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越简单越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不伪饰自己:正视内心,坚信自己的潜力

通常失败感和沮丧感是由于受到打击或害怕承担风险所导致的,而人性中普遍存在着冒险的“动力”本能,在正确发挥作用时,它能驱使我们信赖自己,并利用机会发挥我们自己的创造力。在我们有信心有勇气地行动时,它才有机会发挥出来。因此,不要拒绝创造性地生活,不要拒绝勇敢地行动。有的人不能坦率面对自己的弱点,不愿意亲自试一试,只好拿别的东西当赌注。一个不愿意勇敢地行动的人则往往靠酒来壮胆,以此唤醒内心的信心和勇气是人的自然本能。其实,人应该懂得坚信自己的潜能,活出真实的自我,做个简单的自己。

外圆内方是简单做人的根本

“方”,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一个人做人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人所左右。“圆”,圆滑世故,融通老成,指一个人做人讲究技巧,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后,或者该前则前,该后则后,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如果一个人过于方正,有棱有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但是,如果一个人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他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将众叛亲离。因此,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内有方,外圆内方。

外圆内方的人,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貌似糊涂的智慧,有形如疯傻的清醒,有脸上挂着笑的哭,有表面看是错的对……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无论是在商界、官场,还是交友、爱情、谋职等,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这样才能无往不利。

“圆”是处世之道,是妥当处世的锦囊。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在学校成绩是一流的,进入社会却表现平平;在学校成绩是二流的,进入社会却当了老板。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在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的原则。正如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关系、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真正的“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能对大喜悦与大悲哀泰然不惊。真正的“方圆”之人,行动时干练、迅速,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真正的“方圆”之人,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积蓄力量的沉默。

在强大的对手高压下,面临危机时,采取藏巧于拙、假装糊涂、扮作“诚实”的智慧,往往可以避灾逃祸,转危为安。面临险境或遇到突发事件时,装傻卖呆,这比临危不惧和视死如归的壮烈要安全得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拙诚与对手周旋,确实不失为一种高明之术。

我们常常在报纸上见到穷凶极恶的罪犯窜入老百姓的家里,杀人越货、绑架无辜或逼人做人质的时候,被害人是怎样委曲求全,先以圆滑诚恳的语言赢得罪犯的信任,而伺机在罪犯不在意或误认为在他的胁迫下真的与其合作时,出其不意地逃脱报案或径直击败罪犯。这其实是外圆内方的最好案例。试想,假如面对凶狠的罪犯,暴跳如雷,罪犯不先砍掉你的脑袋才怪呢。只有把“方”先用圆掩盖起来,包藏起来装出很诚实的样子,利用拙笨的诚实稳住对方,充分地运用对方的怜悯之心,使对方不加害自己,才会为以后施展擒拿罪犯的计谋,赢得时间和条件。

这种外圆内方的办法,在历史上就已有之。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事情。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注意。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议起谁为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张绣、张鲁,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我。”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丢落在地下,恰好当时大雨将至,雷声大作。曹操问刘备,为什么把筷子弄掉了?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说:“雷乃天地阴阳击搏之声,何为惊怕?”刘备说:“我从小害怕雷声,一听见雷声只恨无处躲藏。”自此曹操认为刘备胸无大志,必不能成气候,也就未把他放在心上,刘备才巧妙地将自己的慌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难。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很聪明的,他用的就是方圆之术,在曹操的哈哈大笑之中,才免去了曹操对他的怀疑和嫉妒,从而最后才能如愿以偿地逃脱虎狼之地。

对于一些有经验的成功人士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权力再大,毕竟还是有限的,它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听命于自己。当自己的管理目标受到权力条件的限制,一时难以完全实现时,他就必须运用计谋,审时度势、权衡利弊,首先制服自己权力可控的对象,暂时稳住还远离自己、鞭长莫及的对象。这在军事学上,叫远交近攻;在处世学上,叫外圆内方;在用人权术上,则是指对“权力影响圈”外的下属作出和蔼可亲、体贴关怀的样子,但对“权力影响圈”内的下属,却严加管制,令人生畏。

总之,人生在世只要运用“方圆”之理,必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趋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人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

具备勇气,战胜懦弱

信念和勇气的力量是如此奇妙,以致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却从未有过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勇气,但有的人却能从体内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而他们做梦也没想过自己的内心深处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

懦弱是人生的大敌,你的人生不应该懦弱。相反,你应该具备挑战未来的勇气和能力,必须培养和树立坚定的信心,才有可能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否则会畏首畏尾,永远走不出黑暗。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哪怕是面临失败,我们都不应该灰心丧气,要勇敢地正视它,以积极的态度寻找解决的办法。一旦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自信心也会为之大增,才能具备挑战未来的勇气。

