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学而1.2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做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有子,孔子弟子,姓有,名若,字子有。老师讲头一句,他讲第二句,尊称有子,可见位之高,言之重。

这句话,关键词:犯上,作乱,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人之本与。

先说孝悌。人之本,根源于父,脱胎于母,三年不免于父母之怀,父母慈而子女孝,天经地义;兄弟姐妹,骨肉同胞,血浓于水,兄良弟悌,顺理成章。

孝之中,母子情怀,是先天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甘甜的奶粉把你喂养大。孝母是不用后天教育的,就是不读书没文化的人也知道亲娘。君不见,水浒里,杀人越货的山贼都知道惦念家中八十岁的老母……

父子情怀,兄弟情怀,为啥要后天加以教育强调,因为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有天生的血缘,也有天生的利益纠葛,会在大家庭内权、利的占有、分配上产生分歧、矛盾。加上过去的婚姻是男可以多娶,女不能二嫁,父亲的爱是分散给予多方的,同父同母和同父异母兄弟姐妹们共同生活,这就难免会有情感、利益等冲突,就需要个伦理规范。

两两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兄妹、姐妹、君臣、师生、朋友……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强调: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互为前提和因果,不能偏废。在有子看来,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是其中最根本的关系,孝悌是为人之本。本立而道生,道,路也,正途矣。孝悌之人,犯上鲜见,作乱未有。

这个基于人性的总结,虽然符合逻辑,但却让历史上一切革命者难接受,因为革命的正义与否和犯上作乱并非泾渭分明,不容易撇清关系。所以,革命者从来认为《论语》宣扬的是统治阶级哲学,孔子及其弟子和他们的追捧者统统是统治阶级的文化代表。由是号召革命,必先贬孔、反孔、批孔,否则有犯上作乱嫌疑的革命者被扣上不孝不悌的大帽子,谁都热的受不了。

俗话说:孔子删《春秋》,乱臣贼子惧。为什么惧?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杀字,中立词,不区分正义非正义,没有道德审判意味,好人杀坏人,叫杀;坏人杀好人也叫杀。弑,以下杀上,杀君杀父,叫弑。弑字就有道德审批的意味在里面,就能品出责备的味道。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记录的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周天下”共242年的历史,重新进行微言大义的删减增述,成就《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其保社稷者不可胜数……”,可见孔子知晓掌握的近现代史,是一段革命的血泪史,革命浪潮浪打浪,孔子是看不惯的,他倾向更久远一点的那段历史~西周时君、臣、百姓各得其所的太平天下。孔子没有致力于革命如何成功的理论研究,而是辛劳奔走在各类人群中,倡导放弃“力”治,推行“德”治,仁者仁政。所以说,孔子是反对革命的,一点不冤枉。孔子之后的历史现象:革命高潮迭起、政治动荡时,孔子就被摔,百姓往往生灵涂炭;天下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时,孔子就被捧,百姓往往安居乐业。但有些人笔下的历史却是:捧孔子,是固化阶级利益,是维护阶级统治;摔孔子,才是民主解放,才是百姓的新生。

不知道是不是有些人怕被道德清算,所以要和孔子划清界限,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