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春花秋月(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铁血维政权

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其实内心并不快乐,他的恐惧和焦虑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为了一幅无意而为之的小图画,太祖朱元璋居然杀了成千上百个无辜百姓……

摆摊算命的胡维庸小人得志,疯狂地残害忠义之士……

1、贤后马秀英

朱元璋其时做了皇帝,平生志遂,也有了闲心逸趣来谈情说爱了,况且与马皇后又是久别重逢,自然是格外地亲密香热了,当然他们之间更多的不是缱绻缠绵欲死欲仙的肌肤相亲,相敬如宾齐眉举案的儿女情长才是他们俩人夫妻生活的主色调;尤其是在今日这样的荣华富贵到了极点的时刻,不觉感慨万千,当然此时的元璋已被历史称作太祖了。太祖元璋与皇后秀英话回当年那个经典爱情场面,说:“朕起自布衣,得登帝位,外恃功臣,内恃贤后,每当我想想从前在郭家住的日子,若非皇后从中调停,天天给我送吃的,朕安有今日?芜蒌豆粥,滹沱麦饭,时时记在我心,永久不忘。其他你为朕的种种劳苦,不胜枚举。古人曾说,家有良妇,犹如国有良相,今朕得皇后贤惠如斯,朕就更信古语不虚了。”不忘贤后,固然是理所应当,但此时情景,较诸当年唐明皇之长生殿,自然是不同的。那是发乎情,而此时此事却是来自于礼。

马后道:“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也愿陛下同样不要忘了群臣同艰难。”后来太祖薄待功臣,为马后瞧破并加善谏。太祖便感慨道:“唐有长孙皇后,曾苦谏太宗不忘魏徵,卿亦可媲美古人了。”马后却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平和地说:“妾何敢上比古人。”

当年在太祖初登大宝时,曾对马后说:“卿无父母,尚有宗族,朕当访召入朝,悉加爵秩,你看怎么样?”马后叩谢道:“爵禄应以待贤,不应私给外家,妾愿陛下慎惜名器,勿徇私恩!”太祖点首:“至理名言。”

2、噩梦惊

就这样,登基以后的太祖元璋于马后之外又拥有着宁妃、瑜妃、惠妃,即樱桃、阇氏、翠娥,天天好不欢乐。虽然不曾统一江山,却有徐达、常遇春等一班人去攻克统服了各地,元璋俨然一个太平天子。但事实上,他作为明朝第一代君主,开基创业,其实是忧多欢少,总在辛劳,少得休息,公元1398年闰5月,朱元璋心力交瘁,终于病倒。临终前立遗诏说他称帝31年来是“忧危积心,日勤不怠”,这八个字写出了他辛劳的一生,也写出了他处于统治阶级内部激烈斗争之中复杂繁苦的心境。

太祖元璋坐天下后最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一大作为就是大肆杀戮功臣,他的这一做法着实是让群臣及百姓对他大不满,这与他在打天下时爱民惜生礼厚文武截然不同。太祖元璋在称帝号天下以后,其实常常在一个个深夜里被噩梦惊醒,他的眼前总是晃动着焚友谅战船的大火,烧齐云楼的大火,那从噩梦里走出来的真实大火煎熬得他不能不居安思危,他决不会让自己重蹈陈、郭、张之辈的覆辙,受赴汤之苦。

太祖元璋在这样的噩梦惊醒以后,他会倍感孤独,甚至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一切变得飘渺起来,于是他会紧紧抓住此刻正睡在身边的那个漂亮女人,然后他就把自己深深地嵌入于一个鲜活美丽的生命之中,这个生命让他不再害怕孤独和死亡了,他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同时感觉到一切再次安定下来稳定下来平定下来,不同的漂亮鲜活的生命会他让在新鲜中一次次把这种良好的感觉保存下来,因此他的身边会有太多的不同的漂亮女人侍寝,那二百三十三个秀女是他随时都可以召唤的,且召之即来,挥之便须即去,若敢不去,小心脑袋,同样若敢召之不来,脑袋还是要小心呀。

太祖元璋是从最痛苦最艰苦的贫寒生活中煎熬过来的,得坐天下之第一高位后,春风大得意中,太祖元璋更加时时提防暗箭,前呼并后拥里,他自然也是更得处处小心性命,太祖元璋可不想让自己如子兴辈,画虎不成反类犬,有一天自己搬起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要说再过一回当年的生活,就是偶尔回首,那份惨痛都是情所难堪的,何况自己果然如陈友谅辈一样事败,就是想过那样的生活也是不可能的,死无葬身之地才是历来所有举事失败者的必然下场。

