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阈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海洋经济的内涵与外延

一 海洋经济与海洋经济学

(一)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指的是对海洋及其空间进行的所有经济性开发活动,它直接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它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海洋及其资源为劳动对象,通过一定的劳动投入而获取物质财富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按照经济活动与海洋的关联性,可将海洋经济划分为广义的海洋经济和狭义的海洋经济。其中,狭义的海洋经济指的是人类因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而形成的各类产业的总和。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各海洋产业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而广义的海洋经济泛指一切与海洋有关的经济活动。其研究对象包括海洋生产力、海洋生产关系、海洋经济活动、海洋产业、海洋水体、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创新等。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广义的海洋经济。

由于海洋经济活动与海洋密不可分,海洋经济呈现出不同于陆域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

(1)涉海性。涉海性是指海洋经济中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与海洋有直接的联系。人类利用和开发海洋、海岸带资源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是涉海性的人类经济活动。

(2)综合性。综合性指海洋经济不是单一的部门经济或行业经济,是所有涉海经济活动的总和。其范围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现代海洋经济包括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些产业活动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归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

(3)公共性。由于海洋资源具有不可分割性,其所有权很难归于个人或企业,只能归于国家,海洋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因此,海洋经济也是公共经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共享性和竞争性,需要政府的规制与管理。

(4)高技术性。可以说,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海洋高新技术发展的过程。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利用程度的加深,海洋经济活动对装备和设施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增强了海洋经济对高技术的依赖。

(5)国际性。海洋资源的流动性决定了海洋经济的国际性。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海洋的重视度逐渐提高,海洋国际合作也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合作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共抗海洋灾害与污染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二)海洋经济学

海洋经济学是指将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海洋经济实践活动,并进行经验总结,揭示客观规律,最终为海洋经济活动服务的一门科学。海洋经济学是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介于海洋科学与经济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既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也属于基础理论经济学范畴。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海洋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海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海洋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海洋经济活动预测、各种海洋经济活动及规律等。

二 海洋产业的概念及内涵

(一)海洋产业及海洋相关产业

海洋产业及海洋相关产业指的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所形成的各类行业的总和。它们是海洋经济的构成主体和基础,是海洋经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由于狭义的海洋经济主要指的是海洋产业,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海洋产业经济,主要包括五大类内容。第一类指的是海洋渔业、海洋矿产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可直接从海洋中获取海洋资源的海洋产业;第二类指的是海洋水产品加工业等对第一类直接从海洋中获取的资源进行加工的海洋产业;第三类指的是将产品和服务运用于具体的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中的海洋产业,如海洋船舶制造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第四类指的是包括海洋运输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等海洋产业在内的,对海水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进行直接或间接利用的产业;第五类指的是包括海洋教育、海洋科研、海洋服务等内容在内的各类与海洋相关的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及管理类海洋产业。

除此之外,海洋相关产业指的是与各海洋产业具有密切联系的产业,包括涉海农业、涉海林业、涉海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涉海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产业,相关产业产值是海洋生产总值的重要构成部分。

(二)海洋产业的内涵

1.按照活动内容分类

按照各类产业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以及所从事活动内容的不同,根据《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06)标准,可将海洋产业细化为十四大产业(见表2-1)。

表2-1 海洋产业及海洋相关产业分类与概念

2.按照三次产业标准分类

从传统来看,根据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标准,可将海洋产业划分为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三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见表2-1)。徐质斌、牛福增:《海洋经济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为与陆域经济指标相对应,本书未对海洋“第零产业”和海洋“第四产业”进行扩展探讨,仅按照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对海洋经济的三次产业进行具体分析。海洋第一产业即传统产业(亦称海洋农业),主要指的是海洋水产业,包括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以及正在发展的海水灌溉农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滨海砂矿业、沿海造船业,以及正形成产业规模的深海采矿业和海洋制药业;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相关产业主要指的是海洋公共服务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3.按照形成时间和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分类

按照海洋产业形成开发规模的时序以及对海洋高新技术的要求划分,海洋产业可分为海洋传统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的《海洋学术语 海洋资源学》(GB/T19834-2005)于2005年7月15日发布,于2006年1月1日实施。顾名思义,二者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海洋产业群体形成的时间及对海洋科技的依赖程度。

