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公冶长5.7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桴,编竹木大者曰筏,小者曰桴。由,孔子的核心弟子之一,姓仲名由,字子路。材,与裁同,古字借用。
孔子居山东,对海不陌生。世界很大,他想乘桴出海去看看。为啥想出游?“道不行”。孔子言“吾道,一以贯之”,曾参解释“忠恕而已”。这里“道不行”之“道”,内涵应该更丰富,起码包括前面篇章孔子提到的“为政以德,仁政、不僭礼、孝、义、信,知”等等,孔子的社会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求其次“天下为家,礼兴乐正,小康社会”,“继绝世,存灭国”,结果是什么?人心不古,礼崩乐坏,僭越之事上行下效、层出不穷,有志者杀父弑君,弱肉强食,尚“力统”不尚“文治”,一派原始丛林景象。所以孔子看多了,不想看了,想去旅旅游,一叶扁舟浮于海,放飞一下心情。带谁去呢?子路。为啥不带最听话的颜回?为啥不带伶牙俐齿、富甲一方的子贡?“从我者其由与?”反问,“愿意和我去的除仲由外还有谁?”这又可以写个短片背景小说故事了。
“子路闻之喜”,子路听见这句话,心里那叫一个乐:老师有七十二贤徒、三千弟子,唯说乘桴出海只带自己一人,可见我在老师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由也好勇过我”,孔子说仲由勇敢超越了自己。“无所取材”,有不同的解释。先看看“大家”如何理解。
《论语集注》中程子曰:“浮海之叹,伤天下之无贤君也。子路勇于义,故谓其能从己,皆假设之言耳。子路以为实然,而喜夫子之与己,故夫子美其勇,而讥其不能裁度事理,以适于义也。”
《论语注疏》:此章仲尼患中国不能行已之道也。“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者,桴,竹木所编小筏也。言我之善道中国既不能行,即欲乘其桴筏浮渡于海而居九夷,庶几能行已道也。“从我者,其由与”者,由,子路名。以子路果敢有勇,故孔子欲令从己。意未决定,故云“与”以疑之。“子路闻之喜”者,喜夫子欲与己俱行也。“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者,孔子以子路不解微言,故以此戏之耳。其说有二:郑(玄)以为,材,桴材也。子路信夫子欲行,故言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者,无所取于桴材也。示子路令知己但叹世无道耳,非实即欲浮海也。一曰材读曰哉,子路闻孔子欲浮海便喜,不复顾望孔子之微意,故孔子叹其勇曰过我。“无所取哉”者,言唯取于已,无所取于他人哉。
是无所取“材”,还是无所取“哉”,无碍本句大意。孔子慨叹实现社会“大道”理想之难与子路的率真,一览无余。
子路,在孔子众弟子中性格特点鲜明,太史公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一样给予特殊待遇,用笔颇多。鉴赏一下。
…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蓧丈人。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
(节选完)
子路不是见风使舵、明哲保身的不义之徒,而是个敢于舍身取义的勇士、义士。孔子作为老师,很了解他,直爽率真,最爱和老师顶牛、据理力争,是孔子从内心喜欢欣赏的学生之一。子路“正冠结缨而死”,死也有气节、有信念。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