛亚公路1号线有很多缺失的环节,但建成帕德玛大桥将是连通该区域的重要一步。在研究个别项目时,重要的是考虑到更广泛的网络。最后,新“硬体”基础设施的积极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提升该地区的“软体”基础设施。如果暂时想象一下,泛亚公路1号线的每部分都得以完成,那么现在仍然需要克服许多障碍:效率低下的海关程序,要求货物被卸掉并放在当地卡车上的法律,当然还有腐败问题。

12.展开“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今天这是一个值得美国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给予更多关注的计划。进一步的研究可能有助于一些领域。显然,我们应该检查更多的项目,更严格地选择案例并考虑整体情况。应优先考虑项目数据的收集和核实,因为这些项目数据在透明度和质量方面差异很大。

13. “一带一路”倡议与其他区域经济倡议的互动也应该接受检查。虽然中国可能是最大的支出者,但其完全不是唯一重要的参与者。例如,中国和俄罗斯的高级官员曾讨论连接“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此外,其他许多国家在国家发展计划中也考虑到基础设施。在某种程度上“一带一路”倡议与现有计划的配合或冲突,可能是其长期运行的重要指标。

14.这些努力很容易受到质疑。我们仍然要克服很多巨大的障碍,特别是新的陆上线路所存在的障碍。然而,鉴于实施的难度而放弃这些项目将是一个错误。即使在最好的商业环境下,大型项目需要的资金也通常会比预期投入多,其耗费较长的时间。许多“一带一路”项目正在艰难的政治和安全环境中进行,“一带一路”倡议遇到一些困难应该不足为奇。

15.此外,即使在经济上不可行的项目也不应该被放弃。虽然经济可行性是项目成功最重要的长期决定因素,但是一些项目可以通过其他动机而被驱动并继续运行。因此,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窗口”。

16.历史也敦促我们采取谨慎态度。20世纪的基础设施项目创造了新的经济机会,重塑了国家间的关系,甚至是战争的催化剂和工具。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东移,今天的项目预示着一个新秩序的出现。

中国,经济发展及全球安全——弥合裂缝

Matt FerchenMatt Ferchen,卡耐基-清华全球政策中心常驻学者,负责中国和发展中国家项目;他的研究重点包括中国城市的非正式经济治理,中国的发展模式以及中国和拉美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他还是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系副教授。来源: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智库), 2016年12月1日。

原文标题: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lobal Security -Bridging the Gaps

文章框架: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全球影响力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财富和权力的追求也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争议;美国和欧洲一些主要智库分析师和地缘政治专家们的评论;中国贸易、投资和金融联系的深化既没有强化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也没有阻止地缘政治和军事紧张局势的深化;中国与中亚和南亚在传统上的经济关系并不密切;能源是中国与某些邻国之间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传统区域大国在对新的贸易和投资机会表示欢迎的同时也存在担忧。

观点摘要:

1.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全球影响力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很大转变。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年均增速一直保持着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的近10%。随着21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中国也开始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更大、更直接且独特的作用。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金融流动的贡献者,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和援助。

2.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财富和权力的追求也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中国与全球经济联系是否日益增强,其如何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或增加了其权力以及这是否会造成新的漏洞和形成相互依存关系仍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美国最著名的两个研究中国的学者分别给中国贴上“脆弱”和“不全面”的标签。与此同时,英国雄辩家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对中国何时“统治世界”做出推测。这种包罗万象的标签可能不会让人满意。尤其是中国高调推行了“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了解中国外交政策中经济和政治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安全和发展问题的交叉点变得更加迫切。

3.美国和欧洲一些主要智库分析师和地缘政治专家们越来越多地用“地缘政治”这一术语来描述他们所认为的中国长期的现实主义偏好或国家经济关系和对外经济政策的重商主义风格。虽然明确地缘经济的具体定义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两位前美国国务院官员最近的一本书将“地缘经济”描述为:“以经济手段促进和捍卫国家利益,并产生有利的地缘政治结果。”

4.对于那些依赖这一概念讨论中国外交政策的人来说,他们的关注点通常是政府有意使用经济政策工具来实现更广泛的外交政策或地缘战略目标。印度国际事务专家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很好的描述,他指出:“中国重塑亚洲秩序的雄心不是秘密。从‘一带一路’倡议到总部位于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正在稳步推进实现作为亚洲中心的战略目标。”

