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六步致富宝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致富宝典第二步:菌种制作与质量鉴别

第一节 菌种概述

一、菌种的重要性

常言道:好种出好苗,这在传统农业种植业中已被人们所接受的道理,同样适应于食用菌生产。一个性状稳定、具有高产优质潜质的食用菌菌种,通过科技工作者长期的定向选育、驯化或杂交、诱变等手段培育成功之后,其社会效益是难以精确计算的,而且,作为农业种植业的新兴项目,食用菌给农民带来的生产意识上的改变,对农贸市场和城乡居民菜篮子带来的活跃与丰富,其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价值给消费者带来的增强免疫力和机体康健,利用工农业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客观保护作用等,这一笔笔的社会效益,即使最发达的计算机技术,恐怕也是难以计量的。除平菇外,凤尾菇、香菇、金针菇、猴头菇、草菇等作为系列品种被相继开发。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科技工作者顺潮而动,相继试验出了成熟的鸡腿菇、白灵菇、杏鲍菇、真姬菇、杨树菇、柳松菇等人工栽培技术,到目前为止,国内实现规模化商品生产的食用菌品种已达三十多个,并且,柳松菇、褐蘑菇、金福菇以及松茸、羊肚菌等珍稀品种也正在开发或被列入开发计划之中,预计不久即将形成商品化生产。

综上所述,作为食用菌生产,菌种是第一位的基础条件,无论科学研究,还是中间试验,抑或是栽培生产,不论是企业化传统生产,还是设施化生产抑或是工厂化生产,或是散户栽培,均离不开菌种这个基础条件。

二、菌种生产的条件

与其它微生物菌种相同,食用菌菌种的生产,是一项条件要求相对严格的工作,必须同时具备灭菌设备、接种工具、培养设施等硬件,和生产者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熟练的操作技术、严格的生产规程和近乎苛刻的管理制度等条件,各种条件不可或缺,才可能产出合格的菌种。而其中,操作者或生产者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及其道德素养等软件基础是第一位的,可以这样认为:所有硬件设施均可在短时间内采购或修建完成配备,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道德水平,更不是一年两年可以提高起来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理就在其中。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职业道德很差的菌种供应者,能够很负责任地产出优质的合格菌种,而不会把混杂菌种或劣质菌种销售给菇农!毕竟这方面的反面例子太多,同时也给了我们若干的反面教育。

(一)基本设施、设备及工具

1.基本设施条件

原料及材料库房——原料可存于普通平房,也可用石棉瓦或者玻璃钢瓦搭建敞棚。要求:防雨、防潮、通风、干燥。材料库房则要求为房屋。

晒场——多为水泥硬化场,用于原料暴晒处理、基料的堆酵处理等。

操作台——水泥硬化台,敞棚式结构,主要用于配料、装袋(瓶)等操作,以及基料堆酵等。

操作间——基本密闭的车间,主要用于配料、装袋以及某些移动机械及工具的临时存放等。

灭菌室——高压灭菌应单独建房(棚),常压灭菌时可搭建石棉瓦或彩钢敞棚,以不漏雨、地面洁净为原则。

接种室——要求相对密封条件较好,墙面、地面洁净,易于洗刷消毒,并装有配套空气调节设备。

培养室——密封条件好,通风条件好,并有强制通风设备,有条件的可安装空气调节设备。

试验室——主要用于生化试验,分离、鉴定及保藏菌种等。

出菇试验场(室、棚),水、电设施等。

2.基本设备及工具

空气调节器、电子天平、电子显微镜、紫外灯、食用菌接种净化机等。现在有食用菌净化消毒机已进入食用菌生产企业,有条件的可以考虑购置超净工作台。

解剖刀、长柄镊子、尖嘴镊子等。

(二)母种生产用主要设备及工具

1.基本设备工具类

实验台、配料工作台、药品橱、接种箱、培养箱、冰箱、电炉、手提式高压蒸汽消毒器(手消)、天平、铝锅、分装架、接种钩、镊子以及铁丝筐、塑料盆、刀、剪等。

2.玻璃仪器类

试管、量筒、量杯、漏斗、培养皿、三角瓶、酒精灯等。

3.试剂材料类

普通棉花、牛皮纸、聚丙烯撕裂膜、pH试纸、琼脂粉、蛋白胨、酵母膏、牛肉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食母生、维生素B1等。

(三)几点说明

(1)培养设施 主要是指实验室及发菌室,在生产量不大的情况下,可利用原有闲置房屋,使用层架进行生产,在生产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修建塑料大棚以资利用,既可节省建房投资,使用效果也不错。据我们数年的试验,在大棚内进行发菌(菌种、菌棒),在设施投资节约60%的情况下,只要调整得好,甚至比普通平房内发菌的效果还要好。该种生产模式可在今后的商品化生产中予以推广和普及。

(2)灭菌设备 一般小型菌种生产单位可购置手提式蒸汽消毒器,用于生产1~2级种,自建常压灭菌灶用于生产三级种;中型以上生产单位可购置大型高压灭菌设备,相对而言,灭菌速度及质量将会大幅提高。近年我们在研发工作中,经实地调研和分析认为,原来采用的大中型常压灭菌灶已不适应当今的发展形势,而改为高压灭菌炉或常压炉发生蒸汽、采用“太空包”的灭菌方式非常适应,不仅可用于制种,而且,熟料栽培的大量灭菌时也可使用,并且,该蒸汽炉在冬季还可用于菇棚、试验棚的增温,可谓是一举三得,较之传统常压灭菌灶,一次性投资略有增加,但从使用价值及其工作量来看,实在是很低廉。目前,山东、河北等地不少生产户在采用该法,效果很是理想。