自我暗示有助于你向懦弱宣战。当你察觉到自己性格中有懦弱的一面时,当你因为懦弱而误了很多大事时,你就应该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要像藏獒一样勇往直前,我比任何人都勇敢,没有人可以击败我。”经常反复地跟自己这样说,就等于你在不断地把健康有益的观念输入自己的潜意识,时间长了,这些健康有益的观念就会改变你的人生态度,使你变得像藏獒一样勇往直前,具备了挑战未来的勇气。

美国著名将领巴顿青少年时代就雄心勃勃,心存大志,发誓要成为一名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的将军。

小时候,巴顿发现自己虽然勇敢,但在危险面前也并非毫无顾虑。因此,他决定锻炼自己的胆量,克服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心理,并时刻以“不让恐惧左右自己”自勉。

在西点军校学习期间,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勇气。在骑术练习和比赛中,他总是挑最难跨越的障碍和最高的栅栏。在西点军校的最后一年里,有几次狙击训练,他突然站起来把头伸进火线区之内,要试试自己的胆量。为此,他受到了父亲的责备,而巴顿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只是想看看我会有多害怕,我想锻炼自己,使自己不再胆怯。”

就这样,巴顿的性格变得异常勇猛无畏,而且自始至终地贯穿于他的军事生涯。

1944年6月,西方盟国与法西斯德国之间的最后大决战以诺曼底登陆为先导打响了。在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巴顿充分发挥装甲部队快速、机动和火力强大等特点,采取长途奔袭和快速运动的战术,以超常规的速度在欧洲大陆上大踏步前进,不顾一切地穷追猛打,长驱直入,穿越法国和德国,最后到达捷克斯洛伐克。

巴顿是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向前推进的,他曾直率地告诉自己的下属,他要对付的“敌人”有两个——德军和自己的上司!对于战胜德军,巴顿满怀信心;对于能否“制服”自己的上司,他却没有把握。但是有一点巴顿从未动摇过:“我们一分钟也不能耽搁,速度就是胜利!”在巴顿的鼓舞下,全体将士士气高昂,斗志旺盛,每个人都强烈地渴望向莱茵河进军,他们的直觉告诉自己:如果继续前进的话,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

在推进过程中,巴顿抓住一切战机迅速果断地围歼敌军。在281天的战斗中,巴顿率领的部队解放了130座城镇和村落,歼敌140余万,为解放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并最终击败纳粹德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巴顿创造的战绩是巨大的,也是惊人的。正如驻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战后所说:“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像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压倒。在二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像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

在作战方面,巴顿堪称世界现代战争史上最杰出的战术家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勇敢无畏的进攻精神。巴顿特别强调装甲部队的大范围机动性,尽一切努力使部队推进、推进、再推进。巴顿在战斗中的一句口头禅是:“要迅速地、无情地、勇猛地、无休止地进攻!”有时,他下令:“我们要进攻、进攻,直到精疲力竭,然后我们还要再进攻。”有时,他对部下说:“一直打到坦克开不动,然后再爬出来步行……”正是这种勇敢无畏的进攻精神,使得巴顿率领的部队在战场上所向无敌,无往而不胜。

巴顿的勇猛无畏,使他赢得了“血胆将军”的称号,并因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而被授予“四星上将”的军衔。

世界著名成人教育学家卡耐基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面貌都是由自己塑造而成的,如果我们能学会接受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的短处,便能踏稳脚步,达到目标。”

事实上,每个人生来的素质都差不多,别人能做成的事,你也能做成。一切艰难和困苦,都要由自己承担,不要推卸责任,要勇于承担一切。你应该有充沛的精力和伟大的魄力,要鼓起勇气,下定决心,与一切懦弱的思想作斗争。只有这样,你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生活中的恐惧和不安,其实都是因为你的勇气不足,一旦获得了勇气,很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

勇气来自于正气,正气是勇气的基础,无论是谁,只要他掌握了正气,也就掌握了主动权,掌握了无穷的力量。在正气面前,在公众利益面前,只要你有理在手,一定可以战胜邪恶。

或许有时命运会将我们置于忍无可忍的痛苦深渊,那个时候我们也要磨炼自己的意志,强化自己的信念,你要知道信念有压倒一切的力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要永远保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信念。当你历尽艰辛仍前途渺茫,甚至走投无路、万念俱灰时,不屈的信念会给你的情感以温暖,给你的意志以鼓舞,给你的精神以引导。没有任何一种生活是十全十美的,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没有改造不了的自我,就没有逾越不了的屏障,就没有抵达不了的彼岸。树立远大的目标,发掘自我的潜能,那么,所有瞻前顾后的疑虑、驻足不前的懦弱和逆来顺受的消极统统都会被我们置于脑后,我们将获得无坚不摧的信心和勇气。

藏獒是顽强的,能够适应自然环境极端严酷艰苦的高原生活,是真正的高原主人;藏獒是坚忍不拔的,可以忍受千般苦难,甚至不需要一个屋顶;藏獒是英勇无敌的,可以迅速击败群狼。而这一切都基于藏獒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勇气:勇于挑战自我,无所畏惧、永不退缩地去行动。