5.但如果仔细研究这些关于中国地缘经济的论断,就会发现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带来的矛盾和意想不到的结果。世界经济论坛最近的一系列关于地缘政治全球议程的年度报告突出了其中的一些矛盾。最近的一篇题为“中国特色地缘经济:中国经济如何重塑世界政治”的报告突出了这样一种假设,即中国的经济实力会转化为全球政治影响力。当然,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一带一路”倡议。

6.中国贸易、投资和金融联系的深化既没有强化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也没有阻止地缘政治和军事紧张局势的深化,而这一点在东南亚表现得最为明显。除柬埔寨外,中国不能依靠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来确保与它们之间友好、一致的关系。即使在引入“一带一路”倡议或亚投行之前,中国一直在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理想主义愿景。这种“命运共同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的相互依赖驱动的,而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伴随着中国与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上的冲突以及安全局势的紧张。

7.中国与中亚和南亚在传统上的经济关系并不密切,近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它们对这些倡议所带来的地缘战略影响的关注。尽管遭到中国的驳斥,但仍有人怀疑“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的“马歇尔计划”,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贸易和投资计划为中国的领导打下基础。中国强调了该倡议对国际和国内发展的好处,中国领导人和学者也强调了这些经济机会带来的正面溢出效应,包括更好地应对像阿富汗这样的国家面临的安全挑战。“一带一路”这一经济倡议和像上海合作组织这样的中国主导的安全组织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目前或将来是一个问题。

8.能源关系是中国与某些邻国之间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俄罗斯来说。新兴的、互补的石油和天然气关系是中国和俄罗斯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核心。但在定价和融资上的分歧对两国构建新型中俄政治关系带来了挑战。

9.即使是像印度、俄罗斯这样的传统区域大国对新的贸易和投资机会表示欢迎,它们也还是警惕“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在南亚和中亚的其他经济倡议会对其利益和势力范围造成影响。事实上,俄罗斯和中亚的一些人担心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宏伟的经济发展倡议缺乏安全机制的保障。与此同时,印度担忧中国在南亚推广包括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在内的两用港口设施建设会给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更大的军事存在提供便利。此外,如果中国主导的新的或现有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桥梁、水坝、铁路和港口,被视作通过损害当地国家利益来让中国获益的话,那么这确实可能会引发当地的负面反应。中国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投资的增加就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在邻国推进的单边和多边发展项目将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经济、政治和安全结果。

中国改革监测——第1258期

Joshua EisenmanJoshua Eisenman,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中国学高级研究员。来源: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美国智库), 2016年12月6日。

原文标题:China Reform Monitor-No.1258

文章框架:中国-中东欧投资基金。

观点摘要: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已经建立了规模为100亿欧元(约111.5亿美元)的中国-中东欧投资基金,以为可盈利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如为中欧和东欧的物流、清洁能源和医药制造业的融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拉脱维亚里加与16位中东欧区域元首举行的年度会议上表示,该基金将为合资企业筹集另外500亿欧元的资金。《财新周刊》报道,“以市场为导向”的基金最近帮助中国企业在国内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寻找海外投资机会。本周李克强和拉脱维亚总理宣布,该基金由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管理。

德国希望欧洲帮助塑造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Jan GaspersJan Gaspers,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欧洲对华政策小组组长。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 2016年11月3日。

原文标题:Germany Wants Europe to Help Shape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文章框架:古丝绸之路在德国人的想象中有许多积极的内涵;德国的许多贸易中心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海路和陆路延伸范围的扩大来获得更大商机;“一带一路”倡议保障了中国对欧洲及其更广泛的邻国进行更大的投资;德国政府通过欧盟(EU)、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以及G20积极协调欧洲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并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当中;德国投资的“一带一路”项目仅限于连接现有铁路的五个项目;“一带一路”倡议既没有对德国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也没有推动中国在德国的并购和在待开发地区的投资活动;德国主张利用欧盟-中国互联平台以确保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相关投资符合欧盟的规则和标准;德国还寻求增加与中国进行对话和合作的机会;德国在未来几年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主要体现为担忧该倡议的地缘政治影响。

观点摘要:

1.古丝绸之路在德国人的想象中有许多积极的内涵。但北京方面提出建造现代丝绸之路的计划在德国这个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引发了混合反应。

