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为爱痴狂,为爱流浪——三毛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橄榄树》三毛作词

从未如此敬佩这样一位女子,可以活得如此洒脱,可以活得如此自由;可以爱得如此随性,爱得如此纯粹。她既不倾城,亦不倾国,她只是茫茫众生中一位平凡的女子,仅凭手中的纤纤素笔,描绘着她不平凡的一生。她是飘零在撒哈拉沙漠中的一粒沙,是在悬崖峭壁上盛开的一朵带刺的野玫瑰,不为任何人开放,只为心之所向尽情地燃烧,尽情地释放,这便是三毛。

谁能想象得出,热情如她,骄傲如她,生命之中也曾有一段自闭、孤僻的日子。在那个青春美好的雨季,在身边的女孩子们都如花儿般招展时,她却独独收紧花瓣不肯绽放。她从小与文字结缘,在本该与小伙伴们出去游玩的时候,她宁愿将自己关在那个日式小屋里,钻进文字的海洋。三毛甚至经常逃学去墓地,在那捧着一本书,痴迷地阅读。

“世上再没有比跟死人作伴更安全的事了,他们都是很温柔的人。”三毛的这句话,让人能够体会到当时的她是多么孤单与害怕,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女孩天生缺乏安全感,使她不愿意靠近任何人,只愿将自己的心意告诉纸笔,与文字交流,与文字为伴,也许在那个时候,只有那手中一本本厚重的书籍,能带给她些许的温暖和慰藉吧。

本应该绽放的年纪,三毛将那段青春全部献与书本,这也是她生命中的小小的遗憾,但她不曾后悔。也是因了年少时对读书的痴迷,以及因为不常与人交流,只能将情感倾泻到文字中,久而久之练就了她独特而真切的文笔,使她在文学方面有了很大的造诣。

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三毛开始从师学画,逐渐地走出那段阴霾的雨季,接触外面的阳光。她的一封长长的求学信感动了文化学院院长张其昀先生,她成为文化学院第二届选读生。在那里,她遇见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心动,也是最美好的初恋情人——比她大一级的全校闻名的才子梁光明,笔名叫作舒凡。

“看了他的文章后,我很快就产生了一种仰慕之心,也可以说是一种一个十九岁的女孩对英雄崇拜的感情。”三毛在《我的初恋》里这样写道。

三毛从小喜爱文字,而舒凡的文章,让这个懵懂的少女完全为他的才气折服,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文章的主人。自此以后三毛时刻注意着这个男孩,跟着他,凡是有舒凡的地方,必然能看到三毛的身影。爱就是爱了,一旦陷入,必奋不顾身,她便是这样的洒脱。

然而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够开花结果,有些人注定成为过客。舒凡给了三毛两年时间的美好的爱情,却给不起她一生的许诺。在舒凡毕业之际,三毛希望他能给这段爱情一个结果,她希望他娶她为妻,可是当时的舒凡心中还有着更加远大的追求,他还有更高的学业尚未完成,还没有资本去成立一个家庭,担起丈夫这个责任,所以他断然拒绝了三毛的请求。固执的三毛亦是不肯妥协,在她眼中,家才是爱情应该有的样子。于是,这一对令人羡慕的才子佳人,在那样的情况下分开了。

正是因为舒凡当年的无情拒绝与转身,才有了三毛后来的流浪天涯,随性不羁,才使这位才女留下了撒哈拉绚丽传奇的故事,造就了其一生的辉煌。可能上天不忍心让三毛如此才华横溢的女子浪费了一身的才情,不忍心三毛在那个时候嫁为人妇,平凡一生。所以有时候失去亦是一种机遇,也许是还有更辉煌的人生需要你来书写,更绚烂的梦想等着你追逐,只不过需要以错过作为代价。

无需等待,背上行囊,说走就走。受了伤的三毛需要一个人远走他乡去疗伤。她先后留学于西班牙、德国、美国,在异域热情奔放的风情的熏陶下,三毛逐渐变得活泼开放,她的青春在那片土地上尽情绽放,她已不再是年少时那个内向腼腆的小姑娘了。三毛的美丽和热情吸引了无数追求者,但兜兜转转,聚散离合,始终没能有一个人真正走进她的心中,使她如当初对舒凡一般心甘情愿洗手作羹汤。不是她还忘不掉初恋情人,也不是她情伤还尚未愈合,而是经过这些年在异乡的漂泊,她变得成熟了,变得极为小心谨慎,如若是有一丝丝的不甘,也不愿强求自己。她拒绝了无数追求者,有西班牙的、日本的、德国的、中国的,其中包括荷西。

提起荷西,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六年前的拒绝,让这位十八岁的少年伏枕流了一夜的眼泪,六年之后,他仍在原地痴痴的等待,为了她变得更加强大,久别重逢,终得所爱。

荷西陪伴三毛,去完成她心中一个浪漫的愿望,那就是去撒哈拉沙漠。三毛曾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有关撒哈拉的报道,并为之深深吸引。金黄的沙海以及那熔熔金日,使她无比神往。撒哈拉,让三毛撰写了她一生中最为传奇的故事,也是在那里,留下了她和荷西依偎的身影。但任凭谁也不曾想到,茫茫之中会有一场生离死别等待着她。

“我说上帝,我用我所有的忏悔,向你换回荷西,哪怕手断了、脸丑了,都无所谓,一定要把我的荷西还给我。”

荷西在一次潜水中遇难,再也没能浮上来。三毛听闻噩耗,心都要碎了,她几乎一夜之间白头,跪倒在海边,一遍遍呼唤着丈夫荷西的名字,可无论她怎样呼唤,回答她的,只有那冰冷的海浪声。失去了荷西的三毛,再也无心独自一人欣赏沙漠的美景,她再一次选择了离开,离开这个伤心之地,流浪了十四年,她实在是太累了。

都说故乡是心灵的慰藉,然而回到台湾的三毛已然心如死灰,漂泊已久,追求与抛弃,她又何曾得到些什么?她应付着各种演讲与座谈会,把此生剩下的心绪投入到写作之中,过着平静的生活。

最后,三毛选择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她自杀的消息,震惊海外,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连她的家人也不知道原因。

也许,是漂泊了半生的她,太累了,也许,是此生失去的太多,已不敢再去追求些什么。失去了人生的意义,她不允许自己没有目标没有期望地活着,唯有离开,才是解脱吧。

我不知道命运为何对一位女子如此薄情,既给了她如此高的才情,何吝给她一份简单的爱情?她爱情之路的坎坷,令人垂泪,令人心痛。她的一生似乎都在流浪,她像一阵清风,不曾为谁驻足,但凡是她经过的地方,都会送去花香满溢。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三毛,这位自由随性,带着纯粹的爱与文字走遍万水千山、写下传奇人生的女子,愿如你一样,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不问归期,永不回头。

二零一八年二月十六日

逝水盈沫写于山东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