无论你的一生是平淡还是辉煌,无论你是长成大树还是小草,无论你是杰出还是平庸,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信念,取决于你的勇气。你应该相信自己的潜在优势,增强自信心,消除懦弱感。胆小的人,他们真正的敌人是自己。一个进取的人,必须具备英勇无畏的品格和超人的创造力。在人类历史上,只有那些相信自己、英勇无畏而又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做个不受气的人

生存,只要你显示出你是一个不受欺侮的人,你就能够做到不受气。或许你不必处处睚眦必报,只要你能抓住一两件事,大做文章,让冒犯者尝到你的厉害,你就立刻能收到一种“杀鸡儆猴”的效果,以起到某种普遍性的威慑作用。这就好像是原子弹的发明,除了在“二战”中牛刀小试外,没有在战后的任何一次战争中使用过,但它的威力却是有目共睹的。只要你拥有了原子弹,即使不去使用它,也会对他人产生震慑作用。

做人,首先不能一味顺从他人。

一味顺从是很危险的,这样会阻碍人们营造出和谐与畅通无阻的人际关系。在与人交往中,要敢于拒绝,不要过多地自责以及过多地退让。

有些人,对别人的任何要求或命令都采取无条件的同意,驯服的态度已形成一条铁律,他们不愿让他人失望,因此,害怕激起请求者的恼怒与怨恨;他们希望自己做到“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从而塑造和维护自己的老好人和大能人的形象;他们觉得“不”是一种无礼和否定,假如想与人和平相处,“不”字就不能出口。长期如此,他们不仅一直不说“不”,就算想说时,也不知如何去说。

是否一味地迎合、满足他人的要求,就能营造出和谐顺畅的人际关系呢?

当然不是。由于不会拒绝而一味地说“好”,事后一方面会为勉强承诺而自找麻烦——接受你并不喜欢去的邀请、买一些你完全不需要的商品、忍受你本来不欢迎的造访、做许多违背你原则的事……你勉为其难地做这些事,满怀厌恶和沮丧。这些厌恶、沮丧反而会损害你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你会因此在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感到苦恼、失望和愧疚,你感觉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你以一副虚假的面孔,滔滔不绝地说着谎话,你的形象是如此的苍白。以这种形象去与人交往,又怎能为人所尊敬呢?有的时候明知无法办到,却答应下来,浪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济于事,很容易招致委托人的恼怒——因为你误了人家的事。

做人,要树立不易受欺侮的形象。

树立一个自信、泼辣的形象,是确保自己不受欺侮的一条很重要的处世技巧。所谓的泼辣,便是敢说有的人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敢为有的人不好意思表现的举动。敢拼敢干,口才好,因此,很少有人敢引火烧身,自讨没趣去招惹你。这一形象在时时刻刻提醒那些恶人,欺侮我是要承担后果并付出代价的。总之,树立一个自信、强悍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这一形象,就好比是种下了一棵大树,从此,你便可以在树阴下纳凉了。

塑造实力派形象,就是平时就要注意展示你雄厚的力量,比如,令人羡慕的专业本领、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等,这些都会在周围的人群中造成一种印象,即,你是一个能量巨大的人,不发威则已,一旦发威则后果难当。因此,人们一般不敢招惹这类人物,持有这种形象的人也很少受气。

做人,要该出手时敢出手,不纵容恃强凌弱者。

假如面对恃强凌弱者,放弃反抗,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只会使对方得寸进尺。只有勇于反抗,敢于斗争,才能使自己成为强者。

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相似,时有“弱肉强食”的现象发生。一类人总爱处处占他人的便宜,凌驾于弱者之上;而另一类人就是所谓的“受气包”,很自然地成了前者嘴里的肉。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受气包”,那些经常成为众人发泄对象的人,之所以在不受气的道路上迈不开步子,往往是因为他们首先用自己的左脚踩住了右脚。他们在第一次受气时就放弃了反抗的企图,这一行为的反复便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式和社会交往模式,即,你觉得自己可以忍受这种逆来顺受的生活,而他人则认为你就应该逆来顺受。因此,你受过的气越多,你就越可能受更多的气。

怎样突破这种恶性循环呢?那就是要勇敢打破第一次。真正地进行一次反抗,让对方认识到你并不是天生就该受别人的气。

很多人选择了忍气吞声的生存方式,往往是由于他们患得患失,怕这怕那,在主观上吓倒了自己。而无数的事实证明,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其实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跨过这道门槛,你会发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卸掉了精神包袱,你反而会活得更加自在。

不敢进行第一次反抗,就不会有第二次反抗的发生,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新世界的滋味有多么美好。而有了第一次的反抗,尝到了其中的美妙,你自然就有动力去进行更多次的反抗。久而久之,你就会修正你的心理模式与社会的交往方式,由一个甘心受气、只能受气的人,变成一个不愿受气也不会受气的人。

