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述而7.34
7.34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只。’”子曰:“丘之祷久矣。”
祈祷、祷告,即使没有宗教信仰习惯的人,也不乏此行为。未来不可知,希望事随所愿很正常。即便所谓科学技术发达发展到今天,宗教信仰的祷告也丝毫没有减弱减少的迹象。
孔子生病了,只有望闻问切,没有CT、B超、心电图,吃中草药恢复须要有个过程,子路心急,于是乎搞了个专门的祈祷仪式。估计仪式动静还挺大,惊动了孔子,孔子问子路果有此事吗?子路说:有。并引经据典说按照《诔》中“祷尔于上下神只”,向上天的“神”及地下的“只”都祈祷您的健康。孔子听了,说了句“我很久之前就祈祷过了”,意思是说如果祷告有用的话,自己的病早好了。言外之意,生病了“祷告”用处不大。“圣人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
《诔》(lei三声),一种叙述死者生前德行、功业的带韵的祭文。祷,祈于鬼神。
《论语集注》在朱熹看来孔子是嫌子路祷告不合场合、时宜:诔者,哀死而述其行之辞也。上下,谓天地。天曰神,地曰只。祷者,悔过迁善,以祈神之佑也。无其理则不必祷,既曰有之,则圣人未尝有过,无善可迁。其素行固已合于神明,故曰:“丘之祷久矣。”又士丧礼,疾病行祷五祀,盖臣子迫切之至情,有不能自已者,初不请于病者而后祷也。故孔子之于子路,不直拒之,而但告以无所事祷之意。
《论语注疏》邢昺也持孔子言行一向合于神明,没得罪神明自不必祷告:此章记孔子不谄求于鬼神也。“子疾病,子路请祷”者,孔子疾病,子路告请祷求鬼神,冀其疾愈也。“子曰:有诸”者,诸,之也。孔子以死生有命,不欲祷祈,故反问子路曰:“有此祷请于鬼神之事乎?”“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者,《诔》,祷篇名。诔,累也。累功德以求福。子路失孔子之指,故曰有之。又引祷篇之文以对也。“子曰:丘之祷久矣”者,孔子不许子路,故以此言拒之。若人之履违忤神明,罹其咎殃则可祷请。孔子素行合于神明,故曰“丘之祷久矣”也。
祈祷、祷告有用吗?能如愿以偿吗?不好说。
有神论者,大抵相信祈祷会有用。无神论者,大抵不相信祈祷会有用。
孔子是无神论者吗?子曰:“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且孔子重祭祀,足可见孔子并非典型意义上的无神论者。
有神论与无神论,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呢?答案还是留给未来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