2.德国的许多贸易中心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海路和陆路延伸范围的扩大来获得更大商机。例如,德国在汉堡的最大港口汉堡港以及在杜伊斯堡的最大内陆港口表示有兴趣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枢纽”,以吸引更多的东亚和全球海运贸易。然而,据报道,中国正寻求在南欧港口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海上通道,汉堡港也正在制定战略,以应对来自南欧港口的更大的竞争。

3.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对这一倡议表示欢迎,该倡议保障了中国对欧洲及其更广泛的邻国进行更大的投资。然而,德国还对该倡议淡化欧盟(EU)投资规则感到担忧,同时,欧盟成员为争夺中国投资而引起的竞争会破坏欧盟成员的团结,这也让德国感到担忧。此外,德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大多是负面的,新闻报道将“一带一路”倡议描述为地缘政治威胁,并声称野心过大注定会失败。

4.鉴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影响和经济可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德国政府通过欧盟(EU)、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以及G20积极协调欧洲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并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当中。德国有能力发挥这一作用——不仅是出于其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的地位,而且由于与中欧、东欧和南欧的一些国家不同,它的经济命运不依赖于吸引中国对它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5.至少到目前为止,德国投资的“一带一路”项目仅限于连接现有铁路的五个项目。其中一些项目早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发起这一倡议之前就已经计划好了,它们随后被重新规划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这些项目在过去一年的成功促使德国和中国之间对铁路货物运输选择的需求增加,特别是汽车行业,这进而促进了后续“一带一路”项目的公布。例如,2016年3月,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B)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开发欧亚大陆桥的谅解备忘录(MoU)。

6.除此之外,“一带一路”倡议既没有对德国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也没有推动中国在德国的并购和在待开发地区的投资活动。而在欧洲东部和南部,情况则完全不同。这些地区的国家渴望吸引中国的资金来改善其国内的基础设施。它们直接与中国进行交易,或加入次区域合作模式,例如“16+1”合作框架——16个中欧和东欧国家和中国定期讨论投资项目和更广泛的政治议程。在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上,还缺少一个雄心勃勃的、建设性的和前瞻性的欧洲议程,这就是为什么德国政府采取多边化的方式应对“一带一路”倡议。

7.在布鲁塞尔,德国主张利用欧盟-中国互联平台,以确保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相关投资符合欧盟的规则和标准。德国官员也认为这个平台是共同设立新的欧中经济走廊的工具。德国还支持欧盟对外事务部新的工作小组发展超越基础设施项目之外的欧洲互联互通项目。德国支持欧洲投资银行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提供技术支持,并共同资助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项目。德国决定加入由中国倡导创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欧亚项目上发挥积极影响。

8.德国还寻求增加与中国进行对话和合作的机会。在多边层面,德国利用其2016年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的身份促进关于如何最有效地将现有和新兴的欧亚互联互通项目与“一带一路”倡议联系起来的讨论。2016年5月,德国外交部就这一讨论举办了一次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会议,来自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57个成员以及中国的高级代表团参加。德国成功将未来几年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议程锁定为欧洲与中国在互联互通上的合作。德国外交部和其他部门已经寻求德国与中国开展更多的双边对话。例如,几位德国外交部高级官员于2016年11月在北京举行了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核心小组会议,与中国高级官员就“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进行了讨论。除了双边对话之外,德国和中国还在中亚进行了首次双边合作。在2016年6月13日于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中德政府间协商会议上,德国外交部部长Frank-Walter Steinmeier签署了德国-中国-阿富汗三方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德国和中国计划在基础设施、能源、运输、环境保护、农业和卫生领域对阿富汗提供帮助。

9.德国在未来几年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主要体现为担忧其地缘政治影响,并努力确保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地区经济方面的可持续性。而德国的努力是否会在中国得到好评还有待观察。

2017年17个值得期待的项目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智库), 2016年12月21日。

原文标题:17 Projects to Watch in 2017

文章框架:在2017年值得期待的一些顶级项目。

观点摘要:

本报告将追踪全球60%辽阔土地上的经济事件进展。每一天,总有新的基础设施项目被宣布,其中一些项目将得以顺利运行,另一些项目将遇到障碍。以下是值得我们在2017年期待的一些顶级项目。

