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周公瑾烧船不得
周瑜是真的很纳闷,九江、庐江他可都是呆过。庐江舒县是他的家乡,九江他在历阳当过官,孙策过江的时候他就是舍弃了历阳的官职,跟随孙策一起走的。
所以他对九江、庐江两郡的造船匠非常熟悉。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听过有一个能够造大船的造船匠在,要是知道了根本不会留给张毅,早就招揽走了。
要是能够招揽到造大船的工匠,现在还用被甘宁用大船欺负吗?
虽然打仗一般打的是人,但是水军打的完全是科技。一是要看船只大小,防护能力;二是要看船只的攻击能力。
这一盾一矛,是水军的基础。在大炮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水军的攻击,无外乎就是弓箭、弩炮,外加火船。
弓箭是常规手段,弩炮的科技含量还是比较高的,这个时代还没有足以击沉船只的弩炮,只有稍微小一些的弩车。但是还不是水军装备的,因为弩车上弩箭笨重,船上摇摇晃晃的很难给弩车上弩箭。
所以在没有造出建议的给弩车上弩箭的装置之前,弩车这种东西并不是常规的水战武器。
而弓弩和火船,双方都可以使用,所以在矛这方面,两方其实是相当的。
既然矛相当,那就提升盾好了。所以谁的船大,谁的船坚固,就占据了上风。
张毅因为召唤了孟康,所以才可以造出远超这个时代的船只。这让张毅在水战上具有优势,只是之前李鸿章在水战上非常保守,可能和其守财的一面有关。
现在甘宁成为了水军东部的都督,其性格强硬,爱冒险,所以在面对周瑜所率领的水军的时候,总是处于进攻的一方。
几次接触之后,周瑜等人也算摸清了甘宁的性格,就开始准备进行一次计划。
周瑜召集了蒋钦、黄盖、陈武等水军将领,说道:“甘宁莽撞,易于冒险。我意诱敌深入,然后其火船烧其战船,一举歼灭甘宁水军。”
黄盖也性格暴躁,但是却颇有计谋,和张飞很类似,“都督,前锋诱敌之事便交于我吧!”
周瑜点头说道:“黄老将军,此番诱敌,事关重大,一切拜托了。”
周瑜与孙坚留下来几员老将关系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周瑜年轻,现在也不过二十六岁。从资历上来看,根本轮不到他来当主将,但是不管是孙策还是孙权,都非常信任周瑜,让其督导一方。
对于这件事,程普、黄盖等人并不是很服气。程普最为不服,所以孙权借江北兵败一事,将其派到了春谷县和太史慈一起募兵抗敌。
将黄盖这个比较识大体的老将,派到了周瑜麾下,辅助其管理水军。而韩当则留在身边,以安自心。
而周瑜这人有雅量,对于几位老将军非常尊重,说话的时候,处处都照顾老将的面子。
周瑜给黄盖面子,黄盖也自然给周瑜面子,他拱手说道:“定不负都督之命!”
周瑜选定的战船就在江水的转弯处,江水过濡须口是向东北流,但是到了秣陵县,就改向东流。
江水自古很少改流,所以水道宽阔,宽数里甚至数十里。所以只要在江边的芦苇荡当中埋伏起来,很难被发现。
所以周瑜让蒋钦、陈武在秣陵周围的芦苇荡当中备上火船,越多越好,只要甘宁被引诱过来,便用火船截住甘宁的退路,火船顺江而下,定会将甘宁水军一网打尽。
黄盖领命之后,立刻向甘宁寻战。
甘宁听到黄盖来攻打自己,立刻狐疑起来。江东水军本来就处于弱势,这些天来,一直都是自己处于主动,周瑜可以说节节败退。
如果不是主公不让自己孤军深入,他早就打到丹徒了。虽然不知道主公是何用意,但是甘宁还是从最近的军报当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主公现在已经打到了宛陵,过宛陵之后便可直插吴郡,截断孙权南下之路。只要将孙权留在江边,肯定需要水军封锁江面,避免孙权逃到广陵。
南北皆走不通,孙权便成了笼中野兽,早晚必擒。
在如此形势之下,黄盖的目的也就不难理解了。甘宁并不是愚笨之人,相反,他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黄盖此举,定是想要与他提前决战,甚至做好了圈套,等着他钻。
甘宁立刻让李俊带着十条大战场驱赶黄盖,并不与其作战。
见李俊船来,黄盖很是失望,因为十条战船还不到濡须口水军的五分之一。引诱这点战船回去,根本得不偿失。但是如果不引,自己怎么办?
黄盖略一沉思,便决定吃掉这十条船。不然甘宁肯定不会全员出动的,可是该怎么吃掉呢?
大船坚固,黄盖也曾派水鬼去凿船,但是根本凿不透?大船高大,使用弓箭对射,也不占便宜。大船唯一的弱点便是速度很慢,但是也比火船快很多。如果不是拥挤在一起,火船根本烧不到他。
黄盖尝试了各种办法,但是都拿李的这十条船没有办法,反而损失不小。
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黄盖只好先行撤退。回去之后,将这件事报告给周瑜,周瑜也皱起了眉头,甘宁根本不出战,诱敌之策根本实行不了啊!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周瑜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几天之后接到了孙权的命令,张毅兵临宛陵,孙权让其带兵去救援。不然宛陵一破,江东就会大势已去。
周瑜接到命令之后,也呆住了。张毅竟然打到了宛陵?春谷的程普和太史慈呢?他们都在哪?
周瑜立刻将水军交给黄盖,然后带着陈武,快速上岸,然后去见孙权。
“主公,可有春谷战报?”
孙权将几案上的一份战报递给了周瑜,周瑜看了之后又惊又怒。其上写着,张毅累土攻城,太史慈被抛石机砸中,昏迷不醒。张毅趁势破城,程普借地道逃了出来。被追击中,程普旧伤复发,至今未醒,而太史慈则被张毅所得,生死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