大宝谁人不窥视?群臣可以是他的臂膀,也可能是杀他的利器,在大宝面前,在天下第一位面前。太祖元璋一向是聪明的,他从不被动,何况在眼下这样的一个大好顺境中,自己居于绝对主动的时候,他是不会不下手的,他这样做还是很有理论根据和实践经验来证实而非证伪的,他总结了历朝历代那用斑斑血迹写在史册上的往事,确定了自己的方针和方向。飞鸟尽,良弓自然藏,兔子全都死了,猎狗何用,除了一烹。

3、严法并酷刑

不必意外的是,太祖自登位以后,脾气渐渐骄横傲慢,那一天太祖在大封功臣后,又赐宴三日,宴毕,群臣入谢,太祖赐坐华盖殿,然后大家论及开国原因,太祖高高在上,轻松自得地环顾着殿下群臣说:“朕起自乡里小民,乱世之中本图自全,及至渡江后,遍览群雄,徒为民害,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恃富,以昏庸败;友谅恃强,以卤莽败。朕没有什么可仗恃的,并且最最不嗜好的就是杀人,所以朕布信义,行节俭,与卿等同心共济。最初与陈、张二寇相持交锋时,士诚尤其步步相逼,当时大家都说应当先打士诚,朕却不这样认为,朕认为友谅志骄而士诚器小,志骄必喜事,器小无远图,所以朕认为先攻友谅为上策。鄱阳一役,士诚不能出姑苏一步,为他援应。假如先攻士诚,姑苏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那时恐怕我们就要腹背受敌了。到了北定中原,先山东,次河、洛,兵及潼关,尚缓图秦、陇,无非因王保保与关中四将,统是百战余生,不是说能拿下就能拿下的;且他们如果一看情况危急,并力一隅,齐心协力,更不容易打了,所以朕突然返旆,北捣燕都。燕都拿下后,再西征张、李,使他望绝而势穷,不战而自克。惟王保保犹力抗不屈,确是枭悍,假使在燕都没有拿下的情况,就与他角力,恐怕至今还尚未能决出个胜负呢。”言毕大笑。群臣听罢,忙交口称颂。想此时作为大皇帝的元璋有此踌躇满志、自信变异成了自负之言固也应该,但他未尝归功诸臣,只自夸自家的谋识智略,这似乎是在警告他们,为功臣计,应早告退,宁必待兔死狗煮耶?

此时的太祖对于从前的功臣,总不免怀有猜忌之心,又恐廷臣蒙蔽,就不时领着亲信的宫监数人,私出御花园的宣安门,易服微行,到冷巷僻地去打听民间的情形。太祖此举可谓一举三得,一面寻访采纳有才能之士,一面侦察吏治,一面调查民情,所以江淮一带,常有太祖君臣微访的踪迹。

有次太祖微幸多宝寺,步入大殿,见幢幡上尽写多宝如来佛号,便向侍从戏语道:“寺名多宝,有许多多宝如来?”

学士江怀素闻言,知道太祖是有意在属对,便脱口答道:“国号大明,无更大大明皇帝。”恰是绝对,太祖自然大喜,于是他被擢为吏部侍郎。

又有一次入游某方丈的住处,见有张纸条贴在门首,上书“维扬陈君佐寓此”。这陈君佐年少且有才,为人脱略不羁,曾与太祖有一面之交,太祖立刻招呼他来相见。君佐出来谒拜太祖后,太祖笑问道:“你当初极善幽默滑稽,别来已久,你依然还是那样谑浪如昔么?”

君佐默然。太祖又问道:“朕今已得天下,你看朕似前代何君?”

君佐道:“臣见陛下龙潜之时,饭糗茹草,及奋飞淮泗,与士卒同甘苦,犹食菜羹粝饭,臣以为陛下酷肖神农,否则何以尝得百草?”

