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路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4章 流浪的路上[ERP系统之浅谈物料编码规则的编写与应用] (八十八)

这次去的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公司面试,面试官突然对我编写《物料编码规则》的经历感兴趣。拿来的一台样机本是要问我这个产品有哪些不足和改进的建议?一台单台式手机紫外线消毒仪,壳子已经拆开无法验证功能。我其实是不认同这样的面试方式,拿着自己认为有问题的产品叫别人指出来。可都还不知道这产品是怎么用的?又有哪些功能?功能的设计标准又是什么?等等一概不知。如果不是有很明显的缺陷,面试者是没有办法指出这其中不足的。并且面试官心中是已经有了答案,面试者又如何能答到他所认为的点上呢?所以往往是不尽如意。翻来翻去从表面上也没看出有啥问题,只是有些可以用扣位结构的地方打了螺丝。但这并不是什么不足,而是随设计者或者上司的喜好和要求而定的。有的公司为了装配简单减少人工就直接用扣位,有些公司认为打螺丝看起来更坚固又废不了多少成本。面试官大概是认为我在扯淡,还未来得及说几句话就打断我说:“好了,不扯那些没用的。”看了我的简历,问我:“你是怎么对零件编码的?”我便告诉他:“每个公司的产品不一样编码规则也不一样,就算产品一样而由于产线的加工组装方式不一样规则也不一样。”还未等我说完,他就说:“好了,不想扯那些没用的,你就说手上的壳子是怎么编码的?”我说:“编码首先要分类,从大类中类小类把零件归类起来。”没等我说完又打断我说:“你就说这个产品怎么分类吧?”我迅速回忆起以前自己做面试官面试别人,当面试者不直接回答问题本身时我的心态。或许这个人他现在只想知道这个问题最直接的答案,对于更多的细节问题没有半点儿兴趣。我便拿着产品说:“这个面壳,这个是底壳。”又没等我说完就又打断我说:“不扯远了,我觉得你经验不是很足,做结构就只会把壳子组装起来而已。”对于开薪资之前对面试者打击一番而达到压薪的效果早就不以为然了,心里想着:你招结构不就是把产品组装起来吗?还干啥?要将产品从市场调研开始从头到尾一个人搞出来?这是招来当老板的呢?果然要问我薪资了,随意开了个价问我有没有谈的余地?我说:“没得谈。”便不欢而散了。既然觉得不合适,还问个薪资干啥呢?觉得不适合公司里的要求,直接告诉别人达不到公司的要求即可。

对于物料编码的编写,由于自己毫无记性的大脑觉得有必要写一写。那时老板做了一半的《物料编码规则》交给我的时候,我便觉得里面有太多的问题。但总比之前那个金蝶的实施经理将整条编码都用流水号要好得多。流水号的编码方式简单粗暴,不仅不利于物料的辨别还有可能很快就将编码用完。比如一个面壳的编号00000001,虽然只有8位都已经很难记忆和理解了。当然为什么要记忆?现在都是用电脑操作,在电脑上查不就知道这个编码是什么物料了吗?这就错了,物料在流通中很多岗位的人员是没有电脑用的。比如仓库物料收发员,有的公司这个岗位是有很多人的而大多是摸不到电脑。那看到这个编码就不知道是哪款产品的什么物料了?可能会有人说,为什么要看物料编码,直接看物料描述不就可以了吗?如果这个物料有很多相似的描述,比如只是内部修改了一点点。物料单上所有这种相似的物料都一行行的挤到一起来货了,那就很难能从又细又长的描述上区别其中的不同了。如果将这个面壳的物料编码编成201-000-0001,虽然有10位但都要比8位的好记。之前金蝶的实施顾问非常不赞成我用“—”号将编码隔开,现在已经忘记了他反对的原因,好像是加了之后容易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如果给这10位数赋予更多的定义就更好记忆和理解了,甚至后期形成了条件反射都无需再记忆这个编码所对应的物料是什么了?比如在编码规则中定义2是代表的原材料,2后面的01代表的是面壳。中间的000代表的产品型号,什么是产品型号?比如苹果公司生产的手机,苹果7或则苹果8就是型号。再后面的这个0用来标识变更号,比如后期改了模或者尺寸工艺等有了修改就动这个数。最后的001就是流水号了比如不同的颜色或者其他不同的信息,就暂定001是黑色。那看到201-000-0001就大概知道了,这个编号是苹果7上面的黑色面壳。如果是201-000-1001呢?说明这个物料做了一次更改,而一般除了管理人员以外的人都无需知道具体更改了什么?只需在描述中的更改位看下与之前有何区别?如果管理人员要知道更改了什么就可直接按照编码去查ECN即可。可对于00000001这样的编码方式所代表的物料一旦有了更改就麻烦了。更新编码为00000002?这个物料号在一般情况下早就被其他的物料用了,因为在一个产品BOM中有二三十种料甚至更多。编号为00000001的物料做了改动后新的编码至少是00000032。要是在还没有更改时不断有新产品出来用了最新的编号,那再做改动的时候编码就更靠后了。于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将8位数的编码用完,就只能改用9位数的编码从而更加混乱。如此用流水号的物料编码对于仓库的管理也是极不便利的。单从更改前和更改后的编码跳动得太大来说,就不好区别那些只是做了略微修改的同型号上的一件物料。至于这个物料的大类是属于包材的还是电子料还是结构料就更不好区别了。同一个物料只是改了一次模,物料编码就变得完全没有了关联性。是从00000001变到00000032,还是从201-000-0001变到201-000-1001的好就不言而喻了。再举个例子,电话号码就不是完全用流水号来编的。134/137等肯定是分给移动的,其他就是联通或者电信的再后来还有其他民用的。中间的4位都是地区的代码,如0755肯定是深圳的,末尾的4位应该也是流水号。这样一来就算是不知道电话号码编码规则的人都能猜出一二,对于知道的人来说一看就知道这编码中的意思而不去记忆或者查找了。