(1)巴库国际港口阿利亚特新港。这个位于阿塞拜疆首都南部的新港口是巴库国际港的一个扩展口,由于三条国际铁路线交汇于此,其连接了土耳其、伊朗、印度、欧盟成员和欧洲其他国家。港口建设的第一阶段应于2017年全部完成,第二、三阶段的竣工时间取决于最初的货运量。

(2)吉隆坡-新加坡高速铁路。这条铁路将连接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和新加坡的新加坡市。行程时间将减至90分钟并且使经济一体化水平得到提高。该项目需要350公里的新铁路轨道,并力争于2017年破土动工。

(3)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铁路。该铁路是一个大型区域项目,将连接土耳其、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该项目希望在2017年全面运作,但是每个国家负责的铁路部分目前处于不同完成阶段。

(4)中国-老挝高铁、昆明-新加坡铁路的部分通道。这个长达420公里的铁路将穿越万象,使与中国接壤的老挝琅南塔磨丁口岸能够连接泰国-老挝边境。该项目将于2017年开始建设,该项目的成功或失败可能预示着更广泛倡议的未来发展前景。

(5)大理-瑞丽铁路。其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组成部分,该项目是中国-缅甸铁路的中国部分。缅甸的铁路线建设目前停滞不前,这个区域项目前途未卜。

(6)阿穆尔河大桥工程。该项目最初由俄罗斯于2007年提出,旨在连接俄罗斯和中国。这十年来,这座桥的中国部分已经完成,但更短的俄罗斯部分尚未开工。该项目的命运可能会在2017年变得更加明确。

(7)萨马尔加港口项目。2016年底,“萨马尔加控股”公司宣布其打算最晚于2025年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萨马尔加河口建立一个港口。铁路线将把港口连接到伯力(哈巴罗夫斯克,Kharabovsk),这将减少500多公里的运输距离。

(8)釜山新港区高速公路二期,预计在2017年竣工,这条高速公路将连接韩国最大的港口与该国两个最大的城市首尔和釜山。新线路预计将增加国家的连通性,并可能对全球航运业产生重大影响。

(9)莫斯科-圣彼得堡(M-11)高速公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间的高速公路是为了缓解现有的M-10高速公路的拥挤交通。这条路预计将在2018年俄罗斯举办国际足联世界杯时完工,但在2010年该路的修建面临激烈的环境抗议活动,其建成时间将推迟。

(10)卡拉奇-海德拉巴(M -9)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在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中起关键作用,其两个附加路线预计在2017年竣工。

(11)土库曼斯坦巴希国际港口的扩建。其位于里海的东部,该港口在历史上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土库曼斯坦港口”。因其在中亚和欧洲之间起到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港口扩建预计于2017年竣工。

(12)贝斯基德山(Beskyd)铁路隧道。其是泛欧运输走廊的一部分,这条隧道有助于缓解两个乌克兰城市之间的交通拥挤问题。金融家们将这个项目称为乌克兰“透明度和效率的重要产业基准”。

(13)绕开乌克兰的铁路(茹拉夫卡-米列罗沃段铁路)。考虑到分裂分子和乌克兰中央政府在顿巴斯的冲突,俄罗斯政府决定修建一条绕开乌克兰的铁路。这条长达122.5公里的铁路将取代之前穿过乌克兰东部长达26公里的铁路。

(14)东海岸铁路线。其预计于2017年开工,这条铁路线将由中国投资并建成,旨在为其沿线的马来西亚欠发达地区提供机会。2022年其竣工后,将长达620公里,跨越6个乡镇,花费183亿美元。

(15)港珠澳大桥。其被高度报道为现代工程的壮举,这一系列的桥梁和隧道将港口城市香港、珠海和澳门连接起来,并将连接珠江三角洲。该桥原定于2016年10月通车,但由于延误和施工问题,该项目现已定于2017年12月通车。

(16)恰巴哈尔港。印度正在为这个伊朗的港口融资,其被印度用来制衡中国(中国投资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再加上其他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包括恰巴哈尔-扎黑丹铁路,恰巴哈尔港将允许印度商品通过巴基斯坦来规避陆路,并为伊朗吸引更多急需的投资。

(17)喀喇昆仑公路。其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连接,这条路于2017年开始拓宽,是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