真是妙语解颐,太祖立时鼓掌大笑,令他随行在左右。偶过酒肆,太祖便和他一同入饮。那酒肆很小,除酒豆外,没什么菜蔬。太祖又出对子道:“小村店三杯五盏,没有东西。”君佐随声应道:“大明君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属对越发工整且让人欢心满意,于是太祖又大笑着,并且对君佐说:“你随朕入朝,做一词臣,如何啊?”君佐道:“陛下比德唐虞,臣愿希踪巢许,各行其志,想来陛下是会满足臣的愿望的。”于是太祖便不再勉强,任凭他告别,自去云游四方。

太祖在私访的同时,还以重刑峻法来惩治违法的贪官污吏。当年在攻打金华时,由于粮食缺乏,严令禁酒。胡大海的儿子却违禁酿酒,太祖就下令处死他。都事王恺劝说:“胡大海正在领兵围攻绍兴,杀他的儿子不妥,还是且饶了他吧。”太祖大怒:“宁可胡大海反了,也不可坏我号令!”然后就亲自抽刀将胡大海的儿子杀了。

称帝后,太祖对违法官吏的惩治就更加严厉了,被杀人数多达几万,刑法的残酷也是罕见的。刑法除了通常的斩首、族诛以外,还有刷洗、秤竿、抽肠、剥皮、挖膝盖、砸死等等。他还在一些衙门前设置了一个草人,将衙门中犯有贪污等罪行的官吏活活地剥下整张人皮罩在草人上,让进进出出的官吏作为儆戒。在皇权至上的时代里,太祖朱元璋虽然逐灭群雄,南面称了帝,可他并没有放下屠刀,从前用来杀元兵,杀张士诚、陈友谅,现在则用来杀开国元勋,杀黎民百姓,轻罪重判,一些罪不至凌迟者,却被从重凌迟处死。仅仅朱元璋洪武一朝就有十几起凌迟大案,大都量刑过重,有于律应判绞、斩而被凌迟的,也有应判5年徒刑而遭凌迟的。于是百姓连连惊呼:“动不动就凌迟,凌迟大冤啊!”

这些名目繁多的酷刑和量刑极重的处置,造成了明廷朝野中的极度恐怖气氛,个个提心吊胆。据说上朝时,太祖要是将玉带揿到肚皮底,就是要大批杀人的信号,满朝文武便都吓得脸无人色,个个发抖;如果玉带高贴在胸前,就表示他不会多杀人。

太祖还大兴文字狱,借以镇压不满意他统治的文人。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人作谢恩表,写了句“作则垂宪”,太祖硬说“则”就是骂他为过贼;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人写了首贺表;其中有一句是“睿性生知”,太祖将“生”误视作“僧”,认为是有意骂他当过和尚,林、蒋两人自然都被处死了。

太祖认为用如此严厉的手段镇压臣下、整肃吏治,是治国之初所必要的,但这只是权宜之汁,不能一直使用,所以到晚年他曾下令严禁后人效法,可是有其必有其子,他的四子燕王朱棣在做了永乐皇帝之后,比他做得有过之无不及。

太祖要求臣下写奏折也要文字简洁。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万言书,太祖叫人念了6370字后还未听到具体的建议,全是空话套话官话,顿时大怒,命人把茹太紊叫来痛打了一顿。第二天晚上,他再叫人继续读下去,读到16500字以后才涉及本题,提出了五项建议,其中有四件他认为是可取的,便马上命令施行。同时,他指出这奏折只要写500多宇就够了,不必写得这么冗繁,但又承认自己厌听冗文而打了茹太紊不对,并赞扬茹太素是忠臣。

太祖得国,武臣立功,要推徐达、常遇春;文臣立功,要推李善长、刘基。自古兔死狗烹,伴君如伴虎,于是那件事的发生也就全在意料之中了,不过当时的事件中人却并不太明确这个道理。那是在洪武七年,开明王常遇春大败元兵于野马岭,胜利班师。太祖出凯旋门迎接,当日在武英殿设宴,为开明王贺功。入夜,太祖命人从后宫选出十名美女,用香车送到开明王府,并传旨说:“吾弟凯旋,重入香馨,裙衩十名,轮流侍寝。”可是开明王常遇春一向与王妃兰氏感情笃厚,是满朝文武当中惟一不纳妾的王爷,所以他不肯接旨,忙命人把这十名美女送回皇宫,并拜本谢恩说:

