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与社会心态:北京市西城区的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测评

(一)重点工作

文明城区创建的重点工作共有九项,分别是:学雷锋工作部署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志愿服务社会宣传体制和队伍建设、“道德讲堂”建设使用、文明餐桌行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网络文明传播。本次调查对其中的几项重点工作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以及居民的满意度评价。

1.志愿活动参与

在对2013年西城区开展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情况的调查中,510名被调查者中有20.8%的被调查者参与过“关爱空巢老人、农民工、留守儿童或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过“应急救护或志愿者培训”的被调查者占21.6%,参与过“学雷锋、社区便民志愿服务”活动的被调查者比例为33.3%,参与过“文化体育、植绿护绿或清洁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的被调查者比例为33.7%,“文化体育、植绿护绿或清洁环境等志愿服务”和“学雷锋、社区便民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率相对较高,但总体而言,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普遍不太高。

问卷调查了被调查者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结果显示,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39.0%的被调查者选择“支持并积极参与”,有52.0%的被调查者选择“支持但很少参与”,有8.8%的被调查者选择“理解但不参与”,只有0.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支持”志愿服务活动,总体而言,被调查的西城区居民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解和支持程度较高。

如图1-1所示,对不同性别被调查者的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的调查发现,在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女性的参与率普遍高于男性。部分项目分析发现,分别有25.5%和25.9%的女性被调查者参与了“应急救护或志愿者培训”和“关爱空巢老人、农民工、留守儿童或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参加“文化体育、植绿护绿或清洁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的女性被调查者占39.6%,均高出男性约10个百分点。

图1-1 不同性别的被调查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

如图1-2所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被调查者的比例明显增加。50~60岁的被调查者的增幅不明显,并且参加“文化体育、植绿护绿或清洁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有所下降。几项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最高与最低的都分别是60~75岁的被调查者和18~20岁的被调查者。

图1-2 不同年龄段的被调查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

不同就业状况的被调查者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也不一样,如表1-2所示,离退、辞职或内退在家的被调查者“支持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最高,为52.4%,“无工作”的被调查者“支持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最低,为28.6%,而“无工作”的被调查者选择“理解但不参与”这一选项的比例相较其他就业状况的被调查者为最高,占28.6%。分别有55.0%和61.1%的在职工作的被调查者和全日制学生选择了“支持但很少参与”。

表1-2 不同就业状况的被调查者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

2.公益广告知觉

在被调查者是否遇到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及公共场所显示屏刊播公益广告的情况的调查中,回答“没遇到”的被调查者占74.1%,选择“几乎遇不到”的占22.9%,只有2.4%的被调查者表示“偶尔遇到”,选择“经常遇到”的被调查者比例仅为0.6%。由此可见,在城市交通运载工具、公共场所等显著位置,用电子显示屏、固定广告牌等媒介刊播公益广告的效果并不理想。

3.文明引导与治理

道德与法律是一个社会的两种规范,道德建设的实质是和谐社会建设。为加强道德建设,西城区开展了“做谦恭有礼的中国人”活动,实施了文明交通引导、文明旅游引导、网络文明引导策略,整治了行人过马路闯红灯、游人乱扔垃圾、上网不文明行为等。为了解这些工作的实施效果,我们分别对其进行了调查,在510名被调查者中,有18.2%的被调查者参加过社区组织的“做谦恭有礼的中国人”活动,另外,有81.8%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过该活动。

西城区文明引导活动实施效果调查如表1-3所示,11.6%的被调查者表示在西城区“经常遇到”整治行人过马路闯红灯的情况,另有18.8%的被调查者表示“偶尔遇到”此种情况,35.9%的人表示“几乎遇不到”这种情况,还有33.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而在整治游人乱扔垃圾活动的调查中,半数以上(51.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没遇到”或“几乎遇不到”,选择“偶尔遇到”的被调查者比例为23.3%,25.1%的被调查者选择“经常遇到”。相对而言,“没遇到”或是“几乎遇不到”整治上网不文明行为情况的比例要低,只占被调查总数的43.3%,其余56.6%的被调查者“偶尔遇到”或“经常遇到”此类情况,其中选择“偶尔遇到”的比例为18.0%,“经常遇到”的比例为38.6%。也就是说,整治上网不文明行为活动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整治游人乱扔垃圾活动,近半数的人表示“经常遇到”或“偶尔遇到”;整治行人过马路闯红灯活动效果相对最差,只有三成的人偶尔或经常遇到。

表1-3 遇到以下情况的频率

4.道德模范影响

问卷调查了西城区居民对新闻媒体或网络媒体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报道的了解情况。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表示“没遇到”,占总被调查总数的56.1%,选择“几乎遇不到”的比例为35.7%,只有6.1%的被调查者表示“偶尔遇到”,选择“经常遇到”的被调查者比例仅为2.2%。

在被调查者对近年来北京市或西城区评选出的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有4.7% 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了解”,16.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比较了解”,有23.5%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选择“不太了解”的被调查者比例为39.4%,16.1%的被调查者“很不了解”,有过半数的被调查者都对近年来北京市或西城区评选出的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不太了解”或者“很不了解”。

在被调查者对于近年来北京市或西城区评选出的道德模范的看法的调查中,有87.2%的被调查者表示“值得崇尚表彰”,有4.4%的被调查者表示“值得崇尚但不值得学习”,另有2.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值得学习宣传”。从这里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对近年来北京市或西城区评选出的道德模范都认为是值得崇尚的。