做人要机智灵活

当今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竞争者为了跻身到竞争前列,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激烈的角逐和竞争。生活在这样一个变化的社会,需要人们具有最灵活、最敏捷的应变能力,审时度势,纵观全局,及时做出可行、有效的决策。

种子落在土里长成树苗后最好不要轻易移动,一动就很难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脑子,遇到了问题可以灵活地处理,用这个方法不成就换另一个方法,总有一个方法是对的。做人要学会变通,不能太死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面已经是悬崖了,难道你还要跳下去吗?不要被经验束缚了头脑,要冲出习惯性思维的樊笼,执著很重要,但盲目的执著是不可取的。

在各种经营活动中,机智是一笔大资产。

由于人们缺乏机智、不能随机应变而造成的错误与损失,不知道有多少。许多人因为缺少机智而糟蹋了自己的才能,或是运用自己的才能时不得其法。还有很多种情况,由于缺乏机智,以致伤害了朋友的感情;由于缺乏机智,商家失去了他们的顾客;由于缺乏机智,律师减少了他们的业务;由于缺乏机智,作家得不到读者的支持;由于缺乏机智,牧师引不起信徒的注意;由于缺乏机智,教师失去了学生的信赖;也是由于缺乏机智,政治家失去了民众的拥护。

美国威克教授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把一些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里,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处挣扎,最终气力衰竭而死,而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而是在随机应变中寻找求生的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我们不能否认执著对人生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灵活机动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只知道执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知道变通的苍蝇却生存了下来。执著与变通是两种人生态度,不能单纯地说哪个好哪个坏。单纯的执著和单纯的变通,二者都是不完美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我们要学会执著与变通二者兼顾。

随机应变,灵活变通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让人受益匪浅。

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假如他缺少足够的机智,不能随机应变、权衡利弊,不能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当的话、做恰当的事,那么他就不能最有效率地发挥自己的才干。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或者在专业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往往由于缺乏机智,事业一无进展。一个人假如有了机智,再加上坚毅努力的精神,便可以使事业有大的进展。

一个机智的人,不但能利用他所知道的东西,并能善于利用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还能用巧妙的方法来掩饰他无知愚拙的方面,这样的人通常更易得到他人的信赖与钦佩。

一般人之所以缺乏机智,一则是由于他们不识时务,二则是由于他们思想不敏锐。

机智的人善于交际,能迎合他人的心理。这种人初次与人会面,就能找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并将其提出来作为谈话的资料。他们不会过多谈论关于自己的事情,因为他们深知,对方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他们自身的事情和希望。而不机智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只喜欢谈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常常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于是,这样的人便常为朋友们所不喜欢。

机智的人即便对于不感兴趣的事,也不会轻易在表面上显露。而那些有怪癖的人,往往最容易得罪他人。这种人假若加入一个团体,也一定不为大众所欢迎,不是受到冷遇,便是自讨没趣。

要说种种优良品质,机智可能算得上是最紧要的。机智的人,对于一切事情都能随机应变、处置得当,这样的人才能利用适当的机会,发挥自身的潜能。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按照常规思维去思考,假若我们能够学会灵活变通,那么你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仅思考问题要这样,在工作上也应该这样。与人相处时特别要注意灵活变通。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灵活变通。所谓灵活变通与弹性处理,跟滑头性格与做事没有原则是不相同的。因时制宜,在某种特定环境之下,配合需求,设计出最好的可行方案,这就是所谓弹性处理。分明已经改了道,此路不通,还偏偏要照旧时那个法子把车开过去,这不是坚持原则,而是蛮干。

那么,怎样培养机智呢?一个作家曾经巧妙地写道:

“对于人类的天生性情,比如恐惧、弱点、希望及种种倾向,都要表示同情。”

“对于任何事情,都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在考虑事情的时候,要顾虑到他人的利益。”

“表示反对意见的时候,不应该伤害到他人。”

“对于事情的好坏,要有迅速的辨别力。必要之时,做必要的让步。”

“切勿固执己见,你要记住,你的意见只是千万种意见中的一种。”

“要有真挚仁慈的态度,这种态度,能够化敌为友。”

“无论怎样难堪的事,要乐意承受。”

“最重要的,便是有温和、快乐和诚恳的态度。”

相信自己:你并不比别人卑微

我们几乎随处都能见到这样的人,他们一生都做着简单而平常的事,他们似乎也因此就满足了,但实际上他们完全有能力做一些更高级的事,他们不相信自己能胜任。

很多人没有足够的进取心来开创伟大的事业,因为他们的期望值很低,因此,不可能从一点一滴做起开创一项伟大的事业。生活目标的狭隘限制了他们确立宏大的进取心。

米开朗基罗在写给拉斐尔工作室中的一副精巧塑像的一句话是“做一个更了不起的人”。

正是雄心壮志使得美丽的人生有了可靠的基石。它督促我们去完成目标,帮助我们抵抗那些足以毁灭我们前途的诱惑。

假如人类没有创造世界和改进自身条件的雄心壮志,世界将会处在多么混沌的状态啊!