微臣虽然出寒门,圣洁二字牢记心。

无福承受花容女,留在天庭侍帝君。

不想疑心多且重的太祖见到奏本后非常生气,以为常遇春是在讥讽自己出身贫寒且留恋女色,本想降旨问罪,但又想到他出生入死战功赫赫,且顾及到当初结拜的情义和常遇春在朝臣中的威望,不便也不敢轻易动手,遂把一腔怒火全撒到了那十名可怜的柔弱无辜的宫女身上,当即传旨把她们的双手砍下,并拔牙割舌,然后派人把二十只血淋淋的断手、牙齿及舌头,送到常府,并降旨曰:

贱女违旨犯天颜,本应凌迟肃宫苑。

念及多年侍君侧,暂留残生看来年。

太祖这一手敲山震虎,杀鸡给猴儿看,开明王常遇春又气又恨又羞又恼又难过,返回边关后郁闷成疾,险些没丧了命。

4、千虑亦难免一失丧命

刘基不愧为大智者,他察观太祖之言色,洞知太祖之心思,所以封官拜爵,屡辞不受。善长虽然有谋有略,却不过是些小聪明,他官至右丞相,爵韩国公,免不得有些骄态,惹得太祖有意易相,幸而刘基有言进劝:“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不宜马上就易换他人。”太祖道:“善长多次说卿的短处坏话,卿干什么替他说情呢?朕打算让卿为右相。”刘基闻言顿首道:“譬如要换一根柱子,必须得有大木来替换,若用小木作柱,不折也得倒,臣实在是个小材,如何能任相?”

太祖道:“你看杨宪如何?”刘基答道:“宪有丞相之材,无丞相之器。可作为丞相,只有才干没有气度心胸是不行的。”

太祖又问道:“那你汪广洋如何呢?”刘基又道:“器量褊浅,还不如杨宪。”太祖又问及胡惟庸,刘基大摇其首:“不可不可,区区小犊,一经重用,偾辕破犁,祸就不浅了。”

可是没多久杨宪便犯了事,被处死,善长也罢了相,太祖仍然是命汪广洋为右丞相,胡惟庸为左丞相。广洋在相位二年,浮沉于禄位之间,无所建树,终是没成什么气候,唯独胡惟庸狡黠善谀,渐渐得到了太祖的宠信。于是太祖干脆罢了广洋之职,令胡惟庸升任右相。刘基知道后痛哭不止:“惟庸得志,必为民害,但愿我言不会应验,那倒真是百姓之福呀。”

胡惟庸听说了这话后,怀恨在心。恰好瓯闽有块名叫谈洋的地方,一向为盐枭们聚集的巢穴,刘基因此上奏请设巡检司,不想盐枭不服管辖,反而纠众作乱。刘基的儿子刘琏便据实上奏,可他没有先向中书省作报告,其时胡惟庸刚掌管中书省的事务,便认为刘琏是蔑视自己,因此更加愤怒怀恨,于是便唆使刑部尚书吴云弹劾刘基,诬称什么谈洋这个地方有王气,刘基想把那儿留给他自己做墓地,因此应加重辟。太祖虽然多疑却对这份刑部尚书吴云弹劾刘基的折子似信非信,于是他只把刘基夺了俸,便算作了案。可刘基却因此忧愤成疾,又没有及时地请医服药,后来便总是觉得有什么东西痼积胸中,以致饮食不进,渐渐的这个病越发地重了,于是太祖遣使护送他回归青田,可怜一代大军事家不过月余便逝世了。

后来胡惟庸的真谋反大案败露,在彻底追查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刘基是中毒致死,并且计出惟庸,太祖很是惋惜,怎奈木已成舟,悔之也不及了。刘基确实是并非没有学识智慧谋略,当然如后人所传诵的什么说他能知未来、善断前生,也确实是过誉之词,假如刘基真能前知后算预晓天上人间事,又何致于为惟庸所谋毙呢?

