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研究方法与具体工作
(一)研究方法
1.社区研究方法
“社区研究方法”是一种综合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它是费孝通先生通过对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和帕克的人文区位学研究方法的继承和批判,在对瑶山、江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方法。费孝通先生认为,社区研究应当是“一个综合的、实地的、对于中国文化现象的认识”。他主张研究者必须亲自与事实接触来获取第一手资料,他的《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都体现了社区研究方法的特点。
虽然微型社区研究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屡屡遭受人们的质疑,但作为认识和深入了解社区的切入点,研究者能在社区中深入观察体验社区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感受其中活生生的人和事,通过对宏观社会结构下的小型社区的深入研究来获得对同类型社会状况的认识,并且可以让微观建构与宏达叙事在具体社会的研究中建立起联系。费孝通先生在谈到“社区研究方法”时曾讲道:“以全盘的社会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这对象并不能是概然性的,必须是具体的社区,因为联系着各个社会制度的是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时空的坐落,这就是社区。每一个社区都有它的一套社会结构,各制度配合的方式。”
本书的实地调研对象右坞村,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城市近郊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它既没有出现因人口外流而导致村落凋敝的现象,也没有因人口涣散而沦为城市的附属物,村落内部的各种关系也并未因城市化的影响而走向解体,它反而是通过主动地创造与发展,走上了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书的研究主题是社区内部的各类精英及其“创新行动”对村落共同体再造的功能与影响,也即探究村落走向再组织和再造的原因。社区精英一定是生活在社区内部的活生生的能人,他们的行动必然会影响社区的发展和变化,他们的行动也会受到村落场域内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村落的不同发展阶段,社区精英的行动条件必然不同,他们所采取的策略也就会有所不同。本书试图揭示社区精英如何推动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再造,进而挖掘出村落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而这种研究目标必须通过社区研究方法才能实现。
2.“过程—事件分析”方法
“过程—事件分析”方法最早是孙立平教授在从事土地改革50年以来农民生活经历的口述史研究时提出来的,他认为:“做口述史的时候涉及一个概念,叫 ‘过程—事件分析’,就是说在这50年中比较强调带有事件的过程,特别是那些有开头、有结尾、有情节的事件的过程。”在孙立平看来,“‘过程—事件分析’研究策略的最基本之点,是力图将所要研究的对象由静态的结构转向由若干事件所构成的动态过程,并将过程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解释变项或解释源泉”。
“过程—事件分析”方法的提出,就其本质而言,乃是社会科学推崇实践的结果,或者说是如何应对处于实践过程中的社会生活的产物。“过程—事件分析”也是实践社会学在面对中国社会时的一个新思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它对传统的口述史研究以及个案访谈法如何处理社会宏观结构层面的问题方面产生了影响。它可以促使先前主要应对微观行动层面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揭示宏观社会现象时提供翔实丰富的资料,为架通微观与宏观创造了可能性。周晓虹等人指出:“过程—事件分析可以为切入实践的研究找到有效途径……可以使实践研究避免停留在抽象水平上,可以激活实践的展开过程,进而使实践以具体、动态的形式展现在社会学面前,社会学由此而达到对实践的过程、机制、技术和逻辑的真实把握。”
“过程—事件分析”方法是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右坞村的再造过程可以看作是由一个个动态历史事件构成的整体事件,通过对社区内部各类精英的行动过程和各类事件发生过程的观察,发现隐藏在实践背后的社区精英的行动逻辑和使用策略,从而揭示出村落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和内在演进逻辑,进而在微观的社区行动与宏观的社会变迁之间发觉某种可以衔接的机制。
(二)实地调查工作
本书的实地调查工作历时一年多,其中有三个比较集中的调查阶段,分别为2012年11~12月、2013年6~7月以及2013年11~12月。由于右坞村位于研究者所在城市的近郊,除了集中调查外,在写作过程中也会因补充相关材料而到场调查一两天。本次研究的实地调查工作主要有文献资料搜集、参与式观察和个案访谈。具体的实地调查工作分述如下。
1.文献资料搜集
本研究主要搜集四类文献资料:一是地方志、主要姓氏族宗谱和各类档案资料;二是成文的村规民约、制度章程、工作总结、会议记录和纠纷调解记录材料;三是经济、人口、土地统计方面的各类报表;四是民间记录、民间契约文书、碑文、捐献记录等。
在笔者进入右坞村实地调研之前,该村为记录村落发展历史,已经邀请了历史学家撰写右坞村村史《风情小镇右坞村》。该村史记录为笔者了解右坞村的村落概况、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传统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令人较为遗憾的是,右坞村第一大姓氏宗谱(《仇氏宗谱》)在“文革”中被烧毁,不过第二大姓氏宗谱(《李氏宗谱》)依然保存完好。右坞村的大部分档案资料保存较好,除了村落的经济、人口、土地统计方面的各类报表和村里的纠纷调解资料保存有部分缺失外,村里过去30多年来发生的大事件相关资料均保存完好,这些资料包括1994年因建设西湖国际高尔夫球场而征用水田的相关资料、1996年因建设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而征用部分宅基地和农用地的相关资料、2004年的股份经济合作制改革资料以及2010年“风情小镇”创建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通过仇识宽会计的帮助,在村档案室都可看到。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使笔者对右坞村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此外,右坞村的变迁与国家宏观社会改革紧密相关,如果不对这些宏观政策进行了解和分析,也就无法对引发右坞村变迁的社会环境与制度环境有深层次的认识。
2.参与式观察
参与式观察也是本次实地调研的主要工作方法。所谓参与式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参与式观察的优点是能够避免研究者将自己的看法、观点强加于他试图理解的那个社会世界,它常常是在“没有先入之见”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和探讨。它是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的最好方法。
在右坞村进行田野调查工作期间,笔者进入村落中与村民们同行同吃,共同参与一些活动,仔细观察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和消费习惯,体验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做好共时性的现场观察记录,及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与想法,尽力做到对他们各方面的情况有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深刻地把握,尤其做到对各类精英的具体行动有较为清晰地理解。由于右坞村村子较小,人口不多,所以观察起来较为方便。
3.个案访谈
个案访谈是深入解剖典型、了解个人经历的有效方法,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等诸多优势。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村落内部的各类精英,故个案访谈法是本书的重点研究方法。笔者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特别是读过右坞村村史《风情小镇右坞村》后,大致了解了村内的人和事,然后初步确定访谈对象。在正式接触访谈对象之前,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通过对右坞村相关情况的了解,精心拟定了访谈提纲。要说明的是,访谈对象的确定并非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先前的访谈来获取信息资料,然后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再来确定后面的访谈对象。本书调研的访谈对象包括村干部、村中的经济精英和社会精英,还有一些对村子情况比较熟悉的村民等。在访谈过程中,笔者的主要联系人是大学生村官杜秀彤和仇启鹤,前者是村书记助理(非本村人),后者是村主任助理(本村人),通过他们来帮助笔者找寻合适的访谈对象和查阅、搜集相关资料。此外,在本次研究的个案访谈中,笔者对有的访谈对象还进行过多次重访和变换角度的访谈,如村里老会计仇识宽、村妇女主任葛爱莲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监委会主任仇中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