与为了实现雄心壮志而进行的持续努力相比,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如此地坚定我们的意志。它引导我们的思想进入了更高的境界,把更加美好的事物带进了我们的生命。

歌德说:“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且以足够的才能和坚强的忍耐力来实现它。”

有什么比追寻生命价值更高尚的理想呢?在雄心壮志的激励下,失败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不同的文明下,人们的理想也不同。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理想与其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潜力是相关的。

在人的一生当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要勇敢地对自己说声“我能行”!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成功,但是在成功路上总会充满荆棘,假若你放弃,那么,你永远不会成功。只有不断地坚持,告诉自己我能行,那么你一定有一天会得到成功。

卡耐基说过:“要想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欲望以提升自己,毅力以磨平高山,以及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永远地相信自己,这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假若你真的能做到,那么你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假如你的动力足够大,那么与之匹配的能力也将随之而至。假如你面前有一项十分有吸引力的奖品在激励着你,那么,你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敏捷,更具有创见,更加细致而勤奋,更加机智而思虑周全,而且会有更加稳健清晰的头脑,你也一定会获得更好的判断和预见力。

“无论你拥有怎样的雄心壮志,都请你集中精力为之努力,而不要左顾右盼,意志不坚。”不要给自己留退路,一心一意为了理想而奋斗。只有集中精力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只是有的人潜能已苏醒了,有的人潜能却还在沉睡。任何成功者都不会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开发出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你离成功也就会越来越近。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的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潜能,任它沉睡,那你就只能自叹命运的“不公”了。

曾经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捉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也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但是,因终日与鸡混在一起,它已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本能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下去,这只鹰,像一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着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或许你会说:“我已经懂你的意思了。但是,它本来就是鹰,不是鸡,它才能够飞翔。而我,也许本来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因此,我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能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这正是问题的所在——你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这是事实,那就是我们只把自己定在自我期望的范围内。

爱迪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危机,只要你认为你行,你就能够处理和解决这些困难或危机。对你的能力抱着肯定的想法,就能发挥出积极的力量,并且由此产生有效的行动,直至引导你走向成功。

自我发掘的决心,自我依靠的习惯,可以让你变得越来越强大。拐杖是为跛足者准备的,而不是为强壮的年轻人,无论是谁,假如企图依靠精神上的拐杖走过人生,他一定不会走得很远,他也绝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成功者。

成功殿堂的大门,不是任意通行的,每一个进入者都拥有自己精心打造的钥匙。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必须由你自己亲自来锻造。锻造的过程,就是释放你的潜能、挖掘你的潜能的过程。假如你见了生人就害羞;假如你惧怕新的陌生环境;假如你经常觉得担忧、焦虑和神经过敏;假如你有类似的面部抽搐、不必要的眨眼、颤抖、难以入眠等“紧张症状”;假如你畏缩不前、甘居下游,那么,你对自己个性的压抑太严重了,你对事情过于谨慎和“考虑”得太多,限制了你的潜能的释放。

“压抑个性”是对个人潜能的一种压抑,具有“压抑个性”的个人不能表现内在的创造性自我,因而显得停滞、退缩、禁锢、束缚,拒绝表现自己、害怕成为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紧锁于内心深处,思维也几乎陷于停顿。这样潜能不但没有释放,反而消耗在终日疲惫不堪的状态中。

要相信自己,自己并不卑微,要勇于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对自己有坚定的信心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向人们展现我们的信心,无时无刻都在表现我们的希望与担忧。我们的名望以及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将会与我们的成功息息相关。假如他人不相信我们,假如他人因为我们经常表现出缺乏自信、消极软弱而认为我们无能和胆小,那么,我们将不可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与支持并因此而获得成就。

假如我们养成了一种坚定自信的习惯,那么人们就会认为,我们将会比那些缺乏自信或那些给人以软弱无能、自卑胆怯印象的人更有可能赢得成功。

自信为什么能够让一个平凡的人走向辉煌?自信为什么能够成就傲人的伟业呢?

对于连锁机构遍布全球的高档酒店——希尔顿,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你可曾知道它的创始人——世界酒店大王希尔顿,在开始创业时仅有200美元资金。那你可能会问是什么使他获得了那么大的成功?所有的答案只有两个字“自信”。

创业初,希尔顿把眼光瞄准了酒店业。他几乎没有任何启动资金,但强烈的自信让他预感到了他将会成功。因此,他就凭其自信的言行四处游说,希望那些银行家和风险投资商们能为他的项目注入资金。最终,在希尔顿强烈自信心的感染下,再加上他的项目本身的切实可行,许多金融家纷纷投资。

有了资金作为铺垫,项目很快被启动。但就在酒店建设进行到一半时,有一个投资商由于听信了谣言而对希尔顿产生了怀疑,并嚷着要撤出资金。稍微有些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假如这时有人突然撤资,很可能会引起雪崩般的连锁反应,到时一看形势不好可能所有的投资人都会提出这种要求。由于当时许多资金已经投入进去,希尔顿已经没有能力去全部偿还那笔钱,到时资不抵债的他很可能会被起诉。

