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y
什么是世界史?
——或者说,世界史应该是什么?
(美国堪萨斯大学赫尔杰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
本文标题的问题极易回答——世界史就是这个世界的历史。但是要准确回答这个世界是什么,或者说,这个世界在哪里,它的历史起自何时,就比较难了。
世界史应当是关于整个地球的历史。《新牛津美国词典》将“世界”解释为“地球,民族以及自然特征”,《韦伯辞典》也将“世界”定义为“地球及所有在其上存在的人和事物”。我则更倾向于说,除了所有的国家和人,世界史还必须包括地球上一切有机和无机的自然之物。无疑,我们可以找到充分的理由来书写这个整体的某一部分,但是我们同样应当从地球行星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自己。
欲使世界史昌盛于历史学者当中,需要拆除三座堂皇的壁垒。第一座壁垒是透过单独的民族国家孤立地思考过去。这种陈旧的思考方式通常带有民族主义或例外论的色彩,而这种情绪有时甚至也存在于历史学家当中,以致令他们难以对自己的国家进行批评。
世界史研究的第二座壁垒则是将自己在地球所处的这个区域看作一切事物的中心。历史学者往往竭力追问哪个地区更好,为何此地区成功,而彼地区失败,为何西方衰落,而东亚崛起等问题。很多学者在反对国家中心主义的同时走向区域中心主义,但后者也可能成为必须克服的另一个盲点。
在努力推动历史学者挑战区域中心主义方面,无人堪比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他将历史上的文明分为21种,其中没有任何一种较之其他更为优越。他让全世界的读者看到所有地方的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果将之摒弃,则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对于世界历史学者而言,这是一份永久的遗产,是一部后区域史,它在精神上是宽容的,在分析上是复杂的,并具有成熟的理解能力。
威廉·麦克尼尔与其子约翰一道,出版了《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2003)一书。该书超越了斯宾格勒的《西方的衰落》和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强调通过贸易、旅行、思想和技术的传播,连接世界人民、文化以及文明的各种关系的组织或网络。宾格勒斯、汤因比二人倾向于将过去的文化和文明看作独立的、自力更生的,麦克尼尔则强调,人类之间,总是在一个独特而又相互影响的世界性网络中彼此依存、联系。这个人类之网的形象大概是今天世界史学者中的主导范式。
然而,我担心,“人类之网”的概念逐渐变得像挂在墙上的蛛网,过于模糊、诗意,却不足以成为一个分析模式。人类之间彼此纠缠的事实自身并无法解释一应变化。在本初,是什么造就了我们所交换的种种事物与思想,如技术、信仰与疾病?任何在此网络中循环的东西必须首先被创造出来,方能得以交换,然而此书并未解释新事物是如何且又为何出现,而只是告诉我们它们是怎样传播的。
与其父相比,小麦克尼尔坚持认为,世界历史另有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整体发展方向。他指出,历史讲述着一个人类物种创造更为人化的星球的线性故事。相对于另一些认为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带来技术对人的掌控权力,以及控制技术的少数精英对他人的控制权力,小麦克尼尔并非反技术或亲自然者,而是一个人类成就的谨慎赞美者。因此,他和另一些人一道,开始用“人新世”(Anthropocene)的观点撰写世界史。
“人新世”是在人类统治下的地球的名称。关于它,仍然存在若干根本性的争论。这里,我试图看到它可能具有的积极方面,促使历史学者超越我们偏狭的人类视角,将人和自然的关系视为世界史的中心来关注。这可能会成为一个最新的范式。
至此,我们遭遇第三座壁垒——人类中心主义,它阻碍我们完成一部包容万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它一直定义着我们这一学科的特征,而今,如同古老的民族中心和西方中心主义一样,也遭到挑战。在新一代史家看来,世界史应当不仅聚焦于“人类之网”,还应关注“生命之网”(the web of life),亦即这个星球的生态。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试图打破这一疆界,书写一部更为完整的关于世界或地球的历史。其大作《文明:文化、野心与自然的变迁》看似是对汤因比时代的回归,然其标题的后半部分却将我们的注意力自上帝的思维转向地球上的物质生命。他将“文明”定义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我不尽同意他的所有观点,但是我认为他指向一个正确的方向——自然。尽管斯宾格勒、汤因比和其他学者(还有中国的某些历史学家)并未完全无视自然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但只是在最近才有历史学家开始发展出一种更具生态学的觉悟,并且更科学地进一步理解他们的任务。
这种意识的扩大引导历史学家们去接受自然科学,其趋势是老一代人所不可想象的。我们可能正生活在一个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已达到空前规模的时代,但是这种控制仍然是有限的、零星的,而且有可能无法延续到遥远的将来。挣脱所有狭隘的地域主义,冲破古老学术陈旧假设和意识,将是我们的必然取向。
而今,我们站在比之从前所实践过的更为充实和优秀的历史的边缘,一个世界,或曰地球的历史,它包含中国,也包含世界其余地方;它包含所有人类,也包含岩石、树木、季节和气候,这一应在我们之前便已存在,也与我们共同塑造今天这个星球的事物。这便是我希望未来我们所撰写的世界史的范围与尺度。
(翻译:侯深)
(责任编辑:王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