5、小图画大祸根

胡惟庸当年的发迹倒果然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尽管他自己也号称能算善预的,可好运来得太突然也太理想了,真让人连想也不敢想。那一年的新年元宵节,因为恰巧常遇春取了山西,太祖心里高兴非常,便和马后、惠妃等设宴相庆。到了晚上,万里无云,月光如昼,太祖乘着酒兴,带了宫人廖贞,悄悄地溜出了安宁门,到街市上去玩耍。

那个帝都城中的元宵节的晚上,家家灯火辉煌,锣鼓喧天,很多商家还在街道上扎着灯景,堆着鳌山,真是火树银花,热闹非凡。元宵闹灯的风俗据说是宋朝流传下来的,每年到了正月十五那天,东京城里金吾不禁,通宵达旦,任士女游览。什么迎灯闹月,到处是城开不夜,直到元末明初,这闹灯的风俗依然如故,所以百姓们就把迎节灯都做得争奇斗巧,那灯景也就越发地精致了。

太祖在路上玩了一会灯,觉得兴致勃勃,忽见景运街的左边设着一个灯虎摊子,闲看的人满满地围了一大堆,太祖叫廖贞分开众人走近摊前,见那里悬着十几个谜面,并不是什么四书五经,却是用图画着一种会意谜儿。其中有一条画谜,是个不得志的穷秀才做的,上画一个妇人抱着个西瓜倚在马鞍旁,马蹄后面横着一只很大的人足。太祖瞧着寻思了半晌,恍然大悟,心想这一群游民不是在这里讥笑皇后吗?原来那画谜上含着“淮西妇人,马后足大”八个字义。妇人抱西瓜,是怀西的意思,怀淮谐音,马皇后正是淮西人,又恰是大足。太祖顿时气恼异常,但不便立刻就发作,于是只好把廖贞一拖,君臣离开了谜摊,往西边的街上走来。

一路走着,太祖想起他曾经作诗云:

百僚已睡朕未睡

百僚未起朕先起。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一丈犹拥被。

说起江南富家,当首推沈秀,他别号沈万三,绰号活财神。当年太祖大兵取了应天金陵,想筑皇城,只是军饷浩繁,仓库又空虚,一时无力兴工,听说沈万三有钱,便差人和沈万三商量,借钱来筑城。那沈万三倒很是慷慨,情愿担任城工的一半作为捐助。太祖十分高兴,就和沈万三分半筑城。到了结果,沈万三的一半比太祖先完工三天。太祖表面上虽然夸赞了沈万三,心里却很是嫉妒。恰巧沈万三修筑姑苏的街道,采山石砌路,极其讲究。太祖微服出行,听说了这个消息,便以擅掘山脉为名,下旨处沈万三死罪。马皇后听说劝谏道:“沈秀捐资筑城,于国家不为无功。纵有死罪,应念其前功而抵赎。”太祖说:“沈万三是个平民,却富可敌国,他恃财作威作福,在地方上是为民妖,历任是为蠹吏,怎可不加以诛戮?”

马皇后争辩道:“妾只知民富乃国强,民富也正是国家之福;我从未听说有民富即为妖,须加以诛戮的道理。这样说来,天下只有贫民,不许有富民了?民贫国家还能够强盛吗?那样怕国也要成贫国了。”

太祖被马后一驳,弄得无可回答,不得已命将沈万三释放,但死罪虽免,活罪难饶,太祖命将沈秀沈万三重重地行过了杖行后远戍云南,这位江南首富就这样带着一身的血肉模糊破碎的杖刑伤,穷困饥寒地死于赴云南的路上。他死后,家财尽皆入官。

太祖作了这首自怨诗后,苏州另一个大富翁听说了,便悲叹道:“皇上对富家积怨已深,恐不日就将大祸临头了。”于是他力行善举,不几时便将家产荡然耗光。一时间,因为太祖的吹毛求疵,妄求富人,致使有钱人家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不计其数,倒是苏州的这个聪明自觉的富翁因为已经破产,得免罪名,保全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那年发生一场天灾,马皇后立刻便率全宫人都吃粗茶淡饭,还不断地问太祖发给百姓赈恤的粮开仓了没有?银子拨去了没有?平时马皇后常常关心百姓的疾苦,她这样对太祖说:“帝为天下父,妾为天下母,赤子不安,父母如何可安?”