无论常压还是高压灭菌,均需提前设计并检验其烟气排量等指标,在全国重视“绿色、环保”的今天,不可顾此失彼:一方面生产出了绿色食品;另一方面又在排放烟尘污染大气,所以,应选择环保型设备。此外,靠近火力发电厂等有大量余热产生的单位时,可利用该企业排出的废热进行灭菌,仅需对原设备稍加改造即可,省时省工省力。

(3)接种设备 菇农自制菌种时,多以接种箱为主;因陋就简时,可用接种帐替代,即使用宽幅双层塑膜,扎紧一头并吊起1.8~2米高,撑开后即有一可圆可方的空间,其内的消毒同接种箱,操作人员入内即可进行接种;生产数量较大时,可使用简易接种箱,即用钢筋焊接一个长1.5米、宽0.8米左右的框,置于普通桌子上,上罩塑料膜,食用菌接种在净化机的无菌范围内进行接种操作,接种成功率均在95%以上,而且,不使用化学药物进行空间杀菌消毒,有效避免了药物带来的污染以及影响操作者的身体健康等诸多问题,该种器具可以推广使用。对于大型生产企业,可以考虑食用菌专用消毒净化机,将之用于空间的杀菌,效果很好。

(4)接种工具 常用的主要是接种针、接种钩、接种铲、接种耙、接种勺及镊子、酒精灯等工具,生产三级种或熟料栽培时,还有接种器,形同通用注射器的构造,对于生产量不大的生产单位而言,也是比较适应的工具之一。采用液体菌种的暂不讨论。

三、菌种生产方向

(1)种源保藏 我国的很多单位如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农科院等均有菌种保藏中心,这些单位多拥有相当级别的保藏设施设备以及工作人员,可谓是技术力量和设施设备均属一流。国外如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国家设有菌种保藏中心,各科研单位及生产企业等均将菌种送入保藏,使用前提前通知保藏单位,将之取出活化即可,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菌种的基本特性,避免了种性退化以及菌种混乱等问题。

(2)液体菌种 液体发酵系统培养的菌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接种萌发快,适于连续生产、工厂化或设施化生产以及大型生产基地等。多年来,我国各地炒得火热的“液体菌种培养器”可以用于生产液体菌种,但并非发酵系统,其中有不少技术性问题亟待解决,选购时应予多方考察,谨慎决策。

(3)包衣菌种 将菌种完成后,如同作物种子包衣一样,再包裹上一层“外衣”,使得菌种抗老化、耐运输。该技术在日本等国早已推广使用,我国也已开始研究,期望不远的将来得以大面积推广。

(4)钉式菌种 采用塑料或木块加工而成,规格统一,尤其适于熟料栽培如香菇、黑木耳等,配合相应的打孔工具,将菌种塞入孔内,大小合适,有利于避免污染和发菌。采用塑料钉,则为空心钉,通过技术处理使基质填满空心;木钉种则为将树枝或木块加工成钉状,经技术处理后接入液体菌种,完成发菌后即为商品种。该类菌种一般均作为三级种使用。

四、菌种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菌种市场,虽经三十多年的风雨冲刷,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过管理和整顿,并且出台了相关管理法规,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问题在程度不同地影响着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1)没有真正的菌种品比试验、验证试验第三方,所有的菌种特性、推广,均是供种方自己说了算。

(2)“合法”有效的供种单位太少,多无一级种的供应权限,而且属于季节性供种,设施设备不全、技术水平较低。这里讲这样一个现象:菌种管理办法规定了供种单位必须拥有硬件设施和管理方授予的“供种许可”,但走遍供种单位,却只在县级以下民间研究所、研究中心或菌种厂等悬挂“供种许可”,这些“许可”是需要花钱参加监管单位举办的培训班然后才能拿到的,还规定了可以供应哪个级别的菌种,可谓详细到家。可是实际呢?谁去监管?监管单位又有谁来监督?而正规的属于财政供养的供种单位,则没有该类“许可”,照样可以对外供种。我们了解到:2016年山东等地的该类“资格培训”已经取消收费,对于各供种单位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只希望我们把好事办好,真的利国利民。

走访供种和用种企业或个人,均要求对食用菌供种实行社会化管理:谁的种子好,就用谁家的,种子质量越高,口碑越好,销售量就会越大;政府不要限制谁可以供种,谁又不可以供种,管得越多越细,对菌种的生物性状不但没有任何帮助,反而给财政增添了负担,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腐败。

(3)没有有效的、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各地多是采取委托或指定某种子公司或农业局或其它单位代管,没有专业人员、没有经费、没有管理权,也就没有管理;甚至,有的管理单位只有一两个公职人员,其余则为招聘的临时工之类的人员,个人素质、技术水平难以与“管理”工作相匹配,有的甚至时常打着管理单位的旗号到处“考察、检查”,混吃混喝,私捞好处;个别的已经沦落为“收费单位”,只知收费,不问业务,更不管供种后发生的坑害菇民及其类似问题。

五、菌种制作存在的问题

具体到菌种生产环节,过客观上或主观上,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待于今后逐渐完善和改进;主要有以下两点。

(1)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机制,菌种制作实际上一直处于无人问、无人管的真空状态。

(2)由于相关标准的欠缺或执行力度等问题,菌种制作没有相关的参照或依据,有的只是经验,甚至是道听途说。