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八佾3.9.
3.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杞,夏之后。宋,殷之后。《乐记》云:“武王克殷,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封殷之后于宋”。征,证。文,典籍。献,贤。
这句话,看出孔子治学的严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礼”依文献,不是闭门造车,臆测想象。文献意识,文献的保护很重要,搞“焚书坑儒”,就是对前代祖宗不尊重,对后代子孙不负责。周武王克殷,革了殷商纣王的命,但对商的后人没有赶尽杀绝;殷商汤革夏的命,对夏后氏也予以了厚待。周武王,封夏后氏于杞,封殷之后于宋。据考证,孔子的祖上是宋人,再追溯就是殷人。夏后氏封在杞。说起杞人忧天,大家一致认为是指庸人自扰,瞎担心。看看文献呢,觉得是有人断章取义,还广而告之,结果以讹传讹了,哈。
《列子.天瑞》: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气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长庐子闻而笑曰:“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节选完)
较为完整的“杞人忧天”故事是上面这个样子的。读读古人的书,很有辩证智慧,比起今人的自以为是,犹让人感慨。
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说的很坦诚也很谦虚,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对夏礼都不敢妄称“足证”,若问问今天有熟知“夏礼”的没有?估计举手抢答的不乏其人。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孔子有殷人和宋人血统,但也没说自己传承基因强大,生而知之。还是冷静的说自己能言之,是时宋遗存的有关文献不足征。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对自己好学还是很有自信心的。如果文献足,则不畏学习并乐于学习,有信心对夏、商之礼证之!
同时可以推论出,孔子对周礼,是比较谙熟的,征之,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周公是礼乐制度系统化、规范化的灵魂人物,封地在鲁,并世祀享天子礼遇。孔子居鲁,“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鲁国世代国君对鲁文化的重视,对文献遗存完整的保护,对历史“慎终追远”的虔诚意识、责任意识,造就了孔子。也就是说,孔子好学,是鲁文化熏陶下的自觉,当然还必须有的学、有丰富的内容可学。假如每任鲁君上来都力推铲除文化记忆,孔子再好学,充其量占据个外国语专家鳌头,言语间,不知有周,无论夏商。
说起文献,不禁让人记忆起家谱文化,“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往哪里追呢?血缘记忆,撕了烧了;文化记忆,打倒孔子,扭曲了文化意识,让人徒生唏嘘感叹。不过还好,今天能为孔子说两句公道话,换成我小时候,手捧《孔老二的罪恶一生》,我爸我妈要胆敢说一句孔子的好话,看我不把他们告到老师那才怪…今天,我家孩子看见书柜里的这本书,问这是啥,答:文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