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风情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0章 水生生物:蛙类

初春时节,在田野的水井壁上或者小池塘边上,会出现手掌大的白色泡沫状物。

把这些泡沫扒开,能看到很多小卵分布其中。

过了些时日,这些卵就会变成小蝌蚪钻入井里或池塘里,快乐地游来游去。

它们刚开始黑乎乎的,个头很小,小到像个小黑点。慢慢地,它们开始长大,大到小黄豆一般;接着就是长出两根后腿,然后两根前腿。

在长出腿的过程中,蝌蚪的尾巴会渐渐变短,最后消失不见。

我曾在井里捞了些青蛙卵(带着那些泡沫),放到一个小塑料缸里。

我看着卵孵化出小蝌蚪,看着小蝌蚪在水草里游来游去,看着它们长大并慢慢长出四根腿,期盼着长大成青蛙。

但是…当它们的完全体出现在我面前,我惊呆了,哪里是青蛙,是小蟾蜍啊!

我忘了我怎么处置它们,鉴于我们都不喜欢蟾蜍,比较好的下场估计是扔了。

其实,人家蟾蜍也是蛙类,只是名字差得有点远。

蛙类,两栖,严格来说不是水生动物。但多数还是生活在田野里,凑合一下吧。

蛙的种类非常多,田野里占比最大,还有些在树上、井里,甚至喜欢藏民居里。

先说树上的,树蛙,多数背部是青色的,也有土黄色的。

树蛙相比于其他蛙类,最明显特征是抓尖呈圆形,有吸盘作用,能很好的爬树。

我们对树蛙的叫法是“射尿凯”,大人们说它的尿有毒,淋到要尽快洗干净。吓得我们一般不敢去碰树蛙。

不过树蛙在我们村里数量本来就偏少,一年能见几次就不错了。

树蛙的叫声较为尖锐,但声音挺大,我觉得挺难听的。

同被说成有毒的蛙类是蟾蜍,其实人家本来就是有毒。

蟾蜍背部多是灰褐色,和别蛙类主要区别是背部很多小疙瘩,特别是靠近头部两个大疙瘩,毒素就藏在疙瘩里。

但说它是毒物吧,偏偏人家又能入药。

蟾蜍是少数喜欢藏在民居的蛙类,特别是那些破房子的各种裂缝里,或者一些石头砖瓦堆里。

因为它们实在太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所以也是被我们小孩子迫害得最惨的。

因为大人们说它们有毒,所以我们看到它们常用砖头什么的去砸。

可怜蟾蜍跳得又慢距离又短,超级容易成为砖下亡魂。

至于藏在井里的,是一种背部黑亮黑亮,体型偏圆的蛙。

这种蛙网上找了好久没看到相关图片和资料。我们当地叫“en euan”,姑且用“井蛙”来叫好了。

井蛙是一种平时超级低调的蛙,只藏在深井里。

但一旦大雨过后,它们就瞬间高调,鸣声大起,那声音洪亮如雷,悠远绵长,非常有穿透力。

但是你跑到井边往下面看又总看不到藏哪里,往里面扔点东西,它就乖乖收声,但你走开了,它又大叫起来。

最后就是田野里那些了。

虎纹蛙和泽蛙是田野里个头最明显的两种。

被叫做“田鸡”的便是虎纹蛙,这种蛙背部深灰褐色,很多小条纹,头部没树蛙和泽蛙的尖,个子在蛙类里偏大。

泽蛙个头没有虎纹蛙的大,除去背部脊椎上那条线,还有尖尖的头部,泽蛙和虎纹蛙挺像的。

这两种蛙个头相对大,所以在田野里比较显眼,也成为我们捕捉的重点对象。

捕捉蛙只需要一根小竹竿或小树枝,尾端系上半米到一米长的绳子,另一端则捆上诱饵。

诱饵一般用小昆虫或者幼蛙的大腿。

只要把诱饵放到它们面前,慢慢地在地面上轻轻跳跃,它们就会死命扑上来咬住。

我们钓鱼还得用钩,钓蛙却并不需要,它们对咬到嘴里的东西很执着。

所以除非你拉绳子太急,或者蛙的咬力承受不住它的体重,否则上钩后的蛙很容易到手。

而且它们还不长教训,就算你失手了,继续把诱饵放它们面前,还会继续上钩。

除了虎纹蛙和泽蛙,其他大型的蛙类我们那边没有,比如牛蛙。至于那些个体很小的,印象都不深刻,找资料也不知对应哪个,且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