太祖一路上想到这儿,不禁为马皇后大抱不平,如此爱心如此贤德如此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百姓不仅不知爱戴,反而如此羞辱于她,作为她的丈夫理所应当保护她,自己如今是天下第一人,不再是当年那个必须要看着心爱的人受委屈,眼睁睁无力于此的平头百姓穷瘪三了,当年的那一幕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场面,再次在太祖元璋的眼前清晰了起来,平民百姓如果妻子被有讥笑还要打个头破血出,何况自己乃天下至尊,那么作为皇帝,要保护爱妻就要拿出平民百姓所没有的魄力来,让这群瞎了眼黑了心大了胆的小民们等着吧。看我今日的元璋到底还是不是当年那个可以任人欺凌的小可怜,也看看我的妻子是不是可以随意羞辱的,羞辱妻子即是羞辱丈夫,轻视皇后自然也就是蔑视皇帝,蔑视皇帝的后果一定要让他们尝尝。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太祖非常明白也非常受益的道理,太祖一直是恪守着,他认为是要爱民如子,但是也不可过之,否则也会娇惯得这班小民不识天子皇帝的威风,妄加讥讽,这样下去还得了,何况现在天下已经坐稳,此时不抖一下皇帝威风更待何时呢?一定要让他们明白皇帝就是皇帝,百姓就是百姓,皇帝有权杀人,而百姓只能被杀,他皇帝朱元璋可不再是当年那个曾经任人欺凌的牧牛儿朱小四了。

6、血影刀光憾慑万民

太祖忽然一眼瞧见道旁一个相面的摊儿,高飘着白布招旗,旗上大书着四个字:相不足凭。太祖念着,很是诧异,便凑上前去,又见摊前一副对联写着:风鉴无凭无据,水镜疑假疑真。太祖读了,再也忍不住,就向那相士问道:“你既说是相不足凭,又为什么替人相面呢?”

那个相士对着太祖打量了一番,微微一笑,指着摊上的下联道:“你这位先生没看见俺这句话吗?相貌这一点,实在是又假又真的,在下的相术很平常,始终揣解不透是真是假,所以借此相尽天下士,看灵验不灵验,那就可以定真假了。”相士说着,又指着自己说,“俺胡铁口的相貌,照书上看起来,今年三十三可以入翰苑,四十七岁还要当国臣拜相封侯,可事实上俺直到如今不过仍是个江湖术士,这也就足见得那相术是无凭的了。”太祖听了胡铁口的话,正要再问时,胡铁口却又瞧了太祖几眼,忽然竖起大指来说道:“俺看你这位先生的相貌,天地相朝,五岩对峙,啧、啧,分明是个天子相,你现在可做着皇帝吗?”胡铁口这一句话,把太祖说得吃了一惊,连站在旁边闲看的人们,也都掩着耳朵飞跑。因为自太祖一登基起,疑心病就很重,稍听到些谣言,甚至于就是一般的胥吏捕风捉影,就会株连多人尽遭惨戮,谈到“做皇帝”三个字更是要灭族的,所以谁能不害怕呢。大家听了胡铁口一说,深恐让那些衙役们知道,无端地受累,所以一哄而散。

太祖也怕弄出事来,只对胡铁口笑着点了点头,便趁乱势和廖贞走开了。然后太祖沿路乘着灯光月色回到宫里,连夜传出谕旨来,命禁军统领姚深把景运街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幼,一齐捕来,着刑部勘问,胡乱定了个怨主谤上大逆不敬的罪名,便下旨斩首弃市。可怜那些百姓,连做了鬼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这一场冤狱,共戮无辜良民七百九十五人,那做灯虎的穷秀才倒不曾死在里面,他早已闻风逃得远远的了;只苦了那些没有任何准备的无辜良民,空落得用自己的人头去代人受过。一时间西华门外血肉模糊,冤恨冲天,当时眼见的人,无不伤心惨目,所听的人无不鼻酸泪流,嘴上虽不敢说什么,心里却无不感觉这种残酷的行为,比焚书坑儒也不相上下了。

7、穷相潦倒胡铁口

相士胡铁口自从元宵那天相了太祖,说他有皇帝的容貌,市上的人都说他浑讲,一哄走散后谁也不敢再找他相面。胡铁口做不到生意,只得垂头丧气地收了摊,没精打彩地回到寓所。寓所主人来算房钱饭钱,胡铁口说:“今天晦气,一文小钱也不曾弄到手。”然后就把相太祖的一段经过说了一遍,那寓所主人听罢大吃一惊:“照你这样快嘴,迟早是要闹出祸来的。”

胡铁口却不服气:“那人的确具有天子相,俺是依相直言的,有什么祸患?”

