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统一和挑战反应
因此,笼统地说起来,当今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两位历史哲学家马克思和汤因比,都过分注重人类历史发展上的“通性”和“必然性”,而过分忽略有同样重要性的“特性”与“偶然性”。以致中国历史所提供的无数史例,却成为今日历史哲学上这两大宗派的“盲点”。
马、汤二公都是人类文化史上拔尖的思想家,影响之深远是不可估量的。我辈何人,敢不自量力乱加批判?其实事有不然。他们这些泰山北斗,在治学上亦有其不可补救的弱点,那就是他二人都是西方白种人,他们的学术思想基本上是从“西方经验”发展出来的。在近三百年全球学术界都在“欧洲中心主义”(Eurocentrism)的支配之下,他们也就视为当然地把西方历史发展的“特性”,误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通性”了。他们对那至少占有“世界经验”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的“中国经验”所知太少。而近百年来国人在社会科学上比较落伍,没有能提出充分的学术反证;相反的,留学生们反跟着他们敲锣打鼓,就益发增强了他们的权威性,甚至变成扳摇不动的真理了。
近三百年来的西方汉学家,的确对研究中国历史提出了许多新观点,足使中国历史学幡然改观。这一点,我们是绝对要汗颜接受的。但如触及中国历史的本质,我们读破“通鉴”、“四史”、“九通”的中国教书匠也大可不必自卑。古人说:“不读三通,何以为通人?”漫说马克思、汤因比,扁担长的一字,也不认得几个,就是当今最有成就的汉学大师,又有几个能算得上是“通人”呢?不做“通人”,搞点小考据无伤,要搞“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汉学,那就力有不逮了。
所以马、汤二公,要以他们的公式,什么“对立统一”,什么“挑战反应”,加诸西方历史,则小子何敢言?若要加诸中国历史,他们就得先读读“三通”再说了。因为深入可以浅出,浅入而求深出就要出毛病了。这是客观条件使然,无关二公之为大思想家、大学者也。
诸葛孔明多么伟大,但是他在“夜观天象”上的本领,却抵不上台北参加“联考”的中学生。何也?客观条件使然也。这也就是一位普通历史教员所以敢在深度学理上抢白一代宗师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