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苏州实践与特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苏州概况

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隋开皇九年(589)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北枕长江,隔江与南通市相望;南以陆地和太湖与浙江省嘉兴、湖州二市相连;东邻上海,市区相距80公里;西以陆地和太湖与无锡相接。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通达上海;也是上海向西的咽喉和桥头堡,还是连通苏中、苏北与浙江的必经之地。

苏州城由伍子胥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全国首批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苏州老城区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城市风貌。

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州市行政区划迭经调整,到2012年9月,共辖姑苏、虎丘(苏州新区)、吴江、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6个区和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4个县级市。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

苏州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约占57.7%,即4900平方公里,其余为水面,约3500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江河以长江和大运河为最,另有望虞河、娄江、太浦河交织其间;湖泊以太湖最大,另有阳澄湖、澄湖、昆承湖、淀山湖等镶嵌其间。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主,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苏州低山丘陵零星分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隆山最高(341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厘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0米)、虞山(261米)、潭山(252米)等。

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兼有“园林之城”美誉。全市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90处,其中国家级34处、省级106处。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的苏州园林,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奇葩,苏州现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9座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文坛贤能辈出,评弹、昆曲、苏剧被喻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戏曲之母”;评弹是用苏州方言表演的说唱艺术,已在江、浙、沪流传了300余年。苏州的工艺美术闻名中外,苏绣与湘绣、蜀绣、粤绣同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绣”;桃花坞木刻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木刻齐名,世称“南桃北杨”。

交通方面,苏州自古有长江、京杭大运河贯穿而过。现在铁路方面有京沪铁路、京沪高铁通过市内,沪通铁路也已经立项上马。苏州市内虽然没有机场,但是,周边有无锡苏南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等,交运便捷。公路方面有312、204等多条国道经过苏州,1996年以来,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沪苏浙高速公路、苏通大桥南接线工程等相继建成通车,其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水运方面,苏州位于长江南岸,建港条件优越。2002年,由原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建成苏州港,原三个港口相应成为苏州港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苏州港繁忙的业务,使苏州成为我国重要的水(海)运城市。市内交通方面,苏州是全国第一个获批轨道交通的地级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于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成为全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地级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于2013年12月28日正式运营。目前轨道交通3号、4号、5号线也已经开工或者公布规划。

2015年末,苏州全市总人口1307.6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67.01万人,比2014年增加5.9398万人,增长率为8.99‰。另有外来流动人口640.68万人,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二者之比为1.04左右。目前,苏州市已成为仅次于深圳市的第二大移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