在做《物料编码规则》时首先就要将物料归类,了解公司里的物料有哪些种类?了解下公司的产品有哪些种类?了解下产品从零件状态如何加工组装成的半成品和成品?才能写出《物料编码规则》的大纲来。一般的公司物料可分为三大类: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然后再从这三大类中各自往下细分。以之前的耳机公司为例,在成品的这个大类中又分为有线耳机和无线耳机;在半成品中也可分为有线耳机和无线耳机还有其他的半成品如线控组件、咪杆组件;在原材料中可细分为结构料、电子料、包材、辅料。因为原材料中的种类繁多,经常还需再细分一次。如在结构料中细分出五金件、塑胶件、硅胶件等;在电子料中细分为PCB板、线材、电池、元器件等;在包材中细分为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箱、说明书等;在辅料中细分为绝缘纸、胶类等。然后再在这里面细分一次,如在结构料的塑胶件中细分为面壳、底壳、按键等。将物料的种类细分到这里就足够满足绝大部分公司的需要了,再往下细分就会变得复杂反而降低运营效率。分好类了就开始排编码,给这些种类按顺序指定上各自不同的编码。

物料的编码做完就要形成产品BOM表,每个产品的成品都有各自不同的BOM表,一层层展开后就是这些细分的物料了。BOM表的结构是根据公司的产品生产流程来制定的,不一样的生产方式会导致BOM表结构不一样。大致的加工工艺都是由零散的零件组装成半成品,然后再由半成品组装成成品的。所以由成品BOM展开列表可以划分为半成品BOM和包装BOM,即功能裸机加包装材料合成一起就是成品了。半成品BOM再展开是原材料+电子料+半成品组件+辅料,有些公司的生产工艺没有半成品组件就不需要再往下展开了。有些公司有半成品组件如咪杆,则还需再展开一次成零散的子件。包装BOM展开是零散的子件+半成品组件,这里的半成品组件如附送的咪杆组件或者耳帽耳挂等包在一个袋子里形成的组件。当然,只要是组件状态下就要继续展开直至零散的子件。但要尽量控制BOM表的展开次数,并不是展开的次数越多越好反而会降低各个岗位的效率。《物料编码规则》编好后就要对仓库的物料摆放立刻做相应的变动,将货架也按照《规则》中的类型分类存放物料。有些小公司并不是按照物料种类来整理货架的,而是按照产品型号来存放的物料。我认为这对于机型和物料较少的小公司可以如此操作,而对于机型和物料较多的公司来说会不断的增加仓库管理成本。比如同一个物料会被多个机型用到,那你是和哪个机型存放在一起好找?仓库的物料存放应该是机械性的而不是要去记忆这个物料放在哪里?如果换了一个人便要花很长的时间来找物料,甚至找不到。所以仓库一般是将物料按照种类来分类存放,将物料编码按照顺序存放对应的物料。找物料的时候只需按照货架上物料编码前几位序号就可找到物料所在的大致位置,要是突然换了一个人也能很快找到物料的存放位置。

在制定公司的《物料编码规则》前就已经稍有研究过幸而能在这里实践了,可我并没有料到这其中的过程是如此的艰难。网上查到的资料杂七杂八,虽然很多但都说得很浅显,并没有多大的用处。比如编码规则的原则:易记性、唯一性、一贯性、充足性等等并没有很好的理解,我只是按照了先前的研究和经验来编写。好不容易找到了之前公司的范本,但却没有办法完全引用只能做个参考。因为各自物料的供应商来料方式和产线的组装方式不一样,导致编码规则和BOM表的组成不一样。要写出适合于自己公司的《物料编码规则》,不然实用性不是很大就没有意义了。我先前只是对于物料编码规则略有研究,不成想编写《物料编码规则》只是开始,后面上ERP系统后的《岗位操作流程》更难搞。由于岗位人员的缺失,一个岗位的人要在系统上做几个岗位的工作。这就导致操作流程反反复复的修改,一直达不到我自己理想中的状态。我一直认为在那个公司写的ERP流程是做失败了的,以至于无法面对如此混乱不堪的状态就不再详述了。我只是一个搞结构设计的不去研究结构而去做这个,是不是跑得太偏了?

于2019年03月10日整理于2024年05月23日

从刚接触ERP时的抵触,到后面尝试着了解,再到后来的略有研究,最后竟然还真有机会在公司里从零开始做出了整套ERP系统来。真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一切的准备都不会白费。

感谢你看到了这里!我就是黄小利,一个被工程师事业耽误了的作家。我来这里就是为了吸粉,分享我根据打工经历记录的自传小说,欢迎各位关注:流浪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