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天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52/20859252/b_20859252.jpg)
第31章 宗师过招(中)
这边商雅思绪转动。
对面坐着的阎老先生,则是满脸狐疑:“越看越古怪,是不是还有另外的奇特之处?”
阎老先生端详良久,终于吐出了心中的疑惑。
“不愧是阎老先生。”
秦淮洒然一笑,拉紧窗帘,关掉了室内灯光,然后站在阎老先生身后,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
随着洁净光芒落在核舟上,仿佛核舟四周都是江水,月色融在水中,波光粼粼的倒映在舟蓬上、人物脸上……
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月光,经过流动的江水过滤,再以反射折射的方式,雕刻出最终的光影效果。
由此让观赏者想象出隐含在波光粼粼下的月色和流水……
“竟然是如此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手法?!”
阎老先生久久无言。
齐书记的不动声色终于破功。相比于阎老先生的巅峰作品,这枚核舟,就像用全息投影加了特效一般。
明明是静态雕刻,却给人一种动了起来的错觉。并且,还延伸出了渺远广阔的想象空间。
古人的奇思妙想,究竟是从何而来?
“这不会就是那枚传说中的核舟吧?技亦灵怪矣哉!”
齐书记文绉绉的叹了一句。
阎老先生曾经复原过王叔远的核舟,不过与此对比的话,还逊色了三分——这是实话。
“应该是原作,阎某自愧不如。原来还可以这样利用光的效果!活了八十岁,第一次领悟到这一点。妙不可言,妙不可言。”
阎老先生面带惭愧。
小时候下河游泳,河面将阳光反射到岸边,就会出现这种动态的波光粼粼,淡淡的,透明的,十分空灵曼妙。
不过这么多年来,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阎老先生从未想过用到雕刻核舟上。
就好像苹果成熟落地是稀疏平常的事情,然而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惭愧惭愧,古人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啊。”
阎老先生爱不释手,好像这枚核舟是他雕的一样,满面红光,再三观赏。
看完整体看局部。
看完局部看细节。
看完细节看线条。
看完细节再开始感受创作者的下刀轨迹,从刀痕中感受创作者情绪的变迁,以及思考方式。
开心得像个老顽童。
“阎老先生因为站在核雕界巅峰,一直未逢对手,已经好久没这么忘我了。”
齐书记也想把玩观赏一下这枚传说中的核舟,可惜阎老先生让他靠一边站着,他只能假装个绅士,跟秦淮说说话。
“不对啊,秦老弟,我怎么感觉……这枚核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奇怪。”
阎老先生孜孜不倦把玩了半个小时后,终于又发现了不对。
扶了扶老花眼境,凝神,翻来覆去瞧了一阵。
阎老先生先生越是把玩,心中的古怪就越是滋生。
这枚核舟,再三确认不是伪造;而且它在灯光下,表现出来的意境摄人心魄,恐怕就是王叔远的作品无疑。
但阎老先生就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直觉。
这种直觉找不到根据,就但又并非空穴来风。
就好像一则轶事中记载的那样:
国学巨匠王国维请废帝溥仪去家里玩,给小皇帝秀自己淘来的古董,如字画、金石、瓷器……
溥仪随手指了几件,说这、这、这都是假的。
王国维吓了一大跳,心说我也不至于眼力这么差?你都没仔细看,就能鉴别真伪?
后来王国维找同行鉴别,找老板那里套话,果然溥仪指出的那几件都是赝品。
王国维顿时惊了。
他这种老炮玩了几十年,都打眼了。
溥仪年纪轻轻,竟然一看一个准?
后来溥仪若无其事的回答了王国维的疑惑:‘其实,我根本不懂你们那些个鉴别的方法、技术,我就是看你那几件玩意和我家里的那些个不太一样。’
这就是直觉。
可令阎老先生抓耳挠腮的是,他有一份直觉,但找不到证据来证明。
阎老先生将核舟翻来覆去的品鉴,一副深思状,想要找到证据佐证猜想。
但很可惜,秦淮出神入化的仿造技术,让阎老先生铩羽而归。
“惭愧惭愧,仿造者技艺精湛,我竟然找不到破绽。”
阎老先生颇有些汗颜的慨叹道。
浸淫核雕六十余载,连故宫博物馆都呆了二十三年,专业知识,偏僻理论何其多,莫说核雕,其它文物古董,也能辨个八九不离十……
然而遇上这一枚鬼斧神工的核舟,他竟然束手无策。
若不是有几十年的阅历撑着,恐怕得打眼了。
看到阎老先生焦头烂额,秦淮嘴角微微勾起,七分内敛,三分奸诈。
“阎老先生,这枚核舟还是赝品?不能吧?
我觉得它表现出来的意境和技艺,都非常贴合《核舟记》的描述啊。”
齐书记满腹狐疑:“如果这枚艺术品还是赝品,那正品该如何的不可思议?”
“正品?通过脑洞大开的光影处理手段,将静物化为动态,留给观赏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想,不会有比这枚核舟更符合人们想象中的核舟了。恐怕王叔远的原作,都要稍逊风骚。”
王叔远所创作的核舟,也就是《核舟记》描述的那一枚,阎老先生无缘一观。
但阎老先生想象中的核舟,和秦淮的‘收藏’如出一辙。
甚至这枚核舟表现的意境,还超出了想象。
“您就这么相信自个儿的直觉?也许会有感觉出错的时候吧?再说了,核雕技艺比您还出神入化的核雕师,从明代到现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您稍微分析分析。”
齐书记出谋划策。
闻言,阎老先生也陷入冥思苦想。
心中把历史上那些核雕名师滤了一遍。
会是谁仿造了这枚核舟?
如此一件瑰宝,竟没有一星半点的记载。
“哎!你这一说,我还真想到了一个人!”
阎老先生猛得恍然,神色怪异的看了一眼秦淮。
见秦淮神色自若,阎老先生举起核舟,更加细致的品鉴起来。
二十分钟后。
阎老先生的视线从挂在核舟内壁的蓑笠上收回:
“这枚核舟,全程下刀拿捏得严谨古派,沉稳老练,不落窠臼。然而就在这一处细节……”
阎老先生顿了顿,指着蓑笠旁一根线条的开端部位。
“就在这里,一刀落下,大概一毫米距离,与整体风格截然不同……倒是和秦淮小友的技法有几分神似!”
“这一小刀应该是秦淮小友想到了什么妙招,正得意忘形的时候下刀雕的!虽然随后迅速调整风格,但还是留下了破绽。”
“蓑笠后面,大有文章吧?我说得对也不对?秦淮小友?哈哈哈哈……”
阎老先生不等回答,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姿态,大笑三声,笑声爽朗,感染力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