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18章 迷乱的少年 前世的传奇

马上快过年了,老爸天天追问,什么时候今年的抚恤金能发下来?我只好说,我去银行ATM机上去每天都查着呢,查到了就给你取回来。

社区的那位登记的工作人员就是在为难这件事:就是因为没有退伍证,这个抚恤金的发放可能会遇到困难……我也为难啊!

为了让老爸开心,就多和他谈谈过去,他也有过,可爱的童年:

也正因为有那么自由、健康发展的童年,老爸才能在两百多人的体检中一举过关。说起他和军马一起游泳的故事,那真是童年练就的功夫,做为一个江苏水乡长大的孩子,游泳对他来说真不算事儿。

说起他随母亲在继父的家里,有过那么一段日子,关于“豆饼”的故事,让他一直难忘:

“这是一个大雨天,豆饼虽然找了些旧纸包上,遇水必须要融化,就决定走这条路,是南北路,我站在北头看南头,突然想起来这一头有小车子压的路很结实,也有就照小车子压的路硬走没有错,于是打算分两次拿衣服,一脱掉衣服,头顶着豆饼,两眼只看南头,小心翼翼地走呀走,突然看到前头有一个小桥被水冲掉,我只知道有小桥,但没有想到会被冲垮,就在这一瞬间我掉进水中,豆饼也不知道哪去了,我思想上并不怕水,我会游泳,又游回到北头。

这时思想上只知道豆饼没有了怎么办,母亲要打我,我什么也不想又下水道在掉下去的位置观察水面,看了一会儿:嘿!有办法了,水面上翻起水泡,在不断翻,我肯定,知道豆饼就在那儿,我就一个猛子扎到水里,摸到豆饼,我用两手抓紧抓住往水面游。不知道怎么搞的,由于外面下雨,豆饼掉到水中,豆饼周围就糊了,怎么也抓不住,后来由于豆饼被水的压力压着是提不起来的,我头露出水面换了口气,又扎猛子钻到水底,用一只脚碰到,再用一只手抓住,还不用吹灰之力,豆饼就离开水底,我原把豆饼顶在头上,我另一边还不由得还去踩水,不一会儿脚踏的路是基石了,很快,一个豆饼保住了!休息了一会儿,又下水去游找豆饼,还带着踩水,很快到北头上了岸,想想难道还要走三趟吗?不行得想办法两趟就搞定,我把豆饼的绳子串在一起,把衣服绑在豆饼上,再用一根绳子绑在扁担上,另一头绳子绑在我腰上,等下了水就用踩水的办法,顺利渡过到南头,心里很高兴,雨还是下,路边正好有一个土地庙,我就转移到土地庙里避雨,顺便休息一下,自言自话讲:回家不挨打了!总算大雨小了些,赶紧把豆饼弄好,挑起担子回家,一到家见母亲,母亲第一句话就是:‘宝宝你没事吧?’,我说:‘没有就是豆饼化了掉到河里,我好不容易钻到河底,拿上来的。’母亲一听就发凶:‘你不要命了!豆饼不要,你回来就行!外面下这么大雨,我在家急死了,我叫菩萨保佑!肚子饿了吧,快吃饭!’”

从这里,看得出来,奶奶对于爸爸,还是疼爱的,并不是那种为了一个偷人家“瘪果”嫌丢人就要亲手勒死的那种狠心肠。

好不容易,理解了老爸,想想也不应该把奶奶“妖魔化”,她一定也有她的苦衷。而老爸的老爸,我们的爷爷,作为一个脾气超不好的前木作坊主,不得不面临妻子跟徒弟私奔,厂子就与国营合并的双重变故,他一定也有着无数的“前世故事”,而奶奶要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幸福,似乎也算是听了自己心的安排,到底是读过书的,不会委屈自己,所以,奶奶真得很高寿,96岁才走;而操劳敬业却又脾气暴躁的爷爷在1982年左右就去世了,他的一生,是很努力的,至少在事业上,他是对得起自己的努力的。

这就得追溯到爷爷的前世,也是我们目前能追问到的,“我们从哪里来”的最早的一条线索了:

“母亲让我出去玩儿,万宝新找我母亲谈话,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带些钱,介绍鸣凰的情况,若是母亲同意的话,可以到常州来玩,只是我父亲与我继母早已成家了,又谈了些自范,宝仙走后,我好像得到一个春天,我们家来了客人,他叫黄建明,也就是我三哥,他当时在CZ市中山中学读书来找我,首先问我愿意不愿意跟我回去到爸爸那儿去,我不说话,头脑里只知道在这苦,还要挑上担子,在刁家铺卖萝卜,一天把萝卜拔回来在河边泡上,第二天一大早去刁家铺卖掉一个猪场集市边,卖萝卜。

就是关于豆饼的故事,还有补述:记得有一次早上去是晴天,不到中午突然下特大暴雨,就在沈家庄一条很窄的路,大约有800米的样子,宽不到三米,两边很高,低凹处就是一条路,等萝卜卖掉,母亲叫我买块豆饼回来喂猪,排上两块豆板倒不重,反正走路快。走到这一条路,突然是一片大水,这该怎么办?走还是不走?只是这雨要下到什么时候?

我出生在1940年阴历七月十三日,是一个江苏常州鸣凰东街黄源兴木作铺家庭,父亲叫黄富生,木匠出身,母亲叫关月珍。

谁都清楚,从母体分娩出世的婴儿知道什么呢?就要时间咯,当父母辛苦培育,慢慢的长大,直到稍微懂点儿小事,开始记忆吧。

我懂事的一年大概就是1947年吧,我家住的前后两间半草房和瓦的房子,大门口一个水缸和一棵大约20到30公分粗的茶树,后来折掉了。分到一间瓦房,这一间瓦房又分两半:后半间由一位女的住,我叫她大妈;前半截大些,睡觉、做饭都在这大半间。父亲叫穆青武干什么的呢?农民还是商人什么呢?不清楚,反正是在江苏浦头江都浦头后肖家桥。

我很小的时候只知道吃。

谈起吃,继父三天两头的带我去吃肉包子的,我最怕是理发,铺头一个叫老巴子的理发员,我看到他就跑。玩是男孩子天性。

根据我写了这么几行字,你的问题就多了?一、地址不清;二、父母关系是怎么回事儿?三、怎么一间房住两个女人?为什么是继父?是怎么回事?下面分段写。

我出生是江苏常州南门外鸣凰镇西街王源兴木作铺,事情就发生在1940年,也就是一岁,1940年那年,在CZ市发生大动荡的年代,问题不是40年,从1937年在南京到上海中间这一段城市都不安宁,而我家在南门外鸣凰镇离CZ市还有十几公里路吧,父亲怎么到鸣凰镇来的?父亲本是扬中果三桥镇人,因家中穷,本人有一手好木匠手艺,就带了一把斧头,一个木工锯子,便带了简单工具吧,来到鸣凰镇。”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爷爷来自于江苏扬中,这是最早最早可以追溯到的“我们是从哪里来”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