一般来说,新兴产业是指由于技术创新、新的消费需要的推动,或其他经济、技术因素的变化,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成为一种现实的发展机会,是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新形成的产业。如果将(高)新技术应用到海洋领域便形成了海洋(高)新技术,而在海洋(高)新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成产品和产值并产生经济效益后,便形成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其实质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因此,可将海洋新兴产业分为两类,即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海洋新兴产业,以及用海洋(高)新技术对海洋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而形成的海洋新兴产业。根据海洋新兴产业形成的时间和对海洋科技要求的不同,本书又将海洋新兴产业分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又叫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和传统海洋新兴产业。海洋传统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海洋传统产业比海洋新兴产业起步早,已经形成规模,对海洋高新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这些特点同时也决定了其发展空间及发展潜力相对有限。本书将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四大产业作为海洋传统产业的研究对象,而绝大部分海洋第一产业都属于海洋传统产业。

其次,海洋新兴产业的起步较晚,并主要以海洋高新技术的进步为依托,对海洋技术进步的要求更高。海洋新兴产业的这种海洋高新技术依赖性,影响着整个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经济方式转变,并决定了其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发展潜力和重要战略地位。由于海洋产业相关数据的局限性,本书选择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化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矿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八大产业作为海洋新兴产业的研究对象。

最后,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代表了整个海洋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也即未来海洋产业。根据2010年国家海洋局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界定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海洋产业……主要有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海洋装备业、深海产业等”。孙志辉:《撑起海洋战略新产业》,《人民日报》2010年1月4日,第20版。正如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1)》所提到的,“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重点支持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高技术先导产业,形成由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产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海水利用产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等组成的比较完善的海洋高技术产业体系。中国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1)》,海洋出版社,2011。因此,以海洋高技术为支撑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三 海洋资源的概念及内涵

(一)海洋资源的概念

资源即资财之源,通常人们所说的资源指的是天然的财源,如阳光、水、空气、土壤、生物等为人类所用的自然物。恩格斯对资源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73页。因此,除天然形成的自然资源外,资源还包括后天经人类加工的社会资源。如建筑、原材料、设备等有形的生产资料,以及如信息、知识、技术等无形的智力资源都应计入资源范畴。海洋资源则是以海洋为依托,在海洋自然力下生成的广泛分布于整个海域内,能够适应或满足人类物质、文化及精神需求的一种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整个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则是人类通过市场交换赋予海洋资源价格,以实现其价值的过程,即对海洋资源的资产化过程。

(二)海洋资源的内涵

按照海洋资源的范围划分,可将其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朱坚真:《海洋资源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狭义地说,海洋资源指的就是与海水水体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即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资源等。广义地讲,海洋资源不仅包括海洋有形的能源和物质,而且包括海洋景观、海洋文化、港湾、海洋交通运输航线、水产资源的加工、海上风能、海底地热、海洋空间等资源。封志明:《资源科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7;徐敬俊:《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暨实证分析》,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0。

按照海洋资源的利用限度划分,可将其分为耗竭性海洋资源和非耗竭性海洋资源。非耗竭性海洋资源包括海洋海水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洋化学资源等海洋资源。耗竭性海洋资源又可分为海洋可再生资源和海洋非再生性资源。海洋可再生资源包括海洋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资源;海洋非再生性资源则包括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土地资源等海洋资源。

按照目前国内外学界常用的划分方法,可将海洋资源分为五大类,即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见表2-2)。