寓所主人自然老道精于世故,闻言瞄了他一眼,然后慢悠悠地说:“你不知道,现在的新皇帝朱老四,不时地微服私行出宫,你若真的碰着了他,恐怕你这条性命也就死在眼前了。”胡铁口听如此一说,也很有些心慌,一夜不曾合眼。第二日清晨,胡铁口满打算躲在寓中,不出去做那相面的勾当,以免引祸上身,没想到寓主索逼得厉害,甚至还叫伙计不论好歹赶逐他出去。

8、得志便猖狂

胡铁口没法,只得硬着头皮仍到街上来摆相面摊。不料摊才摆设好,便有两个将校打扮的人上前来,大声问道:“你是胡铁口吗?”胡铁口答道:“在下正是。总爷们可是来问出征吉凶的吗?”一个将校便笑道:“不是我们要看相,是有人叫你衙门里去看呢!”说着拖了胡铁口便走。胡铁口忙道:“二位可否等在下收拾了摊再去?”

两个将校睬也不睬,竟横拖倒拽地把胡铁口如猪一般地牵了去。路人瞧见的,都说胡铁口说话太骇人听闻,吃官司也是应得的下场。将校牵着胡铁口到了刑部大堂,刑部司员因为不曾得着上谕,正不知把胡铁口怎样办理,忽然接到礼部的公牍,让把胡铁口提去。这时胡铁口已昏昏沉沉的了,自知是吉少凶多。不一会儿,一位紫袍纱帽的官儿把他左弯右曲地带到一所大殿的檐下,那官儿便向殿上跪着说了几句话,却听不出说些什么。然后那紫袍官儿退下,就听得一种又缓又清脆的声音唤道:“传胡铁口上殿!”

又一个红袍官儿执笏上前,命胡铁口从丹墀下直跪上去,然后就听见簌簌地一阵响,殿门的珠帘已高高卷起。那殿上便有人问道:“胡铁口,你原名叫什么?是哪里人氏?从实奏来。”

胡铁口一直如狗一样地趴伏在地,连正眼都不敢上觑一下,也不晓得殿上是什么官。这时听见问他的姓氏,便战战兢兢地答道:“罪民原叫胡维庸,祖贯凤阳蒙城。”

殿上又道:“你可读书识字吗?”胡维庸叩头道:“罪民在三年前,也曾讲过学的,只因为家贫才弃儒卖艺。”话音才落,只听殿上朗声道:“胡维庸!你且抬起头来。”胡维庸颤颤发抖地昂起头往上一瞧,但见殿柱盘龙,金碧映辉,殿门上这块匾额,朱髹泥金,大书着“谨身殿”三个字,殿的两旁排列着戴珠边凉帽、紫衣红带、足登碧靴的校尉,殿正中端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昨夜看相时说他有天子相的那个客人。

胡维庸这才醒悟过来,知道上面坐的是大明皇帝朱元璋,不觉吓得魂儿出窍,冷汗阵阵,直直半天只是一味地叩头称着死罪。太祖却和颜悦色,问道:“维庸,你既是读书之人,朕有个上联,你且拿去对来。”

太祖本不识多少字,随便地写了一句,然后由传事监从龙案上取了纸笔递胡维庸。胡维庸一看那题纸上写着的上联是: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胡维庸顿时福至心灵,略为一沉吟,便续下联道: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胡维庸写罢仍俯伏在地上。传事监下来,把上下联取去呈上,太祖读了大喜,当然他的这种喜欢与当初喜欢刘基的治国大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现在的太祖不过是喜欢一些精致巧妙的阿谀奉承罢了。被奉承高兴的太祖立即钦赐胡维庸翰林学士,着赴礼部习仪三个月。

日后太祖常和胡维庸说笑起当年的这件事:“你说朕可以做皇帝,你能够做翰苑,现今怎么样了?”胡维庸也笑道:“当时若晓得是陛下,臣可不是这样说,那一定会说陛下是太平天子了。”逗得太祖大笑不已。

当年胡维庸在礼部习了三个月礼,居然也峨冠犀带,和群臣一般地列班上朝。太祖每召他问事,胡维庸随机应答,往往同上意暗合,因此太祖渐渐宠信胡维庸,两个月中连擢升七次,授维庸为兵部尚书、华英大学士,真是权倾朝贵,气炎薰人。

胡维庸仗着圣宠便有怨必报,凡在他贫贱时不睦的人,都被他杀的杀,遣戍的遣戍,一个个弄得家破人亡。至于那个寓所主人当然是不肯放过的,衙役去捕他时,谁料那寓所主人听说胡铁口富贵得志,便早早收拾起细软,星夜携眷逃之逃之夭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