面对这突然的变故,自信的希尔顿却冷静如常、镇定自若。他提前准备好了大量的现金和支票,把那个吵着要撤资的投资商请了过来,然后开诚布公地问他:想要现金还是支票?来人看到了希尔顿那里满抽屉的现金与支票后,仍然不为之所动。希尔顿又对他说:“等你走时,假如你还是要坚持撤回投资,那就现金支票任你选。”无疑,希尔顿的这番信心十足的话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个人一时不再谈论要回投资的事。看着自己已稳住了对方的情绪,希尔顿又乘胜追击,但并没有去直接反驳他以让他收回撤资的决定,而是入情入理地为他分析道:“你看,现在项目已经展开,如果按预定的计划进行下去,你一定能够得到应有的投资回报。但如果你这时宣布撤回投资的话,那么,你不仅得不到收益,而且还会因为破坏合同而必须进行赔偿,将会更加得不偿失。”那个人最终被希尔顿的自信乐观所感染,决定继续进行投资,酒店的建设也得以顺利进行,希尔顿的事业从此蒸蒸日上。

信心能够感染你周围的人,更能给你带来成就和财富。假如你是位领导者或发起人,你的信心将会直接影响下属和合作者的信心,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就更应该表现出你的自信与冷静。假如你本人都已丧失了信心,其他人一定会更加慌乱,更加不知所措。

换言之,自信与他信几乎同等重要,要使他人相信我们,我们自身首先必须展现强烈的自信和必胜的精神。

以自信心态自居的人,以胜利者心态生活的人,以征服者心态傲行在世界上的人,与那种以缺乏自信、卑躬屈膝、惟命是从的被征服者心态生活的人相比,他们的人生之路将会有天壤之别。

当时拿破仑兵败被流放到一个小岛上,从那儿逃出来后,国王又派人去抓他,拿破仑的几个贴身随从看到那些国王的士兵已近在眼前,都劝他快跑,而拿破仑却说:“我是他们的元帅,他们都是我的部下,我不跑。”拿破仑不仅没有逃跑,反而表现出了非凡的自信,还以元帅的气度去命令指挥他们,结果那些士兵反而倒戈跟随他回去打国王了。

世人都会青睐那种极具自信且有胜利者气度的人,总是喜欢那种给人以必胜信心并总是在期待成功的人。

令人信服和给人以充满活力形象的正是我们身上那种神奇的自我肯定的力量。假如你的心态不能给你提供精神动力,那么,你就不可能在世上留下一个自信者、积极者的美名。一些人总是奇怪自己为什么在社会中如此卑微,如此不值一提,如此无足轻重。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能像自信者、征服者那样去思考,去行动。他们没有自信者、胜利者或征服者的心态,他们总给人以软弱无力的印象。要知道,思想积极的人才富有魅力,思想消极的人则使人反感,而胜利者总是在精神上先胜一筹。

还有一些人往往给我们留下这种印象,虽然他们没有取得成功的十分把握,但他们却能凭借其非同寻常的自信与积极良好的心态,而能够超常发挥,出奇制胜。

假如我们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自信,假如我们展示给人的是一种自信、勇敢和无所谓的形象,那么,我们的事业必将会获得巨大的成就。

自信的人总会成功。这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因为上天偏爱自信的人。请记住:只有内心才能影响我们,其他所谓的外部条件都只是懦弱者的借口。这是人类心理的一条基本规律。

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谓“自知”,是指正确认识、评价自身的实力与局限,正确选择力所能及之职。但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自知”似乎仅仅意味着知道自己的不足和不能,总是抱着“自知者明”的教条为自己推脱:“我不行,干不了”,“没办法,我就那样”,“我没法跟他人友好相处,逢谁跟谁吵”……这种种消极的言词,事实上就是一次次无形的自我打击。

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自贬身份、低估自己的能力,亦即廉价出卖自己。这种毛病在很多方面显示出来。

几千年来,无数的思想家忠告我们:要认识自己。可是人们总是把它理解为“仅认识自己消极的一面”,对自己的长处与优点却不会利用条件充分地将其发扬光大。

认识自己的缺点是很好的,可借此谋求改进。但假如只认识自己的消极面,就会陷入混乱,对自己毫无信心,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要诚实、全面地认识自己,绝不要看轻自己。

经济学博士、拥有14家上市公司、拥有极高经营手段的亿万富翁艾尔宾·菲特纳先生曾说:“无论是获得财富或其他各领域的成功,冒险都是不可避免的。”