表2-2 海洋资源分类及利用情况明细

续表

四 海洋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一)海洋管理的概念

美国的海洋政策一直是众多沿海国家争相学习和借鉴的对象,这与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形成的海洋管理理论是分不开的。1986年美国学者阿姆斯特朗和赖纳在其合著的《美国海洋管理》一书中对海洋管理做出了正式定义,认为海洋管理指的是“把某一特定空间内的资源、海况以及人类活动加以统筹考虑”。阿姆斯特朗、赖纳:《美国海洋管理》,林宝法、郭家梁、吴润华译,海洋出版社,1986。而在此之前,美国早已将海洋管理理论应用于国内诸多海洋事务中,如1972年美国颁布的《海岸带管理法》就是将对海岸线的管理以法规的形式正式上升为国家海洋工作实践的体现。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管理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其概念也在不断地延伸。加拿大海洋专家鲍基斯指出:“由于海洋本身的流动性、三维性、自然环境与行政边界缺乏有机联系等多方面原因,海洋管理与土地利用管理不同,更为复杂。”他认为,海洋管理是一种方法,通过它,可将发生在海上的许多活动及环境质量都看成一个整体,需在不损坏当地社会经济利益及危害子孙后代利益的前提下,优化使用这一整体以使整个国家获得最大的利益。鲍基斯:《海洋管理与联合国》,孙清等译,海洋出版社,1996。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洋科技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全球海洋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为与海洋相关的各项事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海洋管理的内容和任务也变得愈加复杂和艰巨。21世纪的海洋管理是指政府以及海洋开发主体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对其管辖范围内的海洋开发利用、保护等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指导、控制、监督、干预和限制,以达到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以及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管华诗、王曙光:《海洋管理概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第1页。根据海洋管理的主体、客体和管理目的的不同,海洋管理可分为一般性的海洋管理和综合性的海洋管理两种。

鹿守本认为:“广义上的海洋综合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各级政府对海洋(主要集中在管辖海域)的空间、资源、环境和权益等进行全面的、统筹协调的管理活动。”鹿守本:《海洋管理通论》,海洋出版社,1997。王琪等认为:“海洋综合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的海洋管理形式。”王琪等:《海洋管理从理念到制度》,海洋出版社,2007。帅学明和朱坚真认为:“海洋综合管理(Integrated Ocean Management)是指以国家海洋整体利益为目标,通过发展战略、政策、规划、区划、立法、执法,以及行政监督等行为,对国家管辖海域的空间、资源、环境和权益在统一管理与分部门分级管理的体制下,实施统筹协调管理,以达到提高海洋开发利用的系统功效、海洋经济协调发展、保护海洋环境和国家海洋权益的目的。”帅学明、朱坚真:《海洋综合管理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综合以上观点,对综合性和一般性的海洋管理进行如下区分。综合性的海洋管理是海洋管理的高级形式,其主体只能是政府,以维护海洋发展的整体利益为管理目的,重点在于对海洋开发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共同性质的、影响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大问题进行具体的调查、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而一般性的海洋管理的主体要更加宽泛,除政府外,还包括与海洋事务相关的行政管理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目的相对来说更加具体,主要在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利益、保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客体除具有综合性的共性问题外,还包括各种具体或特殊的涉海问题。

(二)海洋管理的内涵

海洋管理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第一,海洋资源管理。海洋中所富含的海洋生物、海洋矿产等不同类别的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严峻的国际海洋资源抢夺战中,需针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技术等问题,通过合理的规划,以适当的手段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海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海洋环境管理。海洋环境是各类海洋资源可持续生产的空间保障,包括海洋空间范围内存在的如水温、地质、气候、物理、化学、生物的变化等各种自然和非自然的因素。由于在对海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人类已经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对海洋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以实现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海洋科技管理。21世纪海洋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科技的支撑;而海洋科技的发展更加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手段。因此,必须对海洋科技的调查、研发、创新等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科技兴海的有序进行,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海洋权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有权对其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行使公约所规定的一切权利,因此各沿海国家为了维护并获取更多海洋权益,纷纷出台各类维权措施。在国家间的海洋权益之争渐入白热化的背景下,中国必须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运用适当的海洋管理方法来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预防并解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类冲突。

第五,其他海洋管理事务。海洋是人类发展的第二疆域,而人类的社会性属性又决定了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程序,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海洋的国际及区域间的合作、海洋的法制管理、海洋的安全管理等。因此,必须通过适当的海洋管理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及纠纷,以保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海洋管理主要通过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两种形式来实现。

一是海洋行政管理。海洋行政管理主要指的是与海洋相关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以命令、指示、规定、条例、规章制度等方式,对海洋管理中的各种具体内容做出的各种管理活动。海洋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构,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层次性、具体性的特征。

二是海洋经济管理。用于海洋管理的经济管理方式是指,主要以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目的,根据海洋经济的客观规律,通过价格、工资、信贷、税收、利息、利润、罚款、经济合同、经济责任等手段,对不同涉海主体所实施的经济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不是靠行政指令来强制实施的,而是通过调节各方面的物质利益来实现对管理对象的间接控制,通常采取的是奖励、限制和制裁三种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