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已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过渡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以知识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显著区别于以土地为最基本生产要素的农业经济和以资本为最基本生产要素的工业经济。传统的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都是以稀缺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存在收益递减的基本经济规律和经济增长的极限,并且随着人类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如果没有新的资源替代,其发展动力就有枯竭的可能。但知识经济不同,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和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无穷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使知识资源可以无限创造和开发,从而避免了传统经济的各种弊端。与传统经济依靠大量生产要素的投入推动经济增长不同,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其实质就是依靠不断的知识和技术创新。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在创新驱动下,知识产品的成本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而下降,知识越使用价值越大,从而冲破了传统经济收益递减的基本规律,形成了收益递增的特征。同时,由于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创新主体的创新产品——新知识和新技术——理论上讲也是无限的,因此以其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发展空间也具有无限性。由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高低,而且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正是因为创新,众多区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崛起,并走向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区域创新能力的不同,使我国经济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在从大的流域经济、省级经济到县级经济乃至更低一级区域经济的范围内展开。区域创新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和“推进器”,区域创新能力也成为区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 创新提高了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
区域经济增长通常是指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率的提高等原因,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即商品和劳务产出量的增加。根据这个概念可以推断,一般情况下,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要素投入的增长,二是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长来推动,则可称之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则可称之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中,速度和质量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之所以对立,是因为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质量常常不可兼得:提高了经济增长速度,却损失了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却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若要统一,就必须两者兼顾,而其关键就是看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区域经济发展往往注重的是速度,而忽视质量,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速度和质量都无法顾及;相反,在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下,区域经济发展却可以达到速度与质量的统一。集约型经济增长,关键在于提高单位要素投入的效率,而这种效率的提高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这是因为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上能够发挥三重作用:①创新能够以知识和信息等无形生产要素部分或者全部地代替自然资源等有形生产要素;②创新能够促进有形生产要素的反复和循环使用;③创新有助于开发新的生产要素或寻求替代生产要素。显然,创新有利于区域经济采用集约型的增长方式,以降低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物质消耗,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创新是提高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 创新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区域产业结构是特定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联结关系。由于区域经济增长是以区域内各产业部门的增长为基础的,因此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实质上是区域内各产业部门增长过程的综合结果。区域经济增长要求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结构。合理和高级化的产业结构,能使区域经济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各产业协调发展,有利于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不合理、低级化的产业结构会降低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并最终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要受很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如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资源条件、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经济政策、投资结构、劳动力流向等。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就是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其中技术创新是关键因素。根据熊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就是导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从而大大地提高潜在的产出水平,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就是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的效能和效益的过程。因此,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性手段,或者说,产业结构升级就是技术创新的展开过程和逻辑终点。产业结构升级,既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又包括落后产业的淘汰,还包括新兴产业的创生。
三 创新推动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其基本要求是人类能动地调控“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创新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是扩大资源供给的有效途径
相对于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而言,资源的供给是受到严重限制的。在众多制约因素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水平。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对资源供给增加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技术创新可以使几年前人们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今天宝贵的资源,从而使资源供给的绝对数量增加;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资源供给的相对数量增加。
(二)创新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发展中国家的大量事实表明,技术水平落后和技术创新乏力是自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是环境经济决策失误的直接症结。因此,保护生态、减少环境污染也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环境污染;第二,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能够帮助人们治理环境污染;第三,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创新是推动社会文明的变革力量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作为推动社会文明的变革力量,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改变着人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人类的理想和信仰;第二,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可以帮助实现正确的领导与管理,影响社会的政治生活;第三,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可以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人们社会关系的调整;第四,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可以使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和学习时间,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总之,社会文明程度和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水平成正比。所以,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带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
四 创新有助于创新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获得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这一概念是在探讨多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性的过程中由潘热和威利格等最早提出来的。潘热和威利格等指出,如果两个或多个产品生产线联合在一个企业中生产比把它们独立分散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不同企业中生产更节约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揭示了企业从事多产品生产的成本节约现象。
一般地讲,范围经济主要来源于共用要素的充分利用,一旦这种共用要素为生产一种产品而投入,无需增加太多费用甚至无需代价就可以部分或全部地用于生产其他产品,这时就存在范围经济。对于创新区域来讲,区域创新是该区域内中小企业获得范围经济的前提。正是由于创新,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成群,并建立网络连接,形成创新区域。在创新区域内,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联系,互通信息,相互学习,协同生产,既节约了成本,又促进了更广泛和深入的创新,其实质是企业对因集聚而在创新区域内形成的众多共用要素的充分利用。正是这些共用要素在创新区域内的广泛存在和充分利用,才使得区域内众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不但可以为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生产两种或者更多的不相关产品仍能节约成本,从而获得内部范围经济,而且还可以通过创新区域内企业间广泛的合作生产多样化产品,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市场,既保持成本节约,又保持充分的竞争力,从而获得外部的范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