菲特纳先生有个下属,深通说服之术,而且,他对自己所销售的商品十分有信心,因此再有难度的业务,他也能谈成功。在进入公司很短的时间内,他就展现了极其惊人的业务能力和相应的成绩。菲特纳先生破例地除了周薪之外,另外发给他一笔800美元的奖金。当天,那人兴冲冲地回家了。不料第二天却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令菲纳特先生很震惊,因为那人竟然对菲特纳先生说:“董事长,昨晚我和妻子长谈了一夜。因为上周我的业绩有许多运气成分,我想,运气不会总这么眷顾我的,我太太也很担心,万一这星期我连一份契约都签不到,那该怎么办?她甚至担心得哭了起来。因此,我想和你商量收回本周的奖金,不要按件计酬,能不能固定每周给我300美元的周薪?当然,以后我还是会和上周一样努力工作的。因为我认为,我是有家室的人,安定的生活是最重要的……”

之后,菲特纳先生针对这个问题,以毫不犹豫的口吻说:“当然要开除他!一个对自己的能力毫无自信的人,迟早是会失败的。他努力工作,只是想要过安定的生活。而事实上,他具备了能够给自己保证的一切能力,却只为了‘安定’,要求较低的报酬。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不要为了退休后少许的退休金而迷惑,要有一种激情般的内心去迎接所遭遇的一切挑战。”

其实我们并不差,只是我们的心态发生了问题,例如,妄自菲薄,一概而论,只看消极的不看积极的,毫无缘由地责怪自己……每天我们都会发现,很多人不再努力了,因为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他们小看自己,总觉得自己渺小,什么都不行,而正因为他们这么想,他们真的变成了想像中的那种人。他们需要重新振作起来,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

我们要提高对自我的评价,对自己做全面正确的分析,多看看自己的长处,多想想成功的经历,而不要拿自己的短处比他人的长处。假如每个人都不停地与他人比较,受他人的影响,甚至试图仿效他人,就不会有真正的自我与快乐。每个人的优缺点都不同,只要你认识到自己确实有不足并努力改善,也认识到自己有不少他人没有的优点,就会取得心理平衡。

在自己的外在条件确实不尽如人意时,可以通过扩大自己的内在修养来补偿,用心灵的闪光来补偿缺陷和不足。例如,有的人虽然其貌不扬,甚至很丑,但是心地善良,为人正直,才华横溢,因而也赢得了人们的好感和尊敬;有的人学历不高,背景不强,可是却能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来充实自己的内在修养,孜孜不倦,从而改变自己的劣势等等。外在的改变能带来信心的增强。

当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种种曲折时,理性应该时刻以它的光辉为我们指明方向。在困难与问题面前,我们不要盲目轻信直觉,为自己妄下断语而阻断前进的路途。试想一下,假如有人问你是否能把鞋带系好,你肯定会信心十足地回答:“没问题。”为什么你可以回答得那么肯定呢?因为你已经成千上万次做过这件事了。同理,若想进入自己始终还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并有所成就,你就一定要树立取得成功的信心,并不断地从多方面练习自己的信心,学习想像且感受那份自信。

假如你有意退却,请冷静下来,先认真分析一下有没有理由。假如是感觉自己不行,就问自己为什么不行,不要说“上次也是这样,我真的不行”之类消极的话。想想最初的情况,当时你并没有接触过这样的问题,也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难——自己根本就毫无经验。你在没有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了初次尝试,当时你唯一得到的帮助便是他人对此事的描述,你甚至只是凭自己的想像行事。可这次不同了:有了上次切身的体验,你总结了经验与教训,正好轻车熟路地大干一番而且肯定可以成功的——为什么反而要退却呢?

因此,每个人都不应该低估自己的能力,遇到事时不要去想怎样去逃避而是怎样去面对。

对自己寄予厚望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你应该相信自己,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你所做的事,他人不一定能做得到;而且,你之所以是你,必定有些相当特殊的地方,我们暂且称之为特质,而这些特质又是他人无法模仿的。要是你不相信的话,不妨想一想:有谁的基因会和你完全相同?有谁的个性会和你的一丝不差?

基于这种种重要的理由,我们相信:我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只要你认准了路,确立好人生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心无旁骛地前进,相信你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然,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四季中永远享受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1862年9月,美国总统林肯发表了将于次年1月1日生效的《解放黑奴宣言》。在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一位记者去采访林肯。他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宣言》也早在他们那时就起草好了。可是他们都没有签署它。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给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吧。但是,假如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只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林肯说完后匆匆走了,记者一直没弄明白林肯这番话的含义。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后,记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里找到了答案。在这封信里,林肯讲述了自己幼年时的一件事:“我父亲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西雅图的一处农场,地上有许多石头。有一天,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父亲说,假如可以搬走的话,原来的农场主早就搬走了,也不会把地卖给我们了。那些石头都是一座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进城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石头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搬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小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像之中。”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翻不过的山,也没有趟不过的河。只是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多了,世界上才有了“困难”这个词语。

生活中的不幸,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而这些不幸早晚都会过去的,时间会冲淡痛苦的感觉。把“这没什么了不起”这句话在心中重复几次,决不能因不幸的打击,就变得憔悴万分,而应该不再痛苦,振作起来,干你自己该干的事。

但是,有时候他人或者整个大环境会怀疑我们的价值,所谓“三人言而成虎”,久而久之连我们都会对自己的重要性感到怀疑。请你千万千万不要让这类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否则你会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记住,你有权利去相信自己,因此,请大胆地去做吧!并且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我一定行!