5.文明餐桌行动

对西城区的宾馆、饭店、餐馆等餐饮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和餐桌上是否设有“不剩饭不剩菜”的温馨提示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表示“没遇到”或“几乎遇不到”。其中选择“没遇到”的被调查者比例为19.6%,选择“几乎遇不到”的被调查者比例为48.2%,而“偶尔遇到”和“经常遇到”的被调查者比例分别为16.5%和15.7%。

6.节日主题活动

西城区在春节及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组织开展了旨在让群众广泛参与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本次问卷对于这些活动的实施情况和群众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总体而言,有22.7%的被调查者表示参与过这些活动,剩下的77.3%表示未参与过。详细分析发现,男性的活动参与率低于女性近10个百分点。

本市城市户口的被调查者参与“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比例最高,占24.9%,外省市农村户口的被调查者参与比例最低,只占6.5%。外省市城市的被调查者的活动参与率居中,占10.8%(见图1-3)。

图1-3 不同户口性质的居民参与重大节日期间举行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情况

∗户口为本市农村的被调查者只有1人,样本代表性不强,文中对此不做过多讨论。

数据还显示,活动参与率随着被调查者个人收入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见图1-4)。

图1-4 不同收入的人参与重大节日期间举行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情况

(二)公共环境评价

公共环境包括公共场所环境、街巷环境、市场环境、小区环境、餐饮环境等,我们将其归类为生活环境和市场环境两大项进行调查,以了解被调查者的满意程度,我们还调查了被调查者对于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程度。

总体而言,对生活环境、市场环境和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很不满意”的被调查者比例都很低,三者均在5.0%以下。对以上三项“不太满意”的被调查者比例分别为14.3%、13.3%和18.0%,其余被调查者都认为“一般”或者满意(“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其中被调查者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只有7.1%的人“非常满意”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另有28.8%的人选择“比较满意”。西城区居民对生活环境和市场环境的满意度相差不大,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度比上述两项都低。

除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其中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是人文环境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指标。我们调查了被调查者对西城区居民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较为满意,其中37.6%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40.8%的人认为“一般”,其余21.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

总之,被调查居民对西城区自然环境的满意度不高,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满意度较高。

(三)公共秩序评价

交通是城市的动脉,畅通的交通除了需要科学的交通规划外,还需要良好的秩序。交通秩序的好坏也是公共秩序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公共秩序包括车站码头秩序、剧场赛场秩序等,本次调查选取了交通秩序作为公共秩序的代表,对被调查者进行测量,调查其对于公共秩序的评价。

调查也对公共交通的方便程度进行了测量,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26.9%的被调查者对西城区的公共交通的方便程度表示“非常满意”,49.8%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满意”,16.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选择“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被调查者分别为5.3%和2.0%。由此可见,西城区居民对当地公共交通的方便程度的满意度较高。

(四)市民对公共关系状况、窗口行业服务水平的评价

1.社区人际关系

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邻里互助、联谊活动,有助于社区内部的交流、融洽,是创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手段。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在西城区“没遇到”社区邻里互助或联谊活动的比例为23.5%,选择“几乎遇不到”的被调查者比例为36.7%,选择“偶尔遇到”的被调查者比例为18.0%,选择“经常遇到”的被调查者比例为21.8%。综上所述,有60.2%的被调查者“没遇到”或者“几乎遇不到”社区举办的社区邻里互助或联谊活动,这说明社区举办的社区邻里互助或联谊活动的普及性还有待提高。

在询问被调查者参与社区举办活动的频率时,不同户口性质的人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参与率(见表1-4)。本市城市户口的被调查者参与率最高,有34.16%的人“有时参加”或“经常参加”,外省市城市户口的被调查者参与率其次,16.22%的人“有时参加”或“经常参加”;外省市农村户口的被调查者参与率最低,只有不到10.0%的人“有时参加”,没有人“经常参加”,这说明外省市户口的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的比例很低。

表1-4 不同户口性质的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的频率

2.对外来人员的态度

被调查者对在北京工作的外来人员表示“非常欢迎”的比例为7.1%,选择“比较欢迎”的比例为25.9%,认为“无所谓”的被调查者比例为28.6%,另有25.1%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太欢迎”,“不欢迎”在北京工作的外来人员的被调查者比例为13.3%。有38.4%的被调查者对在北京工作的外来人员是排斥的。这一类群体在居民中所占比例略高,这说明外来人员的被接纳程度较低,外来人员在这种环境下对该社区归属感也较弱,不利于创建和谐友好的社区氛围。而在对“对在北京工作的外来人员的态度”的深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本市城市户口的社区居民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排斥感最强,外省市城市户口和外省市农村户口的被调查者都较为欢迎在京外来务工人员(见表1-5),这可能与他们的群体认同有关。

表1-5 不同户口性质的居民对在北京工作的外来人员的态度

3.公共服务评价

被调查者对西城区政府各项工作的满意度中,对政府为市民办实事的满意度较高,只有不到10.0%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选择“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被调查者比例为44.1%。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也较高,只有12.3%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54.2% 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相较而言,对政府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较低,有19.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很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只有30.3%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

总体而言,在西城区政府各项工作中,被调查者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最低,对政府为市民办实事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最高,对公益性文化活动和义务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居中。

在对被调查者进行关于西城区政府窗口行业服务水平的满意度的调查中,被调查者对政府窗口行业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都较满意。

其中对窗口行业的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最高,只有5.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有58.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被调查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次之,有54.1%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西城区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与上述两项相比,被调查者对窗口行业的办事效率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只有48.2%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有11.9%的人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

综上所述,被调查居民对西城区政府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文化活动、义务教育工作的满意度都较高,并且也认为政府很为市民办实事,只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民众满意度略低,有待提高。而具体到每次服务时,民众对窗口行业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都较满意,其中对办事效率的满意度略微低于对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这两个方面仍有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