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国经济中通货膨胀的持续性分析
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国外对通货膨胀“盯住制”的研究较多且处于领先地位。在2008年后,诸多国家增加了其通货膨胀“盯住制”的弹性。我国在金融危机后也确定了通货膨胀率目标区间,但是至今对此区间的左右间距定义得并不是十分精确(张学功和左妍,2015)。而国内学者对于是否引入通货膨胀“盯住制”存在较大的分歧:一部分学者如陈利平(2007)、卢宝梅(2008)等认为我国实施通货膨胀“盯住制”的条件并不成熟,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不具备较高的独立性和透明度,缺乏高质量的预测条件和技能以及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深化不够,等等(张小宇和刘金全,2012);而另外一部分学者如奚君羊和刘卫江(2002)、刘东华(2009)等认为我国具备采用通货膨胀“盯住制”的基本条件,包括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透明度相较过往的大幅提高、汇率弹性随着汇率制度改革也得到了增强,并且通货膨胀“盯住制”的实施对于我国而言是十分有益的。那么面对这样的分歧,希望通过前文建立的模型,在考虑存在通货膨胀率目标的情况下,对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性进行一个分析,并通过得到的结果对通货膨胀“盯住制”对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首先,由于我国货币当局并未明确给出通货膨胀率目标,所以需要对未知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做一下处理(夏斌和廖强,2001)。而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查阅,总结下来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前两种分别将目标通货膨胀率作为未知参数进行估计和将目标通货膨胀率归并至截距项中统一估计,鉴于这两种方法需要大量计算,过于烦琐,本文不做采纳,而第三种方法则是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每年向人大提交的“关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率控制目标值作为通货膨胀率的目标值,本文就采用该方法来确定我国的通货膨胀率目标值。并采用1990年1月至2014年6月剔除了季节循环因素的CPI月度环比数据衡量通货膨胀水平,数据取自中经网数据库、国家统计局。然而,再通过方程(23)做一个参数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参数估计
同样,对上述的参数估计结果进行检验,以考证它们的有效性。依然运用第2节的方法,考虑通货膨胀为πt= pt-pt-2和πt= pt-pt-4两种情况,再次对方程(23)进行参数估计。可以发现结果基本一致,即当引入通货膨胀目标时,通货膨胀持续性同样会大幅度下降。所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锚定了一个通货膨胀率目标时,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性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进而可以得出引入通货膨胀“盯住制”对于我国是一个有益举措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