20世纪心理学上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一个人可以通过自我肯定,来塑造一个真实的自己。

要充分肯定自己,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有怎样的表现,这两者是一致的。你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结果你就会变成个有价值的人,做有价值的事。

乔爱斯博士是一位很有名的专栏作家与心理学家。他说:“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人格的核心,它会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学习、成长与变化的能力,选择朋友、配偶与职业等等。坚强的积极的自我形像,是成功的最坚实的基础。”

他还说:“虽然命运和我开了个太大的玩笑,比如遭遇车祸受伤,比如高考失误让我有坠入谷地的痛楚……但玩笑之后,我懂得珍惜青春与生命,学会笑对人生中的不幸与苦难。因此有个曾供职于《东方》文化周刊的编辑说我是个‘强者’,‘强者’我不敢当,但我还算是个足够坚强的人。”无论多少压力冲向自己,我都时时告诫自己:“不能够停止飞翔,在飞行的过程中,我要渐渐学会喙自己的羽毛,用舌添自己的伤口。”

你如果希望自己变成更有自信的人,你就可以经常想: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当你脑海中重复想像自己最有自信的时候,你可以看到画面,听到声音。没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真的很有自信,你的行为也都会配合着你的思想去行动。你的思想改变了,行为就会改变。

实现自身价值,先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对事物的价值都有一个大致的评价,知道什么是珍贵,什么是微不足道。那么,我们自身的价值何在?热门话题,流行时尚,理想职业,最新潮流……在社会的喧嚣中,在他人的影响下,很多人迷失了自我,看不清自己真正的价值,总是按照他人的看法设计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生活在别处”。

一般人总是相信,当他们投身于时下最为热门的行业,就俨然处于社会光环的中心,就会得到权力、地位和财富,实现自我的价值。不过,等花尽毕生的力气追求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自己所追求的很多“热门”根本不适合自己,或者根本就没有意义,只是炫目的泡沫而已。

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年轻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钢琴。说实话,他弹得相当不错,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认真倾听他的弹奏。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了几首曲子后,对那个小伙子说:“我每天来听你弹奏这些曲子,你弹奏的那些曲子我熟悉得简直不能忍受了,你不如唱首歌给我们听吧。”这位顾客的提议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大家纷纷要求小伙子唱歌。

然而,那个小伙子面对大家的请求却变得腼腆起来,他抱歉地对大家说:“非常对不起,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弹奏乐器,从来没有学习过唱歌。我长年累月地坐在这里弹琴,恐怕会唱得很难听。”那位中年顾客却鼓励他说:“小伙子,正因为你从来没有唱过歌,或许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个歌唱天才呢!”此时酒吧的经理也出来鼓励他,免得他扫了大家的兴。

小伙子认为大家想看他出丑,因此坚持说只会弹琴,不会唱歌。酒吧老板说:“你要么选择唱歌,要么另谋出路。”小伙子被逼无奈,只好红着脸唱了一曲《蒙娜丽莎》。哪知道他不唱则已,一唱惊人,大家都被他那流畅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迷住了。在大家的鼓励下,那个小伙子放弃了弹奏乐器的艺人生涯,开始向流行歌坛进军。这个小伙子后来居然成为美国著名的爵士歌王,他就是著名的歌手纳京高(Nat King Cole)。

要不是那次偶然的开口一唱,纳京高或许永远都坐在酒吧里做一个三流的演奏者。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事的事业不一定是最适合我们的工作。我们熟悉了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害怕变化。我们就在时光的流逝中失去了自己真正的才华。开阔视野,多去尝试一下,或许你会在其他的领域做得更好。

“人摆错了位置就永远是庸才。”事实上,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垃圾随地乱扔,荒废了自己的才能。我们现在身处市场经济的时代,市场经济的运作强调把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效率的地方,我们自身也是一种资源,应该寻找最适合我们的岗位,并对自己的兴趣保持一份坚定与执著。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经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孤儿院,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

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一切告诉给院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难道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自己把自己不当回事,他人更瞧不起你,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珍惜独一无二的你,珍惜这短暂的几十年光阴,然后再去不断充实、发掘自己,世界才会认同你的价值。

的确,假如你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就别指望他人会器重你。

凡·高的画,很多人看过后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那黄色炽热的色彩和充满动感的线条,给予我们强烈的感受。凡·高的一生有着坎坷的境遇,他从26岁才正式开始学画,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我学习绘画很晚,而且我的生命很可能也只剩下十年的时间了,因此,要加紧创作。”果然,他在36岁就过世了,但是仅仅十年间却留给我们很多不朽的作品,他开创了一个新的绘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