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风情录](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04/21813804/b_21813804.jpg)
第43章 市集店铺
我们村里的市集就是豆坡圩,在村北国道经过的两旁。
不过在十多年前,国道改道换新,彻底在村子北面了,市集也逐渐往北靠。原来的旧国道被村里出资改造,彻底成了村道。
近两年,随着五层的新农贸综合市场在新国道边上崛起,我们原来一层的旧市场也废弃了,准备推倒作它用。
我们家的小店,和旧市场相隔一条旧国道(后面还是说村道吧),也是进村的其中一条主要路线的入口旁边。所以,以前很多人从市场买完东西从我们小店经过会买点小东西。
但是随着旧市场的衰落,还有小学西北门改到东门后,我们家小店的生意一落千丈了。
我们家这小店是我和弟弟读学前班时开的,至今二十多年了。那时候是零食、文具、日用品、烟一起卖,属于村里为数不多的杂货店。
但开杂货店的门槛很低,以后每两三年在市集里就多一家,而且别人新开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我们自家的生意也在渐渐被压缩。
有家店文具很多,于是我们基本放弃了文具;有很多店日用杂货很多,我们也基本放弃了日杂;有些店零食也多,但我们没得退了,只能继续卖零食。
我们兄弟多次提出我们店要与时俱进,要稍微装修一下,还有调整商品。不过基本被我爸以“这么旧的店了还装修浪费钱”否定了。
永远不做改变,永远都在倒退。看似节约了很多成本,但一直和赚钱无缘。
时至今日,我们小店连零食生意都快做不下去了,我妈只能带些到学校门口附近卖。
看到我们的生意冷淡,上几个月有两波人提出租我们的店,不过还是被我爸推辞掉了。
其实我超级希望这店被租出去,为了这个店,我们家里春节总是没得舒适。为了多赚些春节的利润,早出晚归。
春节的前几天晚上基本是我妈做好一桌菜,自己出去换我爸回来和我们几个吃,他吃饱了出去继续守店,到晚上九点多才回来,年年如此。
早几年就让我爸不要这么折腾了,他不听。
可能有些人会说什么赚钱艰难,父爱伟大。但站在我们角度,完全不值得。
平时我们家几个都各奔东西,难得春节在一起,还要这样子不是太凄凉了吗。再说了,多拼这几下也没多赚几个钱,而赚钱本身也是为了生活更好。
别人赚钱春节好好消费一下,他却春节还不愿意安歇。虽然我们生活一般,但真不差这几天这点利润。
不过,作为一个父亲节说要去给他庆祝一下,他都说工地要忙没空的人;作为一个给他买健康保险还被他抱怨浪费钱的人;他骨子里的固执我是没办法的。
诚然站在我的角度,让他春节好好在家享福是作为子女该做的事;但站在他的角度,春节他的生意多赚点钱他心里开心。
所以就随他吧,若是硬要他听我们的,最后他不开心,我们也尴尬,何况都这么多年了,他就没听过一回劝。
再说回市集的整体情况,其实也没有很特别的地方。
单就菜肉市场来说,按照菜、果、肉、水产、熟食、干货、杂货等分类划分区域,估计大家都差不多。
然后在市场之外就是各种功能性的商店,比如药店、诊所、医院、邮政、农村合作社,手机通讯、家店维修、电动车、修车,百货批发、书店、服装店、摄影店、网吧,饭店、凉茶店、桶装水店、蛋糕店、夜宵档、碾米店,理发店、推拿拔罐,瓷砖店、厨卫用具、家具电器,五金店、汽车油漆店……
离市集比较远,但同样在村道边上的又有各种厂,比如洗碗厂、木材处理厂、钢铁处理厂、垃圾回收厂…,以前还有机械厂,后来没落了。
毕竟几十年前是镇中心,还是有些底子在,大家也努力添砖加瓦,还算得上有模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